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新出现的社会思潮,主要有解构学派、文化批评学派、激进民主派和批判解释学派四种理论类型。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一是肯定和继承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和理想价值,二是主张完全解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后马克思主义应该看作是马克思主义的后现代化或者说是后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
批判理论与批判教育学探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批判理论”(Critical Theory)是当代西方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社会思潮之一.“批判教育学”(Critical Pedagogy)是在“批判理论”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被认为是“教育领域中最具活力且雄心勃勃的竞争者”①.本文首先探讨“批判理论”与“批判教育学”之间的渊源关系,进而探讨“批判教育学”的流变及其研究的不同层面,最后对“批判教育学”的未来发展作出展望.一、“批判教育学”的渊源:“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是由“法兰克福学派”(theFrankfort School)所创立的.该学派产生于三十年代的德国,因为源于美茵河畔法兰克福市的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而得名.该学  相似文献   

3.
法兰克福学派以人本主义为中心,建立“社会批判理论”。该学派认为“单面社会”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它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积极意义,。在批判的基础上,法兰克福学派指出了对未来社会的理想。  相似文献   

4.
意识形态批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难以割舍的一块阵地。英国马克思主义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提出了“审美意识形态”“作者意识形态”“读者意识形态”的创新性概念,建构了自己独特的意识形态批评理论。伊格尔顿不仅吸取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评的成果,而且借鉴了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解构主义等20世纪新潮理论成果,伊格尔顿最终走向的政治批评是与他始终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批判立场、目标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回顾了卢卡奇、科尔施、葛兰西等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苏联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认为他们的批判有重大错误,其主要表现是:制造了马克思与恩格斯以及列宁等人思想根本对立的神话;排除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然本体论基础,从而陷入历史唯心主义或历史相对主义;割裂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与科学性的统一,贬低甚至否定了列宁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上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本文指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批评“苏联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教条主义化和实用主义化,有一定的理论根据,而且他们提出了总体性、实践、异化及人道主义等一系列值得讨论的问题和某些可供借鉴的论点  相似文献   

6.
李健吾之批评观惠转宁20世纪30年代,众多作家批评家都热衷于追求社会学批评,即左翼作家为代表的社会历史批评,如成仿吾的“政治批判模式”的批评,冯雪峰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批评”,周扬的“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批评,茅盾的“社会、历史批评与作家论”等...  相似文献   

7.
<正> 法兰克福学派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主要流派之一,自称为马克思主义。认为其基本理论——社会批判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代名词,本文试图通过对法兰克福学派关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经典理论的批判的批判,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中影响最大的“法兰克福学派”以其社会批判理论而著名,它以人本主义的人性理论为基础,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消费主义、大众文化、生态危机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这些批判对我们今天反思现代社会仍然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众文化批评既涉及到不同的学派观点 ,又涉及到对大众文化的定性评价。研究的出发点、社会观及对大众文化生长过程中现象和本质把握的不同 ,必然造成对大众文化认识的片面性。本文认为 ,无论西方工业社会文化生产的低级满足论 ,还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异化理论 ,都程度不同地贬抑和束缚了大众文化及其批评理论的发展 ,而我国学界的各派观点对我国大众文化发展的实际 ,尚缺乏一种积极的总体把握 ,理论的创见性往往被理论的狭窄性所窒息 ,批评理论尚缺乏对自身的批判和建设。本文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 ,立足我国社会 ,对历史上西方大众文化批评理论和我国市场经济背景下出现的大众文化批评理论 ,进行一种积极的反思性批判 ,探索我国大众文化批评所应走的道路 ,以加速推进大众文化批评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0.
在科学哲学上,本世纪60年代形成的以库恩为代表的历史主义学派曾引起了科学哲学界的轰动,人们的注意力一下子从逻辑经验主义和批判理性主义转向历史主义,似乎历史主义才是能够解释科学的本质及其科学发展规律的科学哲学。在对历史主义学派的评价及研究中以往都是把该学派看作是由逻辑经验主义学派经过批判理性主义学派这一“中介”的否定、批判  相似文献   

