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依亦吐芳词”的优秀古典抒情诗,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刚一柔,一阴一阳,互相交辉映衬,成为代表南北朝乐府民歌不同风格的典型作品;同时,又由于《西洲曲》的抒情主体在艺术表现上所特有的模糊性,历代学者的训释也各不相同,莫衷一是。因此,它和沈约的“四声八病”说一起被称作六朝文学中的两个“哥德巴赫猜想”,由此可见,该诗在中国文学上确实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文学的发展如同一条河流,有源有泉,所谓的“西洲远音”,是指《西洲曲》在主情艺术、表现艺术、审美趣味上对前  相似文献   

2.
《觉醒》是美国十九世纪杰出的现实主义女作家凯特·肖班的代表作,曾一度被认作是淫书毒草而被打入冷宫,现在则被奉为美国女性主义文学的经典。小说以女主人公埃德娜的婚外恋为主线,描述了她从困惑、迷茫到女性主体意识、性意识的觉醒及与男性父权抗争的过程,这一过程无不与她周围的三个男性息息相关;而她的两个女性朋友的存在则表明了在菲勒斯文化下女性追求个性独立、自我解放的艰辛与孤寂。  相似文献   

3.
掌握南朝民歌的艺术特色和我国古代有关的文化常识,是用意识流理论来剖析《西洲曲》的女主人公感情活动及其变化的前提;诗作者进入人物的内心,以女子四季相思、昼夜相思的“意识流”的“红线”贯穿起经过精选的、能代表“意识之流”各阶段、层次的片断的“珍珠”;诗作结构的三个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魏晋南朝诗歌中的比喻意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喻意象是诗人在物与物、情与物之间创造、设置、构结出的一种新的关系。刘勰将《诗经》到南朝的比喻意象区分为比义和比类两种类型。魏晋南朝的比义意象是索物取象以类比诗人的思想感情与意念;比类意象主要是对外在声响色貌的比拟,其中有的是缺乏主体心灵因素穿透的技巧性牵合,有的则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魏晋南朝诗人还创造出具有派生和扩展功能的比喻意象,而且出现了比喻意象中比喻关系淡化,本、喻体融合,从而向广义的隐喻转化的趋向。  相似文献   

5.
随着西方女性文学的出现,女性意识逐渐觉醒。20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文学界掀起了"女性写作"的热潮,许多女性作家逐渐摆脱传统思想束缚,开始了"躯体写作",展现着自己的女性意识。但是,女性意识并不只局限于女性性意识,更重要的是生存。女性是不可能完全脱离男性社会而生存的。为了更加深刻地了解女性意识,笔者对我国公认的具有明确女性意识的作家——张爱玲的女性意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女性意识产生的原因,并从关注历史、人文关怀和关注女性三部分对其女性意识的体现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台港女性书写的现代进程与意义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台港女性的乡愁、言情书写是在"五四"女性写作基础上对于传统式女性书写的发展与超越;她们对于现代化的悖论和世俗生活原则认同的书写,显示了现代人文精神幽微、复杂的内在底蕴;在女性主义影响下的女性书写则以张扬自立自强的新的女性意识,反映女性在多元化的现代价值境遇中生命存在的复杂情状而展现出全新的现代品格.当书写主体变成女性时,由于历史经验、道德记忆和现实感受的深切,其叙事观点的核心还变成了有主体意识的人对女性自身生命的审视与关怀.这种"根源于女性在道德上所关心的东西"和"妇女心理发展过程中充满了对他人的关怀和关切"的关怀伦理基点上的创作,显示了台港女性创作的独特的价值与意义向度,扩大与丰富了女性文学创作的思想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南北朝游仙诗继承了汉魏乐府游仙诗以及两晋游仙诗两种创作模式,但在主题上却回归游仙的原始,追求神仙长生.这种主题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南北朝时期道教的成熟及流行所造成的.并且,步虚词也进入到文人的创作视野中.南朝动荡的政治格局以及文人生存环境的恶化也是南北朝游仙诗与魏晋不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汉乐府中的民歌与文人五言诗都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瑰宝之一,而后者对前者显然有着吸收、借鉴、提炼和创新的作用。本文在对比汉乐府中的民歌与文人五言诗代表作的基础上,再次阐述了民间文学是一座宝库,文学只有深入生活才能丰富与发展;而从民间文学中吸取营养,也可以使得文学丰富与发展;同样,民间文学的丰富与发展,也有待于文人的提炼加工。  相似文献   

