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压强计是由金属盒、橡皮膜、乳胶管、U形管、刻度盘、有色水等组成,使用前应先组装。在组装时,由于乳胶管在向U形管上面套时,会使U形管内的左右液面不能相平,需要通过调整或重新套装,使液面相平时才能使用;另外,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测量几次后,也会出现U形管内的左右液面不相平的现象。要想继续使用,还需要重新调整,这样给实验带来了很多不便。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压强计内被封闭的气体的压强,与外界大气压不相等,才使左右液面不相平。针对这一问题,我对压强计进行了改进,克服了这种现象。具体方法是:在乳胶管上用…  相似文献   

2.
“大气压测定”一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液体压强的公式、连通器、大气压强等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实践证明,本节教材若按课文的论述进行教学,学生普遍对大气压测定的原理感到比较抽象、难理解。所以,在演示托里拆利实验测定大气压之前,教师可补充演示以下二个辅助实验,(作为过渡性实验)以帮助学生对托里拆利实验的理解。一、取两端开口的U形玻璃管一支(可用压强计玻璃管),在管内注入约一半红水,静止时,左右管液面一定相平(如图1)。问学生为什么?(学生即能回答:同种液体  相似文献   

3.
压力锅是一种家庭常用的炊具,由于它的密封性良好,可用来做很多物理实验。下面就介绍一种用压力锅组成的多功能实验装置,供同行参考。1 实验装置用一根较长的橡皮管将压力锅的排气孔与三通管相连通,再用一节短橡皮管与微小压强计的U形玻璃管相连通。在U形管内注入红色水,待两管液面相平后用橡皮帽将三通管的第三个管口套住,如图1所示。2 实验方法a.气体的热膨胀。 用双手按在压力锅的锅盖上,由于手的温度比压力锅锅体温度高,立刻会看到与压力锅相连的U形管的一端液面下降,另一开口管的液面上升,说明气体的体积增大,这表明气体的温度升…  相似文献   

4.
解物理题离不开数学工具,二次方程就是其中应用较广的一类。这类方程求解时,从数学角度考虑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讨论问题有确定解的条件。②说明根的性质。③决定根的取舍。应该说上述问题在解物理方程时也同样会遇到,下面举例加以说明。 [例题]一端封闭的U形管粗细均匀、两边等长,管总长1米(两边各按50厘米计算,中间弯曲部分长度不计)。管内用水银封住一段气柱,当管口竖直向上时,两侧水银面恰好相平,此时封闭气柱长30厘米,现将管缓慢翻转180°,求管口竖直向下时管内气柱长度。(设大气压强76厘米汞柱,翻转过程温度不变)  相似文献   

5.
一、连续媒质的流动问题例1 如图1所示,一粗细均匀的U形管内装有同种液体竖直放置,右管口用盖板A密闭一部分气体,左管口开口,两液面高度差为h,U形管中液柱总长为4h,现拿去盖板,液柱开始流动,当两侧液面恰好相齐时右侧液面下降的速度大小为多少?  相似文献   

6.
受高考“3+x”综合考试的大风暴影响,中考中的学科交叉题的分值也呈逐年递增之势,亲如一家的理化更是合二为一.怎样揭开理化合二为一之谜,须得搞清化学中物质的变化与物理中热、力、电、光学间的关系.一、物质变化与热学的关系例1如图装置,在试管中加入下列物质不会使“U”形管内的液体出现液面差的是()A、固体氢氧化钠B、浓硫酸C、食盐D、生石灰[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物质变化及变化时伴随的热量变化关系,当变化时放热(吸热),瓶内温度升高(降低)必使瓶内气体压强增大(减小),从而导致“U”形管内液体出现液面差.我们知道,固体NaOH,浓硫酸和…  相似文献   

7.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洗手池的排水管为什么是弯的?可能很多小朋友会回答,直管和弯管都能排水,而且直管可以节省材料。为什么要用弯管呢?以前,我也是这么想的。可现在,我全明白了。经过实验证实:使用直管有两大缺点:1、下水道里的臭气会顺排水管返回室内。2、顺排水管流下的残渣,堆积起来会堵塞下水道口,难以清理。而U形管却恰恰弥补了这两大缺点。U形管的好处是:1、防止臭气逸出。因为U形管这种特殊的形状,使U形管内一直充满水,而且两边水面相平,既不会影响排水,又隔绝了臭气从下水道返回的通路。当臭气逸出时,排水管内的水阻碍了臭气逸出。…  相似文献   

