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姜小冬  辛宏 《中华武术》2023,(12):82-83
本文旨在了解不同运动习惯对医学生的身体成分和骨密度的影响,为提升我国医学生整体健康水平提供依据。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体质健康监测等方法,研究沈阳医学院不同性别大学生的运动习惯特点,及其对身体成分和骨密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沈阳医学院2017~2020级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医学影像学专业同学不同性别.间肥胖情况具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运动时间与运动频率是沈阳某医学院校学生骨骼肌含量的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随着运动频率以及运动时间的增加,骨骼肌含量可能随之增加,这种影响在调整了性别及年级后仍然存在。建议医学生每天增加身体活动量,学校从各方面提升运动锻炼效率等。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单组实验法、运动干预法、数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初中抽样学生的体质和体育成绩进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要提高初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除了现行的体育考试制度外,主要通过针对学生的不同体能状况进行分层锻炼,合理运用时间,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运动干预,从而探索出一条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3.
针对弱体质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现状,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探讨处方式锻炼和契约式锻炼的方式进行的运动干预对弱体质学生群体心理健康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处方式锻炼和契约式锻炼均能提高该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契约式锻炼明显改善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利于学生主动性锻炼和坚持参与锻炼。实验结果提示:契约式锻炼的运动干预能更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对高中男生进行运动处方锻炼的研究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王渺一一、前言有效提高我国青少年体质和健康水平,对于提高广大劳动者和全民族的体质水平,对于中国和民族未来,都有重大战略意义。对青少年实施运动处方锻炼,增强学生体质的研究,是国家教委“八·五”重点课题。...  相似文献   

5.
以上海某些社区和公园的锻炼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锻炼者的锻炼(健身)方式、锻炼频率和锻炼时间、对场地和设施的满意程度、以及心境状态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对于绝大部分锻炼者,消极心境的得分比较低,积极心境的得分相对较高。对于心境得分,男女锻炼者之间差异达显著性水平,心境得分与年龄之间相关达高度显著性水平,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状态的锻炼者之间差异达显著性水平;各种健身方式之间虽存在差异,但均未达显著性水平;不同锻炼频率的锻炼者之间差异达显著性水平,不同锻炼时间的锻炼者之间差异未达显著性水平;对场地设施的满意程度会影响锻炼积极性的锻炼者与不会影响锻炼积极性的锻炼者之间差异达高度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6.
关于运动对机体免疫能力的影响已有大量的研究,但处方式教学对提高大学生免疫功能、预防运动性疾病的影响尚不充分。实验表明,处方式教学在尊重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根据学生不同体质状况采用不同运动种类,频度,强度和负荷,不仅运动素质提高而机体的免疫能力大幅增强,有效的预防了运动性疾病的产生,并且能有效的监控课堂训练,为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科学的指导大学生进行自主锻炼,为高校大面积推广"运动处方式"教学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刘雪凯 《体育科技》2014,(1):123-126
采用问卷调查法,判定浙江省1702名大学生中医体质类型,并对九种类型中医体质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进行了调查。研究表明,九种中医体质大学生的锻炼项目、锻炼频率、锻炼时数、锻炼强度、锻炼形式、锻炼时间具有不同的表现行为特征。建议:充分认识大学生中医体质的体质特征,深入了解不同中医体质的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表现出的差异,在体育教学、体育评价等方面以人为本,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8.
研究采用《身体自尊水平量表》Physical Self-Perception Profile(简称PSPP)与《身体自尊量表》Body Esteem Scale(简称BES)对江苏省徐州医学院不同锻炼水平女大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研究不同锻炼水平女大学生对身体自尊水平的影响,对其体育运动锻炼的频率、运动锻炼持续的时间、运动锻炼的负荷进行调查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加强女子大学生的体育运动锻炼有助于提高女子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体育运动锻炼频率、体育运动锻炼持续的时间、体育运动锻炼的负荷这三个因素均对女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呈现出较高的正相关关系,三个影响要素中体育运动锻炼的频率与女大学生自尊水平的相关性最高.  相似文献   

