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尔斯的正义论实现了正义主题的制度正义转向.提出了制度正义的优先性(选择的优先性和评价的优先性)问题。罗尔斯通过契约论论证了选择的优先性,又通过制度正义作为一种背景正义比个人正义更为基本和重要而论证了评价的优先性。罗尔斯的制度正义优先性理论启发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制度正义和个人正义的关系.必须加强社会制度建设,必须把执政的道德与制度本身的伦理区分开来,使人们既有支持和帮助建立正义制度的义务,也有改造不正义制度的权利。  相似文献   

2.
康德是义务论的代表,但他的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德性伦理的思想。在他的《道德形而上学》中伦理学就等同于德性论。康德通过对德性、幸福、道德情感等德性伦理学所关注的问题的探讨,将道德原则置于一个重要的位置。并指明道德原则不只是针对个别行为,也可以针对生活的整体,这又与德性伦理学关注生活整体的倾向接近。以此至少表明了康德伦理学并不是极端的义务论,而是和德性伦理学有诸多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3.
制度德性与制度德育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杜时忠 《高教探索》2002,(4):11-13,6
要解决社会道德、社会风气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制度的完善。文章分析了制度与道德、制度德性与个人德性的关系,以及个人为什么会讲道德,论证了完善的制度体系既是道德建设的前提,也是道德建设卓有成效的关键。必须承认,德育制度是一种重要的德育资源。本文对德育制度做出了界定,指出了以往的德育制度存在三个方面的缺陷,并对如何提高德育制度的道德合理性提出了三条原则。  相似文献   

4.
制度伦理就其内涵而言是制度伦理化和伦理制度化的辩证统一。制度伦理在我国兴起有其社会历史背景,制度伦理建设是道德建设的关键和突破口,加强道德建设需要制度伦理和德性伦理建设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论司法腐败的道德成因及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道德的角度看,司法腐败的原因有:传统伦理道德的影响:司法人员所处的职业道德环境不够理想;部分司法人员的道德素质偏低。要治理腐败,就要建立制度、规范、德性三维一体的司法腐败道德治理模式。其内容包括:加强制度设计;开展司法伦理规范建设;促进司法人员德性养成。  相似文献   

6.
康德是规范伦理学中义务论的代表,但他的思想中也包含着丰富的德性伦理的思想,在他对道德形而上学进行论证时所提出的概念就等同于德性论。这些思想中的善良意志、德性自足、以德配福、人是目的构成了其德性伦理思想体系,这些思想当我们深入解读时会感觉的他就是为现代的人类所面临的困境提出来的,这些思想论证之严密、见解之高深、意义之深刻会对我们产生重大启示,并具有极其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德性是人类所独具的特性,是道德规范意识的觉醒,更是道德精神的升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道德价值选择呈现出多元性,德性生成的过程也更具多端性。诸此因素的出现要求大学生在德性修养过程中进行自主选择,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实现自身道德修养的超越与提升。本文以大学生道德自主构建为研究对象,结合其在历史使命下的道德需要,论证大学生个人德性自主塑造的必要性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制度建设是邓小平行政伦理思想中最具创新意义和最具特色的部分。文章分析了邓小平行政伦理的制度建设思想:制度德性优先于个人德性;行政伦理需要具体的制度支持才能实现;构建行政伦理的监督机制是对权力进行监督的重要途径。邓小平围绕廉政建设与反腐败这一行政伦理的核心问题,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行政伦理监督机制思想。  相似文献   

9.
赵红全 《红领巾》2004,(2):110-114,128
中国道德制度的现代转型势所必然,其必然性缘于现象、物质、观念三个层面.在道德建设的方向上虽然面临着制度伦理与德性伦理之争,制度伦理无疑是未来道德建设的重要一面,价值关怀与社会伦理是其两个向度.在中国道德制度的现代转型中必须坚持公正、人道、普遍性、历史性等原则.  相似文献   

10.
功利主义思想由于缺乏对行动者问题的关注而受到德性伦理等相关伦理思想的批判,但行动者中心的伦理理论又不是自明的。在分析功利主义的特征以及以伯纳德.威廉斯为代表的德性伦理思想家对功利主义忽视"个人完整性"的批判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放弃作为决策程序的功利主义,保留功利主义作为一种正当性标准,通过改进黑尔的道德思维层次理论使道德思维的直觉层次与反思层次分别关系于行为者与行为,使功利主义在道德教育和制度设计等方面发挥引导行为倾向、塑造道德人格的作用,可以看做是构建功利主义的德性伦理的一种可行性尝试。  相似文献   