9.
北朝本土文人诗中的女性形象与历史上北朝妇女的真实形象截然不同,发生了明显的异化。她们迷失了自己坚决果敢的个性,丢掉了英雄豪侠的尚武精神,直率大胆的情感表达方式更是与她们无缘。原因何在?一是南朝诗风尤其是宫体诗对北朝文坛的影响;二是传统文化特别是《周易》对北朝文人的潜移默化;三是文人根深蒂固的“臣妾意识”在作祟。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毛在中国大陆读者眼中,成为最富传奇色彩和性格魅力的台湾女作家。学者们纷纷从生命意识、流浪情怀等角度,解读那漂泊世间的女子和出落凡尘的灵魂。笔者立足女性视角,品析三毛作品中自然流露出的自由、独立、悲悯等女性意识,并探究三毛作品中传统与现代两种女性意识的交织,借此探究20世纪末中国女作家女性意识进退之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主体性意识、生成性意识和资源性意识是三大课程意识。小学语文教师在课程意识上应该做到:以师生为课程的主体建构学习;在批判与创造中动态生成课程;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开发多种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2.
在封建礼教的统治和儒家思想的浸染下,传统封建妇德要求女性的道德修养和举止行为遵循“贞顺”、“守节”、“三从四德”的准则与规范。但在《世说新语》中,魏晋女性在政治生活、家庭生活、爱情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方面.都表现出与传统妇德的顺从和守贞要求相悖的“出格”举动,呈现出魏晋女性妇德的新气象。  相似文献   

13.
闻捷和舒婷,这两个相处于不同时代的抒情诗人,以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和话语方式,呈现爱情的优美和丰富。无论是闻捷的与劳动交织的边疆少男少女的爱情欢歌,还是舒婷的与人性纠结的当代青年的心灵吟唱,从他们的诗里,都能感应到时代在诗人心灵的投影和折光,倾听到与时代交汇的心灵回响。不同的审美标准,不同的价值理念,不同的情感表达,在不同的时代,引领读者走进爱情世界,领略那别样的风采,体悟诗人那份由衷的感动。  相似文献   

14.
魏晋南朝时期,虽然战乱频仍,但妇女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呈现出少有的新气象:她们极力追求服饰美,精心装扮自己;主动积极地接受文化教育,才识过人;在两性婚姻生活中,大胆表露自己的真情,追求男女平等,努力维护自己理想的婚姻生活.妇女们的这种生活新气象,给动荡黑暗的魏晋南朝时期增添了不少鲜亮的色彩.  相似文献   

15.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冲动,也是个体生命的一种自我选择。《诗经》是中国爱情文学的源头,陕北民歌也是以歌唱爱情而著称的,二者在主题趋向上存在着共性美——尊重爱情、崇尚自由的生命美。由于二者产生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背景,所以体现的美感是不同的。《诗经》体现的是优美,而陕北民歌更多体现了一种悲壮美。  相似文献   

16.
梅娘20世纪40年代的小说在高扬人道主义的同时显示出显著的女性意识,它关注女性,同情女性,为女性的命运思考呐喊,寻求女性解放的道路;并在一定程度上对男性中心主义进行了解构.与此相应,她的叙事风格也有着较为突出的女性主义文本特征.  相似文献   

17.
汉魏六朝爱情诗歌“缘情而绮靡”。其中乐府诗中所表现的爱情心理更加丰富多彩,陷入爱情纠葛的人物关系也变得复杂起来。文人爱情诗中融进了悲叹时事、感叹人生的成分,艺术技巧达到很高水平。两类诗歌中都开始大量描绘女性的容貌、体态和服饰,致使“绮靡”之风更炽,到梁陈宫体诗中蜕变为色情描写。  相似文献   

18.
钟嵘《诗品》以惊心动魄、一字千金来称赏《古诗十九首》的艺术价值,充分肯定了《古诗十九首》在中国抒情诗歌中的崇高地位.情感真挚、婉曲深幽、语短情长是《古诗十九首》显著的美感特征.作为五言诗的典范,在《古诗十九首》中,情与景的融合可以说达到了妙合无垠的境界.善于写哀感,擅长抒忧伤之情是《古诗十九首》不同于其他抒情诗歌的地方;抒情隽永,意味深长是《古诗十九首》高超的审美意蕴之所在.  相似文献   

19.
作为表达"女性意识"的女诗人阵营主将,舒婷诗歌所展现的女性意识,既没有仇视男权社会的偏激,也没有诚服于男权社会的卑屈,而是一种男女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本文将从舒婷诗歌恋爱态度、婚姻生活、人文关怀等方面探讨她眼中的女性世界。  相似文献   

20.
一 全方位审视中国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山水赋作在魏晋(尤集中于东晋)的成熟继而勃兴,应归于先秦西汉以来文学作品中自然山水描写内容的延伸与展拓,而这种延伸和展拓是以中国文人审美意识的逐步提高和审美活动的不断深入为基础的。《诗经》中创作主体已把自然山水纳入初步的审美活动中,其中对自然山水的片言只语的描写,乃是后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