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慧英  禹雄华 《视听界》2008,(3):102-103
警务类电视节目从属法治类电视节目,涉及警察工作内容的部分,广义上指电视节目中所有涉及各警种工作及其生活等相关内容的节目,甚至包括虚构类的警匪影片或电视连续剧等;狭义上指电视媒体以刑事犯罪案件为对象的纪实类节目。本文研究后者。  相似文献   

2.
警务类电视节目从属法治类电视节目,涉及警察工作内容的部分,广义上指电视节目中所有涉及各警种工作及其生活等相关内容的节目,甚至包括虚构类的警匪影片或电视连续剧等;狭义上指电视媒体以刑事犯罪案件为对象的纪实类节目。本文研究后者。  相似文献   

3.
“真实再现”:纪实类电视节目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扮演”等虚构的方式将曾经发生过却没有记录下来的情景、事件重现出来 ,并把它运用到非虚构的电视节目中去 ,是目前国内许多电视台正广为流行的做法 ,通称为“真实再现”。“真实再现”为丰富电视画面 ,提高电视收视率作出一定贡献 ,但也引发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将着力探讨“真实再现”出现在纪实类电视节目中的利弊得失 ,并概述其可能的走向  相似文献   

4.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形象,是指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公共形象”,也就是主持人在观众心目中的印象和价置,它是观众对电视节目主持人外在形象的总体评价。笔者认为,主持人真实的内在形象与外在形象的  相似文献   

5.
真实再现,是纪录片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一般指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对时过境迁的重要情节由他人扮演,或者运用光影声效造型,再现某种特定历史性时刻的环境氛围,作为对形象叙事的衔接和强调”。真实再现是从虚构类影片中借鉴过来的一种叙事技巧.主要运用于失去现场记录机会的场景和题材,可大大增强纪录片的观赏性。  相似文献   

6.
唐俊 《视听界》2001,(3):24-25
当前,在电视新闻专题尤其是调查类、法制类等栏目中有一种可称之为“模拟真实”的现象。常看此类节目的观众很可能会发现,有些事实上根本无法拍摄到的画面竞也呈现在了眼前。例如新闻事件在采访发生前的某些情节,当事人原先所进行的一些活动等,这些即是“模拟真实”的画面。所谓“模拟真实”,是指记者和编导在未能拍摄到原生态画面的情况下,运用电视手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7.
不知曾几何时,“某某老师”已成为主持入亮相后的再亮相,他们不是掌控者,也不是决策者,却有着最适合观察场上一切的绝佳位置。本研究是依照分类的方法,将大陆综艺类电视节目中“老师们”角色定位。旨在探讨“老师”媒介形象的建构是否有助于还原大陆综艺类电视节目的真实感。研究结果发现,大陆综艺类电视节目中的“老师”形象是多样性的,他们能从不同面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容易接近受众内心感受,产生共鸣,再现了大陆综艺类电视节目的真实的现场感,提高收视率;同时,选择有冲突性的“老师们”,无疑增加了诸多亮点,主持人不再是掌控全局的“船长”,他们的功能在渐渐弱化,取而代之的是第三方声音的真实现场,一种新的节目模式正在起航。  相似文献   

8.
所谓电视纪录片,就是运用新闻镜头真实纪录现实生活,客观反映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着重展现生活原生态和完整的过程,排除虚构和扮演形式的电视节目形态。  相似文献   

9.
魏珑 《现代传播》2005,(4):120-122
纪录片之于现实社会和历史从来都有两条“线”:非虚构的“底线”和真实再现的“渐近线”。换而言之:纪实并不等同于真实,真实是一种风格化的影像和思维品格,非虚构才是纪录片的基本创作原则。“纪录片是直接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图像和音响素材,通过非虚构的艺术表现手法,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以及作者对这一事物认识的纪实性电视节目。”①“非虚构”的艺术表现手法是否能够“真实”表现客观事物?这是值得商榷的。本文所说的“真实再现”并不是泛指纪录片与记录对象的关系,而是特指在纪录片和新闻中普遍使用的一种叙事方法和策略:事件发生时,没有…  相似文献   