11.
“批评”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评”一词源于希腊文“kriiikos”,本义是“判断”、“评论”,后来引申为“批评、鉴定、审定”等意思。从词源角度看,所谓“批评”亦是“判断”和“评论”,并非等于现在人们所说的“批判”。“批判”就其本义来说,含有“分析、判别”的意思,但并不等于简单的“否定”。因此,把“批评”和“批判”,“批判”和“否定”等同起来,这是与“批评”一词的本义不尽相符的。 西方一些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文艺批评家使用“批评”一词时,也往往立足于“判断”、“评论”这个意思。如,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就把“批评”与“评论…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文献学研究范式是学界在研究马克思经典作家原始文本文献和反思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范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目前,该范式有两大代表性的研究重镇:一是以南京大学哲学系为研究基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文本研究学派”,至今经历了孙伯(矮)先生、张异宾教授和张亮、胡大平等中青年学者三个发展时期;另一个是以北京大学聂锦芳、王东等执旗的“马克思主义文献研究中心”.他们分别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并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局面.当然,这一研究范式目前尚存在着国际化程度不高、大众化不足和学术梯队后继乏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从知识社会学到科学知识社会学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认为:知识社会学发端于马克思的社会决定论,当它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时,形成了三大学派,即“德意志社会学—哲学学派”、“法兰西迪尔凯姆学派”和“美国芝加哥学派”;曼海姆提出了社会科学应具有属于自己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而解释学和现象学方法的有效应用,成为知识社会学成熟的标志;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兴起实质上是对传统“知识二分法”,即科学技术知识和非纯粹知识的诘难和批判;科学知识社会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实现了由传统知识社会学向科学知识社会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生态马克思主义批评是生态批评第二阶段继生态女性主义批评和后殖民生态批评之后兴起的批评流派,是生态批评的"红色化",也是马克思主义批评的"绿色化"。它把文学批评放在阶级压迫和生态危机的语境下,把人类、自然、文学、文化联系起来考察,反对物种歧视和阶级歧视,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态帝国主义,认为这些是生态危机的根源。其目的是通过文学研究对人类文化进行重新审视和批判,改变自然和劳动阶级的"他者"和"边缘化"地位,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环境公正和社会公正意识,建立一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生态马克思主义批评实现了批评实践中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的融合,提高了生态批评的人学品格,为生态批评和马克思主义批评开辟了广阔的学术空间。  相似文献   

15.
杨文平 《考试周刊》2014,(61):24-24
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生态学的融合,批判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逐渐进入公众视野。法兰克福学派的资本主义生态环境批判思想,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有卓越贡献。文章介绍该学派对资本主义生态环境的批判思想,达到了解其思想,给予当今的生态危机启示。  相似文献   

16.
就“经典”社会学而言,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被认为是冲突学派的代表。从现代社会学角度看,达伦道夫可以作为具有象征意义的学者。冲突学派的学者们之间的观点具有极大差异。但是他们也具有共同的学术特点,那就是都用冲突来解释现代社会现象,都从冲突的视角来看待现代社会事件。  相似文献   

17.
阿尔弗莱德·施密特(Alfred Schmidt,1931-)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在其学术生涯中,他始终以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为基础,并且他从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角度和立场对马克思的自然观进行了重释,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是批判理论即批判唯物主义。他认为,马克思的哲学不是本体论的,而是方法论的,也即马克思否定科学的、世界观的哲学。马克思是在非本体论意义上来理解自然概念的,并以“非本体论唯物主义”作为他自然观的基础。不是所谓的物质这抽象体,而是社会实践的具体性才是唯物主义理论的真正对象和出发点。这样,施密特突出了马克思自然概念的社会历史特征。马克思的哲学旨在批判“第二自然”和突出主客体的非同一性。  相似文献   

18.
前几年,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精英”们,大肆诋毁和攻击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其主要论调有三:一是“过时论”,说“马克思主义只是十九世纪的一种文学现象”,一百年后的今天已经“陈旧”、“过时”了,“应该送到历史的博物馆去。”二是“学派论”,认为马克思主义充其量只不过是近代各种理论思潮中的“一派”,在各种学派中只能是一家,不存在谁领导和指导谁的问题。三是“割裂论”,即把完整的马克思主义人为地分割成“革命的”和“建设的”,声称革命的马克思主义,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建设的马克思主义”只是创始人苦死冥想出来的,是空想的。提出要解决当代中国的许多重大问题,必须创立所谓的“现代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9.
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瓦尔特·本雅明的文化批判思想是该学派的重要理论建树"否定辩证法"和"启蒙辩证法"的直接思想来源,然而他本人的理论关怀却远远超越了单纯的否定与批判,而是在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解构之后寻求积极的建构,表现了一个人文知识分子对历史与社会的高度伦理责任感.但他的批评方法极其独特,是神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奇妙结合,因此他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以弥赛亚主义的救赎为目的.他认为这样一个乌托邦原本是人类的本原,是在现代性中被打破的,所以批评的终极指归是重建本原.由此,他的整个理论关怀用他所喜爱的名言来概括,即"本原就是目标".本文以德法文论的差异走向为背景,以本氏思想与这一背景的关系为参照,勾勒出他的文化批判思想和哲学方法论的地形图,使他的这一思想主线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20.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今世界极具活力的新马克思主义学派之一,在阶级划分、剥削理论、阶级结构、大众政治等四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阶级论在当代的适用与发展进行了探索。该学派将前沿社会科学分析方法应用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思路也给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