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燃烧与灭火"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4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一节中有一个教学内容"燃烧的条件",它与人教版老教材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用3个对比性很强的探究实验代替了白磷燃烧的演示实验。搭建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平台,让学生能亲身体验探究过程。但因"变量"过多,学生不易构建新知。  相似文献   

2.
关于验证此定律的实验从最初人教版的"白磷燃烧实验"到2012上教版的"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一直在不断改进。文章对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改进历程进行了概括、分析,并对2012版教材中该实验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3.
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人教版第124页有实验7-1"白磷的燃烧",此实验的目的是得出可燃物燃烧时需要同时满足2个条件:1.可燃物要与氧气充分接触;2.要使可燃物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2006年4月第二版)上册124页图7-5(如图1)"白磷水下燃烧"实验.通氧气前,热水中的白磷只熔化而未燃烧,用导管对准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即可看到白磷燃烧发出火光.这一实验很好地说明了物质燃烧必须同时具备可燃物(白磷)、温度(热水)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的"燃烧的条件"和"白磷在水下燃烧"实验操作进行改进。事实证明改进后的实验易操作、无环境污染、结论明显,有利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6.
在义务教育九年级化学教材(人教版)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中安排的关于物质燃烧条件的演示实验,其作用是使学生通过对比白磷和红磷在不同条件下的燃烧情况,得出物质燃烧应具备的三个条件,并为进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的学习奠定基础。但由于白磷有剧毒,且燃烧后产生的白烟会造成空气污染,虽教材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初三化学"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存在几点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实验改进,可使实验更简单、更环保、更有效。  相似文献   

8.
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人教版2006版)教材,在介绍铝在氧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采用了如下方法:把铝箔的一端固定在粗铁丝上,另一端裹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快燃尽时,立即把铝箔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的底部要放一些细沙)。该实验的成功率低,笔者分析其失败的原因可能主要有以下两个:  相似文献   

9.
王文娅 《化学教与学》2014,(1):93-94,97
关于验证此定律的实验从最初人教版的“白磷燃烧实验”到2012上教版的“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一直在不断改进。文章对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改进历程进行了概括、分析,并对2012版教材中该实验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0.
唐建平 《考试周刊》2014,(75):145-145
本文以人教版初中化学"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这个实验的绿色化的设计为例,阐述对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设计,不但可以解决化学实验所带来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实验过程无污染、零排放,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1.
现行的三套高中化学教材(苏教版、鲁科版、人教版),都设有钠在空气中燃烧这一实验。该实验新奇有趣,火、烟、声、色俱全,能较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化学的热情。其中,人教版高中《化学1(必修)》(2007年3月第  相似文献   

12.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一空气"中的1个重要演示实验.笔者力求通过下述实验方法来克服教材上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选用红磷燃烧的不足.以达到实验目的及避免红磷燃烧产物对空气造成的污染.  相似文献   

13.
正只有把准教材变化的实质,才能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提升教学实效。本文对2011年版课标配套的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内容变化进行简单分析,并提出若干教学建议。一、内容变化2011年版课标配套的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结合一年级新生年龄特征,在教材编排结构和内容方面进行了适当调整。1.加强学生学习的准备性,单设"准备课"单元准备单元的内容由实验版课标配套教材第一单  相似文献   

14.
在人教版和江苏版初中生物教材中都安排了这样一个实验:"测定某种食物的能量"。实验方法是:1.量取30 mL 水注入锥形瓶中,测出水的初温。2.称量1粒花生种子质量,燃烧种子给锥形瓶里的水加热,记录末温。3.根据"1 mL 水每升高1℃需吸收4.2 J 热能"的结论,计算出每克花生种子燃烧释放的能量,即食物的热价。这是一个典型的生物学定量实验,过去在讲食物能量时仅列出一些食物的热价,没有安排实验进行测算,没有进行定量探究。  相似文献   

15.
对人教版初中化学第7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燃烧条件的实验进行改进后,操作变得简单,并避免了水污染和空气污染。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在"一纲多本"模式引领下,我国掀起了中小学教材编写的热潮,仅高中历史教材就有人教版、岳麓版、大象版等诸多版本,不同版本的教材各有所长。文章选取使用率相对较高的人教版与岳麓版教材,以高中历史必修1为例,通过简要的分析比较,说明两版教科书的特点所在,并针对其以后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防止白磷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污染环境,对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中“燃烧条件”实验做了多种创新设计,使改进实验的器材易得、实验的连贯性强、能有效防止产物污染环境、实验的可信度高,非常适合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8.
实验是初中科学教学的基础,以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2章第3节《氧气》一节内容中"探究物质燃烧条件"为例,阐述如何以学生前概念为基础改进实验,突破教学重难点。  相似文献   

19.
质量守恒定律是九年级化学教材中的重要化学定律。主要从三类反应设计实验:有气体参加无气体生成、无气体参加有气体生成、无气体参加和生成。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对于第一类反应没有设计实验,笔者研究了新旧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这类反应设计的实验“白磷燃烧”,通过对比,设计出对教材实验的改进方案,实施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并进行了实验的延伸,基于此,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20.
正硝酸与金属的反应实验是高中化学重难点之一,也是历年高考的常考点。人教版教材没有安排实验,山东版教材安排了浓、稀硝酸与铜的反应实验,但因为是非密闭装置,所以有"在通风条件下进行"这一安全提示。因为硝酸与金属反应时,生成的氮氧化物是有毒气体,污染空气,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最多只是做一个浓硝酸与铜的反应实验,而稀硝酸与铜的反应很难观察到无色的一氧化氮这一现象。为了让学生能通过清晰的实验现象进一步推测反应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