8.
孙吉凤 《中学科技》2023,(14):34-35
<正>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是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重要实验,也是中考物理实验操作考实验之一。学生活动卡实验名称: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目的: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器材:U形管压强计、大量筒、水、盐水。实验步骤:1.按压U形管压强计金属盒上的薄膜,U形管两边的液面会形成高度差。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十章第四节中 ,课文的连通器原理演示实验是用两个玻璃管 (两端开口 )和一根橡胶管连接起来组成连通器 .在演示这个实验时 ,图 1事先用夹子夹住橡胶管 .打开夹子管时 ,如果两管中液面不相平 ,液体将发生流动 ,最终达到相平 ,如图 1所示 .然后用液体的压强公式证明了连通器的原理就是要在底部产生相等的压强 .所以两液面必须保持相平 .这种方法学生虽然也能理解 ,但不能直观形象地把这一原理表象出来 .如将这个实验稍加改进 ,那么 ,实验的效果将会更加明显 .一、实验所需材料及仪器1 .一端开口、一端封闭且在封闭端侧面有两个相对称的管道的玻璃容器两只 .2 .普通气球两只 .3.橡胶管一根 ,夹子一个 .4.微型压强计两套 .二、改进方法用剪刀剪去气球的一部分 ,将开口小的一端套在玻璃管道上 ,将开口大的一端套在微型压强计的金属盒上 ,用同样的方法也套好另一个气球 ,并用橡胶管把两玻璃容器的侧管连接起来组成连通器 ,如图 2所示 .在未倒入液体前 ,用夹子夹住橡胶管 ,然后分别在两玻璃容器中倒入同种液体 .如果两容器的液面不相平 ,则两金属盒上扎的橡皮膜受到的压强必然不相...  相似文献   

10.
①在—U形管右侧配一带导管的橡皮塞,并在导管上安一止水夹;②在破底试管内加入几小块石灰石,在U形管内注入稀盐酸,使之离开小试管底部;③在U形管左侧配一带气囊的胶塞,打开右侧止水夹,挤压气囊,使稀盐酸上升,与破底试管内的石灰石反应。待气体收集满后,松开气囊,稀盐酸与石灰石中断反应,夹好止水夹。  相似文献   

11.
简易气体发生器装置(一): 取一段细玻璃管,用喷灯将其一端封死在距这端40毫米处喷用,灯加热,待玻璃红软用两手向中推间挤,使处红软堆起一圈凸形部分,其外径与具支U形管内径接近,以既漏不下小锌粒,又能透过稀盐酸为宜.然后按左图组装即可使用.不用时关闭活栓,氢气的压力使酸和锌粒脱离接触,反应立即停止.  相似文献   

12.
1 制作和使用如图 1所示 ,用橡皮塞和导管将小圆底烧瓶、T形管和U形管连接起来 ,并用硬纸板将其固定 ,便于使用。在U形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红色液体。测定时 ,首先开启夹在T形管上端橡皮管上的止水夹 ,使U形管中液面水平 ,然后用止水夹夹紧橡皮管。将小圆底烧瓶放入被测体系中 ,若体系中化学过程放热 ,则体系内温度高于室温 ,小圆底烧瓶中的气体膨胀 ,体积增大 ,使U形管中液面b上升 ,a下降 ;反之 ,被测体系是吸热过程 ,则液面a上升 ,b下降。这样 ,通过U形管中两端液面的升降 ,显示小圆底烧瓶中温度的升降 ,从而判断某化学过程是放…  相似文献   

13.
1 制作和使用如图所示 ,用橡皮塞和导管将小圆底烧瓶、T形管和U形管连接起来 ,并用硬纸板将其固定 ,便于使用。在U形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红色液体。测定时 ,首先开启夹在T形管上端橡皮管上的止水夹 ,使U形管中液面水平 ,然后用止水夹夹紧橡皮管。将小圆底烧瓶放入被测体系中 ,若体系中化学过程放热 ,则体系内温度高于室温 ,小圆底烧瓶中的气体膨胀 ,体积增大 ,使U形管中液面A下降 ,B上升 ;反之 ,被测体系是吸热过程 ,则液面A上升 ,B下降。这样 ,通过U形管中两端液面的升降 ,显示小圆底烧瓶中温度的升降 ,从而判断烧杯中化学过程是…  相似文献   

