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时我非常爱打乒乓球,那时正是“文革”时期,姐姐所在的学校天天演样板戏,虽然我常去玩,但最吸引我的还是打乒乓球。我们这儿有乒乓球业余体校,看着那些跟我差不多的孩子打球,我的心里真是痒痒。后来我家下放农村,便连乒乓球也看不见了。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已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望着她那忽闪的大眼睛,一个念头油然而生:让她打乒乓球。巧合的是:女儿的生日与邓亚萍同一天!为了培养女儿的球趣,女儿还不会走路时,我就常抱她到乒乓室看人打球,每次看球女儿都不肯回家,我非常高兴。女儿四周岁那天,我送她去学打球。教练员是一…  相似文献   

2.
球拍的故事     
女儿六岁半,我们送她到体校学打乒乓球。她妈给她买了一只球拍,横板反胶,138元。我不由得想起我的第一只球拍———自制的木球拍。1973年我上四年级时,迷上了乒乓球。乒乓球热使村里小学校的四座水泥球台旁每天都围满了打球的孩子,即使是寒冷的三九天,我们打...  相似文献   

3.
上三年级时,我在广西省南宁市中山路北段小学开始学打乒乓球,后来南宁市体校的刘林生教练到我们学校挑选乒乓球苗子,为南宁市乒乓球队培养后备力量,我有幸被选上,进入了南宁市体校开始正规的乒乓球训练。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参加裁判工作就是全国锦标赛 1950年梅慧出生在湖北省武汉市,12岁时一个偶然机会让她进入到武昌区业余体校学打乒乓球。训练一年后,她因成绩优秀被选入为参加21城市女子少年乒乓球比赛而组成的武汉市集训队。14岁时,梅慧获得武汉市少年比赛女子组前三名,被湖北省乒乓球队教练看中,准备招她进入省队,然而因家中长辈的反对,梅慧最终放弃了当运动员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乒乓球是我们的国球,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尤其是中小学校几乎都有乒乓球水泥球台,设备简陋,便于开展。但仔细观看孩子们的打球,发现他们的技术动作很不规范。究其原因,主要是缺少合格的体育教师指导训练他们。笔者在体校从事乒乓球教学二十多年,深深体会到,让体校的学生学会打乒乓球不是件难事,但要让他们掌握教别人会打乒乓球的技能却非易事。  相似文献   

6.
幼女好球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那8岁的"千金"悄悄爱上了乒乓球,而且爱得没有商量。只要是乒乓球比赛,总要一看到底,尤其每周六的爱立信乒乓球擂台赛,更是每场必看。有时端着饭碗看入了迷,得意忘形竟把饭菜"天女散花"了一地,自己的衣裤也成了"迷彩服"。像所有的球迷一样,看乒乓球比赛多了,小小的心灵中也有了崇拜的偶像:邓亚萍、乔红、孔令辉、刘国梁......每当偶像胜利了,她总会兴高彩烈好几天,一旦偶像失利,小脸蛋会好几天"阴云密布"。鉴于"千金"的偏爱,我们给她请了教练学打乒乓球。不曾料到,"千金"打起球来没有一点"大家闺秀"的脉…  相似文献   

7.
在邓亚萍挥拍比赛的年代,她是中国乒乓球运动员的象征,总是人们谈论的话题,如今离开球台的邓亚萍仍然常常被人们关注。在悉尼奥运会期间,邓亚萍暂时放下手中的书本,专程从英国赶到澳大利亚,去竞选国际奥委会的委员,可惜由于地域、项目等因素落选了。这本是一个已经过去的话题,但是11月中旬一纸传真到了邓亚萍手里,这一话题又被重新谈起。国际奥委会发给邓亚萍的传真同时也发给了中国奥委会,内容是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指定了5名著名运动员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的委员(任期四年),邓亚萍榜上有名。真实,对于邓亚萍和中…  相似文献   

