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碗"     
李佳 《华夏文化》2011,(1):25-26
碗何以得名?我们查阅了以下几种字词典中的释义:《汉语大词典》:“一种口大底小的食器。一般是圆形的。”《辞源》:“圆形敞口的食器。本作‘梳’、‘盘’。”《汉语大字典》:“盛饮食的器具。”读罢这些说解,我们会想,难道是由于碗的口径呈圆形所以我们名之曰“碗”?  相似文献   

2.
<正>《论语·公冶长》"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这一章历来注家多有所看法。对于这个问题,张靖人在《〈论语〉"我不欲人之加诸我"章阐释史述评》中,有所辨析,但作者认为程朱是强分仁恕,并且将朱熹的观点认作是为专制服务的,忽略了程朱解释《论语》的积极意义(见《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另外,杨逢彬先生认为,"加"字中没有"陵"的含义。(杨逢彬:《论语新注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86页)程蒂认为,"‘加’解释为‘施加、强加’为宜"(《〈论语·公冶长〉篇疑难词语札记》,《湖北师  相似文献   

3.
冯少波  王毓红 《寻根》2013,(5):11-17
中国的文字符号,没有哪个比“孝”字更牛。一个孝字就有一本专门的著作来论述,而且还是千古流传的经典,这就是十三经中的《孝经》。历代帝王为《孝经》作注的就有9位,为《孝经》释义的历代学者有数百家之多,《隋书·经籍志》所载《孝子传》就有6种,清人茆泮林稽古辑佚,编成《孝子传》9种。清朝咸丰年间,黄小坪编纂《百孝图说诗传》,收集行孝人物123人。中国历史上,行孝之人,年轻男子可以“举孝廉”,以孝获益者不计其数;已故女子可以挂牌匾、立牌坊,以孝赴死者不可胜数。孝字的重要性达到了这样的程度:人之为人也要用孝字来衡量,人的教育或教化的“‘教’字也是从‘孝’演变而来的。即‘孝’字加一表示使役的偏旁‘攵’,意思是‘使……孝’”(林语堂:《中国人》)。  相似文献   

4.
一、释“后羿” 王“后”:甲骨文中有“后”字,作“ ”等形,刘兴隆曰:“象妇女产子之形,为毓、育之初文,典籍作后。”(刘兴隆:《新编甲骨文字典》,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5年版第981页)“后”又假有“後”的意思,放在祖先的名字之前,指后来的祖先,区别于“高祖”。《说文解字》云:“后,继体君也。”段玉裁曰:“《释诂》、《...  相似文献   

5.
说“打喷嚏”的风俗邢公畹“打喷嚏”也说作“嚏喷”。古代说作“嚏”,也说作“喷鼻”。《说文·口部》:“嚏,悟解气也,。从口声。《诗》曰:‘愿言则嚏’。”“都计切。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谓鼻有所触逆而喷气。《苍颉篇》:‘嚏,喷鼻也’。”我幼年,家住...  相似文献   

6.
<正>一据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封禅书》载:“文成言曰:‘上即欲与神通,宫室被服非象神,神物不至。’”(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388页)《汉书·郊祀志》的记载与此完全相同,而《史记·孝武本纪》的“宫室被服非象神”作“宫室被服不象神”,其他保持一致。“神物不至”语意不通,当是讹误。考《文选·西京赋》李善注引《汉书》曰:“上即欲与神通,宫室被服非象神物不至。”(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8页)李善所引《汉书》比中华书局本《汉书》少了一个“神”字。《册府元龟》对此语作“即欲与神通宫室被服非象神物神不至”(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10381页),此处断句当为“即欲与神通,宫室被服非象神物,神不至”。  相似文献   

7.
说“熊经”     
《莊子·刻意》中說到: 吹(口句)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伸,為壽而已矣,此道(導)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其中“熊經”即是一種健身方法,郭慶藩《集釋》引司馬彪注云:“若熊之攀樹而引氣也”,而成玄英注亦云:“如熊攀樹而自懸”,看來乃是模倣熊的動作而創造的類似今日體操的健身方式。  相似文献   

