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简论郑玄在校勘学上的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玄作为遍注群经的经学大师,在校勘学上有突出贡献。他的校勘内容主要有校异文、校错简和校误字、脱字、衍文等,其所遵循的校勘原则是杂糅古今文经,以古文经为宗,兼采今文经。他广罗众本,博采兼纳,择善而从,精注精校,已经较全面地运用了对校法、他校法、本校法和理校法。虽然,郑玄在校勘上也有一些错误,但他在我国古代校勘学上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泯灭的。  相似文献   

2.
戴震是乾嘉时期校勘学领域中倡导理校法的代表人物,他不仅重视版本对校,更善于总结义例,并将小学方法用于校勘,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其结果有得有失,今人对此颇有争议。戴氏的校勘成就和思想方法体现了鲜明的时代学术风尚,对今天校勘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陈垣先生对校勘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垣《〈元典章〉校勘释例》综合前人经验与自己校读《元典章》的体会,将校书之法分为本校、对校、它校、理校四种。对古籍校勘第一次从理论上作出了系统的总结,使得自西汉末开始的校勘学在20世纪30年代成一门成熟的学科,厥功甚巨。  相似文献   

4.
陈垣《校勘学释例》对古籍校勘规律、方法进行了详细而集中的总结,较全面地汇结出沈刻《元典章》的误文并分析了误例,概括出校《元典章》的方法——校法四例;书中对不校例、不同例也做了分析。此外,该书简体横排标点的实践,顺应了历史潮流,促进了古籍整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陈垣校勘《元典章》,对校出的12000条错误进行分析和概括,撰写完成《校勘学释例》,从而揭示出古代典籍的窜乱通弊,对历代校勘古籍的方法、通例和一般原则做了系统归纳和总结,使校勘学走上科学的轨道,奠定了校勘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顾广圻是清乾嘉时期著名的校勘学家,其所著《思适斋书跋》反映其校勘理论和校勘成就。顾广圻提出以"不校校之"来校正文献错讹,刊正其脱误倒衍,保持古籍其本来面目。这一方法贯穿其校勘过程之中,并且顾氏重视版本源流比较、广泛搜集相关文献以及文字音韵辨析,因而在文献校勘方面取得突出成就,为考据学者所推重。  相似文献   

7.
《校勘学释例》是陈垣先生的代表作,该书对古籍校勘规律、方法进行了详细而集中的总结,提炼总结出了"校勘四法",使传统校勘学趋于系统化。以《校勘学释例》窥陈垣之校勘思想,可以系统把握校勘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指导后世校勘学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8.
随着古书舛错问题越来越严重,一些古籍失去了本来面目,这对于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尤为不利。为保存古书的庐山真面目,本文结合陈垣先生《校勘学释例》重点探讨古书校勘的方法,希望通过对古书错误问题的分析,剖析出一个较为合理的校勘方法。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对古籍的整理是他学术生涯的重要内容,鲁迅整理古籍一方面是出于对古文化的热爱,另一方面是出于责任感和使命感,再加上浓郁的故乡情结和深厚的古籍功底,使他整理了以《嵇康集》为代表的大量古籍,他整理古籍的方法有汇辑法、略校法和汇校法。  相似文献   

10.
刘向校书对后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代文献学史上,刘向校书实为大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试从整理文献的编制程序、古籍目录的体制、校勘方法等三方面,论述刘向校书的特点,以及后人对其校书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读书杂志》是清代高邮王念孙继《广雅疏证》之后的一部校读古籍的巨著,是清代训诂学和校勘学的扛鼎之作。全书引证丰富,论证严密,对史部的《逸周书》、《战国策》、《史记》、《汉书》,子部的《管子》、《晏子春秋》、《墨子》、《荀子》、《淮南子》以及汉代碑文作文字、声韵、训诂、校勘等方面的精密考释。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书中对有些条目的考释并非不刊之论。即对《读书杂志.史记杂志》中"固不闻声"、"有命"、"倍则战之"条提出疑问和解说。  相似文献   

12.
《古小说钩沉》是鲁迅先生从《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等类书及古书注文中辑录整理而成。尽管其收罗宏富,考订精审,但由于尚未最后整理,仍然遗存不少校勘、断句、标点等问题。《鲁迅辑录古籍丛编》收录的《钩沉》虽然后出转精,但对存误并未全面订正,此外,尚有鲁迅手稿本身不误而误校或排印不慎而致误等问题。今拈出其中十四则予以考订补正,以便于其修订再版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考证了作者吴承志生平。此书是明清两代《山海經》研究繁榮背景下的地理考证重大成果。全书分6卷,对应《山海經》原著,因尘封20馀年,书稿有缺失。吴氏地理考证成果表现在《五藏山经》的"点""线""面"兼顾,对后世《山海經》地理研究影响很大,吴氏古籍整理研究观和技巧也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4.
洪颐煊是清代嘉、道间的一位重要学者,其治学重文献重考据,在经学、史学以及诸子学等方面成就卓著。本文以其考据学代表性著作《读书丛录》为中心,深入剖析其历史考据,发现其考证内容全面广泛,能够综合运用比较考证法、求源考证法、推理考证法及存疑考证法等考证方法,鲜明地反映出乾嘉考据学家历史考据的典型特点。  相似文献   

15.
论闻一多的文化阐释批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上半叶,闻一多把清代朴学的实证方法和西方人类化学、社会学、民俗学的研究方法加以结合,形成了其独特的化阐释批评方法。本探讨了闻一多的化阐释批评方法的基本原则;他对古代典籍的训诂阐释方式;他运用化阐释方法所揭示出来的古代人的思维方式和象征意象;他对古代民俗的还原和重视,以及运用化阐释批评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学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澧早年秉承乾嘉考据之学,中年以后治学会通汉宋、以回归孔孟为旨归,力致于通经致用。他的《孝经》学思想集中体现在《东塾读书记.孝经》及《孝经纪事》两文中,具体表现为《孝经》为道之根源、六艺之总会;《孟子》与《孝经》多所发明;孔子为《孝经》之作者;《孝经郑注》的作者为郑玄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17.
宋代的古籍整理事业极为兴盛,上至帝王将相,下至一般的文人士大夫,均热衷于图书文献的搜辑、整理、编撰、校勘、刻印等。校勘在宋代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即校勘学。宋人撰写的唐集序跋,为校勘学研究提供了广博而可靠的文献资料,其中宋人校勘唐集时所体现的素质、方法和原则,代表了宋人校勘唐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是一部大型古籍联合目录,囊括了东北地区各图书馆的现存古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然因各种原因偶有著录失当之处,如作者姓名错讹、版本信息错误、同一部书重复著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