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藏高原农业地域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鸿 《资源科学》1981,3(2):7-13
一 在世界农业地理上,青藏高原是一个独特的区域。辽阔的土地面积,罕见的海拔高程,复杂的地表形态,多种多样的生物气候环境,使高原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别。 海拔高是当地自然环境的主要特色。在本文讨论的地区范围内,海拔3000米以下的地面只占全区总面积15%,3000—4500米的地面约占35%,4500米以上的地面约占50%,其中有许  相似文献   

2.
李世顺 《资源科学》1990,12(2):47-52
一、耕地环境条件分析1.自然条件 和林格尔县(以下简称和林县)总土地面积为513.5万亩,处在黄土高原向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具有两大高原的自然特征。从地貌形态上可分为中低山、黄土丘陵和平原三大部分。由于地形上的差异,导致水热条件再分配不均,从而形成不同的植被、土壤等,构成利用方向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土地,对于农业来说,既是生产资料,又是劳动对象。我国南方亚热带山区面积广大,水热气候条件优越,生物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潜力很大。按照综合的观点,把山区土地作为由地貌、土壤、植被以及岩石、水文、气候等要素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加以科学分类和系统化,量测各类土地的数量和评价质量,阐明各类土地合理利用方向,这对于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布局,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自治区位处温带内陆,夏季东南季风影响不强,是东北、华北湿润、半湿润的森林,森林草原向亚洲腹地的干旱荒漠过渡的半干旱地区。这种地理位置形成了以草原为主体的生物—气候条件。因此草原植被广泛发育,不仅类型多样,而且面积也大,约占全区总面积的80%左右,是我国草原区的主要部分,所以内蒙古就成为我国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随着畜牧业的日益发展,研究各类草场资源的特性和改良草原就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冷蒿草原便是内蒙古的一类重要天然草场。  相似文献   

5.
孙鸿烈 《资源科学》1980,2(2):10-24
土地是由地貌、植被、土壤、成土母质、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因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有时它还受到人类活动的深刻影响。所以,土地既是天然的自然综合体,同时又是社会的自然综合体。构成土地的各因素在一定空间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综合起来表现为一个地区的自然特征——土地的特征。土地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的农林牧业的发展方向、途径和潜力。在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的青藏高原,尤其需要开展对土地的研究。本文是划分高原山区土地类型并探讨其农业利用评价原则、方法的一次尝试,系作者1961,1973—1979实地考察研究的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6.
以色列的农业科研、推广体系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色列国土面积为2.1万平方公里,全国90%的土地为山丘和沙漠,一半以上的地区属于干旱或半干旱气候,可耕地面积仅为437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0%,而且可耕地一半以上的土地还需提水浇灌,水资源十分短缺,一年降雨2-3次,由南至北每年平均降雨量是25-800毫米。在土地资源相当贫瘠,水资源十分缺乏的自然条件下,以色列政府确立“科技立国”的战略,不断加大科研、教育的投资,促进了农业科研和生产的紧密结合,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和惊叹的农业成绩,尤其以它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与节水设备享誉世界。以色列的农业产业与军火工业和钻石…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东胜特殊的地质地貌、地理位置及气候要素,这些自然条件造就了高原小城成为全国著名的休闲、避暑、宜居城市。  相似文献   

8.
中国1∶100万地表覆被制图分类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景观生态图属国家基础图件之一,其分类研究是制图的基础,而地貌和地表覆被是两个最主要的因素.该文在总结前人研究土地利用、植被、地貌等专题图件、乃至景观分类系统的基础上,详细对比分析了目前国内常用的土地利用和植被分类体系,以卫星遥感为基础数据源,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将FAO土地覆被、土地利用和植被三者的分类方法和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研究并提出了全国适用于遥感影像数据(Landsat TM和ETM)的1:100万地表覆被分类系统,将全国陆地地表覆盖分为森林、草地、荒漠、水体和湿地、稀疏及无植被地、农田、人工建筑(一级类)七大类,并划分出第二、三级类型,拟定了相应的编码体系.该研究为利用中高分辨率卫星数据编制并完成全国1:100万地表覆被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对研究和制定全国地貌和景观生态分类体系,编制全国地貌图和景观生态图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阐明西风-季风协同作用变化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影响规律与机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组织西藏自治区气象台、西藏自治区气候中心、郑州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部门分两组实地考察青藏高原植被环境气象要素和优势植被信息,本课题组负责青藏公路沿线优势植物和气象要素的实地调研。因课题组分工不同,本小组负责优势植物叶绿素和叶面积指数调查。调查表明青藏公路沿线气候类型较为丰富,有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高原干旱大陆性气候、高原亚寒带季风半湿润气候区等多样气候。气候的多样性导致每个地区优势植物不同,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多珠芽蓼、滨藜,小嵩草等;高原亚寒带季风半湿润气候区多红景天、草地风毛菊、银边草;高原干旱大陆性气候物种较为丰富,降水的不同也对植被分布有影响,主要有高山柏、圆柏、苦马豆、圆刺、羊茅、披针叶野决明。  相似文献   

