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书院作为中国传统的教育机构,在清代中期以后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由于政府在管理和经费等方面的干预,书院教育僵化、陈腐,严重缺乏生气。近代以后,清政府兴办洋务,传统的书院教育难以培养学以致用的人才,书院改制势在必行。当时天津、保定等地的著名书院都相应地做出举措来应对社会转型时期的教育变革,为近代直隶教育的纵深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近代福建鼠疫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鼠疫一直是近代福建的主要传染病,对近代福建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鼠疫流行时,民众、士绅、华侨、教会等采取各种措施来应对疫情,地方政府也采取有力措施来控制疫情.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遏制了近代福建鼠疫的蔓延.  相似文献   

3.
张照青 《历史教学》2004,15(1):19-23
1917-1918年的鼠疫流行,给绥远、山西等疫区带来巨大的生命和经济损失.民国政府设立防疫机构,制定卫生法规,为瘟疫控制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实际指导,使清末业已开始的近代防疫事业走上制度化.受应对水平和社会控制能力的限制,民众与政府缺乏良性互动,又限制了防疫绩效.  相似文献   

4.
1917-1918年的鼠疫流行,给绥远、山西等疫区带来巨大的生命和经济损失。民国政府设立防疫机构,制定卫生法规,为瘟疫控制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实际指导,使清末业已开始的近代防疫事业走上制度化。受应对水平和社会控制能力的限制,民众与政府缺乏良性互动,又限制了防疫绩效?  相似文献   

5.
由黎仁凯、衡志义和傅德元等三人合作撰述的《清代直隶总督与总督署》一书,最近已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该书18万字,12章,49节,分两大部分.一部分讲直隶总督建制设立及直隶总来督署的情况,另一部分介绍清代历届直隶总督人选情况,其中特别着重介绍了李鸿章、袁世凯督直的情况.书后附有《直隶总督年表》、《新建保定总督公署碑记》和《直隶总督平面图》.直隶总督在清代各省区总督中居道席地位,特别是李鸿章、袁世凯督直,使之在清廷内政、外交、洋务和推行新政中占重要地位.更值得注意的是,座落在历史文化名城保定的直隶总督衙署,是目前我国保存最为完  相似文献   

6.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天津时处西方列强联军殖民统治之下,霍乱一度呈爆发性流行态势,对当地社会经济与民众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民间社会与天津殖民政府进行广泛防疫动员,并采取有力措施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使疫情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有效遏制.这些措施在制度层面较多地呈现出西方防疫色彩,初步具备了近代防疫机制的某些性征.  相似文献   

7.
保定商会档案是研究近代保定城市史、河北省乃至华北区域史的重要档案文献。保定商会档案大体分为商会及同业公会的组织人事管理、政治活动、经济活动、文化教育活动、社会活动、对外活动等六大部分,具有地方性、连续性、互补性等特点。保定商会档案在研究近代保定商会自身的演变、保定及华北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中小城市商人的伦理及行为、近代保定城市生活变迁和社会转型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京津冀城市圈中建设"大保定"必须在多层面探索保定对接京津的方法。在区位特点上,保定位于京津石三角的中心,距离京、津、石的直线距离相差不大,可以依托其丰厚的文化资源、旅游资源以及历史上直隶行政中心等优势多层面张扬自己。为此在保定的城市建设方面需要从城市内部(微观)和城市外部(宏观)双管齐下,不但要被动接受,而且要主动出击,在城市体系、交通网络、名人互动、文化交融、产业共生等多层面做文章,以此推动"大保定"名城的建设,在提升保定品位的同时强化保定在京津冀乃至更广范围内的城市感染力。  相似文献   

