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北京为历代国都所在之地,积淀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存有大量历代刻石与碑版等古迹古物。1936年1月,北平市政府转发内政部关于历史文化碑版等古迹古物应认真保护并拓印的训令,对其所属部门进行调查登记。这组史料包括北平市工务局、北平市管理颐和园事务所和北平市坛庙事务所相关档案材料。现予以公布,供研究者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考古发掘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掘宝,而是要把地下的古迹和古物揭露出来,了解它原来的位置、布局和后来的变化,这样就可以使由于时间的推移而被泥土掩埋起来的人类历史得到重视、复原、并使之得以延伸。敦煌文艺出版社刚出版的“遥望星宿——甘肃考古文化丛书”(10种)首次将依靠文献记载以研究人类历史的狭义历史学和以研究古代的遗迹、遗物为对象的考古学结合起来,将大量的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过于专业且有些神秘色彩的考古资料,还原到具体的历史情境中去,同时又为以历史文献为线索串连起来的历史记录补充了鲜活、生动的实物及细节,也在一定程度上…  相似文献   

3.
民族文字古籍是指我国历史上各民族用自己的民族文字书写并保存下来的历史文献,它们与汉文文献一起构成了我国古代文化的宝库,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一宗极为珍贵而又未经充分挖掘、开发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4.
彭燕 《图书馆学刊》2010,32(6):49-51
介绍并阐述了口述历史的发展历程,国内外口述历史的研究与发展概况,以及西部口述历史文献资源对图书馆的重要意义;结合西部少数民族口述历史现状,提出图书馆开发与永久性保存西部口述历史文献资源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新疆历史文献是记载(包括在新疆出土发现的、由新疆人著述的)新疆各民族、各个历史阶段、各方面内容的各种载体的文字、图画、声像资料。简言之,就是有关新疆的一切历史文字、图画、声像资料。新疆历史文献是新疆文化的"核心",是新疆文化的"家底",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资源,也是我们了解、认识新疆历史,建设今日新疆,规划新疆美好未来的宝贵财富。整理、传承新疆历史文献,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新疆地大物博,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又是多民族聚居地,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地。公元前60年,西汉在新疆轮台设置"西域都护府"。  相似文献   

6.
董丽娟 《兰台世界》2011,(12):79-80
锡伯族的历史文献,散见于各种明末清初的书籍、官方文献(文书、档案等)、方志、民间游记、民间文学、考古发现的碑刻以及与锡伯族有关各民族的历史记载中。  相似文献   

7.
锡伯族的历史文献,散见于各种明末清初的书籍、官方文献(文书、档案等)、方志、民间游记、民间文学、考古发现的碑刻以及与锡伯族有关各民族的历史记载中.  相似文献   

8.
1928年的《古物陈列所游览指南》是故宫博物院前身古物陈列所的珍贵史料,记录了国内博物馆最早的对外开放参观规则。1913年,由于热河避暑山庄内的文物保存不善,北洋政府国务院内务部下令将当时存放于热河和辽宁的文物运至北京,并筹备建立古物陈列所。1913年11月18日—1914年10月28日,共7次从热河行宫运输古物至北京,共计1949箱,11.7万余件文物;1914年1月23日—3月24日,共6次从辽宁清宫内运输古物至北京,共计301箱,11.4万余件,全部交由古物陈列所保存管理。  相似文献   

9.
北平市政府自1928年成立以来,一直没有修建正规的公共体育场,1929年春及1933年秋,北平市政府曾两次呈请国民政府内政部请拨给天坛空地辟建公共体育场,但终因辟建体育场与古迹古物保存宗旨相悖,未获批准。1933年11月9日,内政部指令礼字第176号照准拨给北平坛庙管理所管辖的先农坛西边空地,修建公共体育场。1935年2月21日,北平市政府训令,因地势原因,屡经勘查,决定改在地面较为平坦的先农坛东南隅空地,修建北平市立公共体育场(又称市立先农坛公共体育场)。  相似文献   

10.
田媛 《档案管理》2020,(3):37-38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历史文献档案转化为数据信息的技术条件已经成熟,需要加快历史文献档案的数字化进程,使历史文献档案能够更好保存的同时让更多人借阅和使用。本文详细阐述了历史文献以及历史文献档案数字化的内涵,具体分析了进行数字化工作的必要性以及实现路径,希望有助于我国历史文献档案的保存和使用。  相似文献   

