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帮助无法退回农村的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使其逐步适应城市规则并成为城市市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不可或缺的部分。大众传媒作为个体介入社会过程的重要工具,对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所产生的影响有待挖掘。本文从社会距离的视角切入,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考察了媒介使用对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大众传媒在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中的价值与作为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能否深层次地融入城市,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与城市的发展。在解决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这一系统工程中,大众传媒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大众传媒如何助推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国内一些大众传媒进行了实践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本文运用新闻学与传播学理论对这些探索进行提炼与理论建构,并通过实地访谈、问卷调查与内容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过程中大众传媒如何作为的问题进行整合研究,创立大众传媒助推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否能够顺利融入城市之中,直接关系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大众传媒作为舆论的载体和传播者,在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着重探讨了大众传媒在农民工形象塑造、利益表达、媒介素养教育中扮演的角色与应承担的责任,并就大众传媒如何发挥自身的传播优势,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公共图书馆与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化的社会融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未来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重要课题之一。与往代农民工不同,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融入的生产和文化空间要求更高。公共图书馆在不断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知识能力,满足其文化服务需要方面有独特优势,有利于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实现生产和文化空间的转换。必须加强公共图书馆建设,为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化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  相似文献   

5.
在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社会化过程中,大众传媒的作用举足轻重.媒体在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信息来源、赋予话语权以及形象塑造的作用.推动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化,需要相应的媒体策略.  相似文献   

6.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融合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信息缺失是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从文化资本的视角出发,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实证分析,阐述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合及文化资本存量现状,揭示新生代农民工文化资本的基本特征及影响因素,以期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文化资本存量,增强其信息能力,加速其城市融合的步伐,助力新生代农民工真正实现市民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农民工已达1.6亿,但他们难以融入城市社会。社会融入不仅是社会经济问题,也是信息问题。对天津市和重庆市566名农民工的调查表明,城市农民工是信息弱势群体,缺乏现代信息交流工具和能力,信息缺失是其融入城市的巨大障碍;现代信息交流工具和信息渠道对城市农民工社会融入有显著影响。因此,公共图书馆应从服务、信息检索培训和提供公共信息设施等方面对其开展信息援助,促进其社会融入。  相似文献   

8.
张黔珍 《大观周刊》2012,(15):32-33
当前我国住房保障制度主要针对城市户籍居民设置,外来人口始终被排斥在公共住房资源共享范围之外。社会资本匮乏、与城市主流社会疏离以及相关利益集团“经济人”取向是新生代农民工“相对剥夺意识”产生的根源。这种公平与正义判断的悖论造成严重的负萄社会影响,强化了新生代农民工在价值与思维方式上的偏执,更重要的是影响其再社会化的实现。文章认为,有必要通过市民社会责任感培育和建立组织化博弈机制来疏导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失衡:有必要以政府职能统筹城市公共住房资源、逐步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完全“市民待遇”。  相似文献   

9.
金艳 《东南传播》2012,(8):42-44
本文从传播社会学视角出发,回归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体,关注大众传播语境中身份认同所受的影响,分析新生代农民工成长的媒介环境,探究大众传播对其身份认同的作用。指出一方面符号标识与媒体再现不断强化其社会认同,另一方面主体性的缺失与话语空间的匮乏使其自我认同陷入虚化状态。大众传媒有责任调整视角,使新生代农民工真正成为传播活动的主体,在自由表达的过程中确认自己的群体归属和获取自己的个性独立。  相似文献   

10.
信息融合是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融入中需要信息交换,有着多元化的信息融合诉求。信息化的发展对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具有重要支撑功能。我国发挥信息化功能的条件已经具备,应该切实推进全国性农民工信息网络系统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This article examines how information service providers, particularly libraries, may assist effectively in meeting the information needs of immigrant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information practices of immigrants and cater to their needs, a holistic approach is advocated that encompasses a closer examination of theories and principles of social inclusion and social capital in addition to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 Only through this holistic overview can one apprehend the role that information plays in the world of immigrants at various stages of their integration into their adopted society. The issues raised have implications for frontline information providers as well as for policy makers interested in programs, policies, and funding priorities concerning information provision and access strategies that enable social inclusion of newcomers and longer established immigrants into the social fabric of Canada.  相似文献   

12.
从“乞丐入馆事件”看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包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社会包容是现代公共图书馆的使命。本文对"乞丐入馆事件"折射出的公共图书馆社会包容现状进行探讨,并进一步从理论研究和图书馆实践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发现在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中社会包容精神长期缺失,虽然社会包容理念正逐步引起学界和业界的关注,但实践中的包容程度和水平不高,有待进一步宣扬和践行。  相似文献   

