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大明历》是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祖冲之(公元429—590)所编制的一部进步的历法。 祖冲之生活在南北朝时期。当时由于各地人民的多次武装起义,打击了地主阶级的反动统治,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广大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使农业和手工业技术都有了很大进步,科学技术也因此有所发展。在这种环境影响下,祖冲之从青年时代起就开始致力于科  相似文献   

2.
祖冲之(429-500)是南北朝时代南朝的科学家。他推算的圆周率比欧洲早一千多年。他编制的《大明历》首先考虑到岁差问题的计算,对于日月运行周期的数据比当时的其他历法更为准确。然而,有谁能相信,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小时候经常挨打,曾被斥责为“笨蛋”“蠢牛”呢! 祖冲之的父亲祖朔之,是位小官员。他望子成龙心切。祖冲之不到9岁,父亲就逼迫冲之去背诵深奥难懂的《论语》,读一段,就叫他  相似文献   

3.
祖冲之     
祖冲之,中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于公元429年出生于建康(今江苏南京),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源县).曾在南徐州(今江苏镇江)、娄县(今江苏昆山县东北)、建康等地为官多年.祖冲之从小就对天文、数学知识发生浓厚的兴趣,“专攻数术,搜烁古今”.祖冲之在数学方面的成就,首推他对圆周率的计算.还在青年时代,他便对张衡、刘徽等前人的工作进行仔细研究,一一驳正了他们的错误,并计算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7位.他也因此成为圆周率发展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在天文学方面,祖冲之对过去科学家的工作进行反复考核,就是对他的前辈著名天文学家…  相似文献   

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祖冲之对天文学和数学发生浓厚兴趣,结果,他编出了《大明历》,将圆周率精确至小数点后七位,成为南朝杰出的科学家。哥白尼最感兴趣的是天文学,结果,他写出了《天体运行》,创立了地动学说,成为举世闻名的伟大的天文学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上最杰出的人物当中,我国古代的祖冲之是其中的一位。他对圆周率的计算,要比当时欧洲的数学家精确得多,从而成为对数学界的一个巨大贡献。直到祖冲之之后的1000年,一位阿拉伯数学家才打破了他所确定的精确程度。 祖冲之出生在公元429年的南北朝刘宋王朝时代。他的祖父和父亲对天文历法都很有研究。祖冲之从小耳濡目染,对天文历法十分爱好,经常观测太阳、月亮和星星在天空里运行的情况,并做详细的记录。他发现当时采用的《元嘉历》对日月的方位、行星的出没和冬至、夏至的时间推算上都不够准确,就重新编制了一部新的历法,叫做《大明历》。  相似文献   

6.
贾思勰是北魏末期(公元六世纪)的一位农业科学家。他继承了法家人物的先进思想和唯物论的自然观,推崇法家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的路线,主张重农抑商,提倡耕战,批判孔丘轻视劳动的观点,在当时劳动人民改造社会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曾起到了积极的进步作用。 毛主席说:“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史上,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贾思勰就是一位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他所写的《齐民要术》(以下简称《要术》)是农业科技史上的一部杰作,是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农业科学专著之一。在《要术》中他系统地总结了前人和当时的生产斗争经验,为后世发展农业提供了丰富资料。 今天,我们研究贾思勰和他的《要术》,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农业科学技术上和生物学上所作的巨大贡献,正确评价法家在农业科学发展史上所起的促进作用,批判儒家在农业生产上的阻碍和破坏作用,这对于普及、深入、持久地开展批林批孔运动和促进科学技术迅速发展都是很有必要的。 一、推崇法家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的路线 贾思勰在《要术》中,极力推崇法家的耕战政策。他列举了许多事实,引用管仲,李悝、商鞅、荀况、晁错、桑弘羊等著  相似文献   

