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5 毫秒
1.
在如何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问题上 ,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意见分歧。我们认为 ,从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来看 ,仍然必须坚持“灌输”的方法 ,绝不能放任自流。  一、为“灌输”正名  一个时期以来 ,人们错误地把灌输这种非常必要的教育理念等同于简单生硬的教育方式方法。因此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给“灌输”正名 ,还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灌输之本来面目 ,用马克思主义去占领意识形态领域 ,去武装青少年学生的头脑。与一些人的错误看法不同 ,我们认为 ,灌输既不是机械的“填鸭”式的“满堂灌” ,也不是简单的“我打你通”式的说教。而是指…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作用、方针、原则、任务、内容的直接理论依据.但是,长期以来它被误认为具有“强制性”的意蕴,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者甚至认为“灌输就是我灌你入,说服就是我说你服”.因此,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灌输论对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灌输式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灌输原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然而随着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深入发展,对“灌输原理”的讨论与分歧已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理论上廓清附加在“灌输原理”上的错误理解和认识,进而正确地坚持“灌输原理”,是加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国家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选择“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思想政治的突破口,引导学生从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会学习内容、理解深刻道理。为此,笔者在实践中作了如下的尝试:一、运用启发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传统教学的弊端之一,就是教育者实行单向传授,实行“我讲你听”,其结果必然是“师劳而功半,又从而怨之也”。诚然,科学的世界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不可能从学生身上自发产生,而是需要“灌输”的,但这种“灌输”毕竟不同于液体流入管道和容器中。学…  相似文献   

5.
一、以人文精神为思想基础,将幽默带进课堂。马克思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而这种“唤醒”注定了人文精神的教育是不能“灌输”也不能“强制”的。因此,作为语文老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要相信他们,尊重他们,爱护他们。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教师才可能将教学中出现的学生的“捣乱”现象轻松应对,才能以宽容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的“不守规矩”,才能以幽默亲切的方式进行正确的引导。例如,有一次上语文课,在登上讲台的同时,我发现黑板上写着几个字:“**老师我恨死你了”。我非常惊讶,…  相似文献   

6.
在高校“两课”教学中.我们紧紧围绕“怎样指导和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目标内容授课。在讲课方式方法上,坚决废止注入式或填鸭式说教。努力探索适合当代大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促使“两课”教学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化,坚持导向式教学。一、坚持灌输与引导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马列主义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德育工诈的主渠道。在教学中必须面对现实,充分发挥理论的力量说服教育学生。我们始终在教学内容上进行重点宣传灌输,而在理解具体内容时采取多种引导方式以达到“两课”教学目的。如邓小平同…  相似文献   

7.
我曾经在师大附中工作,给我一些在思想教育理念上的启发.即教育工作者必须有两条信念,一条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另一条是“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我们现在的父母,我们的老师都爱学生,但是我感觉很多老师、很多家长不知道怎么去爱。爱学生最主要的是要理解学生,父母爱孩子最主要的是要理解孩子,  相似文献   

8.
<正> 早在一九○二年,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就明确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共产主义思想觉悟不可能自发地产生,必须有一个从外面灌输的过程。列宁关于共产主义思想灌输理论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我们党关于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的原则,正是列宁“灌输”理论的运用和发展。我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坚持不懈地进行灌输教育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还要不要坚持?这成了思想理论界争论的一个热点,并遭到一些人的怀疑和否定。对此,我想谈点个人的粗浅看法。灌输教育一般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教育者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向被教育者传播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二是指受教育者通过各种渠道学习、掌握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可以这样说,前者是由他人灌输,后者则是自我灌输.二者都是不可缺少的。无论是由他人灌输,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实施,下面我谈几点个人看法。“对话教育”的实质是昭示平等、民主。教学中,要求老师要与学生平等沟通,尊重学生,转变“权威”角色。在传统的课堂上,老师是“小朝廷”,居高临下,学生则是“臣民”,正襟危坐,规规矩矩地接受老师的教训和灌输。“对话教育”,要求我们改变这种状态。时代变了,教育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但是,惟书、惟上、师道尊严等封建主义的思想观念在我国根深蒂固,“接受教育”已经延续千百年了,改起来也非一日之工…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荔湾区明兴里小学从1996年开始进行小学生心理能动性(mental activism)系统设计的行动研究,旨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项行动研究是针对当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而提出的。诸如,许多学生是被动学习,他们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学习精神,学习能力较差等;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属强制性的、灌输性的,表现为你不想学,我让你学;你不愿学,我逼你学;我让你学什么,你就学什么(强制性)。你不会学,我“灌”你学;我让你怎么学,你就怎么学(灌输性)。针对这些问题,在研究过程中,以心理动力学(psychodynamics)为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对当代大学生,如何进行富有成效的思想教育,使他们真正成为“四有”人才,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艰巨任务。单靠硬性灌输、空洞说教的方法,已经行不通,必须代之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生动活泼、具体形象,富有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的思想教育方法。而充分运用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的富有真实感的各类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组织、引导学生充分开展讨论,通过自己的思索、比较和理解,自然地、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就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几年来,我校党委比较重视针对学生的现实思想,充分运用各条战线上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的事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实践证明,典型人物确实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但是,如何运用典型人物进行教育才能收到好效果,则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我们的肤浅认识主要有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思想教育,教师应该从各个角度理解学生,“将心比心”、“换位思考”都是很好的办法。在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时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允许学生把话说完。在这方面有一个故事可以留给我们深深的思考:有一次,美国著名主持人林克莱特采访一位小朋友:“你长大后的理想是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我要当一名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飞机上仅有一个降落伞,此时机上的乘客都很紧张,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首先会告诉乘客,请大家保持镇静,并系好安全带,然后…  相似文献   

