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在《课程标准》第3部分实施建议中,更是明确指出“识宇、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其识字量比《教学大纲》规定的2500个常用汉字增加了1000个。如何让学生在不增加课业负担的情况下尽早地多识字,新教材采取了认多写少的策略。新教材注重各个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将多个学习内容以整合的方式呈现,不但增大了课文的容量,而且扩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视野,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人教版教材还根据识字和写字各自的特点,改变了过去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了小学第一阶段(一至二年级)的汉字学习目标:“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通过“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通过识字帮助阅读,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与现行《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相比,提高了认识汉字的量,降低了“会写”汉字的量。从目标的制定到教材内容的编排都体现了让学生“多认少写”,“早认字、早阅读”这一思想。识字是低年级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教师要通过识字教学,使…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推出后,对语文教学的改革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识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进行着变革。《课程标准》在识字教学安排上做了较大调整,“低年级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800个左右,其中会写1200个左右,”识字量占六年识字总量的60%。这么大的识字量,如果还按传统的教学方法那样,单调地读,重复地写,机械地练,势必会增加学生的负担,使其产生厌学心理。  相似文献   

4.
《语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中明确指出: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此目标既说明了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同时也指明了识字教学的重点应放在低年级。面对如此量大的识字任务,如何使学生学会并学得轻松自如,兴趣盎然呢?  相似文献   

5.
师萍 《青海教育》2007,(1):45-45
《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低年级要注重“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逐步形成识字能力,为自主识字、大量阅读打好基础。如何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呢?通过多年的识字教学,我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6.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语教学的重点。《小学语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在第一学段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在第二学段要求“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在第三学段提出了“有较强的独立识字的欲望”的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能够借助工具书“学会独立识字”。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们要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学习汉字任务比较繁重,教师帮助孩子们学会借助工具书识字使之变成一种习惯,对于完成识字任务,学好语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吴永河 《小学生》2010,(10):24-25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低段学生应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如此大的识字虽,再加上汉字构造复杂,无疑给老师“教”、  相似文献   

9.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低年级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长期以来,识字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简单地认为学生年龄小,不懂事,只能靠重复、机械地识记,以灌输的形式予以教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也就是说,语文教学既要保证识字量,又要注意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和习惯,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呢?  相似文献   

10.
"识字是探求一切知识之第一步。"《小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在1—2年级,则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识字教学已成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积极地识字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识字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1.
《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对前三个学段规定为“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每个学段规定的量分别是: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第二学段认识常用汉字700~900个,会写1000~1200个左右:第三学段认识常用汉字500个,会写500个。他们的数量关系见图一。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在“识字与写字”目标中规定.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不仅能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会写其中的3000个字,而且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主动识字的习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够按笔顺规则使用铅笔写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激发和提高书写汉字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相似文献   

13.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将汉字教育单列为一个教学领域,并且把常用术语"识字教学"改为"识字与写字教学"。识字与写字教学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五大板块之一。《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是小学一至二年级的教学重点。"由此可见,识字写字  相似文献   

14.
识字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是阅读写作的基础,不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就无从阅读和写作。《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小学一二年级认识1600~1800个常用汉字,其中800~1000个会写,识字量占整个小学阶段的49%左右。由此可见,小学一二年级识字教学的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成败。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把“识字与写字”作为小学一二年级阶段的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5.
(一 )  “韵语识字法”,并非今人的创造,早在西汉元帝时期就有。以后成为我国历代优秀的传统识字教学方法之一,因而也就有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的产生。   “韵语识字法”,就是把常用的 2500个汉字编在一起,用七言构成句,以便于儿童记忆,切合实际,成为儿童的通用识字教材之一。其方法是:先学高频字 (即构字频率较高的独体字,约 400个左右 ),这些字,量虽然少,但它是学习汉字的重要基础部分。再学次高频字 (即合体字 )。   2000年,由国家教育部在北京举办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交流研讨会”上,征集到的 4…  相似文献   

16.
一、关于识字写字的数量《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对前三个学段规定为“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每个学段规定的量分别是: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第二学段认识常用汉字700~900个,会写1000~1200个左右;第三学段认识常用汉字500个,会写500个。他们的数量关系见图一。1.识字教学是第一学段的重点,也是难点从图一可以看出,第一学段识字的“坡度”最大,在刚入学的第一学段的两年时间里,儿童要识字1600~1800个,超过了年龄更大的第二、三学段共四年的识字总量(三至六年级共识…  相似文献   

17.
“字族文识字教学法”在扫盲教学中的运用王惠生“字族文识字教学法”,是四川省井研县教师经过32年教学改革、的实验,首创成功的一种新的识字教学体系。它以汉字“六书”为参考,以当代汉字为依托,对《新华字典》所收11000多个汉字和《现代汉语词典》所收形体不...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在小学阶段,要使学生学会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识字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使学生能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便于以后开展阅读、写作活动;目标之二就是通过识字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识字方法,便于今后能有效自主地识字;目标三是通过不断地识字,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由此看来,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的重点。那么,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有效地进行识字教学呢?  相似文献   

19.
识字是小学低年段的教学重点,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1》在识字方面对第一学段(1-2年级)提出了明确的学段目标:“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第一学段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识字方法与能力的养成也主要在低段。然而学习汉字又存在着“三难”:难读、难记、难写。可见识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顺应新课改要求,攻克识字难点,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我以为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优化识字教学策略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