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数系的扩展一般有两种方法,添加新元素法和构造法。用定义等价类的方法构造整数环是一件抽象而又十分繁杂的事情。本文的目的是在不增加公理的情况下,用简捷的方法研究整数环的构造,以适应师范专科学校的教学需要。 一、基本概念和定理 定义1,含有自然数集N的最小环叫做整数环,即把具有下面性质的集合叫做整数环。 (1)含有自然数集N。 (2)是一个环。 (3)自然数的加法和乘法与含在这个集合中的自然数的加法和乘法是一致的。 (4)这个集合不含任何包含N且不同于它本身的子环。 我们把环中的元素叫做整数。  相似文献   

2.
重温了意大利数学家皮亚诺的自然数公理系统,认真研习并解读了自然数公理化的定义,并在自然数基本定义和公理的基础上,运用数学归纳法,对自然数加法和乘法的基本运算进行了例证,从而探讨皮亚诺自然数公理系统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包含两个部份。其一详论在一定条件下,I、Ⅱ型数学归纳原理及良序原理之间的逻辑关系:另一则提供一个关于自然数集N的公理并论证它与Peano公理系统的等价性。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集合中元素 X(或 Y)只扮演一个角色,代表一种身份,表示一种性质,发挥一种职能,在此基础上的集合公理为一阶公理。按照任何事物都可分的原理,元素 X 实际上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在此基础上推出的公理为二重性或二阶公理。一阶公理导致悖论的产生,二阶公理却彻底避免了悖论的出现。元素是集合的对象,又是集合的基础;元素的性质决定公理的性质,公理的性质又决定集合的性质。问题是如何去认识元素的性质,元素 X 是单一的还是可分的,只具有一重性,还是具有二重性?笔者认为元素是可分的,它具有二重性。如果在元素二重性基础上找到新的集合公理,那么集合在元素一重性基础上所遇到的悖论问题就会得到更合理的解决。  相似文献   

5.
《谈小学数学教师的数学知识修养》(见《云南教育》八一年第三期)一文的作者用集合、对应的观点给加法下了定义:“两个已知集合的并集对应的自然数,叫做两个已知集合对应的自然数的和。”这个定义有纰漏。众所周知,两集合的并集是指由两集合中所有元素构成的集(须知集合中规定相同的元素是不允许重复的)。按并集定义举一反例:  相似文献   

6.
<正> 意大利数学家Peano提出过著名的定义自然数的公理化定义,通常述之如下[1]: 集合N适合以下五条公理就叫做自然数集: PⅠ、1∈N; PⅡ、对N中每一个元a,都有一个直接后继a~+∈N; PⅢ、对N中任意一个元a,它的直接后继a~+≠1; PⅣ、对N中任意两个元a,P由a~+=b~+可推得a=b; PⅤ、第一有限归纳原理:若N的一个子集P适合;  相似文献   

7.
证明了关于自然数集={1,2,3,…}的Peano公理系统中的第五条公理(即数学归纳原理)乃该系统中其余公理的逻辑推论.因之,可将它自该系统中删去而仅把它作为一个重要定理以优化该系统.  相似文献   

8.
0绪言 数学归纳原理是数学归纳法的根据,它断言:任何有关自然数的命题,如果对于0真,而且每当对于某个自然数k真,都有对于作为其随从的自然数k’,也真,那么对于所有自然数都真. 最小数原理断言:如果某个由自然数组成的集合不空,那么它必含有一个最小的数.  相似文献   

9.
解读空集     
一、空集的意义 空集就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用符号Φ表示空集。 由集合的一般定义可知,集合中要有“指定的元素(对象)”,空集既然也是集合,指定的对象哪里去了?空集里边没有元素,它还叫集合吗?由此可见,在这个地方存在矛盾,因此空集的定义不应包含在一般集合的定义中,而是专门作了特殊规定.  相似文献   

10.
证明了关于自然数集■的Peano公理系统中的第五条公理(即数学归纳原理)与命题I:■1≠b∈■,■a∈■∈.σ(a)=b及命题II:{1}∪σ(■)=■三者是等价的.从而,用该二命题中之任一去取代数学归纳原理而形成的公理系统与Peano公理系统等效.  相似文献   

