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电子技术中,放大电路的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含负反馈的放大电路.不仅可以拓宽放大信号的通频带.而且能提高输出的稳定度,改善电路的工作性能.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三极管的特性入手,分析了反馈极性和类型的判别,并提供了一些简捷快速的判别方法,以便对电路的性能有更好的了解.更易于学生对放大电路的掌握.  相似文献   

2.
晶体管放大电路图解法是现行电子技术基础及电子线路基础和电子学教材中放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之一,因为它具有直观、物理概念清楚、能全面地观察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及其变化趋势、动态范围、非线性失真、电路参数对工作点的影响及求解放大倍数,所以它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是否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将直接影响到对放大电路的理解及后继有关内容的学习.为此有关教材在该部分都不惜笔墨,分析比较详细.但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值得研究.现结合自己对不同的教学对象使用不同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的若干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背景: 一位教师在一次公开教学活动中,执教“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一课,我有幸参与了她的两次试教.事后,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学生会了怎么办?课堂真不容易出彩吗? 实录: 教法(一) 师:你知道“放大”和“缩小”这两个词吗?根据你的理解,请你说说什么是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生1:把图形变大或变小. 生2:按一定的比把一个长方形放大或缩小. 师:作业纸上有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放大或缩小这个长方形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教师巡视,辨析错误,发现全班只有两个学生画错了,导致下面的教学因学生会了而背离原有的教学设计,教师有点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4.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与生活中物体的放大和缩小是有一些区别的,可是这一点往往会被教师所忽视,数学课上教学的"放大和缩小"的概念是具有数学意义的,教师应将部分内容当成概念来教学,而非侧重于探索。本文基于常规教学的基础,结合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开发,从理解概念、巩固概念、深化概念、拓展概念外延等方面,以同课异构为例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5.
NCLB法案的目的在于改善美国教师群体的质量,但是很多美国学者通过研究发现,NCLB对美国教师群体、教师质量以及一些教师教育项目相关者等都产生了消极影响.这也能为我国新课改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38、39页.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把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2.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感受数学定义的准确性.教学重点、难点: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探讨了在西文操作系统下汉字的直接放大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实现过程 .这样就可以在一些应用程序中 ,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汉字进行适当的放大 .利用此技术对汉字进行放大可以大大节省程序开销 ,提高运行速度  相似文献   

8.
课堂是由一系列的微观元素组成的,课堂教学是通过很多细节来实施的,那么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哪些元素,处理好哪些细节? 从这期开始,我们新开设了“微观课堂”栏目,旨在为教师分析课堂微观元素的运作机理,放大课堂教学中的细节。本期关注的主题为“质疑”,我们邀请了在这方面有所见解和实践的一线教师来介绍他们的经验,希望能为广大中小学教师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1.先把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永久装片拍成显微照片,再用此底片放大成长12cm,宽8cm的放大照片。制作放大的显微照片一定要十分清晰。 2.教师将此放大照片和永久装片配套分发到相应的实验小组,并精心指导学生观察照片上细胞分裂各个时期中染色体变化情况及特  相似文献   

10.
[缘起] 在学校组织的年段互听互学活动中,一位同组的教师执教了苏教版数学第十二册的《放大和缩小》一课。当顺利完成新课教学、配套练习后,教师补充了一道练习题:你能画出平行四边形(如图①)按2:1的比放大后的图形吗?  相似文献   

