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教学是综合性很强的一项活动,但是,准确理解词义,进而准确理解句子、篇章却是有效阅读不可或缺的必需过程。汉字因形表义,其"义",就是汉语书面语的词素或词(古代汉语以单音节为主,字即是词),正是有效阅读的基础。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比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提法“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提到了更高的高度。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凸显写作在考察与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  相似文献   

4.
吴秀梅 《考试周刊》2013,(32):46-46
<正>2011年版《语文新课标》中提出:"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加了"特别",这是新课标的变化。这实际是在强调语文教学应当遵循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那该如何将汉语汉字的特点与习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借此提高学生的习作素养呢?一在识字教学中初步感知汉语言文字特点为习作奠基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识字教学有这样引人注目的论述:"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此论述指明了语言文字在语文课程学习中的核心作用,特别强调"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语文教学五个方面的"影响",这实际上是对我们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重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中还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由此可见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福建教育》2009,(8):27-31
施茂枝(以下简称“施”):《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汉字特点鲜明,最为突出的便是拥有字理。因而,如何在识字教学中合理运用宇理,值得深入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9,(56):39-40
汉字学是以汉字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通过对汉字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进行研究,探讨、总结汉字发展的内在规律。汉字因形表义,对字词的理解正是孩子有效阅读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我根据平时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谈谈"汉字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解读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同时还指出:“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2011年出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而2001年版则是"应考虑",这一细微的变化说明,新版课程标准对"语言"的关注程度比原来的更高。这些课程标准要求都明确强调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语言"。因此,我们要在"语言"中求索,从"语言"入手进行文本细读,来提高阅  相似文献   

11.
字理识字教学法诞生于新课改启动前夕,在课改中又融入了新的教育理念,使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字理识字教学法的理念是与之一致的. 字理识字教学法的原则之一,就是同步读写,这体现了字理识字对阅读的重视.当然这丝毫也不奇怪,因为字理识字教学模式的本意,就在于推动学生尽快克服文字障碍而进入阅读的殿堂.那么,在字理识字教学中,怎样才能尽早培养阅读能力,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受益呢?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认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这就是在强调语文教学必须遵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那么汉语言文字有哪些显著特点呢?第一,语音方面。汉语的语音是单音节的,除儿化音之外都是一个字一个音节。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整体把握"提升到语文教育的三大特点之一:"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整体把握是一种通用的阅读教学方法,是对读物整体内容的把握。而我们的教学往往把整体性阅读简单地理解为"初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或"读了课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基本理念时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该要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达到"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基本要求,从而培养学生语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把握好"读""说"和"写"这三个方面怎样形成一体化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阅读教学中运用"整体把握"阅读方式,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解读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同时还指出:"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语感是指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是一个人语言素养的直接反映。它是一种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应考虑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一门研究语言文字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呈现艺术与情感的学科。语文课程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都要依靠阅读来体现和完成。阅读,可以积累语言文字,提高表达和写作能力;可以净化心灵,升华情感;可以提高思想境界,锤炼人生品质。  相似文献   

20.
冯艳 《语文天地》2009,(1):57-5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由此可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当务之急是把语感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