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易》筮溯源──古筮法研究之一尉迟治平《周易》是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但是,它原来只是古人的占筮用书。《易》通过占筮来构成系统网络和立体框架,从而组织材料和表现思想,占筮虽然只是《易》学的躯壳,然而没有占筮就没有《易》,不了解筮法,也就很难读懂《周易》...  相似文献   

2.
《周易》虽然起源于占筮,但它凝聚了先哲对自然和社会的见解。从《左传》解《易》,可以看出《周易》的辩证观点和思想内容,对先秦史学的积极影响。《左传》反映先秦史官利用《周易》的变通观点,认识历史在不断变革中发展的普遍法则;反映史官通过占筮说卦,在观察事实的基础上,用《周易》辩证的思想方法,预断历史前途。先秦史官还借助《周易》对古代社会生活的记载来说明历史;通过解《易》,展开对人物的评论。《左传》有些解《易》内容,还表达了“物生而后有象”的朴素唯物思想,反映出当事人重客观实际,不一味迷信占筮的现象。先秦史官通过解《易》说史,吸收了《周易》的合理内核,锻炼了辩证思维,培养了变通史观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华文化宝典的《周易》不仅是一部占筮之书、哲学著作,而且是先秦时期重要的教育著作。它具有丰富的教育思想,特别是其教育管理思想,独具特色。本文试图从以下几方面对《周易》教育管理思想进行初步探讨。一、以“盛德大业”为其管理目标《周易》教育思想不是讲狭义的学校  相似文献   

4.
陈碧 《西北师大学报》2006,43(3):108-113
占筮在《周易》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中蕴涵着深刻的哲学智慧和丰富的美学意味。《周易》卜筮既是智慧之“研玩”,又是一种体验性的审美;大衍之数既体现了中国古人对数的认识和崇拜,又蕴涵着其对数的审美和大而化之的审美态度;在《周易》中,“神”和“易”几乎同样特殊,占筮之神秘也使其通向审美。我们有必要对《周易》占筮重新认识,并挖掘其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周易》被称为儒家经典之首,但又被看作是占筮之书。本文着重探讨《周易》从古老的占筮之书到表现儒家的宇宙观、价值观的人文哲理之书的改造历程,并由此进而探讨了《周易》所表现出来的取象思维、动态思维、衍生性思维和整体性思维的特殊思维方式以及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陈洪波 《培训与研究》2009,26(11):1-4,7
《周易》被称为儒家经典之首,但又被看作是占筮之书。本文着重探讨《周易》从古老的占筮之书到表现儒家的宇宙观、价值观的人文哲理之书的改造历程,并由此进而探讨了《周易》所表现出来的取象思维、动态思维、衍生性思维和整体性思维的特殊思维方式以及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该文通过分析指出,《史记》援引《周易》条例有三种方式:一为《史记》中关于占筮的记录;二为直接引用与化用《周易》经传原文;三为著述易事阐发易理。从而揭示出司马迁对《周易》的熟练运用,这对于全面把握《史记》创作思想与《周易》精深哲理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周易》是一部解释自然界物质关系变化引起后果的古老的哲学专著,大抵成书于西周末年厉王时代(此说参见李镜池《周易探源》)。二千多年来,《周易》被列为群经之首。自春秋时代起,历代文人墨客、卜师都对《周易》进行研究,不过大多是从占筮的角度去挖掘它的内涵,把《周易》看成是解释占筮的吉利与凶险、灾祸与洪福的书。人们通过变  相似文献   

9.
《周易》的《易经》文本源于上古占筮,它体现着《周易》思想体系发展过程中的前哲学阶段。取象运数是《易经》思想的一个显著特征和主要构成,《周易》特别是《易经》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有着一个完整的“图示”结构,在这个结构中象是基本的结构单元,数是联接这些单元的根本法则的载体。  相似文献   

10.
杨敏  勾文明 《文教资料》2010,(5):134-136
《周易》思想内容博大精深,它不仅是我国古代一部占筮的书,更是一部德育教育的理论著作。《周易》经传中蕴含了重要的德育思想内容,以及如何进行道德修养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等精粹,对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当代青年的德育教育也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以《左传》、《国语》中运用《周易》占筮的事例,探讨了春秋时人占筮时的若干心理,即占筮之前的倾向性心理;先卜后筮的舍逆取顺心理;取象和释意的随意性心理;联系事项的附会性心理;用占及评论的劝善性心理。  相似文献   

