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整体感知。 1.师:课文告诉我们,王二小帮助八路军消灭了敌人。他是怎样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的? 2.自读2~6自然段。思考:这部分讲的是什么?读了这一部分,你觉得王二小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先自读,然后同桌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讲得很好,王二小的确是个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好孩子。那么这部分中哪个地方最能体现王二小的机智勇敢?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 多媒体显示第3自然段文字:王二小装着顺从的样子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师:请同学们边读边想,你认为这段话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  相似文献   

2.
片断一:导入师:孩子们,老师知道你们特别喜欢听音乐,下面请你们欣赏一首歌曲,一边听,一边看投影,看谁最能干,说出这首歌曲歌颂的是谁?(录音机播放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投影显示书上的四幅插图。)生1:这首歌曲歌颂的是王二小。生2:这首歌曲歌颂的是小英雄王二小。师:孩子们,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惨无人道的侵华战争,日本鬼子在我们中国的土地上横行霸道,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中国人:民为保卫自己的国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的八年抗战,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小英雄,王二小就是其中的一名。今天,让我们穿过长长的时空隧道,回到五十年前,去看看王二小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的感人事迹吧!  相似文献   

3.
大嘴播报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优美动听的《歌唱二小放牛郎》,讲述的是一个壮烈的故事:在山坡上放牛的王二小,把日军带进了八路军的伏击圈。敌人发现上当后,疯狂地把刺刀刺向他的胸膛……很残酷,不是吗?这只是我们中国八年抗日战争史中一个血淋淋的画面。在这  相似文献   

4.
“王小二该不该喊救命?”课间,几位语文教师热烈地讨论着在《王二小》课堂上出现的情景——在讲读到王二小把敌人引进八路军的埋伏圈时,老师发问:“王二小此时会喊什么?”有生答曰:“鬼子来啦!八路军叔叔快来救我!”对此,有老师觉得王二小喊救命是怕死的表现,极大地损害了人物勇敢、不怕牺牲的英雄形象,对于这样的发言,教师要及时纠正:也有老师认为不能断然否定孩子的想法,现代社会提倡以人为本、珍爱生命,学生认为王二小在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喊救命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梁好 《学子》2013,(11):33-33
《王二小》是一篇经典课文,讲述的是小英雄王二小将敌人带进八路军的埋伏圈,英勇牺牲的故事。这篇抗战题材的课文,自新中国成立后,便被编入小学课本,现编人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被归之为革命传统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专题。诚然,革命传统教育与爱国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讲很有必要,然而,就《王二小》这篇课文来讲,到底是否适合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学习,却很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6.
【案例】一、动画激趣 ,导入新课师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 6自然段 ,看看狼是怎样找碴儿的。 (多媒体播放动画 )师 :请同学们边看边想 :狼找了几次碴儿 ?生 :狼找了三次碴。师 :同学们看得很认真 ,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狼找碴儿的。二、读文质疑 ,读议解疑 ,学会读书1 .读文质疑师 :我们先来看狼第一次是怎样找碴儿的 ,请大家自由读 2~ 3自然段 ,边读边想 ,有哪些内容读不懂可以提出来。(读书思考后质疑 )生 :哪里是上游 ?哪里是下游 ?生 :“温和”、“找碴儿”各是什么意思 ?生 :狼是怎样找碴儿的 ?它的态度怎样 ?生 :它为什么要找碴…  相似文献   

7.
《歌唱二小放牛郎》是一首生动感人的歌曲,也是一个为了掩护八路军后方机关和数千老乡而舍弃生命的悲壮故事,歌颂了小英雄王二小机智勇敢跟敌人作斗争的精神。学习本文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把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与有感情的诵读结合起来,领悟小英雄机智勇敢的好品质,表达对英雄二小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相似文献   

8.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1、2自然段,想一想:从这两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生1:读了课文,我知道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  相似文献   

9.
正【片段一】师:词语学得不错,课文读得怎样?下面来检查一下课文的朗读。打开课文,这课有7个自然段,标上了吗?谁来读第1自然段?(生读)师:读得非常正确,你让我知道了杭州很美。谁再来读读这段?(生读)师:你让我感受这是个美丽的早晨。听老师来读读。(师示范读第1自然段)师:同学们,这是一个美丽的城市,这是一个美丽的早晨,那么这预示着故事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呢?生:美好。师:让人满意的结局。同学们,在写人叙事类的文章中,作者写景不是随随便便写的,他写景是为了后边的故事发展做铺垫的。谁来读第2自然段?(生读)  相似文献   

10.
一、学习“神速”部分1.设疑探究,为什么说抢在敌人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2.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一词。(出示幻灯)①“关键”是什么意思?这里的“关键”指什么?②比较句子:时间只剩下二十多个小时,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120公里。时间还剩下二十多个小时,红四团离泸定桥只有120公里。A.自由读句子,说说这两句有什么不同?B.课文为什么选用第一句?C.指导有感情朗读,注意读好“只”、“还”,突出“关键”。3.那红军又是怎样把握这个“关键”,“飞”到泸定桥的呢?又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呢?默读课文4、5自然段,完成下面的表格:遇…  相似文献   