10.
基于栅格尺度的中国人居环境气候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唐焰  封志明  杨艳昭 《资源科学》2008,30(5):648-653
运用GIS技术,基于1km×1km栅格尺度,计算了中国的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并系统分析了二者的时空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定量评价了中国人居环境的气候舒适期与适宜性。结果表明:①中国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的空间分布大势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中国人居环境的气候适宜性整体呈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由高原、山地向丘陵、平原递减的趋势;②基于温湿指数和风效指数的中国人居环境气候舒适期地域差异显著,最高值分布在东南丘陵和云贵高原东南部,舒适期长达12个月,青藏高原和天山山地等高寒地区为全年气候不舒适区;气候舒适期超过半年(6个月)的地区,面积占全国的1/3强;气候舒适期为12个月的地区,面积不足全国的1%;③中国人居环境的气候适宜性评价表明,气候适宜地区占国土面积的63.14%,相应人口占98.22%,临界适宜区和不适宜区面积各占14.06%和22.77%,而相应人口仅占1.62%和0.16%,人口明显集中分布于气候适宜地区。  相似文献   

11.
台湾面积约3.6万km~2,相当于浙江省的 1/3,人口2300万,可说是地狭人稠,自然条件是山多平地少,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面积占47%,1000米以下的坡地面积占27%。地震活动强烈,又多台风大雨,地势陡峻,土壤浅薄, 河流短急等不良条件,带来了严重自然灾害。但位处亚热带、热带,自然植被覆盖较好,现代工业、农业比较发达。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是当代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就我国而言,植被减少、土地退化、水生态平衡失调、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和农村生态环境等问题相当突出。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38%,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  相似文献   

13.
石玉林 《资源科学》1979,1(1):77-90
编制全国百万分之一土地资源图是国家1978—1985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重点项目第一项中的重要内容。为了摸索经验,自1978年8月泰安会议以后,我们着手试编了哈尔滨、齐齐哈尔和沈阳幅的土地资源图。土地是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和水文等自然要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和人类过去和现在生产劳动的产物。土地资源、土地类型和土地利  相似文献   

14.
一、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的转化 河西地区由于地质构造、自然条件垂直分带规律、干旱沙漠气候、土壤条件等的影响,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转化,不但数量大,而且具有单纯而明晰的特点。 河西地区可分为石羊河、黑河及疏勒河三大内陆水系,其由源头到尾闾要流经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径流区——径流形成区和径流散失区;要流经几个不同的、有规律的地貌岩相带——  相似文献   

15.
荒漠绿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关于绿洲农业的模式干旱荒漠地区的典型气候条件是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日照充沛,但大风沙暴频繁。一般来讲,在这样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这类地区大多呈现地表粗疏、植被稀少的特征,但这并不妨碍小面积荒漠绿洲的形成。绿洲农业就是依托绿洲这块宝地,利用绿洲地带特有的地...  相似文献   

16.
我国西北绝大多数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量大,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面积约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32%。但其人口数量却不到全国的8%,而其中居住在农村的人口占到七成。同时此地区农村经济落后,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西北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分散,同时排放的污水水质、水量波动性又很大[1]。鉴于此,为配合该地区具体经济技术情况,本文选择西北某村镇为典型代表区域,着重探讨几项成本低廉、维护简便和占地面积小的处理技术,研究其集成性、适用性、可行性等。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伟大的祖国土地上,山区面积占着极大的比例。在全国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的地面上,平原、盆地,仅占31%左右,高原、山地和丘陵地带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9%以上。但山区的总人口,仅及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山区耕地面积少,而且质量差。据部分省分的调查材料证明,山区人民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约2亩左右,低于全国每人平均2.6亩的耕地水平。  相似文献   

18.
申元村 《资源科学》1991,13(3):14-19
森林和森林资源在国民经济建设和改善生态环境中起着其他资源无法替代的作用。森林覆被率的大小,以及森林质量的好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建设成就的重要标志。我国是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森林面积18.3亿亩,覆被率仅占国土面积的12.7%,按人均数量,仅为世界人均数量的1/6,森林总储积量93.85亿m~3,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8。我国温带、暖温带干旱(包括半干旱)地区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41%,而森林覆  相似文献   

19.
藏南温带半干旱农牧区沙漠化现状与成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玉祥 《资源科学》1999,21(1):28-36
以西藏自治区扎囊县为例,探讨了高原温带半干旱地区藏南农牧区土地沙漠化的面积、类型、分布、危害与成因等。成因分析表明,区内沙漠化的产生与发展是由区内的自然沙漠化过程、气候干旱化加剧过程及人为加速过程区同决定的,是以气候变化为主并与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产.土地沙漠化、高原温带半干旱地区、农牧区、扎囊县  相似文献   

20.
唐山海岸带土地利用格局的情景模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本文以唐山海岸带为研究区,基于2000年和2005年TM遥感影像,运用3S技术,通过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提取了精度较高的两期该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数据.以2000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期,选取距农村居民点距离、距城镇距离、距道路距离、距河流距离、距海岸线距离、地下水埋深、土壤类型、成因地貌、工程地质条件9个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作为驱动因素,运用CLUE-S模型模拟了2005年的土地利用类型空间格局,并用2005年的实际解译数据加以验证.结果表明:正确模拟比例达88.95%,Kappa指数为0.8711.说明CLUE-S模型能够较准确地模拟小尺度海岸带地区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在此基础上又分别模拟了自然增长、土地结构优化、经济发展、生态保护4种情景方案下2015年研究区的土地利用格局.结果表明:在不同情景方案下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格局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对该区域制定合理的土地管理政策有着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