8.
刘柳  汤媛媛 《新体育》2006,(3):17-19
“福原爱,乒乓球天才少女,作为广告明星、电视节目嘉宾和唱片歌手也很活跃,更是日本乒乓球运动的未来与希望。”在日本,福原爱的名字被收录到辞典里,并做出上述解释。随着她加盟中国的乒超联赛,小爱又在中国掀起一阵旋风。在福原爱与中国的情缘当中,教练是最重要的纽带。福原爱从开始打乒乓球起,先后师从四位中国教练。现在指导她的教练叫汤媛媛,一个只比福原爱大6岁的女孩。亦师亦友亦姐妹,这样来形容汤媛媛与福原爱的关系,无疑是最恰当的。缘分让我们重逢1999年的一个夏日,辽宁省体院的乒乓球训练馆。教练将一个11岁的日本小女孩领到一个1…  相似文献   

9.
叶婉 《乒乓世界》2014,(10):132-132
在北京体育大学综合楼乒乓球训练场地里,一个自皮肤、金头发、努力挥拍的女孩子十分显眼,她叫德沃·林赛,是今年北京体育大学的一名特招生,专门为了打乒乓球而来中国留学的比利时女孩。在乒乓球班里,14岁的林赛是年龄最小的一个,但她的教练、前世界冠军牛剑锋说,林赛的训练量完全跟得上,水平一点都不比其他同学差。林赛的“伯乐”——带她来到中国的壬大勇教练更是对她赞不绝口,“她训练非常刻苦,我很少见到这么执着的孩子。她有一个参加奥运会的梦,所以我带她来中国,来圆她的乒乓梦、奥运梦。”  相似文献   

10.
《新体育》1997,(1)
刘国梁学打乒乓球时只有5岁多一点儿.他之所以这么小就干上了这件事,是我这个当爸爸的替他做的安排.打从年轻时候起,我就酷爱乒乓球,后来一直是体校乒乓球教练,因此我的最大心愿,就是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优秀乒乓人才.  相似文献   

11.
我在学生时代是一名排球运动员,成家后因为送儿子到桂林市体校学打乒乓球,才逐渐爱上这项运动。此后,我从订阅的《乒乓世界》杂志以及购买的各种乒乓球规则书藉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桂林市乒乓球比赛,当时桂林的国家级裁判经文秋老师成为了我裁判路上的启蒙老师,他从临场裁判到抽签编排等各项环节都给予了我很多指导和传授,让我正式走进了乒乓球裁判员的世界。  相似文献   

12.
凡看过邓亚萍打球的人,常为她那每球必争,遇惊不乱,遇弱不弱,遇强愈强的气概所折服。她总是有那么一股于虎劲。正是凭着这股敢打敢拼的劲,邓亚萍自13岁起,在短短的8年里,已拥有了全国冠军、亚洲冠军、世界冠军等几项桂冠。大凡体育运动,身高臂长者占优势,乒乓球运动自然也不例外。然而身高只有1.50米的邓亚萍却对这一看法颇不以为  相似文献   

13.
王楠     
2000悉尼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中王楠3:2战胜了队友李菊,成为悉尼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冠军,也拿到了她的第二枚奥运金牌。更重要的是王楠也是继邓亚萍之后第二个获得“大满贯”的乒乓球女运动员。王楠  相似文献   

14.
一、选题依据:我县乒乓球训练任务,主要是发现和选拔一些较好的体育苗子,为上级输送乒乓球后备人材。根据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以及少年儿童生理心理特点,我国乒乓球运动已深入普及到少年儿童中。经过人们不断的实践和大量的资料证明,对乒乓球运动员进行早期训练是可取的,成功的。但是关于早期训练开始年令,区内各地市县都曾对此作过实践。玉林市体校曾在1980年在杂志上提出五岁可以进行早期训练的做法和经验。因此,区内许多体校选材已在幼儿园  相似文献   

