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作为河北省示范性高中,进入校门的都是本市最优秀的学生,升大学、升重点大学、升最好的大学,无疑是学生、家长、教师的共同心愿。多年来,二中注重学生兴趣特长的培养,科技创新、学科奥赛、艺术体育等九条通向大学的渠道,为本校创造了辉煌的升学业绩和社会声誉。仅以保送生为例:2006年保送重点大学67人,其中北大、清华23人;2007年保送重点大学94人,其中北大、清华26人。  相似文献   

2.
夏杨 《成才之路》2010,(27):I0006-I0006
“培养出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并非就等于是好的教育”“盲目追求升学率导致大部分学生抱着失败者的心态进入大学”“关心每一个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日前,  相似文献   

3.
别误会我认为考上重点大学不好,我没有那个意思。有些家长一心要孩子上北大、清华,其次是复旦、交大、南开等名校,最次也要考上所谓“一本”的全国重点大学。可是,这都是谁定的规矩啊?须知,中国有13亿人,但中国仅有数量极少极少的“著名学府”、“重点大学”啊。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香港的大学在内地招生增多,对北大、清华“一流高校”的质疑声越来越响。质疑者中,甚至不乏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和北大校友、著名专栏作家薛涌这样的重量级人物。北大有关人士首次对“沦为二流说”进行了驳斥——“纯属无稽之谈”!理由是:北大和清华的调档线高于香港的高校。具体到北大、清华的问题上,笔者认为其不能以“调档线高”而自得自傲。北大、清华之所以调档线高于香港的大学,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比如语言、生活习惯、学费等都是有碍于学生报考香港高校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学校到底是一流还是二流,显然不只是取决于所招学生…  相似文献   

5.
大家好!今天,我们聚在这里是为我们的孩子做一些研讨,在座的各位有些是我的老朋友,有些是我的新朋友,我想和大家探讨的主题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教给孩子什么?中国家长不合理的教育期望中国的教育是要孩子上大学。在座的每一位都想着自己的孩子上大学,能上一般大学绝不上职业类大学,能上清华、北大绝不上一般类的重点学校,这就是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上名校!  相似文献   

6.
人才没有过剩时文/张君明据报道:美国通用电器公司1996年花在人员培训的经费达9亿美元。1997年计划在中国北大、清华、上海复旦、上海交大四大名牌大学继续挖掘尖子生送到美国培训。有人问,这般重金投入,四方求才,会不会出现人才过剩?他们的回答是:“人才...  相似文献   

7.
“哪所大学是中国最美丽的大学?”这一直是各所大学的学生们争论的一个敏感话题。北大人常常以未名湖和博雅塔为骄傲,认为“湖光塔影”无与伦比。作为一个北大人,我也长久地陷入这种不可自拔的“自恋”之中。清华的学子则以“水木清华”为荣,朱自清  相似文献   

8.
冬威 《教育》2011,(32):57
中国人重礼崇孝,但就上大学而言,历来都有着文凭情结和名校情结。据某机构调查显示,55%的家长和学生都存在"名校情结"。如果问一下高中生"最渴望的追求目标是什么",估计排在第一不是周杰伦,"超女"什么的,大多数人想也不想,就会说是读清华、北大。在对名牌大学的崇拜方面,中国家长和学生保持了高度的一致。名牌大学,已不再是学校本身,已经被升华为"成功"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9.
靠什么去证明一所学校的办学实力?估计在很多人的潜意识中,都认为靠升学率,而且是靠名牌大学的升学率,甚至是清华、北大的升学率! 因为莘莘学子及其家长都将清华、北大视为"梦中情人",社会舆论也都将考取清华、北大看作中学教育成功的标志,我们有些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也在用考取清华、北大的学生数来衡量一所中学的教育质量,评价其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10.
步入大学,走进清华,是许多学生和家长的一个梦,如何美梦成真?清华学子交给你的是一把成功的钥匙,关键是如何去打开清华之门。  相似文献   

