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若梅 《今日中学生》2007,(12):36-37
因为你是初三的大孩子,我才给你讲这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两个初三的辍学生。2007年元月6日,在北京亦庄同仁医院的产科病房里,一名出生仅5天的女婴睡得正香。婴儿的身边坐着她的父母——17岁的小亮和16岁的小云。两个做了父母的孩子满脸愁云,因为双方的家长都难以接纳他们。  相似文献   

2.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煞费苦心,因为孩子是父母的至爱!读读下面的故事,似曾相识的情节,似曾相识的故事,其间的教育智慧定会如一杯甘甜的美酒,让你久久沉浸于其中。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个农家女,父母都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职工,每天过着日出而做,日息而卧,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我们这里的孩子最理想的出路就是考学———好好读书,考上大学,在城里找一份好工作,这也是父母的最大心愿。哪家的孩子学习好,哪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哪家的孩子有出息,这些都成为父母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我家有4个孩子,两个姐姐,一个弟弟,我是老三。大姐高中毕业那年,二姐上初三,我11岁,小学刚毕业,小弟只有9岁,特别的调皮。母亲与邻居张叔一起承包了一片瓜地,整天早出晚归。那时总有刺猬、狐狸之类小动物在瓜…  相似文献   

4.
正【顶级示范】初三的儿子何立伟儿子在父母眼里永远都是孩子,这种天经地义仿佛意味着一个人是永远长不大的。这样的中国父母的眼光其实非常可笑,因为事实上,在不经意之中,儿子已经长大。许多你以为很熟悉的东西,实际上在慢慢变得陌生。只是你不知道,你眉头上还堆着"我  相似文献   

5.
<正>与孩子"谈钱",的确是每一位父母无法避免的教育话题。聪明的父母从来不会跟孩子哭穷,而是努力拼搏着。自己穷,是自己需要努力改变的,不能把孩子拉进来被穷吞噬。聪明的父母应该脑里有钱,而不是心里有钱,教孩子认识钱,意义远在钱之外。看看下面两个人的故事,或许从他们成长的轨迹中,你也能看到一些自己的影子。A君和B君的故事A君和B君是来自四线小城镇的两个孩子。两家离  相似文献   

6.
耳边的教导     
作为父母,"指出孩子的缺点、问题与不足,及时地给出反馈和意见,纠正孩子的行为",确实能帮助孩子更快地进步、学习和提高吗?答案是,不一定!甚至会适得其反!相信每一个带孩子上兴趣班的父母,都有和我一样的经历。也许你还正是那个苦口婆心教导孩子的人。故事笔记晚上,我们一家人去附近上轮滑兴趣班。因为两个孩子以前都没有接触过轮滑,所以被安排在零基础的启蒙班学习最基本的轮滑技巧。和我们同班的还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大概五六岁的样子。因为这个启蒙班是专门为零基础的孩子准备的入门课程,所以,课程内容都非常简单,教孩子做一些最基本的动作,比如穿上轮滑鞋以后在没有任何帮助的情况下练习直立、下蹲、原地踏步等动作。  相似文献   

7.
李雨 《家教指南》2003,(11):46-49
不和睦家庭的直接受害者是孩子,他们是目睹父母战事长大的。当读者听到下面的三个家庭故事,你会有何感想?  相似文献   

8.
自尊     
张杉 《教师博览》2006,(7):20-20
在同学聚会的酒桌上,一位当老师的同学讲了一个小女孩的故事—— 小女孩今年8岁,上小学二年级。她是一个可怜的孩子,因为她的父母离婚后都各自有了家,她跟着年迈的爷爷一起生活。爷爷只有微薄的退休金,祖孙两人相依为命。  相似文献   

9.
妈妈,你说我是漂亮还是丑?我觉得我们班的某某同学很漂亮,只是有点太矮。无意间十岁的女儿提出了美与丑这个问题。这首先是令为人父母者高兴的事情。因为这说明孩子逐渐有了爱美之心,逐渐有了审美意识,内心也逐渐丰富细腻起来。作为孩子,也许你曾向父母询问过这个问题;作为父母,也许你的孩子曾经向你询问过这个问题。你得到了怎样的回答?你又是怎样回答孩子  相似文献   

10.
怎么办杭州一读者来信说:我女儿上了初中后,常常喊“压力大”,问她到底什么压力,又说不出。现在读初一就喊压力大,那到初三考高中时怎么办?真急人!答:孩子有自信,她就能承受压力。所以父母的职责不是帮孩子抹去对她产生压力的事情,而是要帮助她学会面对压力。在教育上要注意以下几点。1.孩子诉说压力大时,你要表现出亲切的关注,并放下手中的活,准备倾听。在饭桌上,父母可以随机讲一些自己或别人成功处理压力的故事,也可以讲一些不成功的反面例子,引导孩子参与议论,发表自己的看法。2.如果孩子诉说头疼、胃疼,表现烦躁,缺…  相似文献   

