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衣卿相》是闽北已故作家黄大铣先生一部较成功的人物传记小说。作品在艺术上和思想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它叙事上的民族性和独创性,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共性与个性处理、利用各种矛盾刻画人物的方法,语言上的历史韵味和人物语言个性化、摹写性的叙事语言,以及和谐完整的双线结构。同时,小说对人物命运的揭示与探讨也颇具匠心。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个普遍的概念,体现在小说中的语言形态实际上是熔铸着作家独特的个性气质、情感倾向、美学追求的个人"言语".从"语言"向"言语"的转化过程,也就是作家独特的文体语言风格形成的过程.从小说语言的话语层面、语象层面、意蕴层面分析阿袁小说语言的古典美.  相似文献   

3.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在拉美文学爆炸的推动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我国文学界备受推崇,虽然诸多作家均有尝试,但如"西藏新小说"作家群体那样几乎不约而同地选择魔幻现实主义作为文学创作方向的却十分少见。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文学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西藏文学及文化的传统、内蕴和所处环境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存在某些共性。但需注意的是,"西藏新小说"具有显而易见的个性,使得此类小说中的魔幻现实主义并非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简单翻版。  相似文献   

4.
蒲松龄<聊斋志异·霍女>中的霍女与西班牙作家卡·索洛沙诺<塞维利亚的石貂女>中的鲁菲拉是两个颇具共性又各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本文对她们的共性及个性进行了梳理,并从二位作家身后的历史文化背景及他们创作这两篇小说的动机及方法入手,分别挖掘了这两个人物形象共性及个性形成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个普遍的概念,体现在小说中的语言形态实际上是熔铸着作家独特的个性气质、情感倾向、美学追求的个人“言语”。从“语言”向“言语”的转化过程,也就是作家独特的文体语言风格形成的过程。从小说语言的话语层面、语象层面、意蕴层面分析阿袁小说语言的古典美。  相似文献   

6.
文论一则     
莫言在《文艺研究》二OO四年第四期发表题为《文学个性化刍议》的文章 ,指出文学创作、作家个性化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语言。作家的语言 ,或者说小说的语言 ,是个性化作家或者是个性化作品的最显著的标志。作家追求个性化的努力 ,可以使一个成熟作家的语言、文体发生变化。二是作品中人物的个性。经典作品中 ,大都有令人难以忘怀的个性鲜明的人物 ,其实就是典型人物。能够成为典型人物的个性 ,应该是有价值的个性。这需要一个作家能把别人的生活借助于强大的想象力同化为自己生活的能力 ,创造出有个性的人物。三是作品氛围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7.
汪曾祺的小说吸引读者之处在于其独特的文体风格。文章从文体学的角度探讨了汪曾祺小说文体的三大独特之处:作品的语言形式、作家的个性心理与文体意识以及作家的文化背景特色。  相似文献   

8.
废名小说以其诗化语言、诗化意境及禅趣美,复活了传统诗性,开诗化小说之先河,显示出了鲜明的艺术个性,为后来的作家创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的基本材料是语言,是给我们一切印象、感情、思想以形态的语言。”小说作为描摹人生的叙事文学,语言除具有文学语言形象、生动、可感的共性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这种个性可以从小说语言的两大系统———人物语言系统和叙述人语言系统中体现出来。中学鲁迅小说自然也不例外。一、人物语言人物语言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人物语言直接间接地反映人的思想、愿望、心理。鲁迅小说的人物语言就具有灵活性、口语化和个性化三个特点。1.灵活性《祝福》中人物语言就如此:卫老婆子讲祥林嫂改嫁经过,祥林嫂讲阿毛故…  相似文献   

10.
创作个性是作家区别于其他作家的独创性。韩东青年题材小说以其在语言、题材、文体精神诸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个人化”享誉当代文坛。他在边缘处的深度叙事、对个体经验的剖析书写、对“存在”的追问都使他的小说具有了独特的创作个性与丰富的可言说性。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90年代,我国的小说语言理论突破了"工具论"的禁锢,经历了"文体论"、"本体论"后,发展成作家和理论家对汉文学语言的自觉追求,小说语言理论的这种演变对当时的小说创作影响深刻。  相似文献   

