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家继续教育基地是国家为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而设立的培养培训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的服务平台。中南大学在基地建设管理与创新实践基础上,构建高效管理运行机制、打造特色培训品牌、创新培训模式、深化发展研究和成果辐射推广,探索高质量基地发展模式。通过对基地建设发展规划研究、基地培训体系和项目设计、基地建设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基地建设管理实施成效等方面的系统梳理和总结,为新时代国家继续教育基地建设与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研究案例。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从事培训的专门机构,作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和国家安全生产一级培训机构,是社会各界尤其是石油石化企业人才培养的平台。紧贴实际需求,发展多元教育。近年来,学院紧紧围绕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以学校得天独厚的学科及科研优势为依托,以高端培训中心、国际培训中心和国际化外语人才培训中心为核心,紧密围绕石油石化企业实际需要和国内外技术前沿成果,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专题讲座、专家讲坛等多种形式的特色培训,为石油石化企业  相似文献   

3.
石油企业文化对石油企业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内涵及其作用、杜邦文化、石油企业文化特点的介绍和分析,阐明了石油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灵魂。制度与文化的和谐是西方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以人为本"是西方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石油企业文化的塑造需要经历建造、修正、完善的过程,处在不断的发展完善中。  相似文献   

4.
《继续教育》2014,(5):F0002-F000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从事培训的专门机构,作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和国家安全生产一级培训机构,是社会各界尤其是石油石化企业人才培养的平台。  相似文献   

5.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己经越来越认识到知识与技能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石油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对于掌握知识与技能的人才的吸纳与培养也越来越重视。从某种意义讲,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可通过多种渠道实现,而培训无疑是培养与巩固企业人才的有效途经之一。  相似文献   

6.
石油管道高技能人才是石油管道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是石油管道行业持续前进的推动力。文章通过对石油管道高技能人才培训与鉴定工作的经验总结,提出了从培训方案的制订到培训内容的确定、培训方法的采用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一系列环节如何科学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石油企业作为战略能源企业,其企业文化既是企业发展的引擎,同时也是企业的价值理念和创新动力所在.石油企业要想真正成为一个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在国际竞争中能与西方石油巨头抗衡的国际化大公司,就必须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加强和完善企业文化建设.本文在分析我国石油企业文化发展的历程及问题的基础上,对我国石油企业文化目前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和概括,并提出了对我国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培训质量是继续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石油高校肩负着石油石化企业高层管理及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及引领相关培训机构注重和研究培训质量的责任。文章通过对石油高校培训质量管理现状的研究,借鉴培训质量相关理论与实践,提出石油高校培训质量保障机制,为石油石化企业人才培训提供可借鉴的依据,从而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促进继续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内石油市场与国际市场的逐步接轨,石油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石油企业只有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上,不断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才能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然而。石油工业所面临的新形势使得传统的教育培养体制已逐渐不能满足石油工业对石油工程本科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要求。本校根据培养原则和培养目标的要求.依托石油工程特色专业所具有的教学资源.进行了本科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基地建设和培养模式探索。通过改变教学模式、设立本科学生创新基金、建立本科学生导师制等途径实现了石油工程本科学生培养机制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茂名石化五十多年风雨历程,不断滋润文化内涵,形成了具有茂名特色的石油文化。石油文化的传承、弘扬,是推进茂名石油化工事业不断前进的动力,而石油文化的传播,高校是重要的阵地之一,更是创新传播形式、增强传播有效性的重要载体。所以,作为地方高校,有责任让石油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让学生进入石油、融入石油、与石油共成长,学校和当地石油企业联手共同推进茂名石油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石油行业是集多门类、多学科于一身的技术密集型行业,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人才问题已成为影响制约石油企业持续发展的瓶颈。针对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以及在人力资源损耗、人才队伍结构配置、人才流失现象、企业员工培训及人才激励机制等方面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建议与对策,主要包括: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高员工生产效率,强化企业激励机制,强化人力资源培训管理,构建和谐企业文化,推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工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对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等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教育部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在各高校中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的技术人才。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则以此为目标,以石油类专业学生为主要对象,根据石油工程类专业发展的最新方向为目标,结合石油企业的实际和工业实况为设计题目的基础,不仅涉及石油类专业研究的各个领域,且增加了更多的创新元素,综合培养了石油工程类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推进了石油工程类专业卓越工程师的教育培养。  相似文献   

13.
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和培养体系,需要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和政府共同参与完成。政府在引领发展方向、协调网络体系、服务基地建设、支持创新发展和监督与评价等方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焊接技术在石油石化工程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是培养创新型焊接人才的重要基地,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石油院校具有自身的学科特点,本文在分析其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基于创新型焊接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部署。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组织形式,更是一种新型的创新资源,集聚了高校和企业双重的创新要素,既是科技研发创新的基地,也是创新人才的培养摇篮。宁波市国家大学科技园充分利用大学科技园  相似文献   

16.
加强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完善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性工程.通过对参培教师调查发现,基地在培训过程中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培训形式和方法不灵活、培训内容不能满足教师需求、培训条件不足等问题.为此,应加强培训基地自身建设,按需制定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法和形式,建立“基地培训+企业实践”的模式,强化培训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人才培训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金融危机背景下金华市企业人才培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金华市企业人才培训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企业人才培训重点,以及加快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具体对策及措施:发挥行业、企业在人才培训中的主体作用;强化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作用;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公共实训鉴定基地建设;表彰对金华培训有贡献的社会培训组织等。  相似文献   

18.
在新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的发展不断地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而石油企业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机遇和挑战面前更是肩负重任。石油企业的党建工作是组织企业思想工作的基石、更指引着企业的前进方向,因此在不断变化的形势下,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的管理水平一直是石油企业党建工作不变的主题,不断探索党建管理的新思路更是每一位党建工作者的工作重点。为了提高企业各级党建水平,就要从建设的各个方面进行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开始进行企业改革和全国石油高校毕业生人数的连年增加,原本分配抢手的石油高校毕业生,其就业形势面临严峻的考验。学生学风建设是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永久主题,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石油高校必须改进加强学风建设的途径,才能满足新形势下用人单位对学生素质的更高要求。本文主要介绍了新时期石油行业用人机制改革背景,分析了石油高校学生生源特点,指出了石油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如何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学风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当前,金华市企业人力资源素质较差,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不高,面临着培训内容的需求与培训师资自身知识水平欠缺的矛盾。以及企业人才培训投入成本增加与金融危机影响企业效益下降的矛盾。应发挥行业、企业在人才培训中的主体作用,强化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作用,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公共实训鉴定基地建设,表彰对人才培训有贡献的社会培训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