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可以成就精彩课堂。数学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不仅要准确预设、灵活预设.还要适时地突破预设,保证课堂的有效生成,让学生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思考、发现,不断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意外"无处不在,教师如何对预设与生成进行科学的调控,使之转化为课堂的一个预料之外的精彩,应是我们不懈的追求。一、重构教学预设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同构共建,这就要求我们为生成性教学寻求灵活的预设,让预设促进有效的生成。  相似文献   

3.
课堂预设与课堂生成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在课前必须有预设,但在实际教学中,又不能拘泥于预设。对话式教学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这样的教学能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物理知识变成了话题,讨论成了手段,课堂成了育人的环境,教师和学生共享知识、经验,营造了一种和谐、智慧的教学氛围,还原了课堂教学的本质。实际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值得广大教师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教学的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提高,二者相辅相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是粗糙的、散漫的,也是低效的。没有生成的课堂教学是呆板的、了无生气的、没有智慧的,也是无法提高教学效率的。对于教学预设和课堂生成的辩证关系研究有助于教师课前做好弹性预设,课堂教学中善于关注学生的反应,及时抓住生成的教学资源,并能适时调整或改变预设的方案、对预设的教案进行动态修正,让预设和生成和谐共存于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演绎精彩而富有活力的课堂。  相似文献   

5.
王芳丽 《文教资料》2013,(16):35-36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语文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的预设性课堂,而是动态生成的课堂。由此,许多教师认为生成性课堂不需要预设,而忽视、放弃预设,导致课堂生成的盲目、无效、教学质量低下。对预设与生成关系的处理与把握,越来越为教师所关注,是课堂教学应把握的难点。本文就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二者关系的把握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具有极强的现场性,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所以教师不仅需要课前的精心预设,还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调整甚至重新设置教学,使课堂教学不再是配合老师的"演出",而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从而使课堂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本文重在探讨预设与生成的教学误区以及教学中如何对预设的内容和目标做出有价值的生成,进而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7.
在农村寄宿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可以成就精彩课堂。数学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不仅要准确预设、灵活预设,还要适时突破预设,保证课堂的有效生成,让学生在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中思考、发现,不断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越来越突出学生的合作、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师在深入研读教材文本以后,按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精心预设的。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无法完全预见学生活跃的思维、多变的生成性教学活动。课堂随机生成的教学偏离了课前的预设,打乱了教学程序,影响了教学计划,那么,实际教学中教师怎样有效应对这种偏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现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9.
课前进行教学预设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一个典型特征,课堂生成是新课改的重要形式.新课程改革理念主张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合作互动,这就决定了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既要有教师的课前预设,更要有课堂上师生即时的生成.预设是生成的基点,生成是预设的机变,数学课堂教学应在精心预设下促进生成,让生成更精彩.  相似文献   

10.
程发兰 《考试周刊》2011,(17):59-60
语文课堂教学既要有预设又要有生成,没有生成,课堂就是封闭僵死的操练;没有预设,课堂就是胡乱无序的盲动。于是,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就成为新课程中的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重构教学预设、催化课堂生成、寻求动态平衡是做到语文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和谐统一的良策。  相似文献   

11.
传统课堂强调预设与控制,现代课堂追求生成与建构。"预设"与"生成"自然也就成了专家、学者以及广大一线教师绕不过去的话题之一。毋庸置疑,课堂中面对生成,教师需要有足够的教育机智,以顺应学生及时进行"二度教学设计",让学生的灵性和智慧在课堂上尽情流淌,使课堂教学演绎灵动、真实的精彩。  相似文献   

12.
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预设,使课堂教学缺乏生气和乐趣。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师认识到这一问题的危害性,因此课堂教学中越来越追求开放性和生成性。动态生成的课堂已成为教师探讨的话题。所谓动态生成,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生机勃勃的新特点。那么,如何让动态生成在语文教学中绽放异彩呢?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预设与生成只有完美统一于我们的教学行为中时,课堂才会和谐地发展。然而,目前有些教师过分强调预设,严格遵循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也有不少教师简单、机械地解读生成,想当然地认为生成仅是预设之外课堂中的“节外生枝”,使得教学效果难以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出现了失衡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一、充分预设,提高课堂实际效益进入新课改以来,无法预设的精彩——课堂生成被很多教师盲目拔高,导致很多教师不致力于课前精心预设,而将课堂实际效益寄希望于课堂上的随机生成,从而导致课堂上教学时间的浪费。其实对于更多的一线教师,尤其是更  相似文献   

15.
生成性教学是指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地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在生成性教学观下,课堂教学具有参与性、非线性、创造性和开放性等特征。但要生成课堂的高效率,离不开教师备课时的精心预设,所以,一个高素质的教师只有大胆、主动、科学地进行了教学预设,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凭着深厚的功底机智合理地把握、调节,促进各种课堂生成。这就决定了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是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标背景下,为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采取科学系统的方法,探讨开放性预案设计的有效策略,进而分析生成性课堂教学应采取的方法,揭示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开放性、生成性。开放性预案和生成性教学可以提高教师的预设能力,培养教师的生成意识,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具智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17.
预设和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个基本要素。课堂教学需要预设。预设是对课堂的设想和计划,只有懂得精心预设的教师,才能“预约”到高效、有序的课堂。课堂又是动态的,它的客体——学生是鲜活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所以仅有预设,必将使课堂变得机械和程式化,也将压抑学生自由思维的动力,沦为教师思想的“奴隶”。生成是课堂的生长和建构,是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性、  相似文献   

18.
<正>课堂教学中教师实施教学方案,把"预设"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的互动往往会"生成"一些新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因势利导,合理处理生成性教学资源,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一、甄别生成的价值课堂生成分为预设内的生成和预设外的生成。预设内的生成是教师预料之中的,而预设外的生成是出乎教师预料的。预设内的生成,教师胸有成竹,已有准备;预设外的生成,需要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人们非常重视预设生成的教学,忽略了非预设生成的教学。所谓非预设生成是指在课堂的师生互动中,学生提供的材料、学生的思维成果、学生开展实验操作等获得的结果或结论,与教师的课前预设相左,或者是在教师的预想之外。对于前者,因为是通过预设而形成的生成,  相似文献   

20.
动态生成的课堂流光溢彩,姹紫嫣红,是课堂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所谓“动态生成”课堂教学是指课堂中不能机械地按预设的思路教学,而应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由教师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超出预设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于动态和不断生成的发展过程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