7.
祖冲之与圆周率──中国古代科学家故事之一陈通鑫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被前苏联科学院定名为祖冲之山,这是祖冲之在科学上的成就受到世界人民崇敬和赞誉的重要标志。祖冲之生于公元429年南朝刘宋时期,出身科学世家,他的祖父祖昌任大匠卿,这是朝廷管理土木修建工程的...  相似文献   

8.
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学和机械制造等领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在世界科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祖冲之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着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家学传统对祖冲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他一生所秉持的求真创新、甘于奉献的科学精神则是最关键的因素。在当今我们倡导科技创新、建设科技强国的新时代,需要更好地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大力弘扬这种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9.
<正>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代南朝的一位伟大科学家.当时由于南朝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和文化得到迅速发展,推动了科学的前进.在这段时间里,南朝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科学家,祖冲之就是其中最杰  相似文献   

10.
张遂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他出生于唐高宗永谆二年(公元683年),魏州昌乐(今河南省南乐县)人。曾祖父张公瑾是唐朝开国功臣,深受唐太宗宠信。由于以后家道中落,到张遂出生后更是经济拮据,加上张遂厌恶飞扬跋扈的官僚,不愿交结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又伯遭到迫害,便到河南嵩山做了和尚,取法名为“一行”。 五十年代初,莫斯科大学新址落成,校方在会议厅的墙壁上挂世界古今大科学家的画像,中国古代科学家他们选了四位:张衡、祖冲之、张遂、李时珍。只是不知他们从何处考证、居然把我们对和尚的称谓“僧”作为姓,而将张遂的法名“一行”当作名,称张遂为“僧一行”。以致在社会上误传张遂为“僧一行”。如《数坛英豪》一书中著文:“和尚出生的数学家——僧一行”,即是其证。  相似文献   

11.
贾思勰是北魏末叶(公元六世纪)的一位农业科学家,当过高阳太守。他所写的《齐民要术》是农业科技史上的一部杰作。书分十卷,共九十二篇,内容包括农艺、园艺、畜牧、农产品加工和农业手工业等各个方面,引用前人著作达一百五十多种,农谚三十余条,对当时我国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对后人有很大影响。作者的生平无从详考,但他从事农业科技研究的指导思想却清楚地记述在他自己写的《齐民要术序》中。首先,贾思勰的《序》言极力推崇法家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的主张,批判孔丘轻视农业劳动的观点。他以管子的“一农不耕,民有饥者;一女不织,民有寒者。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为立论的基础,又以“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国以富彊(强)。秦孝公用商鞅,急耕战之赏,倾夺临国而雄诸侯”这些辉煌业绩作具体的论据。他引用了晁错关于重视耕织,贵五谷而贱金玉的思想,又称颂“桑弘羊之均输法,益国利民,不朽之术也”。总之,在贾思勰看来,法家的政治路线和经济政策实在是发展生产,繁荣文化的要着。他直言不讳地引用“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这段话来批判孔孟贱农耕的主  相似文献   

12.
<正> 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科学家,精于数学和天文。小时候的祖冲之对学过的知识,总爱问个为什么,直到弄懂为止。一天深夜,小冲之翻来覆去地睡不着,正为白天学的“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而烦恼。他决定亲自实践一番。第二天一早,他找来一根绳子,飞快地来到村头的大路上,准备量车轮。  相似文献   

13.
祖冲之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个大数学家,又兼通法历、机械、儒学和文学,每一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他的祖籍是范阳郡遒县,祖父昌当过刘宋的大匠卿,这是一个主管工程的官职.家庭的影响使他对科学和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使他获得成就的更主要原因却是他的勤奋和努力.史书说他"少稽古,有机思".说明他从少年时代就对古代典籍作过孜孜不倦的研求.二十多岁时,他当了南徐州(治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的文学从事、公府参军.这时期,他为《易经》、《老子》、《庄子》和《九章》作注,释《论语》、《孝经》,还写了志怪小说《述异记》和《缀术》  相似文献   