11.
为了帮助同学们搞好期末复习,本文将对各章的教学要求和学习重点进行归纳总结,并给出一些典型例题。要求同学们对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典型电路的工作原理,基本分析运算系统复习,深入理解。第一章基本放大电路和多级放大电路一、教学要求1.掌握半导体三极管的外特性,会在共射输出特性曲线上求β。2.掌握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会判断电路是否有放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现代化发展,多媒体进入数学课堂已是历史的必然,多媒体教学是今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方向,教师采用多媒体形式授课现象得到普及.制作课件和使用课件也逐步进行推广,课件具有放大、再现、模拟、分析和探索等功能.课堂中应用课件的这些功能,能弥补语言、文字描述的不足,弥补教学的局限性;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和学的多元化;提高课堂效率、增加课堂容量;同时能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然而课件的出现是否可以取代一些原有的课堂环节呢?笔者认为课件的运用还存在有待改进的问题,下面就多媒体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3.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废弃材料,在课余时间做一些趣味物理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实验能力.教师对物理实验现象的剖析,能增强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本文介绍几个简单易做的趣味物理实验,谨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翻拍实验是我院现代教育技术系很重要的一个实验.它能对文件、书刊、图表、照片等物进行翻拍,得到放大的像片或清晰的幻灯片.它具有清晰度高、还原性强、操作方便、拍摄范围广等优点.然而,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很少有学生能成功地完成这个实验.为此,我系实验教师针对这一情况,反复实验、反复研究,终于找出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激光原理     
激光又名莱塞.莱塞是英语Laser的译音,是由Light Amplification by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受激辐射引起的光放大)这几个词的第一个字母拼成的.故激光器就是指受激辐射引起的光放大器.激光的主要特点是能对光进行放大.这点和电子管、晶体管能放大电压、放大电流相类似.电子管、晶体管的放大原理大家都较熟悉,但激光的光放大原理却涉及到原子结构和量子力学.原子具有不同的能级(或称能态),这些能级好比一个梯子的级,由下而上:1、2、3、4级.一个物体中的原子,在室温下,大多数处于最低能级,即基态.基态的原子可以吸收能量并受激而升到较高的能级,即激发态.当物质处于热平衡时,在各个能态的原子数目,低能态的平均原子数总是比在高能态的多(见下图).  相似文献   

16.
1 选择题 (1)共射放大电路的特点是_。 A.电压放大倍数小于等于1 B.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相位相反 C.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相位相同 D.电压放大倍数和电流放大倍数均大于1 (2)共模抑制比KCMR是指_之比。 A.差模输入信号与共模输入信号 B.差模放大倍数与共模放大倍数(绝对值) C.交流放大倍数与直流放大倍数(绝对值) D.输出量中差模成分与共模成分 (3)若差动放大电路双端输入、双端输出时的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分别用Ad、Rid和Ro表示,与之比较,电路双端输入、单端输出时电路的放大倍数_,输入电阻_,输出电阻_。 A.增大 B.减小 C.基本相同 (4)集成运放是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因此它_。 A.只能放大直流信号 B.只能放大交流信号 C.既能放大直流信号,又能放大交流信号  相似文献   

17.
叶丽芳 《现代教学》2005,(10):20-21
课堂是由一系列的微观元素组成的,课堂教学是通过很多细节来实施的,那么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哪些元素,处理好哪些细节?从这期开始,我们新开设了“微观课堂”栏目,旨在为教师分析课堂微观元素的运作机理,放大课堂教学中的细节。本期关注的主题为“质疑”,我们邀请了在这方面有所见解和实践的一线教师来介绍他们的经验,希望能为广大中小学教师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学物理实验中,许多实验设计构思十分巧妙,其中一些实验方法在物理理论的建立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间凝聚着科学家的智慧和创造,如在现象变化、待测量很微小的情况下,可采用放大的方法.放大的方法很多,放大的对象各不相同,以下介绍几种在实验中经常使用的放大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由于博客群组内部组织的松散性以及参与社群的教师社会关系隐匿性的特点,实践中能够坚持利用博客进行教学反思的一线教师并不多.本文以目前仍然保持活跃的博客群组意见领袖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其特质及其对教师博客发展的一些倾向进行了调查.数据分析显示,教师博客社群中的意见领袖多以自我发展的内在动机为驱动,在高质量的信息分享过程中成长为所在群体的核心影响人物.本研究认为,为了促进教师博客社群的持续发展,应该重视群组中意见领袖的存在,并借助适当的行政力量介入,放大意见领袖的作用;同时构建多元化的教师博客评价机制,鼓励意见领袖推动下的教师博客群组化.  相似文献   

20.
在教“看图学文”这种类型的课前,教师都需要事先准备教具——图.这个“图”,通常是采用放大的挂图或者灯片投影.通过实践,我觉得使用灯片的效果大大优于挂图,它能产生诸多优化效应.一、激发学习兴趣的效应小学生无意注意较为突出.要把他们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必须加强外界的刺激,外界刺激越“新异”,越能强烈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灯片投影形式毕竟不是随时随处可见,对于学生来讲,这种手段要“新”一些;灯片投影形式有“异”于课本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