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东方喷薄欲出的朝阳。谁能想起它在黑夜中探索的磨难:看林间青翠欲滴的小草。谁能想起它在土层中挣扎的心酸;看花海翩翩起舞的蝴蝶,谁能想起它在厚茧中探究的艰难。茫茫宇宙,探究的伟业随处可见,那是人生的追求与挑战。若执探索之篇,定开人生炜烨之华。  相似文献   

2.
在人生道路上,你我都是执笔作家,撰写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谁都不希望自己人生只是平庸之作,而更渴望它能是内涵丰富的绝世佳作.  相似文献   

3.
珍爱人生     
习雪 《少年月刊》2014,(6):32-32
谁不爱枫叶红色的火焰,谁不爱草原绿色的地毯,谁不爱田野金黄的麦浪,谁不爱蓝天白云的画卷。然而,你是否爱过你正在度过的五彩缤纷的人生?人生是短暂的,人生却是精彩的。短暂的人生在日新月异的世界顶端闪烁璀璨;精彩的人生让代代相传的生命之花呈现壮丽鲜艳。少年不再来,一日难在晨。人生苦短,与历史长河相比,仅是一个小小的浪花。人生几十个春秋,转眼就是百年。少年时,风华正茂,切记这个道理,珍爱人生,才会热爱生命;珍爱人生,才会有生活的蓝天。  相似文献   

4.
让心飞翔     
落花纷纷谁能强求它往昔的色泽。流水匆匆又有谁能片刻挽留它的清澈?生命的消殒在岁月的长河中只是一瞬。虽然短暂,但每个生命存在的意义却不尽相同。在芸芸众生中,没有人可以活出同一个模式的人生,更没有人可以给人生下一个权威的定义,也许这才是人生之所以复杂、美妙、平凡而又令人感慨万千的原因吧。  相似文献   

5.
幸福人生     
幸福,似乎已成为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无论是繁华都市,还是幽静乡村;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第三世界国家,有多少期盼的眼睛,有多少热忱的心都在向往幸福。然则,幸福却总是需要人们用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去交换:例如快乐,爱心;它也总是在交换前安排一场特殊的仪式:磨难。有时,它可以与成功画上等号。而成功,需要你有不怕挫折、执著攀登的精神。人生幸福,是人自身造成的,非上帝所赐,也不是听其自然所能成就。以此观之,寻找幸福人生的过程,便是经历努力的过程。我想起“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谪仙”;想起怀着对自然的膜拜与光的…  相似文献   

6.
我视你如宝玉,只有经过雕琢,方可成为大器。人生的琢磨,无外乎艰难困苦。试问,谁能一辈子不失去、不失败、不失意?造成这些的原因,轻者说是困难,重者说是灾难。没有谁喜欢艰难困苦,可又有谁的人生里没有艰难困苦?其实,它们是一种财富,往往在你经历它并与它斗争之后,会给你无限  相似文献   

7.
袁永红 《教师》2013,(5):6-7
时代的变化,社会价值的多元化,家庭、学校和社会普遍忽略对孩子人生价值观的引导……种种因素造成青少年中存在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越来越多,给家庭、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中学时代是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语文作为百科之母,对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人生价值观培养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吾谁与归”中“归”的释义,认为“归”应训为“终、至”,“最终到达”。“与”在句中为介词,“跟……一起”。“吾谁与归(其谁与归)”的意思是:我还能和谁一起最终实现那至高的理想(探索到宇宙、人生的奥妙)呢?”  相似文献   

9.
在人生道路上,你我都是执笔作家,撰写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谁都不希望自己人生只是平庸之作,而更渴望它能是内涵丰富的绝世佳作。当然,不管这个世界变得如何冷漠,人与环境之间还是有着宿命般的联系,因而为了让你的人生之作更加完美,你需要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和你一样负责任的执笔作家为你量身定做专属于你的人生画卷。那么,这些有着关键作用的执笔作家之一,也是关键之关键的,就是教育!以及教育背后深厚的本质,更是教育的方式、教育的环境,包括这些因素共同决定的教育之功用。  相似文献   

10.
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这样说过,小说“是在世界变成陷阱中对人类生活的探索”。在这个精神目益失重的年代,文学被置于消费的链条之上,它还能承受探索生活的期许么?它将如何在艰难处境中获得人性的永恒和对人生的哲学追问,导向对丰富精神境界的追求呢?这一语境同样昭示了文学批评的歧路和困境。  相似文献   