12.
前几年,“韩寒现象”旋风般冲击大江南北的时候,在河北廊坊的一所普通子弟中学就出现了一个小作家群体。这些小作家不但都有自己的特长,全都出版过专著或发表过作品,而且功课全优,全都考上了大学。一、我们再不能不重视个性的培养了我们目前的教育在实际操作上更多的是只注重了共性,而忽视了个性。我们的教育像一台机床,它力图生产的是成批的标准型的“物”的产品,而不是形态各异、性能不同、用途广泛的“人”的产品。它忽视了“个性和共性”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忽视了共性包含个性但共性寓于个性之中这一基本规律。因而就有了上海…  相似文献   

13.
小说《尘埃落定》的语言有着很强的诗歌语言的特质和美感,而小说这种语言特点的形成,主要与作家前期诗歌创作的经历,"藏族历史"这一特定题材,作家历史观以及受中国传统叙事文学诗性特征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4.
元小说"碎片化"写作:颠覆传统叙述的整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小说"是作家以小说的形式对传统小说艺术进行自我反思的结果,"碎片化"叙述是元叙述解构现实主义写作成规的叙述语言变异之一,它颠覆了传统叙述的整体性并进而消解这一叙述模式背后的意识形态.文章以马原等先锋派作家作品为例,依据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推导出元小说叙述迥异于中国传统文学创作的碎片化叙述语言变异特征.  相似文献   

15.
毕飞宇是"新生代"作家,他的小说植根现实,关注当下。毕飞宇的小说语言轻盈而凝重,以自己个性化的语风实现了他的小说理想,充分体现了他的人文精神。采用儿童视角和"第二"人称叙事手法,体现了传统知识分子的人道关怀与人性关怀,这源自作家对命运、性格、人性等的深刻思考,更源自作家的人文关怀、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16.
汉语和维吾尔语属于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彼此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语言的民族特点与语言的共性并不对立。本文拟从两种语言祈使句的特点入手进行分析对比,对它们的共性与个性进行了分别阐述,从中找出其异同。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之前的小说以工农兵为传播对象,作家以工农兵语言进行书写和言说,其语言主要表现为口语化。"文革"时期,由于意识形态的强势作用,大量领袖语言直接嵌入小说文本。新时期小说以思想文化启蒙为传播目标,出现了饱含情感色彩的人道主义语言和人文理性语言。自90年代以来,文化消费成为小说传播主要动力,作家根据读者的趣味选择小说语言使小说语言呈现出调侃性、时尚化和感官化的特征。各时期小说语言的根本差异表明作家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也在随时变化。当下如何调整作家与读者的关系,通过语言变革既保持小说的良好传播,又避免让小说沦为仅仅是娱乐工具,是目前作家和学者共同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京味派小说的魅力不仅在于其浓烈的平民化色彩,更在于其通过口语化的幽默语言来表现的一种雅致、含蓄、舒展、雍容的北京文化。作为京味小说的源头,老舍以其作品的"北京味儿"、幽默和以北京话为基础的通俗、凝练、纯净的语言,在现代作家中独具一格。本文试图从京味派小说概述、老舍作品中的"京味"与幽默和小说中的"京味"与"京味"中的小说三个方面展开对京味派小说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废名、沈从文、汪曾祺分别是京派早、中、晚三个时期的重要作家,他们的小说风格有着明显的承递性。在语言方面,他们形成了"清淡朴讷"的语言风格;在文体方面,他们体现了小说散文化的叙事风格;在审美取向方面,他们都表现了返归自然的倾向,但因为作家所处的时代、地域以及个性的不同,其分别呈现出隐逸、自然、世俗的风貌。  相似文献   

20.
林子 《高中生之友》2011,(Z4):74-77
作家简介作为"寻根文学"主将的韩少功,创作颇具个性。他在小说艺术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写于1994年的名篇《爸爸爸》以一种象征、寓言的方式,通过描写一个原始部落鸡头寨的历史变迁,展示了一种封闭、凝滞、愚昧落后的民族文化形态,写得浪漫神秘。总体说来,韩少功的作品是写实的。他的散文成就很高,在平实的语言下有严肃的姿态和厚重的思想,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