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珊珊 《视听界》2013,(4):77-79
碎片化话语时代打破了传统媒体一枝独秀的局面,呈现出多媒体融合的新形态。媒介社区化聚合下,符合受众多样需求的交互式新闻逐渐引出,进而影响人们的消费习惯、生活方式。从杨澜、李静等跨媒介营销商业模型的成功可以看出,媒介社区通过电视节目、网站、杂志和实体店,构建一个跨媒体的平台来推广和传播一种生活方式的时代已经到来。本文以李静为例,探讨近年  相似文献   

2.
微博等社交媒介的迅猛发展引发了全新的社会商业变革,成为企业营销传播的重点关注阵地。国内外相关研究较多地以社交媒介所带来的挑战和新机遇为视角,为企业营销模式创新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南。然而,我们注意到在需求与媒介样态关系日益加深的今天,企业利用社交媒介进行营销传播的新模式,正在对社交媒介的延伸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企业营销与社交媒介之间存在着相互推动的微妙关系。本文通过分析社会化媒体与企业营销的相互关系,结合微博平台上企业营销典型案例,为理解社交媒介的未来走势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截至2013年,全球社交媒体的使用者已经突破10亿,而且使用人数还在不断增长.社交媒体/社会化媒体(social media)已经成为当下新闻传播学研究领域内的热点话题.2012-2013年,欧美地区先后推出了八部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有关社会化媒介研究方面的学术著述,并得到了国外重要新闻传播学期刊的公开推荐①,它们是:伯兰吉尔(Berenger)编著的《社交媒体开战:推特时代的愤怒、反抗与革命》、特罗蒂尔(Trottier)撰写的《犹如监视的社交媒介:反思聚合世界中的能见度》、马威克(Marwick)的《状态更新:社交媒介时代的名人、曝光和品牌推广》、德鲁克(Drucker)和冈伯特(Gumpert)联合编纂的《管制社交媒介:法律和伦理上的考量》、斯坦奇(Standage)的《不祥之兆:社交媒体的第一个2000年》、洛德(Loader)和默瑟(Mercea)合编的《社交媒介与民主:参与型政治的革新》、卡巴尼(Kabani)撰写的《社交媒介营销的禅宗之境:通往建立信任、制造传播和提高税收的便捷之径》,以及福克斯(Fuchs)、布尔斯马(Boersma)、奥波尔布瑞茨朗(Albrechtslund)和桑多瓦尔(Sandoval)合编的《互联网与监督:Web2.0和社交媒体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在电视产业发达的美国,作为商品身份的各类电视动画节目在营销手段上层出不穷。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福克斯公司旗下有"荧屏常青树"之称的电视动画《辛普森一家》,该系列剧集除了文化艺术上的成就之外,还凭借出色的营销经验闪耀竞争激烈的美国荧屏近乎三十年。《辛普森一家》的营销团队成功采用整合营销传播策略,在品牌构建、媒介整合与价值链开发等步骤上发展成熟,亦为我国国内动画的市场运作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如:超前的新媒体应用意识、跨媒介的资源整合、与优质品牌强强联手、充分开发产业链、保持媒体曝光率以及树立统一的品牌形象等。  相似文献   

5.
田丽 《青年记者》2020,(12):8-10
传统媒体网站和客户端一度处于两难的境地——媒体内部似乎没有大报、大屏的血统"高贵";受众市场上也没有社交平台和商业新闻客户端的"热闹非凡"。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和媒介消费习惯。  相似文献   

