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国淦《中国古方志考·广东省、府县志类》辑录了潮州志若干种,其中有《潮阳图经》,宋常祎纂(据《舆地纪胜》:“潮阳图经,郡守常祎序”);又有《潮州记》一卷,宋王中行纂(据《宋史、艺文志二》:“王中行潮州记一卷”)。  相似文献   

2.
宋代,潮州刻书业可谓盛矣!除开“岁久浸灭、多不复存者”外,彼时新旧刻板,计有经书《吕氏易集解》、《春秋集传或问》、《孟子说》等十种,史书有《通鉴总类》、《新修潮阳图经》、《三阳讲义》、《汉俊》等四种,子书有《瘴论》、《治未病方》、《备急方》等六  相似文献   

3.
《永乐大典》卷5770"沙、长沙府十九、诗文"有4800字出处不明的引文,研究者根据《舆地纪胜》与《永乐大典》这两部书的独特编纂体例,判定其即《舆地纪胜》今本所缺失的卷54"潭州"中有关长沙的诗与"四六"。这有助于《永乐大典》编纂的研究与《舆地纪胜》的辑佚,同时也纠正了《永乐大典》方志辑佚中的一些失误。  相似文献   

4.
唐宋时期是中国地志编纂的成熟阶段,不仅出现了许多总记全国州县地理的总志,还出现了大量的专记一州一县,甚至一镇历史和风土人情的地方史志。其中以宋代,尤其以南宋居多。现存唐宋地志中,除《舆地广记》、《舆地纪胜》、《方舆胜览》和《吴郡志》等少数地志外,其余地志均记及一州或一县至周围各州县之里程,或称曰“八到”,或称曰“四至八到”,或称曰“地里”,或称曰“道里”,或称曰“境土”。如《元和郡县图志》记苏州“八到”云:西北至上都三千三十里。西北至东都二千一百七十里。南至杭州三百七十里。正南微西至湖州二百一十…  相似文献   

5.
按:卷数当补录为:十九卷。当录为:王昂。《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考录》录是志为十九卷,明嘉靖间王昂纂修.并称“见一八0二年旧目和一八0八年旧目。原藏两部,其中一部卷五地(‘地当‘至’之误)十六舆地、人物志,今藏北京图书馆;另一部卷十至十一,今藏上海图书馆。”万历《吉安府志》卷七选举第33页“明正德八年”下载:王昂.吉水人“解元.佥事,修壬午(当为嘉靖壬午年,即嘉靖元年)郡志。”据此,版本项当录为:明嘉靖元年刻本。  相似文献   

6.
粤雅堂(南海) 业主伍崇曜,原名元薇,字紫垣,南海人。邑廪生,以赈捐赐举人,后加布政使衔。家富于财而喜结交文人,且致力于搜书、藏书、刻书。筑“远爱楼”为藏书之所,构“粤雅堂”为辑书校书之地。伍氏刻书,重视乡邦文献,偏好孤本秘笈,内容涉及经、史、子、集、丛书,凡传统学科之门类都有。所辑刻各书,错讹脱夺极少,雕版精良,形式大观。尤以辑刻《粤雅堂丛书》为人称誉。不愧为清代广东乃至全国著名的刻书家之一。伍氏的刻书活动,从道光十一年(1831)起至同治二年(1863)止,持续了三十余年,前后辑刻达二百多种,二千余卷。所见有:《粤雅堂丛书》三编三十集一百八十五种一千三百四十七卷。(17)(20)《岭南遗书》六集五十九种三百四十八卷。⑨⑩(17)(20)《楚庭耆旧遗诗》三集七十四卷。(15)《粤十三家集》十三种一百八十二卷。⑨⑩(20)《金文最》一百二十卷。⑨《舆地纪胜》二百卷。⑨《西湖书院重校史论丛编》四种十一卷(清)刘口辑。(20)  相似文献   

7.
<正>书成锦绣万花谷画出天龙八部图凤凰集团藏过云楼宋版《锦绣万花谷》,刊刻于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南宋孝宗时人编纂,是南宋时期的大型类书,分类摘录南宋时还存世的各种古籍,其中不少是早已亡佚的宋以前的古籍。清代学者阮元称赞日:"书成锦绣万花谷,画出天龙八部图。"该书现存40册,八十卷,分为前、后集,品相完整,印制精美,内容完整,是难得一见的宋本珍品。  相似文献   

