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注农村教育,笔者认为最应关注的不是经费问题,不是师资问题,不是体制问题,而是农村教育的正确定位问题。那是春暖花开、麦苗返青的时候,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写春天的田野景色,学生写着写着,忽然一个孩子问:“老师,田野里那青青的庄稼是水稻吗?”望着那孩子疑惑的眼神,我的心在隐隐作痛:孩子,你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孩子,你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是农村的水土养育了你,是农村给了你的生命、你的一切,可这农村的小麦,你竟不知道叫什么?是啊。农村的孩子不知道农作物,农村的孩子眼里没有了农村的景、农村的物、农村的人和事,有的是什么?是与城市孩子一…  相似文献   

2.
我的梦     
2017号太阳,当你走过了很远很远的路程的时候,我也已经做了一个长长的很美很美的梦。我梦到南极,一个透明的世界,那里,皑皑的白雪绵延到世界的尽头。企鹅们住在一座冰筑的城堡里,它们邀请我进去,参观城堡雄伟的大厅,一条环形的滑梯通向二楼、三楼、四楼……长长的走廊里挂着一幅幅凹凸有致的冰画,当我走过它们面前的时候,冰画里的小...  相似文献   

3.
我们农村的语文老师每每谈起学生的作文,总觉得农村的孩子语文基础差,又没有什么内容可写,因此远远不能与城里的孩子相比。其实不然,农村的孩子要写好作文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充实的生活。老教育家叶圣陶同志讲:“我们要记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由此可见。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农村的孩子生活在美丽的大自然中,蓝天碧水,朝霞夕阳,谷禾翠郁,蝶舞花香。这秀丽的景色在学生的头脑中会留下一幅幅多彩绚  相似文献   

4.
盐城市钱江方洲幼儿园作为一所年轻的小区配套幼儿园,用四年时间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默默无闻到事誉全市”的辉煌转变.作为钱江人,我们经历着幼儿园的变化,看着幼儿园的发展,更欣喜地感受着我们孩子的成长.今天,当你品味这一幅幅画作时,它会把你带进那童趣盎然、充满想象、朴素清新的纯美世界里.  相似文献   

5.
美,无处不在     
美,无处不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事物看似平常,并不起眼,其实却能让人从中体会出独特的意蕴。罗丹曾经说过:“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去发现美的眼睛。”要欣赏美,不用走远,美,就在你身边。欣赏你周围的人和事物,享受与家人共处的美好时光,以及回味你人生中一幅幅美丽的片段,美,就在其中。包含在世界上许多事物中的内在美是一种蕴藏着的美,这种蕴藏着的美比外在美往往更深刻,更能给人带来更深刻更持久的感动。而内在美往往被事  相似文献   

6.
<正>一提到农村,我们脑海里自然地就会浮现出一幅幅美景:清清的河水、青翠的高山、一望无际的田野……让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而农村的教育却不如这景色美。农村由于经济相对落后,学校基础设施不完善,课程资源短缺,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制约着农村教学质量的提高。再加上农村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学生通常是交给老一辈人看管,因此农村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学习习惯不好。这无疑给农村教育雪上加霜,导致农村教学质  相似文献   

7.
记得我第一次走近她是在一个明媚的春天。我带着一群一年级的娃娃去郊游。孩子们满脸兴奋,我问:“孩子,你们看到了什么?”“小花……小草……小牛……小羊……”“那么就用你的小手把它们画出来吧!”孩子们趴在草地上用手中的油画棒在纸上画呀,涂呀。一会儿,一幅幅杰作诞生了:红花、绿草、黄牛、白羊……看着孩子们用胖乎乎的小手举起的一幅幅五彩斑斓的图画,我就对他们说:“请在上面写上2004年3月20日。”就这样,她开始在孩子的心中萌芽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情绪解码     
如果说人生可以用一幅画来比喻,那么一个人的情绪实际上掌握着整幅画的气氛和基调。如果希望你孩子的一生是一幅明快且富有朝气的佳作,那么,最重要的是在孩子幼年的时候帮助他打好底色,定好基调,注重孩子的情绪发展,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  相似文献   

9.
刘雪璠 《陕西教育》2008,(10):46-46
“当你拿起笔时,你激动,你感到一种强有力的冲击,这首先是生活的冲击,众多的、你所亲身经历的忘却的日子涌上心头,等着你去编织,去拂掉岁月积下的尘土,去用理想和道义的火炬照亮它们——缤纷的色彩、变织的音响、一幅又一幅的画面、一个又一个的旋律,一齐涌上心头。”细读作家王蒙这一段充满激情的话,我们深刻感受到作文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作文离不开生活。因此,我们小学的作文也应该进行生活化的教学。  相似文献   