6.
陈权 《青年记者》2012,(32):25-26
长期以来,相比如火如荼的综艺节目和经久不衰的电视剧,中国纪录片的收视率可以用"惨淡"二字形容。但是,一部关于美食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下简称《舌尖》)打破了这种格局。《舌尖》每天晚上10:30播出,无论是选题还是播出时间,该片都不占优势,但它出人意料地"走红"荧屏,且通过微博平台引发了"舌尖上的热议"。本文立足媒介融合的视角,解析该片热播的原因。强势媒体与微博营销的共谋媒介融合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近年来,传统的电视媒体和迅猛发展的网络媒体之间的融合之势愈发明显,而这正是《舌尖》一片获得成功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媒介技术的社会性干预和媒介文化的商业娱乐性使得高校社交媒体信息风险具有不可消除性;社交媒体有组织的把关"缺位"、新闻媒介"有组织的不负责任"、信息传播者的蓄意煽动"冲突",以及青年大学生对社交媒介文化的过度消费加剧了高校社交媒体信息风险的指数。因此,加强高校的媒介素养教育,及时进行群体性情绪疏导,完善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以及主流媒体的及时跟进是有效规避高校社交媒体信息风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信息时代下媒体加速发展,故宫积极适应并通过跨媒介传播策略将故宫文化以更加年轻化的方式呈现给大众,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本文以故宫文创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主要表现形式进行分类,分析其在跨媒介传播方面的实践及经验。同时将探究故宫文创跨媒传播取得成功的原因以及仍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期能挖掘出未来文创可持续发展的可取建议。  相似文献   

9.
2012年在《新周刊》主办的"年度汉字"评选中,微字脱颖而出。近年来,以社交网络为主的媒介聚集起了一个庞大的集群——微传播,并逐渐成为一种成熟的符号。这种从新媒体中衍生出的新力量,使人们获得了显著而真实的存在感,强调着人们日益成熟的公民意识,打破了人们在身份、阶层、地域上的传统界限。今年2月28日柴静发布的《穹顶之下》就是一次关于微传播的成功案例,我们能够看到,在微信等众多社交媒介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利用社交媒介传播成为每一个媒体人都必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手游《旅行青蛙》在2018年年初席卷各大社交平台,广为传播,一瞬间基本上成为"社交货币"流通在年轻人的交流中,本文以《旅行青蛙》这一新媒介形态为例,分析它是如何对受众个体产生巨大的传播效果,从而频繁对"现实"产生刺激、互动和参与,通过本文来理解此类新媒介对现代社会的一种建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媒介技术的开启历史、媒介技术理论的创始人和相关学者做了相应介绍,如以"媒介与传播"的视角来观察,北美人或许天生就懂得使用"技术"及"媒介",达到传播交流的最极致。而"媒介技术"理论,也始于北美,其最著名的学者代表是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1911年-1980年,20世纪原创媒介理论家)。同时,本文就媒介技术以往在活字印刷、电子上的作用做了阐述。而本文也指出,媒介技术改变了商业规则与商业市场,如唱片业在红火了估计大半个世纪之后,光碟被网络、IPAD、播放器等代替;柯达也是因为数码技术的发展,其这样一家商业化公司也被改变。生存在商业文化中的企业,需要有新技术或迎合重大需求,从而通过媒介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2.
闽南地区把除夕吃年夜饭称为"围炉"。"围炉"时全家人边吃边聊,热腾腾的氛围,让冬日里的新春佳节充满了希望和温馨。厦门卫视通过采用这种闽南特有的合家围炉过年方式,搭建传播平台,结构《欢喜大围炉——两岸闽南话春节晚会》节目全篇,在提升媒介国际影响力方面取得实效。本文通过节目传播的"GPS"法则,即目标(Goal)、路径(Path)、方法(Solution)对其进行考察。目标——三大议程设置,强化厦门卫视的引导力大陆的经济文化发展强劲为两岸交流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优越的条件。厦门卫视制作、录播《欢喜大围  相似文献   

