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碳酸钠为发泡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泡沫稳定剂,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采用泡沫体系分散聚合法制备P(AA-co-AM)高吸水性材料,利用红外光谱(FTIR)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并探讨材料的最佳制备条件。FTIR及SEM结果表明通过此方法可成功制得P(AA-co-AM)多孔高吸水性材料,较优制备条件为n(AM):n(AA)=0.3,n(Na2CO3):n(AA)=0.5,引发剂占单体质量比为0.5%,交联剂占单体质量比为0.07%,泡沫稳定剂占单体质量比为3.5%。材料在生理盐水中的吸液速率快于在蒸馏水中的吸液速率。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研究花椒挥发油作为天然经皮促透剂的促透活性及其促透机制,同时评价其皮肤细胞毒性。创新要点:首次评价了花椒挥发油的皮肤细胞毒性、经皮促透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利用表皮角质形成细胞(HaCaT)和真皮成纤维细胞(CCC-ESF-1)评价花椒挥发油的细胞毒性;采用亲水性及亲脂性模型药测定挥发油促透活性的基础上研究其促透作用机制。重要结论:花椒挥发油具有良好促透活性并具有较低皮肤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3.
以金石蚕苷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丙烯酸乙酯和丙烯酸三种物质分别作为功能单体,运用量子化学方法模拟模板分子与不同功能单体按不同比例结合的印迹聚合物预组装体系的构型、能量及复合反应的结合能△E.通过不同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在不同比例条件下形成印迹聚合物的识别性能研究,结果显示金石蚕苷和丙烯酰胺按1:7的分子比例的印迹效应最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以液体石蜡为连续相、丙烯酰胺水溶液为分散相、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Span-80和OP-10为复合乳化剂,制备了丙烯酰胺均聚物(PAM);考察了溶剂、交联剂及其用量、氮气、单体浓度、乳化剂种类、油水比、引发剂用量对PAM均聚物性能的影响.较佳的聚合条件为:交联剂的用量为单体质量的2.5%,单体AM的含量为40%,油/水质量比接近1.0,引发剂过硫酸铵为单体含量的0.9%,使用复合乳化剂Span-80/OP-10,HLB=5.35.在此聚合条件下,制得的PAM均聚物的粘度较大,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以蚕豆为实验材料,研究了铽的遗传毒性、细胞毒性.1.蚕豆微核试验、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显示:硝酸铽能诱发蚕豆根尖细胞产生微核以及诱发染色体畸变,且在3~24μg/mL浓度范围内呈剂量-效应关系,说明稀土元素铽对蚕豆根尖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2.有丝分裂指数(MI)试验结果显示:低浓度下(3~12μg/mL)的硝酸铽能促进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MI升高;但随着浓度的升高,MI下降.说明稀土元素铽对蚕豆根尖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6.
两性聚丙烯酰胺在污泥脱水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文首先以氨基乙酸和丙烯酰氯为原料制备丙烯酰胺基乙酸钠(NaSAA)单体,然后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酰胺基乙酸钠(NaSAA)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单体,(NH4)2S2O8和NaHSO3为自由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丙烯酰胺/丙烯酰胺基乙酸钠/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共聚物.通过研究AM/NaSAA/DMDAAC共聚物絮凝和脱水性能,发现丙烯酰胺/丙烯酰胺基乙酸钠/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共聚物是一种优良的絮凝剂.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Fura-2荧光染料技术和测定细胞存活率的方法研见了晶态S_iO_2的细胞毒性与C_a~(2+)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含C_a~(2+)介质中,晶态SiO_2的毒性作用,使细胞内游离C_a~(2+)浓度(〔C_a~(2+)〕_i)升高。SiO_2粉尘浓度越大,或作用时间越长,〔C_a~(2+)〕_i升高越大。在无C_a~(2+)介质中,未观察到〔C_a~(2+)〕_i的明显变化。〔C_a~(2+)〕_i的升高与细胞存活率降低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体外三维模型模拟肝脏组织微环境,更真实地反映和评估纳米银材料和牙科合金对于人体的潜在毒性。创新点:借助中空纤维管和胶原蛋白首次构建了LO2细胞三维聚集体,并将该模型应用到医用材料毒性的评价中。方法:首先,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中空纤维材料的孔径,确保营养物质的正常交换。然后,将混合有胶原蛋白的细胞悬液注入到中空纤维管的内胆,通过尿素氮和白蛋白检测,确定最佳细胞密度进行长期培养。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聚集体的形态,确保模型的成功建立。其次,应用水热法制作纳米银颗粒并将颗粒包裹到预先购买的合金材料上。最后,用不同牙科材料的浸提液培养细胞1、3和5天,通过MTT检测细胞死亡率,从而间接评价材料的毒性。结论:中空纤维材料的表征结果显示该材料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细胞粘附性,孔径大小适宜营养物质交换,可以应用到三维模型的构建中。通过白蛋白和尿素氮两个指标来评价三维模型的活性,发现每毫升5×104细胞的浓度最适宜细胞生长(图4)。进一步模型评价表明,相比于传统单层培养的细胞,三维模型中的细胞能保持长期活力(图6)且可以在更短时间内对低药物浓度作出反应。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丙烯酰胺为原料合成了聚丙烯酰胺PAM,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即单体加量为20%,引发剂加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12%,甲酸钠用量为20mg/L,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2h。同时,讨论了甲酸钠加量、单体浓度及引发荆加量对产物分子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蚕豆根尖为材料,研究厕洁灵、丝毛剂和蔬果清洗剂对蚕豆根尖细胞的遗传毒性.利用不同浓度的厕洁灵、丝毛剂和蔬果清洗剂为诱变剂,测定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结果:不同浓度的洗涤剂能诱发较高频率的微核,还能诱导染色体产生多种类型的染色体畸变.结论:三种洗涤剂对植物根尖细胞具有明显的致突变效应,有一定的遗传毒性;其中洁厕剂的毒性最大,丝毛剂次之,果蔬洗涤剂最弱.  相似文献   