8.
《古文苑》相传北宋孙洙得于佛寺经龛,是唐人旧藏古文章。南宋淳熙六年(1179),韩元吉加以整理,编订为九卷。绍定五年(1232),章樵又加注释,并重编为二十一卷。章樵校注本从南宋到当代,不断有学者批评。我们认为,章樵的校注工作值得肯定,其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章樵校注时增加汉魏诗文三十二篇,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章樵校注内容较为全面,有助于我们整体理解作品;章樵校注方法多样,对后世选本的注释也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黄石市黄石电厂某车间面长江处,有一处跨代石刻的古迹,名"醉吟窝"。其地自宋以后多有记载。如《舆地纪胜》卷三十三:"瑶山在磁湖之右,山有石窝,名醉吟窝。"《古今图书集成》卷一一一七:"醉吟窝,在瑶山江上,有隐士居之。石上小勒云:‘大江之滨,(?)岩百尺。有卷斯阿,隐者盘旋。宾为憩息,真乐攸全。’余多剥落。"等等。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黄石市各单位修志。黄石电厂修志组根据解放前绘制的厂区地图上载有"醉吟窝"这一线索实地考察,终于在该厂区内某车间临江处蔓草丛生的猫儿矶下,发现一悬江巨石,它就是"醉吟窝"。石上刻文依稀可辨。这些刻文分属南宋、明、清。其一:"建安李湄之以戊申(淳熙十五年,1188)季秋廿六日酌别临江刘胜回于此。胜子泰之、益之,(?)子初度、幼度,姪昭康侍。建安徐允叔、三山萧平父俱来。"(徐允叔即徐应龙,《宋史》卷三九五有传。)  相似文献   

10.
从康有为“盗经”到《影印宋碛砂藏经》的出版,使人们看到流传800多年《碛砂藏》的真实存在。《碛砂藏》全称《平江府碛砂延圣院新雕藏经律论》,因刻经地得名,是南宋私人刻印的四大藏经之一,汇集两晋至南宋佛藏经书1521种6362卷,国内外几家藏书单位均非全帙。将辽宁省图书馆所藏360个经册(含残册)169种372卷(含残卷)鉴定为同一部《碛砂藏》经卷,将其中具有详实版本信息的37个经卷列入表内,其余335个经卷鉴定刻经时间和刻经地,得出辽宁省图书馆藏《碛砂藏》版本为南宋元刻元明补刻递修明永乐杭州朱家经坊印本,与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第02965号著录“南宋刻元补明递修明永乐杭州朱家经坊印本”有异同。  相似文献   

11.
广东地处祖国的南疆,国防的前哨,是开发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先行点,“两个文明”的窗口,为国内外人士所瞩目,因而整理旧的广东史志,编修新的广东方志皆有独特的意义。一、广东方志概况: 历代修有专门的广东史志,而内容最翔实者莫过于广东方志,最早有关广东的记载,追溯到战国时代。此后有东汉杨孚著《南国异物志》《交州异物志》(原书已佚,辑存《岭南遗书》),隋朝樊子盖撰《岭南地图》,无名氏撰《广东图经》。此外还有《南裔志》、《交广春秋》、《吴越春秋》、《琼海方舆》等,虽已佚亡,但都不失为方志之祖。但其中史料最多的《广东通志》,现存最早的是明嘉靖十四年戴璟修的《广东通志初稿》四十卷本;继有嘉靖四十年黄?修的七十卷本;万历三十年郭棐、王学曾、袁昌祚撰七十二卷本;清康照三十六年金光祖修三十卷本;维正九年郝玉麟修六十卷本,  相似文献   

12.
《全宋诗》册一二卷六六四页七七六九吕陶《范才元参议求酒于延平使君邀予同赋谨次其韵》诗,出《净德集》卷三二。此诗又见于《全宋诗》册三一卷一七八五页一九九○四张元干,题同,出《芦川归来集》卷二。考吕陶(1028—1104)为北宋人,张元干(1091—1131)为南宋人。查苏籀《双溪集》卷三有《次韵范才元中秋夜》,李处权《崧庵集》卷一有《送范才元》,吕本中《东莱诗集》卷一九有《送范才元》,且张元干诗中另有《次韵范才元中秋不见月》,此四人皆南宋人,范才元与他们同时。吕陶《净德集》乃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辑,故有误,此诗应为张元干作…  相似文献   

13.
读《方舆胜览》,见其卷首之“录白”应是迄今难得的早期版权史料。此书全称《新编四六必用方舆胜览》,七十卷(正编四十三卷,后集七卷,续集二十卷),是南宋进士祝穆于嘉熙三年(1239)编撰的。刊刻后,为了防止他人盗版、剽窃(“翻开或改换名目或以节略”),申请官府保护其版权,并得到了转运司官方榜文的认可。现抄录如下: 两浙转运司 录白 据说太傅宅院干人具告状:本宅见雕诸郡志,名曰《方舆胜览》并《四六宝苑》两书,并系  相似文献   

14.
《全宋词》册二页九一四收有词人名周格非者《绿头鸭》词一首。依《全宋词》体例,为周格非立小传云:格非,宣和问严州守,直龙图阁。按:查《严州图经》卷一"郡守题名"下载:周格,宣和(四)[三]年(11 22)四月十八日以奉直大夫、直龙图阁知,七年正月十四日罢。《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三六:宣和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朝请大夫知严州周格直秘阁。二书都作周格。又《淳熙严州图经》记载说:"遂安军门楼,旧睦州门,宣和三年因升为节度,知州周格建。""潇洒楼在州宅正寝之北,宣和三年知州周格建。""宁顺庙,宣和二年方腊之乱,焚毁其庙,知州周格委知县叶辉重建庙。"亦明确作周格。据此,《全宋词》作周格非,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存第一部综合性丛书《儒学警悟》,为南宋俞鼎孙、俞经兄弟所辑,是书为七集四十卷,所收书为宋人著述六种四十一卷,内容多为记载宋代制度掌故、人物琐事。上海图书馆编《中国丛书综录》中的《前言》(1959年中华书局出版)及1981年该书《重印前言》(载上海《图书馆杂志》1982年第1期),均称:《儒学警悟》一书“辑成于南宋嘉泰二年(1202)”。  相似文献   

