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小学数学中的“空间与图形”教学,是“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而实际上,由于几何概念、定义等知识都比较抽象,会给小学生的理解、掌握带来一定的困难,利用计算机显示动态图像具有灵活、多变的优势,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现  相似文献   

2.
中国写意画之“意”,容易被错误理解为主观之意、抽象之意、“图形”之意。从“写意画”的艺术理论阐释的角度,通过对中国写意画的“意境之意”、“形似之意”、“设色之意”等方面的解读,可以诠释中国写意画之“意”。  相似文献   

3.
数学是“抽象的”“超念的”“理念世界”.小学阶段的图形与几何部分是经历从实际物体中的形状出发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进而了解不同图形的性质,对图形进行分类和度量,同时学习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等操作.这一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在信息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网络的信息系统给学生提供了很多的学习资源,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学生有了更多的生活原型用来抽象几何图形,还可以直观感受度量或平移、旋转等操作的变化过程,这无形中为空间感较差的学生提供了更简单的学习平台,较好地解决了从具体直接到抽象跨度过大、接受难度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先接触实物,才接触文字。文字是抽象的,抽象的东西记起来就比较困难。而实物、图形可以直接刺激脑部神经经过的路径短,收效也好。下边我们通过图示记忆法来加强对部分物理规律的认识和记忆。  相似文献   

5.
“图形与几何”是《数学课程标准》安排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其核心目的是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这部分内容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学生要通过观察、操作、想象、交流、推理等一系列课内外活动,化抽象为具体。新课改后的作业应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的、丰富的复合体。那么如何在作业设计中加强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的学习呢?笔者认为应该在“趣”字上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6.
<正>初中阶段,图形与几何问题的学习为难点部分,部分同学在观察几何图形时,难以直观理解导致解题过程受到影响.实际上几何图形可能并非以基本图形方式呈现,而是通过抽象方式或与其他图形组合而成的不规则图形,对于此类问题的求解,需要同学们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和抽象思维,才能提高解题的准确率.以下选择“图形与几何”常见问题,分析解答时易错点和解题思路,希望能为同学们的学习提供参考.一、点、线、面、体问题易错点及解答思路初中数学与“点、线、面、体”有关的几何问题的求解需要同学们明确“点动成线”“面动成体”等原理,发挥空间想象力,运用抽象思维求解.部分同学空间感薄弱,难以根据所给图形对变化后的图形进行判断,从而出现错误判断.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 ,全国各地高考模拟题中 ,出现一些条件比较抽象 ,图形并不固定 ,涉及范围比较广且又比较复杂的选择题 ,好多学生无从下手 ,我想结合几道例题 ,从构造函数和构造图形两个角度谈一谈解决这类问题的一种简捷方法———“构造法”。1 构造函数法函数的思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空间与图形”主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和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源于现实世界,但又是现实世界的抽象,因而似乎很具体,其实又很抽象。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直观形象为主,他们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相关知识时,往往掌握不好,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为“学与教”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利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课件,能更好地组织学生进行主题学习与研究活动,促进学生发展。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时,作者依据建构主义理论,设计了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网络课件。一、教材与学生分析“轴对称图形”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小学数学第十册第15页 ̄第18页的学习内容,教材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使学生对小学阶段所学过的平面图形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已掌握了小学阶段所需认识的平面图形的…  相似文献   

10.
张建发 《今日教育》2014,(11):49-49
一、操作中抽象,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数”,构成了数学的抽象化符号语言“形”,构成了数学的直观化图形语言。人们常把“数”和“形”结合起来,这一方面,抽象的数学概念、复杂的数量关系,可借助图形更加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另一方面,复杂的形体也可用简单的数量关系表示。数形结合的实质是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几何图形变换"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教材分析 九年义务教材七年级《平面几何》在三角形及全等形的概念之后,在证明三角形全等之前有一段“读一读”材料:全等变换,在教材中是“了解”内容.教材中指出将一个图形进行平移、旋转和翻转得到的图形和原图形是全等形,这样的变换是全等变换.让学生直观认识几个含有以上基本变换的几何图形,而这些基本图形是后面全等三角形证明的最常用图形,同时这三种变换又是《平面几何》中最根本的变换规则.但是,由于学生没有“轴对称变换”和“中心对称变换”,“轴对称”、“中心对称”、“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等知识,教师一般认为这段材料不易解释清楚,只让学生自己阅读,学生自然不能体会到此材料的重要作用,因此,此阅读材料常常被忽视.  相似文献   

