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毛泽东群众思想的理论来源。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同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相结合。最终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主旨的群众路线思想。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仍具有重大价值。从理论意义上讲,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从现实意义上讲,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既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做好群众工作、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方法借鉴。同时也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毛泽东群众思想的理论来源。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同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相结合,最终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主旨的群众路线思想。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仍具有重大价值。从理论意义上讲,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群众观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从现实意义上讲,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既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做好群众工作、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方法借鉴,同时也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邓小平教育思想都认识到教育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始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原则,把尊师重教作为传统美德加以继承和发扬光大;都强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二者的不同点在于:毛泽东的教育思想侧重教育服务于政治,重视德育,主张依靠人民群众的主观努力和革命热情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邓小平的教育思想侧重教育服务于经济建设,重视智育,主张通过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飞跃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邓小平的价值观念中居主导地位的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邓小平追求的价值目标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群众在物质文化生活方面的共同富裕。与马克思和毛泽东的理想主义价值观相比,现实主义是邓小平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理想是在中国建设一个人民自由平等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个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一个过渡时期。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前,毛泽东认为过渡时期应建立在工业化和经济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上,但在三年经济恢复期间,毛泽东的认识发生了改变,认为只有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在中国真正实现工业化。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人民观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坚持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基本立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以及坚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等观点。这一系列伟大的思想观点。对于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而这一切,无疑都是对毛泽东人民观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同志坚持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结合,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这里就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的若干问题,谈一点个人的学习体会。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必须有自己强大的物质基础,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承袭下来的物质基础是极其薄弱的。因此,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民主革命胜利以后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以建立社会主义的强大的物质基础,并积极领导我国人民为实现这个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出发,阐明了毛泽东关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群众最大的民主权利是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的观点,较为系统和深入地梳理和分析了他关于推动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国家政治事务的管理、参加对经济领域事务的管理、参与文化教育等事业的管理的思想,从而把握住了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9.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对长期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社会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群众需要之间的矛盾。要集中力量实现国家工业化,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等方面的关系。这些重要论述,集中代表了我国工业化初期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提出了“…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经济改革,是从中国国情出发的渐进式的改革,是在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改革,是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坚持生产力检验标准的改革。回顾我国几十年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历程,对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改革予启示: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创新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探索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促进经济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合作社思想(主要是论述农业合作社)是毛泽东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经济史上是要大书特写的”。对于合作社问题,历史上马、恩曾作过重要表述,列宁在晚年也作过系统展开。他们提出了用合作社吸引农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计划,指出在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和对农民实行领导的条件下,有千百万农民群众参加的合作社是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的手段。毛泽东从中国农民小生产者占极大优势的国情出发,对合作社理论  相似文献   

12.
《教育》2007,(22)
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总体思路,就是要在制度层面解决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从根本上保障人民群众这个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利益,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公共财政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周大平 《教育》2007,(8S):44-45
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总体思路,就是要在制度层面解决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从根本上保障人民群众这个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利益,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公共财政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保持党与群众血肉联系的思想;党要坚持正确的群众路线,克服官僚主义,反腐倡廉。他认为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是党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需要,也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今天重温这些思想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党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民群众也要讲政治。因为社会主义政治主体是人民群众,社会主义政治实际上就是人民群众的政治,人民群众讲政治可以最大地体现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民群众讲政治的关键在于政治参与,人民群众讲政治的核心是讲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伟大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对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历史贡献是多方面的:一是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人民解放,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二是领导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三是领导中国人民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四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部署,形成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不仅要有繁荣的经济,也要有繁荣的文化。21世纪中国文化建设担负着复兴中华民族文化的使命,任重而道远。从文化建设的现状来看,既存在大好的发展机遇,面临的挑战也是十分严峻的。我们要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必须要紧密联系实际,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事关文化建设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如何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中,处理好“满足”与“提高”的关系。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这种“满足”是寓“提高”于人民群众的需求之中的。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长期性和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问题;提出开展"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出涉及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些设想;提出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基础等等,这些思想原则,成为我们党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基础,至今依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面向人才培养构建多层次经济困难学生工作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高校中的经济困难学生问题日益凸显,到2003年,我国高校在校生中的经济困难学生达240万,约占全体在校生的20%。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高等教育服务于人民群众、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担负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因此,做好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工作不仅具有实现教育公平的基本功能,更具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的重要意义。站在这一角度来审视高校的经济困难学生工作,我们可以把这一工作分为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的历程中,对思想疏导有着丰富的探索和深刻的论见。毛泽东认为,思想疏导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要求,是凝聚人民群众思想共识的关键,是贯彻政策和完成工作的首要环节,是共产党人开展群众工作的基本方式,并提出,共产党人一定要学会通过思想疏导来克服错误思想。毛泽东关于思想疏导的这些重要思想,对于当前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扎扎实实做好群众工作,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