16.
中唐以降,杜诗的典范化进程在持续进行。北宋时,杜甫年谱、诗集的编刻,以及杜诗注本的刊刻、诗话评论的传播等,近乎全方位地推动着杜甫在中华诗学史中经典地位的树立。南宋背海立国,失去了中原土地,故《舆地纪胜》《方舆胜览》等地方总志,在汇总山川形胜古迹时,严守宋疆金界,量图裁诗,根据南宋疆界舆图挑选杜甫及前贤诗文。地方总志中大量引录的杜诗,都有确切的属地,这一系地工作不仅清晰地呈现了南宋版图内包括杜甫在内的前贤遗迹,也对杜诗的经典化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国家图书馆、台北“国家图书馆”所藏两部宋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系同一版本的不同印本,其中国图本经岛田翰、田吴炤、袁克文、潘宗周递藏,台图本经刘鹗、罗振常、张钧衡递藏。国图藏岛田翰本原为六十卷全本,由田吴炤自日本购回武汉,于辛亥革命中遗失13卷,后归潘宗周收藏。而台图藏刘鹗本最初存40卷,目录经书贾剜改,1914年、1916年分别归罗振常、张钧衡收藏。1930年前后张元济以潘宗周本、张钧衡本拼合影印《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在这一过程中潘宗周本扉页、目录及15卷正文转配张钧衡本,张钧衡本经剜改目录则附潘宗周本。潘宗周本后归国家图书馆,张钧衡本则归台北“国家图书馆”。清代以来各家序跋著录反映了二本不同时期的卷帙分合情况,多有抵牾,且与现存之本情况不同。  相似文献   

18.
南宋著名词人张孝祥有《赠震山主》诗云:“震公住山年,与我共壬子。”(《于湖居士文集》卷五)用这种句法表年岁,已见于前人文集,如王宗稷《东坡先生年谱》引谱主《赠长芦长老》诗云:“与公同丙子,三万六千日。”《东坡七集》《前集》卷十四《送沈逵赴广南》诗云:“嗟我与君皆丙子,四十九年穷不死。”《后集》卷七有诗,题曰《永和清都观谢道士,童颜须发,问其年,生于丙子,盖与予同,求此诗》,均说明苏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岁次丙子。张诗句法与苏诗同,意谓震公长老始住持震山寺之年,与己之生,同在壬子,即岁次壬子的高宗绍兴二年;与《于湖居士文集》附录《宣城张氏信谱传》所言“绍兴甲戌,廷试擢进士第一,时年二十有三”相符,知孝祥生年为绍兴二年(1132)无疑。 徐鹏先生校点之《于湖居士文集》,一九八○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前,《宣城张氏信谱传》传播未广,而《宋史·张孝祥传》未载传主生年,故有关论著于张孝祥生年,大都存疑或有误。《信谱传》随《文集》得广传后,有关论著大都对张氏生年作了审订,但仍有一些论著未予订正,订正了的也未引用可作为内证的上述诗,故略志于此。  相似文献   

19.
《全宋诗》册七卷三八三、三八四收张伯玉诗二卷,与他人重出者凡二十首,其中能确知误收的为十六首。1·误收葛闳诗册七卷三八三页四七三一至四七三四张伯玉《寄睦州朱少卿》至《题新定红蕖阁》共十五首,册五卷二六三页三三五三葛闳名下入“存目”,出《宋诗纪事补遗》卷七引《严陵集》,并有整理者附注:“此诗及以下各诗共十五首,文渊阁四库本《严陵集》题葛闳作。然《提要》罗列作者姓名,不及葛闳。清光绪二十三年刻本及渐西村舍汇刊本《严陵集》,均无葛闳姓名。察其诗意,应上承前列作者,为张伯玉诗。”查页四七三二《题思范轩二首》其二“接…  相似文献   

20.
一 中华书局版《焚书》(1975年1月,北京版)的《增补二》中,收有《复焦弱侯》一信,是从《李温陵集》卷四移录的。(268—271页,下只列页数。) 考此信,在《焚书》卷二中,其实已经收录了,题名相同,也作《复焦弱侯》(同书46—48 页)。只是文字有出入而已。 将二文对校,可知《增补二》所收的文字较全。《焚书》卷二所收删除的文字,包括如下一些方面: 1 有关李卓吾自身的内容。不愿意过份麻烦焦氏。如信的开头“无念回……但闻兄身心俱不得闲,则我决不可往也无疑也。”(见268页)信的最后,“弟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