11.
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自然遗产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珍贵遗存。对自然遗产的开发和利用必须坚持“保护为主”的原则,而景区经营权转让却违背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代际公平原则。在现实奈件下,保护和管理好世界自然遗产应当理顺管理体制、健全相关法规、建立评估监测体系、狠抓世界遗产的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中日边界争端就是海洋边界争端,也就是对中国东海海域的定界问题,其实质是对中国东海海域的油气资源的争夺,而钓鱼岛在争夺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中日在东海海域的边界争端包括两个内容:一是钓鱼岛列屿的主权归属,二是东海大陆架的划界问题。从国际法的角度,钓鱼岛列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东海大陆架的划界应当遵循公平合理原则和自然延伸原则,主张用等距离中间线原则划界是没有国际法依据的,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与大陆架的划界无关。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对数罪并罚的并科、吸收、限制加重等原则从公正、功利等方面予以评析其利弊得失 ,认为吸收、限制加重两原则弊大于利 ;而并科原则虽然利弊皆存 ,但因其具有刑罚公正、符合平等性以及适用范围较为广泛等特征 ,应当扩展其适用内容 ,对数罪被判处管制、拘役和有期徒刑等刑种 ,均可适用并科原则确定所执行的刑期  相似文献   

14.
"格式塔"理论是20世纪初起源于德国的一门重要的心理学理论。该理论不仅在心理学中有很大作用,而且对中国古诗的英译也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以几个富含江南特色的古诗英译本为例,探讨如何利用"格式塔"理论的"整体性"原则、"闭合性"原则以及"异质同构性"原则更好地将中国古诗译为英语,以利于实现诗歌风格的整体吸收与再造。同时这些原则体现了翻译中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充分肯定了译者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15.
在著作权领域,因权利的归属原则自相矛盾,引发了现实生活中许多的著作权纠纷,廓清著作权权利归属原则,便是一个十分重大的理论问题。以德法为代表的“作者权体系”,一直奉行“创作人为作者原则”,不承认法人作品和职务作品,体现了人格价值观;而以英美为代表的“版权体系”,例外规定了“视为作者原则”,承认雇佣作品,体现了商业价值观;而我国的著作权立法,其价值取向不明,权利归属原则自相矛盾;我国应该取法“作者权体系”,严格确立“创作人为作者原则”,取消有关法人作品和职务作品的规定,同时创制“雇佣作品法定转让制度”。  相似文献   

16.
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课堂语言的特点和组织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跨文化交际.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课堂语言是指对外汉语教师为了达到交际的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在课堂上有意识使用的一种汉语自然语言的行业变体.这种特殊的课堂语言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课堂语言意识,遵循一定的组织原则,采取相应的语言策略,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1)自然辩证法、分析的科学哲学和思辨哲学对于科学哲学都富有启发力。(2)规范场论最好地体现了"物理定律在变化中的不变性"和康德关于严密科学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理念。(3)在量子场论总纲领之下,存在着只重视"动力学机制"和只重视"形式因子"的子纲领的竞争,它们在互动中发展。(4)宇宙设计的最基本原则就是:寻求内在的对称性与和谐之美。(5)根据规范场论的纲领,自然界四种相互作用的奥秘在数学上最终都深藏于"规范对称性"之中。对称性破缺,则是隐含对称性的间接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8.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是作为我国宪法上的人权原则确立的。如何实现人权原则需要从规范的视角重新理解宪法。一方面,明晰人权原则的实现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明确国家权力之间监督机制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对我国宪法而言,人权原则的实现,或许更重要的是人大制度的完善及其功能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9.
朱军 《唐山学院学报》2009,22(2):45-48,53
具体分析了各种修辞原则在语言中的具体表现,并认为不同的修辞原则在修辞活动的不同层面发挥着作用:目的原则是修辞活动基本层次的原则,同时也是一切语言活动的出发点;美的原则是修辞活动高级层次的原则,是修辞活动追求的理想状态;得体原则是最全面的修辞原则,在修辞活动的主体层次发挥作用;而合作原则在修辞活动中的适应性不是太强,是可以违反的修辞原则。  相似文献   

20.
比例原则近年来在公法领域得到发展和完善,它不是宪法明文规定的一项法律原则,而是通过判例在司法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比例原则包括适应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和均衡性原则三项子原则,主要作为违宪审查标准在宪法中得以适用.本文从研究美国违宪审查判例出发,探讨宪法视野中的比例原则。在我国宪法中引入比例原则,对完善我国宪政体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