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小学课本里有一则"坐井观天"的故事,内容大致是:一只青蛙处在井底,说天空只有井口这么大,一只小鸟告诉它天空无限大,可是这只青蛙不信,依然说天空只有井口这么大。"井底之蛙"一语出自于《庄子·秋水》,其语为:"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意思是说,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井底之蛙之所以见识狭窄,是因为外在的客观条件(井口)限制,但更深层的原因是缺乏思想、缺乏想象力。现在的学校教育,总是引导学生去嘲笑那只井底之蛙。其实,我们人类就是那只井底之蛙,而我们的教育和科学就是那口井,只不过是那只小鸟还没有出现,就  相似文献   

2.
“青蛙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说的是青蛙坐在井中看天,只能看到井口大的天,比喻有些人目光狭隘短浅。那么青蛙坐在有水的井中看井口是变大还是变小呢?请看下面题目。  相似文献   

3.
最近 ,笔者分别听了两位农村小学教师组织的《坐井观天》课堂教学 ,印象颇深 ,想把这两节课的片断推荐给同行 ,以供研究。《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中的一篇课文。文中的小鸟在井沿上 ,青蛙在井底 ;小鸟说天无边无际 ,大得很 ,青蛙说天不过只有井口那么大 ;小鸟说 :“你弄错了。”青蛙说 :“我没弄错。”小鸟和青蛙谁说得对 ?两位老师都引导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由于引导方法不同 ,所以效果也不同。教师甲是这样引导的 :师 :小鸟和青蛙谁说得对 ?生 :小鸟说得对。生 :青蛙说得也对。师 :你们想想 ,天究竟有多大 ?生…  相似文献   

4.
一天.数学家苏步青应邀到喜欢研究古典文学的小王家做客,他们坐在开着的窗户旁一边看书一边聊天. 忽然.苏步青指着自己翻看的《苏东坡文集》中的一篇文章《赤壁赋》说:“这本书肯定有错误!把苏东坡写《赤壁赋》的时间给搞错了,瞧,书上印的是1080年.我们知道苏东坡生于1037年,活了64岁.《赤壁赋》开头就是: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我知道按干支纪年法1982年也是壬戌年,所以这本书上说苏东坡写《赤壁赋》的时间是1080年肯定是错的.”  相似文献   

5.
相同的词语不同的语气——浅谈《坐井观天》一课中两个“那么”的读法迁安县第二实验小学吕晓芬《坐井观天》一文中,有关青蛙说天小的内容里,有这样一句话:“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读好这句话,有助于学生理解全篇课文内容。因此,在教学时,我在突出课...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新高中《语文》第二册(试验修订本·必修)把《谏太宗十思疏》的“怨不在大,可畏惟人”注为:“怨恨不在有多大,可怕的是人民(的力量)。”这注释不符合原意,应当修正。“怨不在大”语出《尚书·康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孔颖达解释说:“人之怨不在事大,或由小事而起;虽由小事而起,亦不恒在事小,因小至大。”意思是说,凡是使臣民怨恨的事都不能做。《谏太宗十思疏》虽只引用了“怨不在大”,省去了“亦不在小”,但基本意思是相同的。“怨不在大”应注为:“(臣民的)怨恨不在(事情的)大(小),(凡是使他们怨…  相似文献   

7.
一位老师教《坐井观天》一课时。在学完课文后.设计了一道培养创新思维的说话题:以《青蛙跳出井口后》为题。自己编写一段故事。学生们踊跃发言。他们的奇思妙想赢得了阵阵掌声。听课的老师也不由得点头赞许。这时。在举起的小手中,怯生生半伸半就地伸出了一只小手。主讲老师叫了那名同学。这位同学站起来说:“青蛙跳出井口后,看了看外面。觉得还是井里面好,于是它又……”顿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这位老师连忙打断了他的话。示意让他坐下,并言归正传:“我们不能像井中的青蛙那样——坐井观天……”此时。这位同学满脸通红,羞愧地低下了头。  相似文献   

8.
《坐井观天》这篇课,同学们都很喜欢,因为故事情节简单,生动有趣。但几乎所有的聋生,读了这篇课都不喜欢这只青蛙。因为这只青蛙竟然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真是荒谬极了。在同学们的印象中,这只青蛙犯下了“见识短浅、自以为是”的“千古罪名”!谁也不会去同情它。更没想到去帮助它.甚至还会有人对它“落井下石”![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懂得“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2 .理解课文内容 ,弄清青蛙对天大小看法错误的原因 ,从中明白本课的寓意 ;3.能入情入境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领悟本课的寓意 :目光短浅 ,所见有限 ,而又盲目自信 ,看问题就会主观片面 ;只有扩大视野 ,增长见识 ,尊重事实 ,才能做到全面地看问题。教学难点 :呆在井里的青蛙为什么会所见有限。课时安排 :两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大话”、“无边无际”,通过学习全文弄懂“坐井观天”的意思。 2 .通过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 :1 理解“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2 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3 分角色朗读课文。4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分析能力。5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教学重点 :1 理解“大话”、“无边无际”、“坐井观天”的意思。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无边无际”、“坐井观天”的意思。教具 :录音机、电脑、动物头饰。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看过寓言故事吗?它是通过一个非常短小的故事 ,告诉我们一个很深的道理。像《狐狸和乌鸦》、《伊索寓言》等都是寓言。今天我们学习一则寓言《坐井观天》。(板…  相似文献   