8.
一行·行人·行事《孟子·公孫丑下》:“孟子爲卿於齊,出弔於滕,王使蓋大夫王驥爲輔行。王驥朝暮見,反齊滕之路,未嘗與之言行事也。公孫丑曰:‘齊卿之位,不爲小矣;齊滕之路,不爲近矣;反之而未嘗與之言行事,何也?’曰:‘夫既或治之,予何言哉!’”  相似文献   

9.
巴字趣谈     
巴字趣谈赵进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巴字说:“巴,蛇也。或曰食象蛇。象形。”近代学者章炳麟在《文始》中肯定许慎的解释:“《山海经》曰:‘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则巴蛇为本义。”现代《汉语大字典》,因袭巴字的传统解释,将其第一义(本义)定为:“古代传...  相似文献   

10.
罗伽禄 《寻根》2003,(2):120-121
从姑山位于江西南城县县城的东南面,地处赣抚平原。盱江苍苍,自南而北穿城而过,劈山而出,其西为麻姑山,其东为从姑山,为麻姑山之从山而得名。山脚下双江如带,其西为盱江,其东为黎滩河,夹山北流而去。徐霞客在《江右游记》中有记:“出建昌(今南城)东门,过太平桥南行,循溪五六里,折而西,一里,出从姑之南……北向登其岩,曰‘飞鳌峰’,岩前曰‘长春阁’,阁之东有堂曰‘鳌峰’。深处为罗先生讲学之所。”从姑山顶即飞鳌峰,青苔片片,藤蔓爬满石壁,有两石如柱并立,石柱从东看作欲飞状,古人为之起名“飞鳌峰”。石柱上凿痕…  相似文献   

11.
牧野之战周军的总指挥是一个传奇色彩浓厚的人物 ,有关他的姓名叫法很多 :吕尚、姜尚、姜子牙、太公望、齐太公、师尚父以及俗称的姜太公等等。如 :《中国历史便览》云 :“俗谓‘姜太公钓鱼 ,愿者上钩’ ,说的就是吕尚的故事”。这里把“姜太公”解释为“吕尚”。《史记·周本纪》云 :“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中国通史参考资料》把其中的“师尚父”解释为“姜尚”。《史记·齐太公世家》云 :“号之曰‘太公望’。”《说苑》云 :“吕望年七十钓于渭渚。”在《封神演义》中又有“姜子牙”的称呼。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叫法 ,我们不禁要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的哲学对爱的问题有着多维的探索和深刻的认识。早在春秋时期 ,儒家就提出了“仁”的哲学。《论语·颜渊》载 :“樊迟问仁。子曰 :‘爱人。’”儒家所谓爱 ,第一 ,爱有差等。“亲厚 ,厚 ;亲薄 ,薄。”(《墨子·大取》)对亲厚的就厚爱 ,对亲薄的就薄爱。爱依血缘关系的亲疏而有等级之别。第二 ,泛爱。“爱父 ,其继爱人 ,仁也。”(《郭店楚简·五行》)仁是把对亲之爱加以推广。“亲至 ,薄不至。”(《墨子·大取》)有最亲的 ,却没有最薄的 ,爱是普遍的。第三 ,诚。“诚于中 ,形于外。”(《大学》)爱是内心情感自然的流露 ,不是“作”出…  相似文献   

13.
据《左传·僖公四年》记载:"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提到了包茅、缩酒。  相似文献   

14.
附《论语》“学而”、“为政”章今读示例论语─—孔子对话录(共20篇,500章)[记]何谓《论语》,说法不一。据近人赵纪彬“论语新论导言”(见《中国哲学》第10辑,三联书店1983年出版,北京):“‘论’字有‘整理’、‘撰次’等义;‘语’字谓‘二人相等...  相似文献   

