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国伊始,社会背景的混沌以及文化危机的出现,一大批学者开始着眼于教育,以期实现教育救国的伟业,张君劢亦是其中一员.传统书院作为我国文教事业的"地标",除了对社会民心向背有着"启明星"式的寓意外,自身还包含着增强民族自信心、振兴民族文化等内在价值.伴随与时俱进的教育发展需要,我国传统书院在当代大学建制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复兴,但仍存在着大学与书院如何一体化相融合的种种困境.民国时期张君劢复兴书院制度的立意及实践行止,对我国当前大学书院建制中的文化传承、双层管理、师生关系、环境育人等书院文化建设工作,具有一定的以古鉴今的启示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大学教育健康发展,不仅要借鉴国外著名院校的先进办学经验,更应该立足于本土国情扎根于历史的土壤,向存世1000余年的中国传统书院借鉴其独特的教与学的方式、重视人文教育的思想、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及文化学术氛围,以探讨解决现代大学教育存在的诸如过度功利主义、师生关系冷漠、教学方式僵化以及学术不端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现代大学书院制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特色化发展的新型教育模式,在促进新时代拔尖人才培养、教育生态发展以及学生全面成长等方面具有独特价值。从现实来看,现代大学书院制作为传统书院制与西方住宿书院制模式移植的结果,在精神理念与性质定位、顶层制度设计、学问之道建构等方面亟待进一步思考。回溯历史,近代新儒家熊十力、马一浮、张君劢坚持中国文化本位,沿循“哲学—文化—教育”思想理路,积极创建勉仁书院、复性书院、民族文化书院等新型书院以实现“教育救国”之伟业,为现代大学书院建制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经验。有鉴于此,现代大学书院建制要把握时代机遇,建构高质量发展方略,从本体论、知识论、方法论等哲学维度出发,明确现代大学书院的内核精神,重视现代大学书院的传统文化研修与传承,践行现代大学书院的学问之道,最终实现本土生长的终极目标,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书院是我国古代教育发展史上的产物,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书院在中国古代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道德教化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文化精神。而今,我国高校在传承古代书院的基础上,吸收借鉴西方住宿制经验,进行现代大学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改革与创新,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区,实现三全育人,成效显著。但我国现代大学书院制模式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尚未成熟,各高校在书院制度建设、空间运用、导师选聘、社区综合治理等方面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共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和文化载体,在其漫长而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传播了学术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形成了书院独有的人文关怀理念.文章通过对书院精神文化的研究,分析书院的人文特质,试图对当今的大学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书院教育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试从书院的学术研究、学术创新、教学模式、师生关系等方面揭示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办学特色,以探寻书院教育对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现代大学书院制不仅是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更是新时期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已成为我国高校探索如何办好现代大学的一种尝试。现代大学书院传承中西方"全人"教育理念,契合新时期高校立德树人教育使命,有效地推进高校文化育人和通识教育,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内涵式发展。但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着改革共识难、书院和学院协同难、教育功能发挥难、导师制推进难等现实困境。需要正确认知大学书院,探寻符合高校自身发展的书院建设路径和运行模式,增强大学书院的自治性,创建支持性的制度环境,传承中国古代书院的精神内核,促进现代大学书院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书院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独具特色的优良传统。从湖南古代书院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书院的教学特点、教学管理及制度等方面进行研究,可以获得如下对现代大学教育的启示:确立以人为本的大学教育理念;大师执教才有一流大学教育;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重视具有人文特质的教学管理。  相似文献   

9.
我国特有的"书院"是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大学,因其体制之特别,所体现出的重学术、重怀疑、重教师、兼容并包的治学精神、自由精神和德育精神对现代大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分析了书院独特的治学精神,不仅表现在其注重学术研究和教师质量,更表现在提倡大胆怀疑和兼容并包的精神。而自由精神是书院区别于一般学校的重要标志。书院允许不同学派相互讲学,建立"讲会"制度;教学实行"门户开放",使书院不断贫民化;书院不仅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同时也努力创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当然书院的自由精神还体现在其管理上所具有的自主权。此外,德育在书院教育中也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书院在大力提倡道德教育、爱国教育的同时,更注重进行积极的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10.
李艳 《湖北教育》2014,(12):38-40
中国书院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成功地承担了唐代以后一千多年文化传播和文化创新的功能.一方面,书院浓厚的人文气息和坚持以学生为本的书院精神,鲜明地体现了通识教育的理念和精神;另一方面,书院的组织管理制度、教学制度、祭祀制度和书院建筑等,也从多个方面表现了通识教育隐性课程的特色.由此可见,书院文化对当代大学通识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