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唐代时,名画家戴嵩画了一幅《斗牛图》,此画生动逼真,惟妙惟肖,他对画自赏,也十分得意。后来,画作流传到宋代,一个牧童无意看到后,竟大笑不止,连称画错了。主人生气地问他哪儿错了,牧童答道:“两牛相斗.尾巴都紧紧贴在屁股后面,哪有尾巴朝天之理?”旁边众人都点头称是。  相似文献   

2.
我们先来听一段戴嵩画牛的故事: 戴嵩是唐朝画家,善画牛。早年。戴嵩曾应父亲朋友的要求画了一幅“斗牛图”。戴嵩与父亲送客人时,在路上正好遇到一个牧童在放牛,牛儿有的甩着尾巴啃草,有的在撒欢蹦跳,还有两条牛在那里嬉斗。友人见此情景,一时高兴,就把“斗牛图”展开欣赏,牧童凑过来看见图却笑了。戴嵩疑惑不解地问牧  相似文献   

3.
小故事从前,有个叫王雨的人,牛画得很好。不过,他早年学画牛的时候曾闹过一个笑话。有一次,他拿着一幅自己画的《斗牛图》给一个牧童看。牧童一看,不禁笑起来。王雨问他为什么笑,牧童说:“牛斗架时,浑身的力气都用在角上,牛的尾巴是夹在屁股上的,怎么会左右摇摆呢?”王雨感到很惭愧。为了能充分表现牛斗架时的野性,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他特意对牛的各种情态习性进行了反复细致的观察,然后又画了一幅《斗牛图》,结果这幅画取得了成功。王雨虚心好学、细心观察的故事也流传开了。小提示王雨第一次画的《斗牛图》为什么会失败呢?小牧童为什么一…  相似文献   

4.
苏轼的《东坡题跋·卷五》中记载着一个故事:四川有个尚未做官的读书人杜处士,爱好书法与绘画,他所珍藏的书法绘画之多,要用百位数来计算。有一幅画是戴嵩画的《牛》,更是他所喜爱的。他用锦绣做成套子,用美玉作画的卷轴,常常随身带着。有一天,在外面晾晒书画,有一个牧童看到了,拍手大笑说:“这张画画的是斗架的牛啊。牛斗架时,力量都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大腿中间。这一张画上的牛却摇着尾巴斗架,荒谬啊!”杜处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是。  相似文献   

5.
戴嵩画牛     
朱士艳 《早期教育》2009,(11):22-22
唐代有一位擅长画牛的画家戴嵩,是画牛的专家。戴嵩在画牛方面注意从实际生活中去深入观察牛的动态、神情和习性。他将正在角斗着的牛眼睛画成红色(因为斗的两眼充血),或者在牧童牧放着的牛眼里画上牧童的影像,这些都出于他对牛的细致观察和独特感受。  相似文献   

6.
二年级下册(义教课标人教版)第六组前三篇精读课文的内容都是讲如何对待和处理错误的.例如,第21课<画家和牧童>中,大画家戴嵩画斗牛,把牛尾巴画得翘了起来,有违事实,他虚心接受了小牧童的批评.  相似文献   

7.
一、合平真实。不真实的作品,即使是所谓“佳作”,也是丑陋的,缺乏审美价值的。苏轼《书戴嵩画牛》载:“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这副斗牛画,虽然蜀中杜处士十分宝爱,但画上斗牛的尾巴摇举起来,这就  相似文献   

8.
牛,是李可染先生一生喜爱描绘的对象。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一直到他生命结束,他都在不断地画牛。 为什么他这么喜欢画牛呢? 第一、这是生活中所见的最平凡也最有牧歌情调的景象。他1940年住在重庆金刚坡时,寄住的农民家里有个小男孩,还有条水牛。小男孩天天早上赶牛出去,黄昏的时候把牛再赶回家来。李可染就以此为素材,开始画牧童与牛。  相似文献   

9.
在古代,不论是南方还是北方,牛是生产劳动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牛性情温顺,吃苦耐劳,也是孩童的忠实伴侣。在文人墨客眼中,牧童是一个极好的题材,常被写入诗文,画入画中。这时的牧童已不再是单纯的现实再现,而是成了诗人理想的化身。清代诗人袁枚写过一首牧童捕蝉的诗《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诗歌写一个牧童悠闲地骑牛漫步,还一边唱着嘹亮的山歌,歌声在林中传响。忽然,他停住了歌唱,静悄悄地立在那里。啊,原来他是想捉那树上鸣叫的蝉呢!诗歌朴实凝练,只用了二十个字,一个天真活泼的牧童便跃然纸上。最后…  相似文献   