11.
你常给孩子讲故事吗如果你想让孩子聪明伶俐、性格好品德好,那就多给孩子讲故事吧因为好的故事会告诉孩子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什么应当爱,什么应当憎,什么是应当做的,什么是不应当做的……故事,像五彩缤纷的贝壳,一步步地把幼儿引向文学的海洋。在给孩子讲故事的过程中,还能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幼儿的智力。可是,有不少父母却忽视了这种好的教育方法。我对学前班里的50名孩子进行过调查,父母经常给孩子讲故事的只有6人,偶尔讲故事的有10人,所有这些只占全班幼儿的32%,…  相似文献   

12.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问5岁的儿子:“如果妈妈和你一起出去玩,我们都渴了,又没有带水,你的小书包里恰有两个苹果,你会怎么做呢?”儿子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高兴地说:“我会把两个苹果都咬一口的!”母亲很失望,本想像有的父母那样,将孩子训斥、开导一番,然后再教孩子应该怎么做,可就在话即将出口的那一刻,她突然改变了主意。  相似文献   

13.
匡鲜 《学习之友》2006,(3):55-55
莎士比亚曾经充满深情地祝福一个失去了父母的少年。你是多么幸运啊,你拥有了不幸。当时这个孩子正处在孤苦无依的时候,孩子充满疑惑地看着这个被人们尊敬的艺术大师。莎士比亚摸着孩子的头说,因为不幸是人生最好的历练。是人生不可缺少的历程教育:因为你知道失去了父母以后,一切就只能靠你自已了。这个孩子似乎领悟了什么,悄悄地离开了莎士比亚。40年以后。这个孩子——杰克-詹姆士,成为英国剑桥大学的校长,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  相似文献   

14.
幼儿的居家安全始终是父母的一块心病。不少家长都有“百般操心,万般用心,一不小心,十分伤心”的体验,因为好动的孩子令你防不胜防,即使你的防范措施再严密,也难免顾此失彼。就拿摔跤来说,轻则鼻青脸肿,重则骨折,更有其他危及生命的伤害事故,令父母不寒而栗,深感责任重大。过去的孩子,摔也就摔了,因为子女多,似乎摔一下也没什么了不起。越是这样,过去的孩子越经得起摔,甚至因为自己顽皮摔伤了身子,还不敢告诉父母,生怕再挨揍。现在的孩子不一样了,都是独苗,父母真的是呵护有加。在一些家庭,为防孩子发生意外,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幼年时,父母对你的回应很少,造成了你回避型的性格,因为惧怕得不到回应,抗拒与人交往。""小时候,父母总是拿你和隔壁家的孩子比较,父母总对你表达失望,这让你痛苦,你把这种痛苦归因于隔壁家的孩子,造成了你对优秀于自己的人的怨恨。"这就是鸡汤文的典型。它带给人们一种错觉,让人们觉得,只要弥补了童年别人给我造成的伤害,我就可以变得更好——这可比努力要轻松多了。看过一个故事。有个小白领,长期一事无成,  相似文献   

16.
一次班会课上,我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孩子,因为不满父母的唠叨,赌气离家出走了.当他把钱花完之后,又饥又冷.这时候,一个老爷爷收留了他,给他一个包子充饥.他非常感激,对老人说:"我一定要报答您."老人说:"我才给你一个包子,你就感激,而你的父母养了你这么多年,难道你就不感激?"这个孩子一下子醒悟了,回了家.  相似文献   

17.
相信这位好爸爸已经很努力地讲故事了,但事实上他是把念故事和讲故事混淆了。讲故事可是有学问的。做父母后,有样本领是必需的,那就是给你的宝贝讲故事。孩子的第一个偶像如果是你,也许就因为你会讲故事。  相似文献   

18.
感谢不幸     
一天,莎士比亚见到一个失去父母的孩子,他充满感情地对这个孩子说:你是一个多么幸运的孩子,因为你拥有了不幸。这个孤苦无助的孩子充满疑惑地看着这个被人们尊敬的艺术大师。莎士比亚摸着孩子的头说:因为不幸是人生最好的历练,是不可缺少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问她5岁的儿子:"如果妈妈和你一起出去玩,我们渴了,又没带水,而你的小书包里恰巧有两个苹果,你会怎么做呢?"儿子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说:"我会把两个苹果都咬一口."可想而知,那位母亲有多么失望.她本想像别的父母一样,用诸如孔融让梨的故事启发孩子一番,然后再教孩子该怎样做.可就在话即将说出口的那一刻,她忽然停顿了一下,摸摸儿子的小脸,充满耐心地问:"能告诉妈妈,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吗?"  相似文献   

20.
每一个孩子在少年时期都会有自己的梦想,他们往往会因为梦想的激励而努力学习,但是也有的孩子,因为对梦想的理解不够准确,或者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指导不够而走偏。因此,对于处于少年期的孩子的父母来说,更重要的是关注孩子心中有个怎样的梦,以及他怎样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我曾经接触过一个孩子,那个孩子叫赵爱军,他在我们地区当时是比较有名气的,因为他当时是个见义勇为的典型。在上学的路上,他看见歹徒劫持了一个6岁的孩子,他主动对歹徒说“你把那个孩子放了,我跟你走!”当时,他只是一个6年级的小学生。学校曾经对他的事迹进行了宣传,还要求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