14.
学过数学的人都知道,计算圆的周长要用到圆周率它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样精确的数值,是中国的科学家祖冲之在1500多年前首先推算出来的。祖冲之小时候非常喜欢数学和天文学。一天晚上,祖冲之躺在床上想,老师说“圆的周长是直径的三倍”,这话对不对呢?第二天一早,他就拿了一根绳子,跑到村口大路旁,等候来往的车辆一会儿,来了一辆马车,祖冲之拦住马车,对驾车的老大爷说:”我用绳子量量您的车轮,行吗?“老人点点头。祖冲之先用绳子把车轮量了量,又把这段绳子折成同样长的三段,再去量车轮的直径。他发现车轮的…  相似文献   

15.
谨防『马太效应』平等对待学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圣经》“马太福音”中有一个典故,其结尾是:“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罗伯特·默顿发现了这种现象,即对做过贡献并有相当荣誉的科学家,给的荣誉过多;而对无名小辈的科学家,对其作出的成绩、成果不予承认或不能给予应有的重视。他于1973年最早借用《圣经》中上述典故,把科学界奖励制度上优势积累的现象概括命名为“马太效应”。显而易见,“马太效应”的结果是偏重于“锦上添花”,而忽略了“雪中送炭”,这将是对后继人才的一种扼杀。据此,联系到教育界,“马太效应”现象也不同…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曾先后发行过6位著名数学家的纪念邮票,他们分别是:1.祖冲之。1955年,我国发行的《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一组)》4枚邮票中,第2枚是南朝宋齐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他求出圆周率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  相似文献   

17.
徐光启(公元1562年~1633年)是我国明代著名科学家,字子先,上海县徐家汇(今属上海市)人,1604年中进士,1632年升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1633年兼任文渊阁大学士。他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且研究的范围很广泛,其中以农业、天文最为突出。他较早地从罗马传教士利·玛窦等人那里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包括天文、历法、数学、测量和水利等,并且把这些知识传到中国。这对当时中国社会生产的发展很有帮助。他编著了农业科学巨著《农政全书》,主持编订了《崇祯历书》,他的译著也很多,其中以《几何原本》为最著名。徐光启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里,青少年时期家境贫寒,曾“栽  相似文献   

18.
陈正军 《历史学习》2004,(10):12-13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民族在科技、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斐然。这一时期的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为世界文明和后世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那么,这一时期的文化具有哪些特点呢?一、科学技术领先世界魏晋之际,刘徽注《九章算术》,并著有《海岛算经》,他首创“割圆术”,得到圆周率为3.14,刘徽运用初步的极限概念,提出了割圆术,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先进的。刘徽的“割之弥细,所失弥小,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的思想、方法为宋、齐时的科学家祖冲之所继承,…  相似文献   

19.
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数学里经常用到的重要的常数叫做圆周率,通常我们用希腊字母π来表示.圆周率的记号π源自希腊语“圆周”的打头字母,它为琼斯(W.Jones,1675 ̄1749年)首先使用.东汉初年,我国的数学书《周髀算经》里已经有“周三径一”(就是说,直径是1的圆,它的周长等于3)的古率的记载.西汉末年,刘歆(约公元前50年到公元23年)定圆周率为3.1547,他首先开创了不沿用古率之先河.公元2世纪,古希腊大数学家阿基米德(A rchim edes)用逼近方法推算出圆周率介于31071与371之间.南北朝时,祖冲之(公元429 ̄500年)在他的数学著作《…  相似文献   

20.
避免马太效应   《圣经》“马太福音”中有一个典故,其结尾是:“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现代著名美国科学家、哲学家罗怕特·默顿发现了这种现象,即对做过贡献,已有相当荣誉的科学家,给的荣誉越多;而对无名小辈的科学家,对其作出的成绩不予承认,不给予应有的重视。他于 1973年最早借用《圣经》中上述典故,把科学界奖励制度上优势积累的现象,概括命名为“马太效应”。显而易见,“马太效应”的结果是偏重于“锦上添花”,而忽略了“雪中送炭”。   综观我们的教育教学,“马太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