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混合式学习模式受到广泛的关注.但对于将混合式学习的思想应用于实验教学的研究还未深入开展.笔者尝试从活动视角探究实验教学的相关问题;在混合式实验教学活动设计基础上,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设计并实施具体的教学案例;通过问卷调查从多个层面分析实施效果,表明此模式较传统实验教学优势明显,可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经管类实验教学中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经管实验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比较传统、教学模式需要改进的问题,将当前教育技术领域的新流行趋势——混合式学习模式引入经管实验教学。基于混合式学习的一般实施模式,设计了混合式学习模式在经管类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并分析了该模式对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支持,能够为经管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一种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校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而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混合式学习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了混合式学习理论应用到实验教学的技术条件,阐述了在线实验教学的定义与分类,构建混合式实验教学的原则、方法和形式,并举例说明了混合式实验教学在高校中的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实验教学的弊端,结合轨道交通运行仿真实验的特点,将混合式学习模式引入轨道交通运行仿真实验教学中。分析了该课程采用混合式学习的适应性和优越性,介绍了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实验教学实施流程,为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一种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信息技术和现代教学理念的双重推动下,高校实验教学正在转向混合式教学。在此背景下,文章构建了高校混合式实验教学模式,并以“基础化学”课程为例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教学实践。文章采用问卷调查、化学实验视频评价量表、访谈的研究方式获取数据,通过数据分析重点探讨了混合式实验教学对学生学习成效与学习体验的影响,结果发现:混合式实验教学能整体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实验操作技能;男生和女生在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操作技能提升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混合式实验教学能给学生带来更佳的学习体验,而积极的学习体验会正向促进学习成效。文章构建的高校混合式实验教学模式具有推广价值,对于促进高校实验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线上实验教学的必要性,探索了机械原理实验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实验的特点分别采用线上实验教学模式和线上线下混合式实验教学模式,给出了具体的教学方案,并分析了线上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该实验教学模式为今后的实验教学开拓了新思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针对目前锦州医科大学食品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实验不积极、任务式地完成实验等问题,借鉴混合式教学模式,确定食品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路。通过对混合式实验教学模式进行设计,从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考核四个方面入手,对混合式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构建,并将该教学模式应用于锦州医科大学2017级3个本科班级。结果显示,经过混合式实验教学改革,改变了学生的实验态度,明确了学生的实验目的,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为食品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混合式教学是传统教学与网络化教学优势互补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将传统实验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设计新型基于MOOC在线的混合式实验教学模式,探讨实验教学在MOOC环境中构建模式和改革的方法,为同类研究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两性一度”作为教学改革过程中“金课”的建设标准,注重创新思维的水平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实现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为目的,提出面向“两性一度”的教学目标,分析了电子产品热设计热分析实验课程本研两个阶段的教学特点及存在问题,围绕实验教学目标,将线上教学和传统实验教学结合,探索了SPOC线上线下混合式实验教学过程,涵盖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实践、考核模式。通过一学期教学实践证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兴趣等多方面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0.
推动高校博雅课程开展混合式学习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价值,不仅有利于提高博雅课程教学质量,还将对高校素质教育产生普遍借鉴意义。本文提出一种以学习环境设计为重心的混合式学习设计模式,并基于此模式探讨了博雅课程混合式学习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实证表明,混合式学习模式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实现课程教育理念和目标的有效途径;相关理论成果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能够较好地指导课程混合式学习实践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