11.
教育永远不是单方面的,而是一种多边的、互动的社会活动。比如家庭、学校、社会相互之间的联系,家庭是中学生成长的第一课堂,而学校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在这一课堂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文化课学习,还要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第三就是社会的因素了,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学习文化,还要学会接触社会、探索真理。很多的生活百态其实都是在社会中才能够完完全全地体现出来的。学校、家庭、社会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没有谁能代替谁,也没有谁是可以缺少的,如何能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实现效益最大化,务必要使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形成一种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12.
友谊     
是谁说过,友谊是生命的常青 藤;是谁认为,友谊能够使人生更绚 丽;是谁如此用心,让它在彼此的心 中生根、发芽、长大。 我们生存在这样一个物质的世 界,我们被湮没在一片亮丽的霓虹  相似文献   

13.
学会承受     
人生漫漫.谁没遇到过羞辱与赞扬、痛苦与快乐、迷惘与清醒?面对成败与得失,遭遇悲欢与离合,有人被“棒杀”,有人被“捧杀”,如何不消沉于一次次悲伤的挫败.又如何不沉醉于一次小小的成功,怎样才能把好自己的人生之舵呢?我认为首先是承受。承受羞辱,承受重压,承受挫折;同时,更应该承受名誉,承受追捧。承受成功。能承受,才不至于在困境中丧失自我,在顺境中迷失自我。  相似文献   

14.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曾说过一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至理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家庭——这一人生之舟停泊的港湾,要靠每个家庭成员相亲相爱、和睦相处才能真正遮风蔽雨。那么,家庭和谐,获益最多的又是谁呢?毫无疑问,是孩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孩子  相似文献   

15.
天黑了,暮色蒙上我的眼。电停了,四周恢复了最原始的声音——安宁。电饭煲停止了,电脑停止了,没赶上充电的手机也停止了,一切静悄悄,高科技以最快的速度从我们的世界里抽离。突然想起富兰克林,在失去一些东西时,总会想起与之紧密联系的人拥有时享用时,谁都没有认真去感谢这位在这个领域功绩卓著的人,谁都没有。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像一只猫适应着这片静谧的森林,用最冷漠的颜色去铸造它、刻画它然后把自己存放在里头,那是一个安全的地方,是我自己营筑  相似文献   

16.
徐宏 《云南教育》2004,(7):26-26
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是最开放的学科,应在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快乐作业宜打破课内与课外界限、学校与家庭、社会的界限及学科界限。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快乐型作业,能“盘活”学生所学知识,使之再探索、再提高。  相似文献   

17.
金秀媚 《现代教育科学》2009,(4):100-100,90
【课题名称】 人教版语文四下第17课《触摸春天》 [教材分析] 文章描写了一位特殊的小女孩——安静,她虽是盲人,却能在花丛中流畅地行走,甚至能极其准确地拢住月季花上的蝴蝶。特别是她将一只小蝴蝶放飞的细节,更让人感到小女孩内心充满怜悯生命向往美好之情。她虽然失明,心灵之窗却永远开着。在她身上,作者也触摸到一种从未有过的生命力,感悟到人生的真谛:谁都有触摸春天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相似文献   

18.
结合教学实践,围绕如何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能力,从五个方面(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究欲望;做活演示实验,培养探究思维;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参与实验,培养自主能力;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培养探究能力;开发家庭小实验,拓展自主探究视野)做了阐述.对在实验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能力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太阳和风     
有一天,太阳和风在天空中争了起来:太阳说他的本领比风大;风说他的本领比太阳大,可就是谁也说服不了谁。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头带帽子,身穿大衣的人在他们的下面走过。太阳很快就想起了一个办法,对风说:“看我们谁能使下面这个人脱掉身上的大衣和帽子,假如你能很快地做到这一  相似文献   

20.
家庭既是女性作家关注之所在,也是最能展示其创作个性和才华的舞台。当家庭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爱情婚姻成为她们自由言说的存在时,独特的童年感受便不自觉地渗透于文本。张爱玲和林海音的小说都以“家”为聚焦,但落笔却大相异趣:张爱玲刻划了婚姻中女性的扭曲。展示着人性之卑弱;林海音诉说了婚姻中女性的压抑,赞美了人性之善良。然而,在看待人性的弱点和人生的无奈时,两人却有着同样的悲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