11.
在参评市教学竞赛的选拔课上 ,有一个场面给我震动不小 ,让我出乎意料。一位教师讲二年级课文《坐井观天》 ,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读课文、讲故事、质疑、解答……教师组织、参与、指导……课已近尾声。教师 :我们认识事物不能象青蛙那样坐在井底看天、目光狭小。如果让青蛙跳上井沿 ,它能看到怎样的天?学生 :能看到很大很圆的天。学生 :天不定是圆的。学生 :老师 ,天到底有多大?是方的还是圆的?我们怎样才能看清?教师 :哦!这个问题可够难的 ,谁能回答?(全场静无声)学生 :天有十万八千里吧 ,孙悟空一个跟头就到天边。(大家笑)学…  相似文献   

12.
"青蛙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说的是青蛙坐在井中看天,只能看到井口大的天,比喻有些人目光狭隘短浅.那么青蛙坐在有水的井中看井口是变大还是变小呢?请看下面题目:  相似文献   

13.
贵刊2006年第1期刊登了刘孟斌老师的《“少一人”少的是谁》一文,文中认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最后一句“遍插茱萸少一人”中“少一人”少的是“山东兄弟”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我认为“少一人”少的是“作者自己”首先,“兄弟”在古代汉语中的意思是“哥哥和弟弟”别无他义。这与现代汉语中的“兄弟”的意思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现代汉语词典》对“兄弟”的解释是:①弟弟。②称呼年纪比自己小的男子(亲切口气)。③男子跟辈分相同的人或对众人说话时的谦称。而刘老师把古诗中的“兄弟”与现代汉语中的“兄弟”等同起来…  相似文献   

14.
说“吐槽”     
先看两个例子: (1)放牛吃草,“吐槽”到老。(《新民晚报》2011年3月18日) (2)两位“国帅”隔空吐槽。(《新闻晚报》2011年2月14日) 这是两个新闻标题,都有“吐槽”一词。那么,“吐槽”是什么意思呢?根据正文,例(1)和《弯家有娘初长成》这本书有关,弯娘“用放牛吃草式的天兵教育法则.与弯弯小手牵大手一起长大”.  相似文献   

15.
查《汉语大词典》可知;“撕打”表示扭扯殴打,从字典引例可更加明确“撕打”的含义.是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例如:《红楼梦》第四十四回:“一脚踢开门进去,也不容分说。抓着鲍二家的撕打一顿。”李斌奎《天山深处的“大兵”》:“犀利的穿山风,像脱缰的野马在混沌无垠的大戈壁上撕打咆哮。”而“厮打”则表示双方(有时也表多方)互相扭打,“厮”就是日,俩男子当街厮打互相的意思。请看下列新闻标题:情人厮打在情人节《合肥晚报》2005年2月15《合肥晚报》2002年2月25日。  相似文献   

16.
那天,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故事。在课文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拓展:续编课文,假如你是那只青蛙,当你跳出井后会看见什么?你又会怎么想呢?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高语第四册《滕王阁序》中“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这一句,课文是作如下注释的:意思说早年的时光已经逝去,珍惜将来的岁月,为时还不晚。还特别引用了《汉书·冯异传》里的句子“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无论是《滕王阁序》中的句子,还是《汉书》中的原句,都涉及了一个重要的词语“桑榆”,课文注释也有交代:桑榆,  相似文献   

18.
儿子正读初一,老师说他看问题常有独到之处,受此鼓励,为父的我打定主意:让他多看看《杂报》。当我将新年的第一张《杂报》交到他手里时,叮嘱说:“好好看看人家是怎么看问题的。”第二天他晚自习回家,来不及换鞋,就捧上了日记本,说:“老爸,我写了篇杂,瞧我是怎么看问题的。”我不屑地说:“只看了一张《杂报》,就写起杂来了。”接过一翻,一个蛮有杂昧的题目赫然在目:《教育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2020年第12期《语文学习》中,陈煜老师的《“纲举目张”的“张”字辨》一文,质疑《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词典对这个“张”字的解释,认为“张”是“收紧”的意思,而不是“张开”的意思。对此,笔者谈谈个人看法。《说文》:“张,施弓弦也。”也就是说“张”的本义是把弦安在弓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工人之张弓也,伏檠三旬而蹈弦。”  相似文献   

20.
陈春鸿 《云南教育》2004,(28):33-34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2.初步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