14.
一类有创意的U形管气体问题,水银柱怎样移动?如何确定气体的状态参量?这要由两管中水银柱的长度及气体的初始状态来共同决定.并由此进行合理、正确的推断,才能实现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顺利解决问题.由于这类问题有效地考查了“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等,受到命题者的“青睐”.下面结合实例谈谈这类问题的解法技巧.供大家参考.一、由两管中水银柱长度推断气体柱的位置和状态.并由此顺利解决问题.例1细长的横截面积均匀的U形玻璃管,两端都开口,管内有两段水银柱封闭着一段空气柱,若气体温度是27℃时,空气柱在U形管的左侧A、B两点之间,长度为15cm.如图1所示,图中标的长度单位为cm.若保持气体的温度不变,从左侧开口处缓慢地再注入25cm长的水银柱,管内的空气柱长为多少?为了使这  相似文献   

15.
一、制作用U形管一支,将烫上小孔的塑料眼药瓶装入一侧管内,塑料瓶粗细要适当,能在U形管拐弯处卡住为宜。塞上橡皮塞,引出导管,就构成了U形启普发生器,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16.
1实验材料铁架台、分液漏斗、长颈漏斗、小烧杯、酒精灯、多孔隔板、塞子、稀硝酸、铜片2实验过程及现象a.如图1连接装置。b.将稀硝酸加入小烧杯,在酒精灯上稍微加热,将铜片放入U形管的多孔隔板上。c.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塞和活塞,通过长颈漏斗加入稀硝酸,当加入的稀硝酸液面刚好超过分液漏斗的活塞时,停止加入并立稀硝酸小铜片多孔隔板图1实验装置即关好分液漏斗的活塞和玻璃塞。d.随着反应的进行,可观察到U形管内液面左边上升,右边有无色气体生成,溶液变为蓝色。e.打开分液漏斗下端的活塞,生成的气体在液柱作用下被压进…  相似文献   

17.
一、甲酸还原Cu(OH)_2的实验 1.试剂与配制: ①5%CuSO_4溶液(7.5克CuSO_4·5H_2O溶于93.6ml水中) ②10%NaOH溶液(11.1克NaOH/100ml水溶液) ③甲酸浓溶液(~80%) 2.操作与现象: 为了便于观察和对比,令反应在U形管中进行,采用水浴加热(90~95℃)。 先在U形管内倒入约20~30ml 10%NaOH溶液,使液面距管口约5cm。(如下图所示)从管口[Ⅰ]小心滴入3~5滴5%CuSO_4溶液,液面有Cu(OH)_2淀沉。然后慢慢滴入8~  相似文献   

18.
微小压强计的演示功能湖南省临武一中雷源才微小区强计主要是由一根U形玻璃管构成,管内注入适量的液体.若管内注入液体是密度较小的水或酒精,当U形管两边液面上存在较小的压强差时,两边液面将出现较明显的高度差,所以配合其它仪器可进行多种物理实验的演示.实验一...  相似文献   

19.
<正>要点提炼1.实验中应注意以下两点:(1)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用手按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若U形管两边液柱高度差变化小或不变化,则说明装置漏气。(2)实验前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调平,若不平,应拆下胶管重新安装。2.实验采用了以下两种方法:(1)转换法:根据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  相似文献   

20.
1.提出问题题一只U形管压强计中盛有水,将压强计放入某种液体中10cm深处时,压强计两管中液面高度差为8cm,求该液体的密度,解根据P1=P2,有ρ液gh液=ρ水gh水,即ρ液=(h水/h液)ρ水=0.08m/0.1m×1.0×103kg/m3=0.8×103kg/m3.我对本题的解法产生疑问,为什么有p1=P2?课堂上我们用压强计来研究液体的压强时,发现橡皮膜在液体中越深,U形管中液面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