12.
《周易》是一本占筮之书,包含有一整套占筮术语,成书年代大约是在西周的初期,作者应当是周代的筮官。经历了从卦辞到爻辞再到传辞的演变过程,从简朴至繁冗,从单纯的记录整理到理性思维的跃迁,而《周易》之朴素的本义也渐被掩盖和歪曲。真正地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来解释《周易》是从近代学者开始的。  相似文献   

13.
《周易》卦爻辞之作在殷末周初,阴阳矛盾变化的文化观念构成了《周易》思想体系的核心,其他的一切思想,都是围绕着阴阳矛盾对立统一的范畴来展开的。值得注意的是:从殷商龟卜到《周易》用蓍草占筮,不能简单理解仅是筮卜工具的变化,而是表现了所象征的内容、观念及其逻辑思考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4.
《周易》是一部用于占筮,同时又包含着博大、深邃、丰富思想的文化典籍。其内容由"经"、"传"两个部分组成。"传"是以经为依据,对自然、社会、人类的历史发展所作出的一种总体性的概括和说明。《周易》的美学思想主要包括在"传"中。其所记载的阴阳之美、天地之美等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孔子对待《周易》的态度随着其修养进境而发生变化。他早年基于对仁的自觉体认,认为占筮和德性存在矛盾,从而忽视对《周易》的研究。在晚年,他体验到德性修养不仅是内心的自觉省察,还具有生化万物、普润万物的本体性,从而具有了建构道德形而上学的倾向。他以圣者的襟怀将"天"作为这种建构的主导因素,在《诗》、《书》观念的引导下将目光转向了以言天道为主的《周易》,实现了由占筮和数理到德义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论《周易》的成书时代、思想内容和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周易》本书的确切论据,论证了《周易》写成于西周厉王末年。还以《周易》本书的确切论据,论证了《周易》是为帮助厉王复国中兴而作。由于所用的都是本证,而且相当充分,因此这些前无古人的结论都是难以动摇的。本文还突出了《周易》以退为进、以后取先、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策略,并多方面概括了“孚”的巨大作用,认为这些都是作者以之作为厉王复国中兴的强大思想武器,也发前人所未发。至于占筮对《周易》的诬枉,在本文提出的无可争辩的事实和理论面前,也彻底破产了。  相似文献   

17.
湖南师大中文系宋作胤教授的《周易译注与考辨》,即将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宋教授继《周易新论》一书后又一部研究《周易》的专著。该书把《周易》的每一个卦都作了白话注释与翻译,说明了它的内容,有助于高等院校师生、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读懂很深的《周易》原文。该书批判了占筮说、爻位说、灵签符咒说,因而与古今《周易》研究者的主要见解都  相似文献   

18.
《周易》诠释若干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周易》置于何种语境之中加以诠释;《周易》究竟是占筮书还是以类比为特点的思维工具书,直接关系到吉、凶断语是"贞占"之辞还是价值判断的诠释。必须屏除象数派与义理派的门户之见,只有象数与义理的结合诠释,才能准确把握和完整体现《周易》思想。《易传》在《周易》诠释中具有重要参考作用,但也应注意《易传》在某些方面的失误。能否运用西方文化包括西方哲学尤其西方符号学等理论诠释《周易》,《周易》现代诠释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将其类比思维方式从形式方面加以发掘整理,为建立一个具有中国传统思维特点的类比逻辑理论体系提供最直接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周易》反映了中华先民由原始思维向现代思维转化的过程 ,《周易》的成文及在占筮过程中使用的思维符号是“象” ;此“象”有四种形态 ,三种思维形式即“直观表象思维”、“象征思维”、“意象思维” ,本文立足于《周易》 ,结合原始人类学知识 ,分析论述《周易》中所存在这三种“象”思维。  相似文献   

20.
《周易》第一次见于典籍是在《左传》庄公二十二年的“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陈侯使筮之”,因此被认为卜筮之书。《汉书·艺文志》说:“及秦燔书,而易为筮卜之事,传者不绝。”但“十翼”的《系辞上传》却说:“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只以占筮为《周易》作用的一小部分。《论语·子路》:“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己矣。”《庄子·天下》:“易以道阴阳。”则都是将《周易》看作哲理书。《荀子·大略》:“善为易者不占。”更认为用《周易》占筮是不懂得《周易》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