11.
分子印迹技术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因其具有构效预定性、特异识别性和广泛实用性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生物医药等领域,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也有重要的研究潜力。分别以丙烯酰胺和二乙烯苯为功能单体和交联剂,制备了二叔丁基羟基甲苯分子印迹聚合物,初步探讨了功能单体用量和洗脱时间对聚合物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二叔丁基羟基甲苯与丙烯酰胺的比例为1:4时合成的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印迹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稠油在运输中遇到流动性差的问题,分析了胶质与沥青质的存在对高粘度的影响。选取甲基丙烯酸十八酯、苯乙烯、丙烯酰胺、马来酸酐为单体,利用溶液聚合法进行反应聚合。通过调节单体的配比,确定10∶2∶3∶0.5为最佳比例。再加入表面活性剂与溶剂进行复配,提高降粘效果。60℃下,将质量分数为5×10-4的降粘剂加入八面河稠油中降粘率能够达到50%。  相似文献   

13.
在常规条件下,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单体、N-羟甲基丙烯酰胺为功能性单体、K2S2O8为引发剂进行了无皂乳液共聚合,制得粒径在250~300hm范围的丙烯酸酯无皂乳液。探讨了固含量、单体配比、引发剂含量对乳液稳定性和粒径大小的影响,以及助溶剂丙酮对聚合速率、乳胶粒的粒径及分散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丙烯酰胺为聚合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甲酸钠为链转移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低分子量(105~106)的聚丙烯酰胺。由此探讨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链转移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物分子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利用 Span6 0作为分散剂 ,环己烷为有机相 ,用甲叉双丙烯酰胺交联及过硫酸铵引发 ,在反相悬浮液中合成了A TBS/ A A/ AM三元共聚超强吸水剂 .研究了它的吸水性能与共聚物的组成、交联剂用量和中和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加入 2 -丙烯酰胺 -2 -甲基丙磺酸单体后 ,共聚物胶在不同溶液中的吸水倍率有明显提高 .此外 ,考察了 p H和温度对共聚物胶吸水率的影响 .  相似文献   

16.
以咖啡因为印迹分子、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沉淀聚合法制备印迹聚合物微球.考察印迹分子、引发剂、单体和介质的配比及介质的种类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表征聚合物结构.结果表明,n(咖啡因)∶n(AM)∶n(EGD-MA)=1∶4∶20时,在乙腈介质中所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微球的粒径较小、形态与吸附性能较好、最大表观结合量为34.4071μmol/g.  相似文献   

17.
以茶碱为印迹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N-异丙基丙烯酰胺为温度敏感性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制备了具有温敏特性的分子印迹水凝胶。该印迹凝胶不仅对外界温度变化具有特定的体积相变行为,而且在印迹分子溶液中表现出特异吸附选择性,其孔穴可以通过改变自身形状来适应模板分子结构大小而诱导体积变化,而空白聚合物不具有此种特性。  相似文献   

18.
We extracted six Hong Kong brown seaweed species with hot water for their antiviral properties. The cytotoxicity and antiviral activity of these extracts were tested by MTT [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lytetrezolium bromide] method, cytopathic effect reduction assay, and plaque reduction assay. The antiviral effect was further determined by flow cytometric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ost of these extracts inhibited the propagation of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s 1 and 2 (HSV-1 and HSV-2) standard strains with very low cytotoxicity to the host cells. The extracts ofHydroclathrus clathratus and Lobophora variegata showed more potential anti-HSV activities than the extracts of the other four seaweeds. They also had moderate anti-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 activities but could not inhibit influenza A virus. Hydroclathrus clathratus was further extracted by diluted acid and alkali and the antiviral effects of the extracts were also detect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hot water extract contained the main carbohydrate components that exhibited the antiviral activities against various strains of HSV, including the acyclovir-resistant strain. HI-3, a compound fractionated from this hot water extract, showed a dose-dependent anti-HSV activity in flow cytometric analysis and plaque reduction assay.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N—肉桂酰氧甲基丙烯酰胺(CMMAM)与丙烯酰胺(AM)的共聚物(CMMAM—AM),通过光交联法制备了水凝胶.测定了水凝胶的DSC,并对水凝胶的溶胀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热分析实验表明:随共聚物中CMMAM含量的增加,水凝胶的Tg值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