13.
"对话"视野中的"两课"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一个开放、尊重多元化的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拒斥灌输,走向对话。对话重视对话者之间的理解,“两课”教学中的理解尤为重要 ●“两课”教学对话实质上是一种精神上的相遇事件,是师生之间共享知识、经验、智慧和意义的过程,这需要建立民主、平等、沟通、理解的我—你的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两课”灌输是在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该文探讨了“两课”灌输过程中存在的总是,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其中重点论述了如何克服灌而不进。增强“两课”灌输实效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对灌输的文本解读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霞  王宗枫 《文教资料》2007,1(18):174-175
灌输被学界普遍理解为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并以列宁的有关论述作为这种理解的根据。然而在列宁的本意中他是把灌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同义词来运用的,澄清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灌输的内涵。而列宁如此使用灌输给我们的启示在于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合法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应该是灌与输的统一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扮演主体角色这样三点。  相似文献   

16.
“灌输论”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的检验,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在历史上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诟病很多,引起广泛的争论.因此,正确认识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灌输论”,反思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灌输论”的误区和难点,探索“灌输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实现途径,对当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灌输”本质及实施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于“灌输”的本质,不少同志认为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对青年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主要采用此方法。我们认为:“灌输”是一个动态的实践过程,而不是过程中使用的一种方法,其本质4含义是“教育和宣传”——用外在的知识和思想输入、充实受教育者的大脑;具体到思想政治工作领域,“油输”就是思想、政治、理论等意识形态的教育宣传,她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受教育者如何实施有效的灌输,这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第一次明确提出“灌输”的是列宁。1902年他在《怎么办》一书中说:“工人本…  相似文献   

18.
“我为什么总是听学生的?”一次课余时间,在与一位学生交流后,此困惑突然出现在自己的脑海中,一个个片断在我眼前浮现。“老师,课堂上你讲得太多,我们没有时间思考,对解题思路理解不透,你能否每讲解一道题目时,先给几分钟时间,让我们思考一下?”正是由于我听了学生的,由此在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学生以打草稿形式进行独立思考、以点评方式进行思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智育注重自学”的教育思想,对我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将新课程改革推向一个新的台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他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以前人们对教学的理解是教授学生知识,而现在则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熊学亮教授也说过:“语言教学是一门实践课程,教师不可能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理论知识。虽然学生在一定的实践基础上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总结或概括出一定的规律,然而如果教师能定期帮助学生做一些理论的升华,学生就会学得更快、更好。”由此可见,英语教  相似文献   

20.
在十分活跃敏感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上,近几年,我们越来越清楚地感受到改革开放洪流下商品经济大潮对正面教育的巨大冲击。空洞的理想主义教育内容,已经难以唤起学生的政治热情,倒是各种在改革和商品经济潮流中涌现出来的观念、理论、思潮,往往更能影响学生;过去通行的说教式大报告、经典灌输,你讲我听,你打我通等教育方法,不仅难以吸引学生,反而在相当数量学生中产生逆反心理。那么,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大背景下,怎样才能有效地加强和改善对大学生的正面教育工作呢?我们认为,最关键的,就是要从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实际出发,立足于高校学生现实的思想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