13.
王斐斐 《新闻世界》2014,(8):338-339
本文以小说《白鹿原》的改编版本——广播剧版、戏剧版、电影版为研究对象,运用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理论分析文学作品跨媒介改编的媒介选择问题,得出媒介对信息具有偏向性的结论。并认为某种媒介并不具有相对其他媒介的绝对优越性,关键是找到最佳的媒介方式来获取、呈现、交流某条信息。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伊始,韩国偶像剧《来自星星的你》(以下简称《星星》)在中国各大视频网站的点击率号称超过了13亿,引起多方热议。不仅如此,《星星》的高点击量与流量还带来一系列商业效应,商业网站把这部剧中的衣着服饰当作营销手段,剧中男主角金秀贤成为新一代大众"男神",女主角全智贤继《我的野蛮女友》之后在大陆再次得到追捧。《星星》一剧是影视文化与时尚潮流联姻的结果,至少可以说韩国影视文化产业已经找到了适合本国文化输出的讲述故事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陈小艺 《传媒观察》2011,(12):49-50
娱乐营销是一种新型的营销模式,它通过生动、时尚、个性和互动并且最终表现在人性化上的特点,以席卷消费者的视觉、听觉、感觉和思考来拉近产品和服务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本文从"2011湖南卫视快乐女声"的官网营销、合作网络媒体营销、博客微博营销、贴吧营销、微博营销、QQ营销方式来探讨娱乐营销通过网络这个媒介在中国内地选秀节目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孙黎 《东南传播》2016,(3):32-34
社交媒介的合理使用已经成为当代青年亟待认识并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不同于新媒介依赖的既有研究成果,本次研究运用美国传播学家鲍尔·洛基奇和梅尔文·德福勒提出的"媒介系统依赖理论",试图还原"媒介——受众——社会"的媒介依赖研究的基本框架,深度植根社会文化这个领域,结合青年受众群体与个人的特点,关注社交媒介技术和青年亚文化的转向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客观地分析青年受众社交媒介依赖的变化以及社交媒介依赖存在的原因,并为青年受众在社交媒介依赖中的异化问题提供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媒介环境学思想,对微信传播进行思考。微信实现了语音的跨时空传播,也开启了人际社交的新局面,是麦克卢汉笔下的"人的延伸"。但本文发现微信是一种具有空间偏向的媒介,尽管它以口语传播为主要特点,却无法突破印刷媒介影响下自我导向的现代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人们基于微信的交流,其形式大于内容,人们对微信技术的依赖不可避免导致符号化和抽象化的交流主体以及象征性的社交关系。  相似文献   

18.
作为最有观察力的学者,格雷姆·特纳指出,当代媒介的民众化转向非常地清晰。新闻已经成为营销,成为娱乐,我们的新闻概念从事实的告知转向了追求利润的商业过程。特纳认为,民众化转向最主要的受害者是专业的新闻生产(格雷姆·特纳:《普通人与媒介:民众化转向》,2011,P60-63)。事实上,诸如此类的说辞大都是"新闻工作者误解了他们自己"(舒德森:《新闻的力量》,2011:13,下文若引此书仅标页码)的产物。本文将从媒介建构的角度出发,分析民众化转向必然伴随着新闻专业生产准则的转换,唯有重新审视社会生产的主体——普通人,才可能最大化提升媒介水准。  相似文献   

19.
2017年2月,Brand Finance发布2017年度全球500强品牌榜单中,Facebook排名第9,是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社交媒体。2011年5月,《人民日报》在Facebook上注册账号,到2016年2月,其粉丝量已经达到1440万,远超《纽约时报》,位居全球报纸媒体粉丝量第一。然而,巨大的粉丝量并没有让《人民日报》海外社交媒体的用户参与率产生出色的表现,据评估网站Sociograph.io提供的数据来看,《华盛顿邮报》2017年8月的参与率为1.44%,而《人民日报(海外版)》仅有0.87%。本文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两者的优势与劣势分别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来反馈用户在Facebook上使用《人民日报》的方式,以及《人民日报》海外社交媒体账号的传播效果,探究其在海外社交媒体上推广的策略,并据此提出了有助于《人民日报》海外社交媒体账号推广的三条策略:"增加互动"、"发帖类型多样化"以及"精简长度"。  相似文献   

20.
仪式作为一种存储、传播文化和信仰的重要媒介,承载着一个民族历时性的文化记忆.而文化记忆又是民族文化认同的精神纽带.本文以传播仪式观理论和人类学仪式理论,试图阐释仪式媒介通过传承文化记忆来建构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性.指出不仅传统的人类学仪式是一种媒介形式,而且所有的媒介(人际传播媒介、群体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社交媒介等)都具有一定的仪式媒介内涵.提出如何借助传统仪式媒介和现代仪式媒介来唤醒、激发华夏文化记忆,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