10.
牧牛图     
李可染从1942年开始画牛,画了几十年。许多作品,都是以村童牧牛为题材的佳作。他笔下的牧童和水牛充满稚趣,具有田园抒情诗般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们都知道,李可染先生除山水画名震中外画坛外,还非常喜欢画牧牛图。雄伟的山水是他对精神的不断升华,牧童与牛则是他对灵魂的不断净化。李可染是个性情中人,诙谐幽默,葆有童心,牧童和牛自然就成了他很好的抒发对象和载体。1940年,因战争原因李可染寄住在重庆金刚坡下的赖家桥,当时他住的农民家里有一  相似文献   

12.
戴嵩沉思片刻,决定画一幅《斗牛图》。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画家和牧童》戴嵩(sōng)是唐代著名的画家,他是韩滉(huàng)的弟子,  相似文献   

13.
雄雌麻鸭 据说有一次徐悲鸿正在画展上评议作品,一位乡下老农上前对他说:“先生,您这幅画里的雌麻鸭画错了。您画的是雄麻鸭,雌麻鸭尾巴哪有那么长的?”原来徐悲鸿展出的《写东坡春江水暖诗意》,画中雌麻鸭的尾羽长且卷曲如环。老农告诉徐悲鸿,雄麻鸭羽毛鲜艳,有的尾巴卷曲;雌麻鸭为麻褐色,尾巴是很短的。徐悲鸿接受了批评,并向老农表示深深的谢意。  相似文献   

14.
英国著名的解剖学家麦克劳德,在回忆自己上小学时的“调皮捣蛋”时,讲了一件有意义的往事。他说他曾是个令人感到非常头痛的“坏孩子”,是他所在的区里有名的淘气鬼。一天,他正和伙伴们玩耍,忽然发现校长那只心爱的小狗正摇着毛茸茸的尾巴从拐角里转出来。麦克劳德产生了一个可怕的想法——杀了这只狗,看一看动物的内脏是个什么样子。于是他便和几个小朋友一起把校长心爱的狗杀了,校长得知后非常生气,但处理方法却令人耳目一新:罚小麦克劳德画一张动物的骨骼图和一张血液循环图。小麦克劳德知道自己闯了大祸,便认真地画好了两张图交给校长。校长见他图形画得认真仔细,  相似文献   

15.
《新作文》2006,(3)
苏东坡讲过:四川有一处士.喜书画,藏有戴嵩的名作《斗牛图》。一天拿出来晒画。被某牧童看见了.就大笑道:“牛斗时.尾巴是夹在两股之间的.这幅画却摇尾而斗。错矣!”处士深以为然。苏东坡据此说明:“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应向有实践经验者学习,否则难求真知。.  相似文献   

16.
贴尾巴     
星期五中午是快乐的十分钟队会,我们小朋友都很喜欢,因为十分钟队会中我们能做很多有趣的游戏.我最喜欢"贴尾巴"的游戏. 今天的十分钟队会开始了,主持人石南巩在大黑板上画了一头牛,这头牛有头有身子,也有四条腿,就是没有尾巴.他请小朋友们蒙着双眼给牛贴尾巴.  相似文献   

17.
戴嵩画牛     
[题解]选自苏轼《东坡题跋·卷五》。戴嵩,唐著名画家,以善画牛著称。唐又有名韩干(gan)者,善画马,时有“韩马戴牛”之称。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抚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相似文献   

18.
曾看到过这样一则笑话:某低年级教师让全班学生自由画一幅画。下课时,这位教师发现有一位学生交上来的是一张白纸,于是问他:“你画的是什么?”学生回答说:“我画的是牛吃草。”“那么草呢?”“被牛吃完了。”“牛呢?”“牛吃完草走了。”这位学生虽然有恶作剧之嫌,但他的回答却不能不让我们惊叹那异于常人的想像和思维。笑话没有下文,也不知文中的那位老师是如何对待这位学生的,但我想,这位学生如果能得以正确的引导,将来成为一位可造之才也未必没有可能。 传统的教学中,具有这种思维的学生却往往因为他们的非传统性,被众多老师视为“…  相似文献   

19.
<正>《书戴嵩画牛》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二则,由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短文通过一位牧童基于劳作经验对蜀中杜处士极为珍爱的戴嵩名画《斗牛图》提出质疑,揭示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哲理性。总览整个单元,人文主题是“艺术之美”,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书戴嵩画牛》一课中落实这一要素,首先要结合课文中杜处士对《斗牛图》“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的细节,  相似文献   

20.
牛吃草     
《新作文》2006,(11)
向美术老师交作业时,一位学生只交了一张白纸。老师问:“画呢?”学生答:“这儿?”他指着白纸说。老师:“你画的是什么?”学生:“牛吃草。”老师:“草呢?”学生:“牛吃光了。”老师:“牛呢?”学生:“草吃光了,牛还站在那里干什么?”牛吃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