12.
数学同其他学科一样,有它自身的语言系统。数学语言以文字、符号、数字、图形等为“词”.以这些“词”之间的逻辑联系和表述规则为“语法”。数学语言以外形特征可分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像语言:以思维形式可分为直观语言、形象语言和抽象语言。“符号语言”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和抽象性,这使初中生普遍对此难以  相似文献   

13.
数形结合就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华罗庚先生曾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人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非。”数形结合是一个极富数学特色的信息转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或者巧妙地解决一些数学问题。这里介绍“数”上构“形”的几例.将代数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使问题获解。  相似文献   

14.
吴川钢 《教师》2021,(9):42-43
小学阶段的数学抽象素养具体表现在:能从具体现象或事物中提取出数学概念和几何图形,辨别出其中的数量关系和图形关系,并形成数感和初步的符号意识。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图形与几何”是最重要的知识板块之一,该板块主要包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的运动等内容,其主要教学目标在于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空间观念及推理能力。图形与几何的概念教学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这与数学抽象能力的培养路径如出一辙,而最初的抽象是基于直观的,抽象是一种思维过程,是形成概念的必要手段。文章以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的概念教学为例,通过概念的引入、形成、应用和延伸四个过程,探讨培养小学生数学抽象能力的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抽象素养,促进其全面素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所谓“割”即是割图,目的从复杂图形分割出常见图形或在能够反映几何元素间关系的位置画出截面;“补”即是补图,目的将抽象图形拼补成具体图形或在破题中起桥梁作用的位置补添辅助面(线);“移”即是移图,目的将复杂图形中能集中反映出元素间位置关系、数量关系的部分移出或将图内分散的元素间关系集中到一个平面内;“变”就是变图,目的将陌生图形变成熟悉图形或将和视图习惯相悖的图形旋转至习惯情形。因此,“割、补、移、变”实质是借助形象思维的敏捷性、跳跃性的优势及直觉思维的简单性原则,灵活地运用数学的化归与转化思想、分解与组合思想及降维思维,它是速解高考立几题的重  相似文献   

16.
“二次函数”这部分内容在整个初中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特别是在近几年的中考试卷里 ,最后一道大题都是有关二次函数的题目。但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讲得简单 ,而在考试时所涉及到的知识多 ,变化大。学生较难掌握 ,因此这部分知识是失分最多的地方。那么如何突破既重要又困难的这一部分呢 ?关键在于教学中要抓住数形结合的思想 ,其实质就是将具体的符合语言和直观的图形语言结合起来 ,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 ,通过对图像的处理 ,发挥直观对抽象的支柱作用 ,化难为易 ,化抽象为直观 ,在此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明确图形语言在二次…  相似文献   

17.
数与形的结合是重要的数学思想,它的优越性在于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通过对图形的处理,发挥直观对抽象的支柱作用,实现抽象概念与具体形象、表象的联系与转化,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可以把数量关系的问题转化为图像性质来讨论,或者把图形的性质问题转化为数量关系的问题来研究,沟通数与形的内在联系,由数构形,以形促数,或由形的思想,以数论形.  相似文献   

18.
现在,对教学内容的确定主要依据各种版本的数学教材。这些教材各具特色,精心打造,为广大教师选择教材、重组教材、用好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下面以“角的认识”这一单元内容为载体,依据苏教版、人教版和北师大版三种教材,通过对三种版本的编排体系进行对比分析,谈谈如何以单元内容为结构单位解读教材。“角的认识”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教材划分为“初步认识角”和“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两个部分。对比这三种教材的编排,在“角的初步认识”部分大同小异。都采取从实物图或主题图中抽象出角的图形,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再通过做角…  相似文献   

19.
卢康 《生物学教学》2002,27(3):11-11,48
在学习“呼吸全过程图解”时 ,学生普遍反映这部分较为抽象 ,很难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部分知识 ,笔者设计了一幅人体血液循环模式简图 ,学生据图再认识呼吸的全过程 ,就容易得多了。1 认识血液循环模式简图“人体血液循环模式简图”(可以是黑板画 ,也可以是投影胶片 ,见图 1)是将课本中“血液循环模式图”与“肺泡处气体交换示意图”、“组织处气体交换示意图”三者融合在一起形成的 ,它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 ,在课堂上 ,首先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这幅图 ,认识图中各部分的含义 ,然后 ,师生一起复习人体血液循环途径这部分 …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习得,特别是抽象数学概念的建构,总是按照“动作认知——图形认知——符号认知”循序渐进地发展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介于具体的操作经验与抽象的数学经验之间的“图形认知”的桥梁作用,沟通具体思维和抽象思维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按“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的顺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提升,有效地将具体的操作经验内化为抽象的数学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