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日本《产经新闻》和《每日新闻》讯,日本京都大学于2009年11月25日宣布,其2件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专利申请(2006年12月)又获日本专利局(JPO)授权。至此,全球以iPS细胞制备多种体细胞的技术首次作为专利获得认可。京都大学已获得3件  相似文献   

2.
<正>日本一个研究小组为眼疾患者成功移植了由他人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培养而成的视网膜细胞。这是世界首例iPS细胞“异体移植”手术,与利用患者本人的iPS细胞相比费用和时间都大幅减少。具体是将异体iPS细胞培养成的视网膜细胞移植到一名60多岁男性右眼中。患者患有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这一  相似文献   

3.
新华社东京6月26日电(记者蓝建中)日本厚生劳动省的审查委员会26日批准了利用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开展视网膜再生的临床研究。这将是世界上首次利用能发育成各种细胞的iPS细胞进行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5):545-546
iPS细胞全称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是由体细胞诱导而成的干细胞,具有和胚胎干细胞类似的发育多潜能性。iPS的研究突飞猛进,但是iPS细胞是否真正拥有胚胎干细胞一样的全能性?是否能够真正媲美胚胎干细胞呢?当将胚胎干细胞注射进4倍体的小鼠早期胚胎(没有进一步发育能力,仅提供营养环境的胚胎),再移植入代孕母鼠体内,  相似文献   

5.
《科学中国人》2011,(15):52-52
通过特定基因的表达将完全分化的成年细胞重新编程为类似胚胎的状态,这样所产生的”诱导多能干”(iPS)细胞有重要治疗潜力。对于将iPS细胞用在治疗上.人们所期望的优势之一是.由于它们是完全从患者身上获取的,所以它们应能避免免疫排斥。现在看来,事情也许不是这么回事。  相似文献   

6.
《科学中国人》2009,(11):46-47
通过四倍体互补iPS细胞产生成活小鼠 自四转录因子在小鼠纤维原细胞强制表达可以产生自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的技术第一次被阐述以来,该技术被已成功地用于利用多种类型细胞产生类多能细胞的胚胎干细胞中,这些不同类型的细胞不仅来自于小鼠。还来自于其他物种,如灵长类和大鼠。  相似文献   

7.
日本京都大学再生医学研究所发明了一种治疗糖尿病的新方法,即将胰岛细胞装入长1~2厘米、粗2~3毫米、厚约1毫米的聚乙烯醇胶囊中,然后植物试验鼠的腹部或腿的皮下。结果被植入的胰岛细胞在试验鼠体内分泌出了胰岛素,试验鼠的血糖值得到了调节,并恢复到正常状态。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不会发生排异反应,因而不需要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8.
<正>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日前宣布,该校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发出一种利用人体血液淋巴细胞制造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的技术。新技术只需微量血液,不仅减少了采集培养材料时患者的痛苦,而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9.
美国先进细胞技术公司的生物工程师从克隆牛胚胎细胞中培育出了能正常工作的人工肾。将其植入提供克隆用DNA的动物体内后,肾脏结构长出了血管和过滤系统,并产生了尿液。最关键的是,它们不被牛的免疫系统所排斥。这一突破又使人类干细胞培育移植器官和组织的研究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长为3厘米的肾结构由生长在聚碳酸酯膜并与聚乙烯袋囊相连的细胞发育而成。所用细胞是部分发育的胚胎细胞,而不是胚胎干细胞。但研究表明,原则上说,用治疗性克隆制造不会引起排异的移植器官是可能的。除肾脏之外,科学家们还培育出了通过免疫测试的心脏…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中国人》2009,(5):39-39
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山中伸弥、森和俊被授予2009年盖尔德纳国际奖,分别因培育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和发现细胞内蛋白质品质管理机制而获奖。山中伸弥于2006年利用实验鼠皮肤细胞培育出具备分化成各种组织和器官能力的iPS细胞。2007年,他又成功将人体皮肤细胞改造成iPS细胞。iPS细胞有望在再生医疗领域发挥巨大作用。森和俊于1993年发现细胞内质网中存在一种分子,这种分子能感知被错误制造的“次品蛋白质”,并揭开了这些“次品蛋白质”被处理的具体机制。  相似文献   

