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鲁迅先生炼字不苟,对语言精练的追求达到“洁癖”的程度:然而先生的许多小说却不避重复叙事.甚至大量使用反复修辞。这种重复,不是简单的重述,仿佛打击乐器中的重点锣鼓,一次又一次撞击读者的心弦。每一组语言的重复,都是思想意蕴的不重复;每一种形式的复现,都是审美空间的拓展:先生貌似罗嗦,实则着意重复,其美在骨。  相似文献   

2.
《圣经》是西方文明两大源头之一,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文学,《圣经》文本本身亦充满叙事魅力。圣经叙事作为完整统一的文学文本,其中的叙事要素和叙事技巧具有极大的艺术价值。圣经叙事惯用重复这一叙事手法,特别是措辞重复、情节重复和对话重复,建立起一种前后关系,对人物的使命和未来的命运做出暗示,并通过对照性的叙述来揭示不同的人物身份、立场、动机、性格特征等的不同。对《圣经》叙事要素的研究也为理解圣经文本的意义提供全新的角度和启发,有助于读者从圣经文本中发掘更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重复叙事”普遍存在于各类小说作品中,其具有的艺术效果也是多样的。文章从“‘重复叙事’的艺术效果”这一议题出发,采用群文阅读“1+X”的教学方式,以人教版选修教材中的小说《牲畜林》为主文本,选择同样采用“重复叙事”手法但作用又有差异的几篇课外文本构成一组群文。运用任务驱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从单篇阅读进入到群文阅读,在求同比异中归纳出“重复叙事”手法对增加叙事张力、丰富叙事内容、开掘叙事深度、凸显叙事主旨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同是神话巨著,但一为礼佛,一为崇道;二、《西游记》《封神演义》“同”是儒、释、道互补之作,但《西游记》的主导思想是“出世”,而《封神演义》的主导思想是“入世”;三、哪吒、杨戬、李靖、木吒,是《西游记》《封神演义》中的“同”有人物,但在书中所起的作用相“异”;四、《封神演义》和《西游记》共“同”移用说话人写景状物的诗、词、赞;但“异”在《封神演义》移用马虎,《西游记》移用贴切;五、《封神演义》《西游记》同是累积型的作品,但《西游记》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唐僧、牛魔王、铁扇公主等等众多传世的艺术形象,《封神演义》则除了哪吒、比干的形象塑造得比较成功外,其余人物塑造乏善可陈。  相似文献   

5.
重复这种表现手法,在文学创作中,其作用是强调某种感情,增强语言气势,增加韵律美。在《世界最美的坟墓》中的“重复”这一用笔,不仅仅强调了坟墓的朴素,突出了作者的敬仰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行文思路,更主要的是引起读者的对比和联想,激荡读者情感,促使读者体会托尔斯泰的伟大。  相似文献   

6.
约瑟夫·海勒是美国当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是“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家。他的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规》通过战争间接地给读者展现了战后一个疯狂,荒谬,无秩序,非理性的美国社会全景。通过“第二十二条军规”这个中心象征,暴露了美国社会官僚与资本势力勾结的腐败本质和给普通民众带来的巨大痛苦。海勒采用“反传统”的叙事方法充分展现出“黑色幽默”小说的魅力。本文试从三个方面:碎片式的叙事结构,反传统的叙事时间和重复叙事法展现《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叙事特点,从而使我们更好地欣赏这部经典之作,体会其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7.
重复叙事包括词、修辞格、外形或内在情态的重复,由围绕着相同的同一组主题的"相同"的事件的重复。重复叙事是童话故事惯用的叙事手法,重复使读者获得一种经验上似曾相识的感觉,恰如其分地迎合听故事者的心理需求。法国文豪大仲马在其小说《三个火枪手》中巧妙地运用了重复叙事的手法,为小说锦上添花。本文分析了小说中明显的几次文本重复叙述,透过文本结构来阐述文本深层传达的含义。  相似文献   

8.
文艺作品中的重复比较常见,本文列举了几个典型的例子说明这个问题。一是《诗经》中的《伐檀》的反复咏叹艺术;一是海涅的《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的重复感情艺术;一是茹志娟的《百合花》中的人物故事重复的艺术效果;一是朱自清《背影》的细节重复。这些都构筑了文艺作品中的重复艺术。重复的艺术在艺术表现上不只是一种"集中",也是一种"推进"。  相似文献   

9.
重复是文艺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如歌曲和乐曲中有“复唱”与“重复乐段”,电影里有“镜头重现”;舞台上有“习惯动作反复”等。在小说中,重复也用得颇为广泛而多样,往往给作品增添了无穷的神韵和魅力。首先,重复能够用来描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经过重复,人物的语言、动作得到强化,能把人物的个性特征凸现出来,收到以形传神的美学效果。《儒林外史》这样描写范进看到乡试“报帖”后的表现“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了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  相似文献   