11.
最近在北京举行的高招咨询会上,去年还相对冷清的香港几所大学的咨询台爆满。这些大学以巨额奖学金吸引学生,已经渐渐改变了中国大学的层级。比如,香港科技大学去年招收了170名内地学生,其中包括北京、广东和成都的三位高考状元。今年香港大学则计划招收250 到300名内地生,提供1300万元奖学金。中国顶尖的学生,正在改变非北大、清华不上的心态。我一位亲友的孩子去年低20分没有上成北大,以志在必得的决心复读一年。但今年一问,其首选学校已经成了香港的大学。如果这种局面持续下去,北大、清华就很难再称中国的一流大学了。其实,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的水准,早已不是北大或清华可比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分类赋予了各自不同的任务。普九着眼基本文化素质,普高立足向高校输送新生,职业中学立足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各个方面的教育工作都在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人才。一年一度的普通高考让各地民众去审视、评价普通高中,从而迫使学校把有没有学生升入清华、北大,有多少人升入重点大学作为赢得社会信任的强烈追求,甚至是学校的价值实现;从而校长、教师、学生、家长齐心协力,共同拼搏,形成了长盛不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壮观态势。  相似文献   

13.
《教书育人》2005,(5):60-60
清华、北大两校毕业生招聘会,一直被认为是应届毕业生择业就业的风向标。不久前,清华、北大2005年毕业生招聘会相继举行,毕业生的从容和冷静让招聘者着实吃了一惊。也许是社会残酷的竞争让天之骄子放下了架子,踏踏实实寻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月薪能够达到2500元就行,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底线。  相似文献   

14.
焦点数字     
最新全球大学排行榜(北大47,清华54)英国高等教育调查机构QS公司近日公布了2010世界大学排行榜,剑桥大学首次击败哈佛大学,成为全球排名第一的最高学府.据悉,亚洲地区排名最高的是香港大学,排名第23,日本东京大学紧随其后,排名第24.中国内地共有2所大学挤进世界前100名,北京大学排名第47,清华大学则排名第54。  相似文献   

15.
香港各大学今年扩大在中国内地招生的动作不仅动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奶酪”,更使人质疑内地大学的教育体制和竞争力。有学者日前发表文章说,香港在硬件、师资以及就业和出国深造等教育优势,以及丰厚的奖学金,将吸引内地最优秀的学生赴港就读,今后内地的一流学生将争相竞争香港的大学,“北大清华将被香港的大学扫成二流”。“二流说”让北大、清华以及中国教育体制再度受到舆论的责难。人民日报社主管的《江南时报》近日发表署名文章说,作为百年名校的北大、清华,它们的声誉已遭多方质疑。文章指出,中国大学的弊端主要包括:学官不分,资…  相似文献   

16.
焦点数字     
最新全球大学排行榜(北大47,清华54)英国高等教育调查机构QS公司近日公布了2010世界大学排行榜,剑桥大学首次击败哈佛大学,成为全球排名第一的最高学府.据悉.亚洲地区排名最高的是香港大学.排名第23,日本东京大学紧随其后,排名第24.中国内地共有2所大学挤进世界前100名,北京大学排名第47,清华大学则排名第54.  相似文献   

17.
文静 《教育文汇》2007,(4):13-15
2003年,他带一个55人的班,37人考进清华、北大,10人进入剑桥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名校;他在全国举办过数百场讲座,他的讲座,让上百万家长热泪盈眶,为之震动、为之顿悟;他也是一名相当成功的父亲,他的女儿2006年以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他就是全国优秀教师、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王金战老师。  相似文献   

18.
补课,成了时尚也成了气候。不说家长那恨不得孩子明天就上清华、北大的急功近利劲儿,也不说学生如何被逼上梁山的无奈劲儿,只说补课的老师们,如果学生是有缺损的瓷器,我们是否就是家长需要的“金刚钻”,是否具有修复的本领。  相似文献   

19.
靠什么去证明一所学校的办学实力?估计在很多人的潜意识中,都认为靠升学率,而且是靠名牌大学的升学率,甚至是清华、北大的升学率!因为莘莘学子及其家长都将清华、北大视为梦中情人,社会舆论也都将考取清华、北大看作中学教育成功的标志,我们有些地方的教育行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高三的班主任,哪一个不想使自己班的学生考出佳绩,金榜题名。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把培养自己的学生考入清华比作摘金;考入北大比作夺银。也一直为这个目标做着各方面的努力:教学上一丝不苟,班级管理上精益求精。功夫不负有心人,2004年由我带的高三复习班,有一名同学升入清华、一名同学升入北大、一名同学升入南开、三名同学升入四川大学、另外有十六名同学被其他全国重点大学录取、有三十一名同学升入二批本科院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