10.
庄酒  吴欣 《课外阅读》2006,(8):16-16
儿子拿来幅蒙娜丽莎的画问我,老爸,你说,这个美吗?我不假思索地说,当然美,要不怎么说是世界名画呢。儿子又问,那你说,美在哪?我的美术知识不多,但还是硬撑着给他讲了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  相似文献   

11.
失散的画     
画家在他的梦幻画室中创作了一幅油画,但画的3部分失散了。找到它们,拼成一幅完整的画面,你就能知道画的是什么了。在画室里还隐藏着18个画上的东西。你能把它们都找出来吗?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日记》2012,(4):F0003-F0003
一位摄影师曾经说过,“我之所以拿起相机,是因为它可以发现并记录生活中被忽略的美。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你将会更加热爱生活。”青少年朋友,当你看到一幅幅令你或欣喜或动容的照片的时候,你是否也有跃跃欲试的冲动?现在,我们邀请你参加这一挑战。  相似文献   

13.
窗外,是一片苍翠的绿色。室内,是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幼儿自画像,那跳动着的色块与大自然的秀色交融在一起,令人心旷神怡,耳目一新。如果你未身临其境,很难相信这些画居然是五六岁的孩子画的,这些作品就诞生在刚逝去的两小时内。  相似文献   

14.
青城亭     
游青城山,最难忘的是那些点缀于青山秀水间的小亭。它们像一朵朵素朴的蘑菇,悄悄地藏在深山中、石道旁,总是在你走累了的时候,恰到好处地出现在你的眼前,供你歇脚落坐,为你遮荫挡雨。而且,只要有小亭的地方;就有看不完的风景,赏不尽的画图。可等你兴尽而去,偶然回头时才发现,其实小亭就是一幅美景,不论是挑着白云的一角飞檐,还是映着碧水的一点亭影,都给山光水色注入了鲜活的气息,使山水变得更为灵动和妩媚。它们好像天然地长在这山谷水涧,好像生来就是为这长龙似的青山悄然点睛的。  相似文献   

15.
芦鸡     
孩子与小动物之间有着一种割舍不了的情结。总认为饲养着它们就能给自己带来欢乐。殊不知属于大自然的生命,若要缚住它,那是对它最大的伤害。看了这篇文章相信你能理解“它们生来就是自由自在的,你要把它们养在家里,它们宁愿死”的含义。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孩子是一张白纸,需要我们去填充,你要什么就填什么,红的、黄的、绿的、蓝的,或者花的;有人说孩子是一幅多彩的画,需要我们仔细去欣赏,是美、是丑、是新、是旧,只怕我们的欣赏水平不够。我要说孩子是一本书,需要我们认真去研究,用心去解读。多年的幼教生涯告诉我,尽管孩子这本书不易懂,但只要我们用心去读,还是可以读懂的。一天邻居家的孩子园园(系化名,下同)迈着不太稳定的步子在院子里跑来跑去,突然跑到我的面前,用勉强让人听得懂的话对我说:“阿姨,给我一个好东西。”我两手伸进衣袋里,摸来摸去实在拿不出什么…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一家教育期刊刊载了两帽甚是有趣的漫画。第一幅,一位长着正方形脑袋的老师,正在给一群孩子讲课,这群孩子的脑袋有三角形、梯形、椭圆形……形态各异。发人深省的是第二幅,孩子的脑袋竟无一例外地变成了正方形。形象而诙谐的画面折射出的是传统教育过分强调整体性、统一性、全面性的弊端。其实不可能“千人一面”,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切不可忽视人的差异性、多元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18.
晏红 《家教指南》2006,(10):16-18
孩子为什么如此不喜欢狼? 今年有一首很流行的歌曲《狼爱上羊》,第一次听就喜欢上它的歌词:“北风呼呼的刮,雪花飘飘洒洒,突然传来了一声枪响,这匹狼它受了重伤,但它侥幸逃脱了,救它的是一只羊,从此它们约定三生,苦诉着衷肠。狼说亲爱的,谢谢你为我疗伤,不管未来有多少的风雨,我都为你去抗;羊说不要客气,谁让我爱上了你,在你身边有多么的危险,我都会陪伴你,就这样它们快乐地流浪,就这样它们为爱歌唱……”  相似文献   

19.
五月的鸢尾     
关好的生活需要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幅画、一首歌、一篇文章……都能给我们带来关的享受,现在就把你的这份愉悦的心情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写下你对某一书画作品、音乐作品、文学作品的理解以及对作者的了解,或者由此引发的对生活的感悟,让我们从这一期开始开启品“美”的话题吧。[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画错的大象     
《小溪流(作文画刊)》2014,(9):F0002-F0002
下面这两幅画中,一幅是真迹,一幅是赝品。考考你的眼力。看看能不能找到它们的7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