10.
重复结构不仅是一种美学意义上的修辞手段,还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叙事策略.“重复”结构的运用蕴含着丰富的语篇叙事意义,主要表现在结构、声音、主题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历来学术界不认为《封神演义》有圆形人物。经过仔细查对,论者发现目前学术界对英国佛斯特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概念的理解仍有误区,本文对此进行了纠正。在此基础上,对于《封神演义》的圆形人物进行开创性的论述,认为哪吒、通天教主、云霄娘娘是其中最主要的圆形人物。  相似文献   

12.
李傻傻是“80后”中少见的持严肃文学态度的黑马作家,他的乡村书写丰富了当代尤其是“80后”文学的表现范围,彰显了文学创作的多元化。“反复”叙述是作家写作时常用的一种叙述手段,运用得当可以深化作品内容,强化思想主题,带给读者新鲜的阅读体验。意象、语言、故事以及主题的反复出现,构成了李傻傻创作中的“反复”叙述。结合作品、作家的时代背景来看,“反复”叙述对于填充人物血肉,凸显作品主题是一个极大的丰富,对当下“80后”的生存状态是一个刻骨的揭示。  相似文献   

13.
《醒世姻缘传》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是一部不容忽视的重要作品。其回目之前的“得胜头回”与作者在叙述中心故事过程中插入的一些五光十色的小故事一起,组成了一幅广阔的生活画卷,扩大了小说的描写领域,从而形成了《醒世姻缘传》开放性的结构特色。另外,《醒世姻缘传》对其后的《红楼梦》等世情小说曾产生过重大影响,有些小说中甚至有抄袭《醒世姻缘传》情节的文字。可见,《醒世姻缘传》在乾嘉时已十分流行了。  相似文献   

14.
哈代的《一双蓝眼睛》是一部充满着文内重复的小说。首先,作者在展开小说情节的过程中,隐性地重复了男女主人公埃尔弗丽德、史蒂芬、奈特的恋爱经历;其次,作者在叙述埃尔弗丽德与奈特的恋爱过程时,显性重复了埃尔弗丽德与史蒂芬恋爱过程中的诸多事件和场景。在一定意义上,正是重复的运用使《一双蓝眼睛》的内部结构更紧凑,使它的形式更具魅力。  相似文献   

15.
海明威在其代表作之一《乞力马扎罗的雪》中运用多种文体手段,如叙述者与视点转换、象征形象的巧妙运用以及对"重复"这一文体手段的突出使用,创造性地交替呈现客观叙述与人物内心意识流描述,从而把一位昔日作家十小时的死亡历程,以及在死亡重压下对于生平的种种回顾与反思清晰而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相似文献   

16.
裕固族民间故事《神箭手射雁》,貌似戏剧性的爱情故事,实则不然。借用格雷马斯的"语义方阵"分析法,不难发现:"惩恶扬善"是这则故事的核心主题,"善-恶"二元对立是其深层结构。这种对立在裕固族民间文学中十分突出,形成了裕固族民间文学"善-恶"对立的基本叙事结构。究其原因,既与裕固族长期信仰佛教相关,也与讲述人"以善为美"的审美理想紧密相连。为表达自己的审美理想、完成善-恶叙事,叙述者又不断借用巧合、对比等多种具体叙事技法。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文学技巧或手法只有在被用来成功地叙述故事时才有价值。《天真时代》的成功应该归因于伊迪丝·华顿巧妙地运用了独特的“重复”叙述策略来阐述她的主题。这种手法体现了作家的精湛小说艺术,同时为这部小说取得了巨大的文学成就。文章尝试用米勒的重复理论的核心概念“异质性假说”来解读这部普利策获奖作品。  相似文献   

18.
在当下日渐肤浅而轻佻的写作处境里,东西自觉地链接了鲁迅、张爱玲等大师的叙事伦理,努力建构了以生命关怀、灵魂叙事为主体的创作精神维度。东西独特的叙事伦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超越传统与当下叙写模式的“父子伦理”;二是拒绝过分注重现实经验和日常性叙事的“性爱伦理”。  相似文献   

19.
词作为最具抒情性和音乐性的文学样式,其抒情性和音乐性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复辞格——却一直未能得到重视,且长期以来被语言学家所反对。复辞格以语言单位划分,可分为词语复辞、短语复辞和句子复辞。以是否连续划分,可分为连续复辞、间接复辞、顶真复辞。复辞在叙事中能鲜明突出作者所要强调的某件事情;在抒情中能增强某种感情的表达;在写景中能进行艺术渲染。使画面更加鲜明,气氛更加浓烈。一首词中复辞的成分越多,某种情感的强调就越突出,音乐性就越强。  相似文献   

20.
本文颇有创新性地提出了新概念、新观点,即中国古代长篇白话小说人物板块结构有四种常见的表现形式:口字型、吕字型、品字型、器字型,并通过举例论述了《红楼梦》、《封神演义》、《三国演义》、《儒林外史》是这四种类型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