11.
《大众科技》2009,(10):6-7
通过巧妙的基因操纵行为,美国克雷格&#183;文特尔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将一个细菌基因组移植到酵母中,经改造后再将其移植到一个中空的细菌壳中,从而产生了一个新的微生物。此项技术为对实验室中很少研究的生物体进行基因改造提供了一种更简易的途径,对培育生产燃料或清除有毒化学品的微生物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余群 《知识窗》2007,(2):61-61
日本京都大学的科研人员近日培养出了不易引发排异反应的“万能细胞”,由于这种方法只使用体细胞和现有胚胎干细胞,因此基本不触及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5):557-558
动物所周琪研究员和遗传与发育生物学所王秀杰研究组合作,利用长期积累的大量具有不同发育潜能的小鼠ES和iPS细胞系,系统地分析了这些细胞的编码基因、小分子RNA和蛋白质表达谱,发现了一组在胚胎干细胞和具有完全多能性的iPS细胞中高表达,在仅具有部分多能性的iPS细胞中不表达或表达水平极低的一个关键基因组区域。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中国人》2008,(3):126-126
研究人员近来发现,人类及小鼠的成年皮肤细胞可以通过程序改编而成为多能细胞——它们能以与胚胎干细胞类似的方式来产生任何类型的细胞。现在,从事这一工作的研究团队之一又进一步了解了这些被导引的多能干细胞或称iPS细胞在植入体内的时候是如何在不引起肿瘤的情况下进行程序改编的。这是iPS细胞在用于疾病研究或研发人类治疗方法的时候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3D生物打印机是一种能够在数字三维模型驱动下,按照增材制造原理定位装配生物材料或细胞单元,制造医疗器械、组织工程支架和组织器官等制品的装备。它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利用一层层的塑料,而是利用一层层的生物材料或者细胞构造块,去制造真正的活体组织。器官移植可以拯救很多人体器官功能衰竭或损坏的患者生命,但这项技术也存在器官来源不足、排异反应难以避免等弊端。不过,随着未来"3D生物打印机"的问世,这些问题的解决有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6.
美国最新研究发现,病人接受不同性别供体心脏移植的后果存在较大区别。接受同性心脏的病人,术后出现严重排异反应的几率较低,一年内存活率比接受异性心脏的病人高20%。  相似文献   

17.
胡瑶 《金秋科苑》2008,(23):32-32
美国最新研究发现,病人接受不同性别供体心脏移植的后果存在较大区别。接受同性心脏的病人,术后出现严重排异反应的几率较低,一年内存活率比接受异性心脏的病人高20%。  相似文献   

18.
人造胶原质血管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合成一种新的微型人造血管,可用来替换心脏搭桥手术中病人受损的血管,并解决可能由此产生的排异反应。在传统的心脏搭桥手术中,受损的血管通常用患者腿部的血管来替换,但病人往往没有足够的多余血管可供移植,而采用他人的血管又会出现排异现象。现在,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电纺织法,用胶原质作原料,成功地生长出这种微型人造血管,其直径仅1毫米,比目前市场上可供移植的动脉血管小6倍。据研究人员介绍,他们用胶原质“织成”一个管状的支架,然后将光滑的肌肉细胞“种…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我国生物材料的研究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翰 《中国科学基金》1994,8(3):207-208
生物材料是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生物材料与人体组织、体液及血液相接触时不会产生毒性或副作用,不凝血,不溶血,不引起人体细胞的突变、畸变和癌变,不引起免疫排异反应。它是研制各种人工器官及与人体直接相接触的各种医疗器械的物质基础。没有符合使用要求的材料就做不出合用的人工器官和器械。历史已经证明,每一种新型生物材料的诞生都会引起医疗技术的新飞跃和发展,如:生理惰性医用硅橡胶的问世和应用,使人工的耳、鼻、颌骨、关节、乳房等人工器官及特殊用途的医用导管和组织修补技术向实用化飞跃.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8):I0014-I0014
[导读]电子显微镜下一个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H9T细胞。目前该研究还停留在实验阶段,简悦威的小组还未将这些经过基因编辑的iPS细胞培育成CD+4T这样特殊类型的白细胞。电子显微镜下一个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H9T细胞。科技日报讯在战胜艾滋病的漫漫长路上,人类又迈出了一小步。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科学家目前借助基因编辑技术,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成功培育出能够对抗艾滋病毒感染的白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