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德观是德育理论中的核心问题,西方德育思想家们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形成了体系各异的教育思想流派。本文选择其中若干著名代表人物的道德观予以评析,供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的德育理论和精神文明建设参考。 一、迪尔凯姆的道德观 著名的法国早期社会学家埃米尔·迪尔凯姆(Emile Durkheim,旧译为涂尔干)用社会学的观点研究分析教育问题和道德问题,提出了  相似文献   

2.
试述迪尔凯姆的道德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迪尔凯姆用社会学的观点来研究分析道德教育 ,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迪尔凯姆认为 ,道德问题是导致社会问题的重要原因。道德问题是一种道德事实 ,可以用科学的方式加以研究 ,人的德性包括纪律精神、牺牲精神和意志自由三个要素 ,德育的重点在于人体品德社会化 ,在这个过程中理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强调德行合一 ,并认为教师和学校在德育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儿童道德的经济学发生──兼论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理论王冬兰,把多勋编者按:本文主要运用西方经济学道德观审视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理论,比较了两者的一致性,并指出,皮亚杰理论有个根本缺陷即对儿童道德形成的动机缺乏解释,而经济学道德观刚好解释了这个问题。全文...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三个方面简要论述了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迪尔凯姆的道德理论,关于道德现象的定义和研究方法;关于道德的起源和社会本质,关于道德的社会控制功能和实现手段,并试图寻求其中有益于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启示和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5.
科尔伯格是美国当代著名道德教育理论家,他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已成为当代西方四大学校德育流派中最负盛名之一种.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他如何在学校中实践其理论的介绍见之不多.无形中限制或减少了对这一理论的了解吸收,降低了理论本身的价值.据此在这里作些扼要介绍,以引发更深的思考.科尔伯格认为德育是学校一项重要任务。其德育理论形成于美国战后的社会转型时期,正是这种转(?)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激发他研究道德问题.他的理论设想是,青少年是德育的最佳时期,学校实施德育  相似文献   

6.
迪尔凯姆的道德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三个方面简要论述了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迪尔凯姆的道德理论关于道德现象的定义和研究方法关于道德的起源和社会本质;关于道德的社会控制功能和实现手段.并试图寻求其中有益于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启示和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7.
现代西方德育理论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现代西方社会矛盾和社会道德问题促使西方德育研究成为热点,产生了各种德育理论学说;同时,各种德育理论学说又影响和指导着现代西方的德育实践。本文概要介绍了理性主义和永恒主义、非理性主义和相对主义、实用主义和改造主义、新托马斯主义、当代人本主义等影响较广的五大现代西方德育理论  相似文献   

8.
转型时期人的问题仍然是社会的核心问题,仍然是德育研究的重点。面对纷繁的变化,如何教育人,培育具有良好道德的人,成为新时期德育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研究表明,形成以人为本的道德观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人类精神文化建构中的重要内容是道德和道德教育。道德观是德育理论中的核心问题,外国教育名家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形成了体系各异的德育思想流派。梳理部分外国教育名家德育思想的积极因素,批判地借鉴,为我所用,对推进当前我国德育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教育文萃     
教育文萃檀传宝在《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4年第6期撰文探讨了"态度改变理论和德育的审美选择"问题.态度及其改变的理论在社会心理学中处于核心地位,甚至有人把社会心理学称之为研究态度的科学,一个重要原因乃是社会心理学的这一理论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道德教...  相似文献   

11.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建构观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著名德育理论家、德育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r,awrenceKOhlherg1927-1987)继承了杜威进步主义学校道德教育理论的合理内核,发展了皮亚杰关于道德判断能力发展的研究成果,经过了3O多车的反复论证、实验、改造、完善和发展理论的系统认知发展理论的系统体系,推动了学校德育从传统模式向现代的转型,对西方社会剧变而造成的思想混乱和德育危机产生了重要作用,并迅速发展成为当代最有影响的学校道德教育学派,他本人因此被誉为“现代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之父”。他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是一叫、庞大的体系,既有对以往稻面理论的研…  相似文献   

12.
唐爱民 《教育科学》2004,20(5):9-12
道德的相对性不等于道德相对主义。相对主义道德教育观有其自身难以僭越的悖逆。它不能在事实上和逻辑上得以确当地圆说;不能担保学生获有普遍性、恒定性的道德观.不能承领学生葆有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与道德观。道德相对主义导致了道德的解体、道德价值的混乱和学校道德教育价值的窄化、形式化,使道德教育成了“弃德”或“没有道德”的教育。德育学理论必须审慎地处理道德相对性与道德相对主义的紧张关系。消除不必要的歧异与视差,以获致对其的完整把握与辨证理解。  相似文献   

13.
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新的德育活动,是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道德观转化为个体道德品质的过程,学校生态道德教育具有基础性作用,因而加强学校生态道德教育的研究,提升学生生态道德意识,践行生态道德,显得非常紧迫且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加强德育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道德沦丧困扰着西方许多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改进德育对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如何加强对青年学生的德育?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表明,把德育与成才教育相结合、德育与幸福观教育相结合是改进德育的有效途径。一、德育与成才观教育相结合渴望成才是当代青年的一个基本心理。那么,青年人如何才能成才呢?成才教育就是要使学生明确人才成长的基本要素,掌握冶学成才的规律。人才学研究所揭示的综合作用成才规律指出:人才的成长和…  相似文献   

15.
欧克肖特是当代英国著名政治哲学家。欧克肖特认为,近代以来的欧洲道德体系是一种主要由共同体道德、个人主义道德、集体主义道德三种不同道德信仰不断冲突挤压的混合物。与这三种道德观相对应的是三种不同的统治理论。欧克肖特从思想史的角度对近代欧洲三种不同的道德观及其统治理论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6.
在英美分析马克思主义学界针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论战中,史蒂文·卢克斯独辟蹊径,提出应该区分法权的道德和解放的道德,并且马克思主义批判的是法权的道德,赞成的是解放的道德,两者并不矛盾;卢克斯还进一步提出,如果在实践中拒斥法权的道德,就会使解放的道德缺乏现实可行性而成为空想。卢克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二维阐释很有启发意义,促使学界要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开展多维度研究,但他没有准确把握法权的道德和解放的道德的内涵及其逻辑关联,人为地造成了两者之间的分离和对立,也使得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理论困境中,而这一问题只有在唯物史观视角下充分把握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内涵和实质才能加以破解。  相似文献   

17.
西方关于大学生道德发展研究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现代德育理论中,道德发展(moraldevlopment)主要是以学生的道德判断、推理能力的提高为标志。6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在反对道德灌输,建立无灌输的道德教育主体思想下,把通过道德教育,促进学生道德判断、推理能力的提高作为德育的中心任务。德...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常识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观点教育的一门课程,在诸多德育途径中居特殊重要地位。国家非常重视中学的德育教育,把思想政治课摆在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在现实中,一方面是学生的道德水平普遍下降,各种道德观、价值观、荣辱观在中学生头脑中都有一定的比例,另一方面,中学思想政治课重成绩轻德育、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没有根本的改观。因此,中学政治教学应加强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9.
针对科尔伯格以公正道德价值为取向建构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吉利根提出还存在一种关怀取向的道德观,并分为三个发展阶段.这一理论观点对现代学校德育的重要启示是学校德育应考虑性别差异,培养学生学会关怀、德育生活化.  相似文献   

20.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刍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自觉维系自然界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和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道德理念的一种新型的德育活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目前高校生态道德缺乏全局性、前瞻性和一致性等问题。因此,高等学校必须加强对生态道德教育的研究探讨,发挥高校自身优势,在教育方法的改进上下功夫,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