10.
电视纪实节目引入"真实再现"的创作手法,是目前电视节目比较普遍的一种创作方法.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电视表现手法,虚构和真实这两个矛盾体如何有机调和?"真实再现"存在的合理性是什么?运用的原则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电视真人秀节目又被称为“真人电视”,是指“参与者在特定的情境中,为了预先给定的目的,按照特定的规则所进行的竞争行为的真实记录与艺术加工的一种电视娱乐节目形态”.①时至今日,以《奔跑吧兄弟》和《了不起的挑战》等为代表,形成了当下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火爆局面. 电视真人秀的节目形态一般包括志愿者游戏化的参与、真实与虚构的结合、竞技规则与挑战行为等特征.其真实与虚构的结合,体现电视节目娱乐化的趋势和公众对电视娱乐内容的需求,其中“真实”主要包括参与者、竞争行为和真实记录,特定的情境、既定的目标、艺术化的加工处理体现的是虚构的成分.电视真人秀节目开启了全民娱乐的时代,也成为当今无可争议的收视率王牌.  相似文献   

12.
电视纪实节目引入"真实再现"的创作手法,是目前电视节目比较普遍的一种创作方法.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电视表现手法,虚构和真实这两个矛盾体如何有机调和?"真实再现"存在的合理性是什么?运用的原则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杨晓茹  范玉明 《青年记者》2016,(14):105-106
真人秀电视节目是指普通人或者明星参与者在规定情境中按照预先设定的游戏规则展现完整的表演过程,并被真实记录后制作播出的电视节目.①纪实性、全民参与性和娱乐性是真人秀电视节目的核心特征.真人秀电视节目类型多样,有野外生存类、表演选秀类、户外竞技类、游戏益智类、婚恋交友类、美食类、职业应试类等等.  相似文献   

14.
一   搬演,意思是指把往事或别处的事重演出来.在纪录片创作领域,作为一种纪录手法,搬演又称“真实再现“,特指对时过境迁的重要情节由他人扮演,或者运用光影声效造型,再现某种特定历史性时刻的环境氛围,作为对形象叙事的衔接和强调.搬演是从虚构类影片中借鉴过来的一种叙事技巧,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纪录片的可视性.……  相似文献   

15.
1993年出版的《中国应用电视学》一书中对纪录片是这样定义的:“纪录片是直接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图像和音响素材,通过非虚构的艺术表现手法,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以及作者对这一事物认识的纪实性电视节目。”“纪录片直接拍摄真人真事,不允许虚构事件,它的基本手法是采访摄影,即在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用挑、等、抢的拍摄手法,纪录真实环境、真实时间里发生和真人真事。”  相似文献   

16.
所谓角色意识,就是指对这一行为方式的认知、理解和把握。镜头前主持人所充当的角色,是一种媒体角色,而媒体角色意识便是对这一表现的认识和把握。主持人应有角色意识有关学者给电视节目主持人作了一个界定:所谓节目主持人是指在电视节目中以真实身份同观众交流并主导节目流程的出场演播者。目前,依据主持人主持节目的内容,主持人大致可以分为下列类型:新闻节目主持人、综艺节目主持人、体育节目主持人、话题节目主持人、经济节目主持人、服务节目主持人、少儿节目主持人等等。由于节目主持人是以个人真实身份主持电视节目的,因此他…  相似文献   

17.
张璀  宁耕 《视听界》2002,(6):77-78
所谓“媒介生态”,是指某一特定时代中媒介各构成要素之间、媒介之间、媒介与某外部环境之间相互关联制约而达到的一种相对平衡的结构。中美两国由于不同的政治文化氛围、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生活形态和媒介本身的属性等诸多因素造就了不同的“媒介生态”。因此,作为两国电视节目所共有的节目  相似文献   

18.
真人秀这种电视节目样式很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将纪实手段引入娱乐节目中.当然,真人秀并非都是娱乐节目,也有生活服务类真人秀,如<交换空间>,还有体验真人秀,如湖南卫视的<变形计>、北京卫视的<相约新家庭>,都是描述不同家庭的孩子到对方家中互换体验的过程.不管哪种真人秀节目,纪实成为与众不同的一种表现手段,真实与虚构也成为伴随真人秀发展始终的命题.  相似文献   

19.
TGA序列图像文件是在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常用的视频文件格式,分为两类,一类是含Alpha通道信息的图文序列,例如角标动画等视频动画素材;另一类则不含Alpha通道信息,例如栏目片头、宣传片等后期合成的TGA图像序列.本文介绍大洋D3—Edit导入这两类TGA序列文件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20.
人类的历史是由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故事串联组合而成的。讲故事是人类的天性。所谓故事,有真实的或虚构的成分。本篇所叙述的是关于非虚构的真实,历史事实的再现。在原始岩画与甲骨文中图形与象形符号是一种故事的物质记录与再现的文明碎片,《史记》则无非是一种成熟的文明集大成、有系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