15.
<正> 1993年10月17日,我国乒坛名将邓亚萍专程到河南省开封市回族小学看望获全国首届“娃娃杯”乒乓球比赛男子团体冠军的队员。她在辅导队员们训练后欣然题词:“祝回族小学有一个辉煌的未来”。这所小学青年体育教师张则亮对此激动地说:“我要培养世界冠军!” 张则亮为培养乒坛新苗付出了很大的代价。1980年,刚过18岁的张则亮从河南省体校回到开封,他谢绝了几个单位的高薪聘请和部队  相似文献   

16.
大凡体育运动,都是身高腿长者占优势,乒乓球运动自然也不例外。然而年方17岁的乒坛高手邓亚萍却对这一看法颇不以为然。如果有人与她争论,她还真有一套“奇谈”来对付。她认为,矮人胳膊腿儿短,在控制球的范围方面吃点亏,但看球的角度比常人低,机会球比较多。在她眼里,对手的每一个回球似乎都是机会球。很多球在别人看来根本无法起板,她大板一抡,击出的银球就会使对手手忙脚乱。邓亚萍的这一论点还真让人难以驳倒,因为她本人就是最好的例证,邓亚萍身高仅1.49米,但已拥有全国冠军、亚洲冠军,世界冠军等几项桂冠。邓亚萍虽然个头矮小,却有超过常人的灵敏的反应、刁钻的打法、上佳的心理素质。邓亚萍虽然年仅17岁,但却已有12年的“球龄”。正因为这些,邓亚萍  相似文献   

17.
提起邓亚萍,人们自然会想 到她在赛场上那种勇猛、顽强以 及不服输的精神。虽然“邓亚萍 时代”已经过去,但是“邓亚萍 精神”却时时激励着年轻运动 员。迄今为止,她在世界大赛上 的成绩仍然最优秀。如今,离开 球场的她,在学业上依然奋力拼 搏,她要为自己成为乒乓球大使 而付出全部的努力。 1999年5月, 学习英语不到一年,她就能在国际奥委会的会议上用英语发言,使与会人员无不为之惊讶。现在她正用自己的行动,在学业上再创奇迹。 1997年英国曼切斯特的第44届世乒赛,是我最后一次参加的世界大赛。我希望自己能继199…  相似文献   

18.
华东理工大学3年级学生许琴代表上海队参加今年的全国“乒协杯”赛,连她自己都没想到会打进女单前8名,按照中国乒协的有关规定,她可以顺理成章地进入国家队了。 对每一位从业体校、省体校、省体工队一级级走上来的运动员来说,当一名国手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愿望,若在3年前,性格内向的许琴也许会乐得蹦起来,但是现在,24岁的女大学生却面临着当国手还是继续完成学业的选择。 许琴7岁开始进入江西省抚州市业体校打乒乓球,10岁进省体校,又苦练了4年半,于1986年12月进了省体工队。“在专业队打了7  相似文献   

19.
福州姑娘林菱出生在一个有着浓厚乒乓球氛围的家庭中,在她出生前,父母就为她规划了人生的发展轨迹,让她注定与乒乓球结下不解之缘。林菱的姨妈和舅舅都是打乒乓球的,而她七岁的时候,叔公成了她的启蒙教练。林菱说,其实刚开始练球时自己并不属于那种看到球就特别兴奋的小孩,如果没有家庭的引导和熏  相似文献   

20.
我今年78岁,耳不聋眼不花,而且体轻如燕,身体非常健康,我的养生方法就是打乒乓球。退休前,我便有打乒乓球的爱好,午休时,经常和同事们打上几拍。退休后,没有其他的工作和活动了,我便把打乒乓球作为锻炼养生的一项主要内容,坚持每天到单位的老年活动室去打一个多小时的乒乓球。而且,我还被吸收为单位老年乒乓球队的队员。在去年秋季单位举办的老年乒乓球比赛中,我获得了70岁以上老年人单打第3名。通过近20年的打乒乓球锻炼,使我增强了体质,充满了活力,有一种越活越年轻的感觉,最明显的有4种体会:一是头脑反应灵活。乒乓球运动不单纯是一种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