9.
清代历任直隶总督对保定莲池书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历任直隶总督与莲池书院的院长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莲池书院的发展过程中,图书建设、学院经费、课程管理、考课、讲学等多方面,直隶总督都起着特殊的作用。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在任职期内对书院在嬗变中所做的调整及改革的努力尤为突出。政府与社会的合力是莲池书院兴盛与转型结局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0.
旅游纪念品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整个过程中购买的具有区域文化特征和民族特色、富有长期纪念意义的劳动产品,是旅游目的地的标志性符号和旅游收入的重要来源。该文以保定直隶总督署为案例地,通过旅游纪念品经营和游客感知调查,分析和总结保定直隶总督署旅游纪念品发展的不足与启示。并且从改良和创新两个方面,提出直隶保定总督署旅游纪念品开发设计建议,即题材、造型、包装方面的改良以及纪念品的实用化、系列化、品牌化,以期有更好的旅游纪念品,来提高旅游效益,提升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11.
自然变迁和人类活动使人类与微寄生系统交往的失衡常常导致流行性疫病大范围暴发和长时间蔓延,由此对人的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了重大威胁,也导致社会秩序混乱,甚至使人类文明面临难以延续的危机。古往今来,为解决威胁生命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瘟疫疾患,人类一直在不懈地探索防控流行性疫病的应对机制,如研发流行性疫病疫苗、采取隔离措施、推动公共卫生防疫、完善防治流行性疫病的现代协同治理模式等。当下,人类需总结历史经验又应反思灾难治理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这对更好地改善当代和未来人类的生存状况及巩固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湖北省2020年1月13日至2020年2月3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情况和湖北省内人口迁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统计描述,了解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情况和武汉人口迁出情况及两者的关系,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从湖北省及湖北省各地级市卫健委官方网站公布的疫情公告中获得病例数据,对其进行统计描述与统计分析;利用百度迁徙所获得的数据与湖北省各地级市总确诊病例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截至2020年2月3日,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总确诊病例数呈上升趋势;武汉市迁出人口主要目的地为孝感市、黄冈市;湖北省各地级市确诊病例数信息与武汉市迁入各地级市人口数量总数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91。结论湖北省采取“封城”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防止了疫情的进一步扩散,但同时也存在疫情控制措施有所滞后、后勤保障措施不够全面的问题,应进一步采取和执行更加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严格控制人口流动,加强对疑似病例的监测与管理。同时,政府也需要加大财力支持,不断完善后勤和保障措施,加强医疗物资的生产和调配,推进医疗研究工作的展开,打好此次疫情狙击战。  相似文献   

13.
清末广东爆发了传染率、死亡率极高的鼠疫。民众面对鼠疫的心态首先是恐惧,由恐惧而导致迷信,还表现为对西方现代防疫观念的排拒及造谣惑众。随着民众对鼠疫的深入认识,民众心态开始发生变化。了解民众对鼠疫的心态,对现代防疫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电视剧《浴火危城》再现了1910年东北三省肺鼠疫肆虐,6万多条生命被瞬间吞噬的惨象.该剧立足于一种人性的现实,再现了在“如水泻地,似火燎原”的鼠疫面前,俄日政府、清政府、广大老百姓与医务工作者所体现出的丑恶与美丽同行、恐惧与坚韧并存的人性本相.剧作不仅揭示疫病发生的根源在于人类自身,也试图为人类构建一个抵御疫病的精神家园,希望人类能在与瘟疫的不断较量中坚定地前行.  相似文献   

15.
保定作为历史文化优势明显的中等城市,如何打造融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区域特色为一体的现代城市是一项大课题。提出通过提炼“保定精神”、科学规划城市建设、政府强力出台鼓励扶植政策措施、注重构建城市主题文化精神,创新文化载体、打造“红色文化季”亮丽品牌,加快实施人才兴文战略、打造人才聚集高地,适时启动古城文化名人培育工程等举措,着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倾力打造现代精品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6.
在十六、十七世纪这个瘟疫高发期,中英两国政府采取了迥然不同的防疫对策:明王朝措施乏力,应对消极;英国政府则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积极应对。两国防疫对策的差别实际上反映了两种不同性质的政权在不同背景文化下的不同选择。  相似文献   

17.
城市管理是社会管理的一种,辽河流域城市管理出现现代化趋势缘于1861年营口开埠。为了化解日俄独占东北的边疆危机,东三省先后开埠或自行开埠;清政府移民实边政策,刺激了东三省经济发展,城市大量出现;航运业与交通运输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的发展。辽河流域城市化初具规模并有了较快的发展,从而为城市管理出现早期现代化趋势提供了载体。辽河流域城市管理早期现代化的标志是警察机构的出现与城市地方自治运动的开展,它们初步具备了城市政府的基本职能,城市管理出现早期现代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建国初期,防疫察北鼠疫是应对危机事件的典型。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破除迷信,加强宣传教育,并请苏联专家和防疫队指导工作,采取注射菌苗、捕鼠灭蚤等各种措施,鼠疫很快被扑灭。这充分体现了人民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为以后危机事件的处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瘟疫是古代中国屡见不鲜的顽症,温州历来是瘟疫常发地。钩沉古籍文献史料,征引正史、方志、笔记、医书、报刊、报告、诗文等,以年代为顺序,梳理1949年以前温州瘟疫的灾害状况,发现从唐代至民国,历代大型瘟疫史不绝书,清代及民国尤为详细具体。应对瘟疫,民间、官府、医界三方构成合力,展现出各种防疫抗疫措施,既有迷信与习俗行为,也有科学行为,其中不乏产生良好效果者,如早在北宋就实行隔离法。但鉴古知今,只有医学与科技的发展,才能真正控制与减少瘟疫的伤害。  相似文献   

20.
北京政府时期,安徽属于疫病流行严重地区。军阀混战下,官方主导的医疗卫生体系未能建立起来。社会对疫情的控制更多的要依赖教会医院、红十字会、私立医院、诊所和个人行医者,绅商团体等非官方力量;政府也在社会疫情防控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诸多社会力量在共同构成了北京政府时期安徽社会对疫病流行的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