11.
所谓历史文献的传播就是指历史文献在当时及以后社会上的流传情况,这是历史文献能够发挥其教化和借鉴作用的重要方面,也是每一个历史文献编撰者的心愿,即"传诸后世"。同时,这也是读者接触历史文献,学习和研究历史文献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受各种历史条件的限制,每个时代历史文献的传播状况都  相似文献   

12.
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进行大规模中央官制改革,民政部的设立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民政部是清政府首次设立的专门统筹管理民政事务的机构,其职掌包括全国古迹的保存,具体由营缮司存古科负责。民政部主事尚秉和是存古科掌稿,是相关规章制度的拟定者。在民政部的推动下,清廷先后颁布了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民政统计表等,其中都有保存古迹的内容。宣统元年,民政部更是制定了专门的保存古迹推广办法章程,包括调查事项6条和保存事项5条,成为各省保护古迹工作的指导。此时,各地开始执行古迹保护政策,取得了一些成绩,尤其是东南江浙一带。清末民政部制定的保护古迹规章制度在近代文物保护事业中有着重要地位,尤其对民国时期文物保护事业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档案室是收集、保管、提供利用档案资料的重要部门和信息中心,保存着大量具有重要价值的珍贵历史文献、重要的档案资料及各种以纸张、照片、光盘磁带为载体的档案.就目前而言绝大多数档案都是纸质档案,是属于可燃性的物品.  相似文献   

14.
自古以来,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经几千年的发展和融合,一些民族共同体已退出历史舞台。与此同时,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也不断地产生了一些新的民族共同体。至今为止,我国已被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历史上的有些少数民族有其本民族自己的语言文字,各少数民族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一些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但他们的文化遗产却以不同的形式被保存至今,如历史文献、岩画刻文、文书档案等。从广义的档案学角度来讲,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都有极高的实物档案和文字档案的收藏价值、利用价值和研究价值。今天我们搜集整理这些珍贵的…  相似文献   

15.
乡村记忆档案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是记录各种乡愁的记忆载体。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一些乡村的村容村貌、村庄院落、风俗古迹和传统文化渐渐远去,有的面临消失。建立乡村记忆档案,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保存乡村历史,留住乡村记忆,将乡村记忆完整地记录下来已迫在眉睫。下面,就建立乡村记忆档案,谈一点个人的浅显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社会史研究的深入与收藏热的持续升温,近年来,乡村历史文献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本文从文献范畴、保存状况、研究现状乃至华北乡村社会历史文献的搜集、整理及未来设想等方面,对乔福锦教授作了访谈记录.希望由此唤起学界对乡村文献研究整理的进一步重视,增强各界对民间社会重建的信心.  相似文献   

17.
2006年广西电视台的春节晚会《金花牵出山歌来》,我认为是一台“特色春晚”。这台节目以各民族民歌为主线,以各民族美少女为串联,让民歌在各种新的编配,演唱、串场等包装下,引领观众仿佛作了一次民族之根的探寻,文化之源的踏访,风情之旅的追怀。在众多的春晚节目中,广西台能够从特色着手,力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历史文献档案研究存在着"重内容,轻形式"的弊病.少数民族文献档案研究者,较多利用所掌握的少数民族文字和语言从事文学、历史、地理、民俗、语言、文字等相关领域的专题研究,较少有人关注少数民族历史文献档案本身,这也是少数民族历史文献档案研究的普遍现象.由于少数民族历史文献档案文种的多样性,翻译的困难性,使得民族历史文献档案的整理编译和利用都受到局限.  相似文献   

19.
近代作为中国社会开启民智工具而引进的博物馆,积极承担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任务,发挥着特殊的社会教育作用。与此同时,鉴于近现代中国文物流散的情况,博物馆又为文物保存提供了宝贵的专业支持,使古物保护步入正规,并最终完成了文物由"国之重器"向社会共享之"公器"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留学生大多学贯中西,深知图书资料对于一个民族的重大意义。因此,在高校内迁时,他们以"惟念图书文献,保持之责在人;精神粮食,供应之任在我"的责任感,主张妥善保存并全力保护图书资料,为高校图书馆内迁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