15.
曲彦斌 《寻根》2022,(6):112-120
<正>古谓技艺高超者为“良工”,如《墨子·尚贤中》:“今王公大人有一衣裳不能制也,必藉良工。”东汉开国功臣马援的长兄曾鼓励他说,“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后汉书·马援传》)。清代大儒顾炎武则以之比喻负责任者不肯将自认为粗糙的东西随意拿给人看,“岁月既久,渐成卷帙,而不敢录以示人。语曰:‘良工不示人以璞。’虑以未成之作,误天下学者”。  相似文献   

16.
衷氏源流考     
衷鑫恣 《寻根》2020,(1):116-119
“衷”姓是我国比较罕见的姓氏,原本为“哀”。现在主要聚居于福建武夷山市(旧崇安县),江西南昌县、万安县、赣州市,湖北监利县及台湾地区,他处也有零星分布。关于哀氏的概述,郑樵《通志》卷二八载:“哀氏,谥也,未详何王公之谥与。汉有哀章,事王莽。金陵有哀仲,种(梨)。《述异记》宋有哀道训,望出南康东阳。今建州多哀族。”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卷六云:“哀,《后汉书·更始传》:‘王莽使国将哀章守洛阳。’(唐章怀太子)注曰:‘《风俗通》,哀姓出自鲁哀公之后,因谥以为姓’。  相似文献   

17.
一、“交往”之说由来已久历代文献资料中,关于华夏族的老祖先黄帝与西王母的交往,有许多记载,这里略述几则:1.据《黄帝出军决》载,西王母“遣使授符”,帮助黄帝打败了蚩尤。唐初欧阳询主编的《艺文类聚·祥瑞部》卷99引《黄帝出军决》:“帝伐蚩尤,乃睡,梦西王母遣道人,披玄狐之裘,以符授之曰:‘太一在前,天一备后,河出符信,战即克矣。’黄帝寤,思其符,不能悉记,以告风后、力牧。风后、力牧曰:‘此兵应也,战必胜。’力牧与黄帝俱到盛水之侧,立坛,祭以大牢。有玄龟衔符从水中出,置坛中而去。黄帝再拜稽首,受符视…  相似文献   

18.
王宏波 《华夏文化》2003,(4):64-64,F003
《书法》2 0 0 1年第 12期刊登了李永炎、李昌和的文章《退思斋藏本〈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新识》(以下简称《新识》) ,文章为分辨《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拓本的朝代 ,以董其昌的话开篇立论 :“碑文以‘何以’、‘纷纠’、‘出’五字未损者为唐拓” ,继以明确为北宋拓本的翁跋本、墨皇本为参照 ,通过列表、图例对比的方式 ,把退思斋藏本中的“何以”、“纷纠”、“民智重以苦”等字的存在状态与北宋翁跋本、墨皇本中相应的字进行了一一对比 ,指出退思斋藏本之“何以”、“纷纠”四字完整 ,“民智重以苦”五字清晰无损 ,均胜过参照的两北宋拓…  相似文献   

19.
汉代人哭泣说彭卫扬雄《方言》卷一对汉代人形容哭泣的语汇有如下一段记录:“‘唏’、‘怛’,痛也。凡哀泣而不止曰,哀而不泣曰‘唏’。于方:则楚言哀曰‘唏’;燕之外鄙,朝鲜、洌水之间,少儿泣而不止曰;自关而西,秦晋之间,凡大人、小儿泣而不止,谓之,哭极音绝...  相似文献   

20.
梁涛 《华夏文化》2003,(3):23-26
一《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章是孔子陈述自己心路历程的重要言论 ,而其中“知天命”、“耳顺”等向来是研究中最有争议的问题。对于“知天命” ,存在着几种不同的理解 ,一种是宗教的 ,认为天命即天之意志和命令 ,如有学者说 :“我们可以说‘知天命’也就是知天的意志与定则而尊行之 ,这自然是主观与客观相互融合的知识 ,亦为行为的起点。故‘知天命’即应‘畏天命’ ,‘畏天命’就是随时谨慎小心 ,在行为上多作检讨。”①但如果这里的天是指有意志、有目的的主宰天 ,那么 ,它显然不符合孔子的原义 ,因为此一内容的天命是《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