11.
问题教案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1.复习新词。2.回忆课文大意。二、精读第二自然段,感受三亚自然风光1.指名朗读,思考这一自然段的大意。2.默读,用“——”画出这一自然段中所描写的景物,并说说这些景物分别是什么样儿的。3.学生讨论交流:天与海——白鸥——椰子树——细沙4.教师引读,想像三亚的自然风光:师:三亚在哪儿?(生齐读)——师:这里的天与海是什么样的?(生齐读)——师:白鸥怎样?(生齐读)——师:椰子树怎样?(生齐读)——师:细沙怎样?(生齐读)5.读了这一自然段,你觉得三亚这里的自然风光怎样?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三、精读三、四自…  相似文献   

12.
《大熊猫》(“九义”小语教材第二册13课)是学生首次接触的阅读课文.怎样引导低年级学生阅读这类课文呢 结合本文的教学谈谈我的一些看法.先谈《大熊猫》一文的教学构想.一、指导学生初读课文.1.板书课题.出示与教材配套的教学挂图(或投影片),让见过大熊猫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所见的大熊猫2.出示自读方法和要求,组织学生自读课文.①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②一句一句地读,把句子读通顺.③一段一段地读,认识自然段的标记.3.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①朗读课文(读后互评).②讨论:本文有几个自然段?读了本文后你觉得大熊猫怎么样?  相似文献   

13.
好孩子》一课内容浅显易懂、贴近学生生活 ,教学方法应以学生自学为主 ,教师的引导点拨为辅 ,同时要突出“读”的训练。一、释题激疑 ,整体感知1 课文里谁是“好孩子” ?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 ?2 范读课文 :听清生字词的读音 ,注意老师的读书语气。3 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 (读准每个字的音。读过以后 ,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包括要求认识的字 )。4 边读边想 ,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5 检查 :(1 )认读生字卡。 (2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二、品词析句 ,体会情感1 学习第 1自然段。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每句话什么意思 ?教学这一自…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有幸听到了《小露珠》作为两则不同教例的课,颇有一些感触。【教例1】一、音画导入,激趣激情1.师引读,生跟读课文第1自然段。2.学生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二、细读课文,入境悟情1.品读第2~5自然段,欣赏露珠形之美。(1)师范读课文第2~5自然段,生边欣赏画面边聆听。(2)从哪儿可以看出小动物们喜欢小露珠?读  相似文献   

15.
〔案例〕师: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3~6自然段,说说作者在米库米天然动物园里,看到了哪些动物。(生细读课文3~6自然段)生:长颈鹿、基马猴、河马、大象、狮子、犀牛、鬣狗、黄牛。师:看到这么多动物,作者详细介绍了哪几种?生:详细介绍了长颈鹿、基马猴、河马、大象、狮子。(师板  相似文献   

16.
<正>一、欣赏珍珠,激趣导入1.同学们,这是什么?2.ppt出示珍珠的图片。这是怎样的珍珠?3.这些又是什么呢?(PPT出示沙粒图片)这些沙粒看起来怎么样?4.这样一颗小小的沙粒,看起来那么平凡普通,但是最后却能变成珠光闪闪的珍珠,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圆圆的沙粒》。5.生再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分清自然段1.师:"我们来读读课文好不好?"生:"好。"2.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第99页,请听清楚要求(PPT出示):A.读的时候请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准的地方多读几遍。B.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自由读课文)3.师:大家都挺认真,那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这里要  相似文献   

17.
正师:下面我们交流一下课文朗读,谁先读给老师听?(一生读第1、2自然段。)师:很遗憾,有一个字漏掉了,你自己感觉到了吗?生:"有一年",少了一个"有"字。(该生把第2自然段又读了一遍。另一生读第3、4自然段。)师:他最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是读得很自然,像说话一样自然,这是我一直努力要做到的。(一生读第4自然段。)师:儿化音没读好。(范读"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请该生跟着读)再接着往下读。(生读)  相似文献   

18.
[案例一]《我们家的猫》(第1自然段教学)教法(一):1.学生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这部分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2.出示中心句:我们家的大花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提问:“古怪”是什么意思?能否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吗?  相似文献   

19.
“德才兼备”是新世纪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在“德”和“才”之间,“德”被放在了第一位,这就说明“德”在一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应该清楚地记得:小学课程中《诚实的孩子》里列宁打碎花瓶向姑妈承认错误,这应着眼于教育孩子们做人要诚实;《小英雄王二小》中王二小勇敢地把敌人带进  相似文献   

20.
[案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第二课时教学片断 教师一: 师:现在我们学习第一部分,请同学们齐读1-6自然段. 师:这一大段写的什么时间?地点?人物有哪些?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生1:在东北,讲周恩来和伯父对话. 生2:讲周恩来对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疑惑不解. 师:当时东北的环境怎么样? 生: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