13.
社会包容:现代公共图书馆的使命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社会包容越来越被更多的人们认可为现代公共图书馆的使命之一.社会包容与社会排斥相对立,在论述社会排斥涵义的基础上对社会包容的概念进行解释,指出社会包容的核心精神是宽容和公正.公共图书馆是社会包容的重要载体,而社会包容对公共图书馆提供平等服务、缩小数字鸿沟、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包容使命要求公共图书馆必须避免政治排斥、人格排斥、设施排斥和制度排斥.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包容使命是非公理性的,它有可能与社会责任使命相冲突.  相似文献   

14.
现代公共图书馆是保障社会信息公平的机构或制度,是促进社会包容与社会和谐的重要载体.公共图书馆社会包容使命的切实发挥不仅需要理念的更新.还需要从理念到制度安排和服务实践层面都贯穿着包容的力量与精神.服务制度中体现社会包容性,服务实践中贯穿社会包容性,图书馆应创建包容性人文环境,促进人与人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5.
社会融入理论的应用在保障各类主体的社会权利、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安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有关档案记忆的研究逐步深入,社会融入理论在档案记忆建构活动中所具有的扩充档案记忆主体、保障公民档案权利、促进档案记忆服务于社会发展的价值被不断发掘。文章将从识别社会融入主体、建立信任与合作关系、针对性开发档案资源、扩大受众群体四方面对社会融入理论应用于档案记忆建构实践的基本情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社会包容视域下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春 《图书情报工作》2016,60(24):58-62
[目的/意义] 对国内外公共图书馆社会包容的研究及实践展开调研,以期为国内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包容服务提供有益的建议。[方法/过程] 从运行指标、法律保障、服务举措、服务环境4个方面,对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包容性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提出提升社会包容性的4项对策。[结果/结论] 公共图书馆要从树立普遍包容的服务理念、构建多元便捷的资源体系,包容和关爱各类阅读群体以及打造人性化服务环境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包容服务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文章构建了多维度多层次新疆高校图书馆社会融合信息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实证研究了691名维吾尔族大学生的社会融合信息需求。研究发现:维吾尔族大学生汉语能力低,馆藏资源易用性差,显著影响他们的文化融合信息需求;馆藏资源缺乏交互性,馆藏资源相关度不高,馆藏资源适当性不足显著影响了维族生的社会经济融合信息需求;图书馆社会融合信息服务的主体性和延伸性之争,显著影响了维族生的心理信息融合。据此,提出基于维族生社会融合信息需求构筑馆藏信息资源;积极开展移动服务,搜集、整理、推送社会融合的服务策略,推进高校图书馆更好地满足维吾尔族大学生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调查分析国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项目中的特殊群体包容性实践,总结其经验,为促进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群体均等提供借鉴。[方法/过程]选取国外8个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项目作为调查对象,运用网络调查法,对其特殊群体包容性实践进行分析。同时,立足于我国现状,提出对我国的建议。[结果/结论]国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项目主要从建设规划、可访问性、文化资源、文化活动以及项目服务这5个方面体现对特殊群体的包容性。立足于实际,我国应找准特殊群体项目建设路线、确立特殊群体可访问性标准、加强特殊群体文化资源建设、创新特殊群体活动形式内容、扩展特殊群体项目服务类型。  相似文献   

19.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is on an understanding of social exclusion/inclusion: the concept and how a specific public library service, namely the City of Swan Public Library service, has responded to this social issue. The terms social inclusion/exclusion are explored and clarified from an international, Western Australian State Government, and public library perspective. This is followed by a brief overview of Western Australia as an Australian state, and how public libraries operate based on a partnership with the State Library of Western Australia and Local Government. The City of Swan Public Libraries are described in some depth and also portrayed in their local setting namely the City of Swan, a city of extensive growth that offers a unique environment of both rural and urban areas. The concept of social inclusion is then applied to the City of Swan Public Library service and how the library service addresses social inclusion within its physical environment, policies, operations, future planning, programmes and services. This includes the results of a Library Non-user Survey that was conducted in 2001. The aims of this survey were to: ascertain why non-users within the City of Swan do not make use of the library facilities; explore why past members were not using the library services; exa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library promotions; and investigate the access to and usage of the Internet.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 list of the potential social conditions of which public libraries need to be aware in their strategic planning activities so that community members are not excluded from participating and accessing the public library service.  相似文献   

20.
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包容理念:内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图书馆是体现社会包容的"场所",是国家为保障公民获取知识自由而设置的专业信息机构。我国公共图书馆管理与服务过程中存在的若干社会排斥现象违背了图书馆社会包容理念,限制了公众对知识的自由、平等获取。因此,公共图书馆应制订相关的职业规范和服务准则,确立其负有社会包容的责任和使命,培育公共图书馆社区服务意识,在资源与服务配置上向被社会排斥人群倾斜,倡导并重新评估"机会平等",以此促进图书馆社会包容理念的推广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