9.
王景贤 《体育科技》2010,31(3):83-85
通过对12000名大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的统计分析,以身体自尊与整体自尊2个量表为研究工具,对其中412名体质特殊群体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科学锻炼(运动处方)可以有效的提高体质弱势群体(肥胖人群)的身体自尊、整体自尊水平,同时其各项体能水平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通过研究结果可以再次证明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可以使人体的身心健康得到同步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0.
徐立 《体育学刊》2000,(4):19-21
通过在运动课中增加专门性身体锻炼这一环节,结果学生科学锻炼的意识与能力以及体质都得到提高。身体锻炼与运动教学的目标、理论依据、原则与方法、对生理负荷的要求与对时间的需求都不同,在体育课中不能以运动教学代替身体锻炼,应增加专门性身体锻炼这一环节。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扬州市少年羽毛球队9-11岁队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分组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羽毛球专项体能训练对9-11岁青少年体能状况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羽毛球专项体能训练对9-11岁青少年的体能状况有积极影响,但受不同因素的限制与影响,对不同机能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针对研究结果还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从而促进青少年训练工作更加科学地开展,让更多青少年体验到更多运动的乐趣。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湖南省8所体育院系社会体育专业的体育艺术类课程基本情况的调查,发现湖南省高校的社会体育专业体育艺术类课程由体操、健美操、体育舞蹈以及一些时尚健身操等课程组成,在课程设置和教学上,与现在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结合不够,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出发,结合湖南省的教育实际,对新时期体育艺术类课程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作了初步探讨,旨在为体育艺术类课程的内容设置和教学以及体育院校新一轮课程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采取测试、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将体适能教育理念引人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结果表明,"体适能"教育理念引入学校体育教学,在提高身体机能的同时,能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增强自我主动锻炼意识,提高自我科学锻炼程度,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终身体育锻炼的价值、意义并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4.
竞速、竞距、竞重项群运动员身体训练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能是竞速、竞距、竞重运动员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主导竞技能力,本文将三个项群运动员的身体训练,在训练结构、能量代谢、运动素质和机能能力训练、训练方法特征上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三项群的身体训练结构具有共一性,但不同的能量供应来源决定了竞速、竞距、竞重运动员身体训练成分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彭伟 《体育科技》2013,(6):95-98,106
课余体育锻炼是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发展身体素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情况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课余体育锻炼已成为少数民族大学生课余生活的主要方式之一.锻炼场所、锻炼项目、锻炼持续时间具有明显的集中趋势;强身健体、调节情绪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价值取向.少数民族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频度明显不足,这主要与学习任务繁重、缺乏兴趣、缺乏喜爱运动项目等因素有关.同时,在余暇时间安排方式、锻炼项目、锻炼场所、锻炼频度,锻炼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6.
体育锻炼增进个体健康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济学的原理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成本—收益分析法,试图阐明健康的经济学特性,分析体育锻炼增进健康的成本、收益及其经济学特点。结论:体育锻炼增进健康具有生产与消费的同一性、非实物性、边际效用递减等经济学特点;体育锻炼的成本主要由物质成本、时间的机会成本、门票或会员票构成,体育锻炼的进入成本主要是时间的而非物质的;体育锻炼的收益具有长期性、难以量化性以及主体确定性。  相似文献   

17.
武术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生理基础及其训练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术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涉及许多学科领域。本文试从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等角度分析武术运动员必备的身体素质,以及各项身体素质的生理基础,据此提出相应的发展原则与方法,并对不同训练阶段各项身体素质的训练安排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国内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研究方法学述评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国内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研究进行方法学分析,提出此类研究中自变量和因变量的选择与确定,研究设计与统计分析等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强健的身体来自长期坚持不懈的体育锻炼,牢固的体育观念是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坚持体育锻炼的首要前提条件。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家庭、青少年自身、体育环境等影响哈尔滨市青少年家庭体育的因素。结果表明,家长的急功近利、教育观念、家庭体育氛围状况,青少年锻炼的坚持性、体育能力、惰性,相关的体育环境是影响青少年家庭体育开展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海滨 《湖北体育科技》2011,30(5):601-602,F0003
根据《中国社会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体育锻炼的标准对枣庄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证明,学校应加大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提高大学生独立锻炼的能力,促进大学生形成与保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以此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