11.
组织情境的伦理特征是组织成员道德行为的重要制约因素,推而论之,学校组织的伦理特征必然会影响教师的道德成长。学校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的伦理性表明,高度分工、弱关系的学校组织结构不利于教师道德成长,制度滞后的学校组织文化不利于教师道德成长。要促进教师的道德成长,就必须对学校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的伦理性特征进行改造,以团队任务分工为主导,重构有德性的学校组织结构;以团队制度创建为主线,重建有德性的学校组织文化。  相似文献   

12.
我们总是以一定的公众道德标准来判断某个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性.在面对人性的纷繁复杂时,道德标准却是狭隘的.本文从人性多样性的角度出发,试图用事实和理论来论证公众道德标准的狭隘与人性丰富复杂之间的裂痕,希望人们能对一些有争议的行为在没有超出道德底线的前提之下,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实现伦理的要义:自由.  相似文献   

13.
在关于道德行动的正确目的如何获得的讨论中,由于亚里士多德一方面认为伦理德性给予目的,而伦理德性又是灵魂中非理性部分的德性;另一方面,他又认为伦理德性是非理性部分听从理性的德性,而且伦理德性不能离开实践智慧而存在,因而对于道德目的的确立问题的讨论就出现了理智主义与非理智主义之争。通过对不同主张的分析可知,尽管伦理德性是灵魂中非理性部分的德性,但却是非理性部分听从理性的德性;其形成,即习惯化过程本身就需要理性的参与;并且,道德目的在确立及其实现过程中受到理性的规定。如此,这一方面反驳了非理智主义者所认为的伦理德性给予目的是一非理性过程的主张,另一方面又分析了理性因素在目的确立过程中的具体发生及其功能,从而辩护并推进了理智主义的主张。  相似文献   

14.
一个健康的社会,应有两套规范系统相辅相成:健全完备的政治法律制度和整个社会的道德教化系统,前者指制度道德性,后者指公民德性。在当代社会的道德建设、特别是公民德性伦理建设中,必须立足传统的道德根基,否则在要求公民养成德性和承担义务上的任何努力,往往会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必须传承民族的主体价值,否则就会极大地限制我们承续民族文化和伦理的范围,导致在世界文明冲突剧烈、社会生活普遍商业化的条件下,难以确立国家和社会的合理文化认同,难以避免信仰危机和道德真空。至于在这一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主要是一种特殊的整体性终极关怀,即深刻的、自觉的义务感,它相应于充分保障公民权利的"制度道德性",在构成提高"公民德性"的共同性伦理背景的同时,也必然对整个社会生活的道德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制度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均涉及伦理问题。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从伦理性角度分析,具有突出的追求并体现社会公正的合理性,以救助形式出现的伦理关怀特性;从伦理功能角度分析,表现出对借款学生个人的伦理要求和行为约束作用,对社会道德建设,特别是信用体系建设的积极意义。加强政府职责、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体系等措施将有助于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社会生活的现代转型深刻地改变了制度与道德这二者的伦理基础、关系形态和作用机制。制度与道德的合法性基础不再是传统的形而上学预设,而是世俗社会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合理化,从而更加清晰地凸显了二者的伦理本质。制度和道德从传统社会的泛伦理化状态中分化出来,有着各自不同的功能边界和作用机制,但同时又更加紧密地相互依存。厘清制度与道德在现代社会的伦理基础、关系形态和作用机制,是当代中国制度建设和道德建设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7.
基于道德心理学视域的教学伦理研究,应走进教师的教学伦理生活,区分道德、习俗和个人领域的特殊性;培育教师的道德敏感性和道德想象力,奠定教学德性的心理基础;从道德直觉和道德情感能力入手,诠释教学智慧的生成路径。  相似文献   

18.
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中论证了权利的道德基础以及权利对于道德的优先性,在法的形而上学中论证了国家和公民权利的演变。康德的法权哲学思想时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养成教师德性:教师道德发展的自律境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分析道德与德性、教师专业道德与教师德性的内涵及其关系着手,认为教师德性是教师道德发展的自律境界,养成良好的教师德性是教师的道德追求。并从四个方面论证了养成良好教师德性的策略:教育教学实践是教师德性发展的基础;自我修养是教师德性形成的基本手段;师德教育有利于促进教师德性发展;优良的环境是良好教师德性形成的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20.
个人权利与社会正义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正义原则哪里寻找? 如何确认? 这是一个有关社会道德合理性基础的理论问题。本文在分别梳理思想史上有关理论, 并在重点分析罗尔斯与诺齐克给出的正义原则的基础上, 从应然视角, 论证了个人权利的道德基础及其合理性与限定性, 以期达致一个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