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忠东 《历史学习》2007,(11):36-36
18世纪初,一本书名为《约翰·布尔的历史》(John Bull’s Histoly)的政治讽刺小说在英国引起轰动。它出自苏格兰医生兼作家约翰·阿巴思诺持的手笔,用来讽刺当时辉格党的战争政策。小说中的主人公约翰·布尔身材矮胖,举止笨拙,性情急躁,给人以滑稽之感。他是一位保守的乡村绅士,身后总有一只斗牛犬跟着。  相似文献   

2.
早在"讽刺之书"《儒林外史》出现之前,蒲松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里已有不少堪称精品的讽刺短篇。在这些小说中,蒲松龄采取了既不同于西方讽刺小说的笔法,又异于中国其他讽刺小说的艺术手法,即把中国古代的俳优讲说滑稽故事、讽刺喜剧、笑话以及相声艺术诸种手法掺合进小说,因而形成蒲松龄式的独特讽刺风格。《聊斋志异》中的许多篇什,都可以当作一幕幕讽刺喜剧来读。  相似文献   

3.
冷眼冷笔、冷嘲冷讽是张爱玲小说的一大特点.张爱玲小说辛辣地讽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旧上海冷漠虚伪的家庭人际关系,讽刺了人的种种愚昧、虚荣、冷漠和自私,也讽刺了其他种种可笑的事物.鲁迅的讽刺艺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的讽刺艺术属于"有我之境"的讽刺艺术,而张爱玲小说的讽刺艺术是"无我之境"的冷眼旁观、冷言冷语,然而,在冷静的剖析与无情的讽刺背后隐藏的却是悲天悯人的情怀.张爱玲对芸芸众生有着一副菩萨般慈悲的心肠.  相似文献   

4.
英国小说家威廉.戈尔丁在小说《蝇王》中运用了讽刺手法来探究人性本恶,从而阐明了人类战争的根源。本文从外在讽刺和内在讽刺两个方面着力于分析《蝇王》中讽刺的应用,以及戈尔丁如何应用讽刺的技巧使《蝇王》成为一部现代寓言。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现代讽刺小说由传统向现代的历史性转变过程中,张天翼以其讽刺小说"文体"所特有的第三人称内视角、儿童视角、非情节化、戏剧化和口语化叙事等现代特征,不仅丰富了中国现代讽刺小说的"文体"内涵,也为中国讽刺小说文体的现代性进程作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代表作,也被认为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开端。无论是夸张、对比、反讽的讽刺修饰手法,还是小人国国王、巨人国国王、小人国国民、拉个多教授、小人国大臣等富有讽刺意味的人物形象,都彰显了《格列佛游记》以讽刺手法批评当时社会现状的特质。深刻剖析小说的讽刺手法,对于全面理解和把握小说的内容与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兰 《英语广场》2017,(3):47-48
《格列佛游记》是由英国18世纪最杰出的讽刺小说家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1667-1745)编著的一部游记体讽刺小说。该书由四部分游记构成,描述了主人公格列佛航海漂流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慧骃的经历。本文试从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视角的"文本的历史性""历史的文本性"及"深度描写"三个角度并结合《格列佛游记》四个部分的内容解读这部小说,以期对该小说所蕴含的思想内涵有一个更为深刻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讽刺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这部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格列佛的一系列航海探险故事,讽刺了18世纪英国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  相似文献   

9.
《印度之行》是E·M·福斯特的一部小说,这部小说充满了辛辣的讽刺、深刻的象征和富于哲理的预见,是20世纪英国小说中的经典作品之一.在这部小说中,福斯特运用了大量的象征主义技巧,使得整部小说更有韵味,福特斯本人也被誉为“现代象征主义者”.  相似文献   

10.
作为迈克尔·翁达杰的一部著名小说,《英国病人》以其特殊的主题和叙事视角吸引了不少批评家的关注.作品反映了在二战期间,人与人之间充满了阴谋、怀疑和仇恨的关系状态.而在此状态下,小说中"英国病人"的"沙漠里之恋"最终也沦为战争中的灰烬.本文将分析影响"英国病人"和他的恋人凯瑟琳之间"短暂的沙漠里爱情"的因素,以揭示战争的血腥与残酷.  相似文献   

11.
谴责小说作为近代社会小说最为发达的一枝,从内在的文化心理层面来看,显然是受到了古典文学中的美刺与讽谏传统影响的。无论是思想内容方面所体现的批判精神,还是艺术手法方面所达到的讽刺效果,谴责小说都表现出了对美刺与讽谏传统的归依。其直接的源头就是以《儒林外史》为代表的讽刺小说。  相似文献   

12.
《格列佛游记》是18世纪英国伟大的讽刺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一部杰出的游记体讽刺小说.作者用丰富的讽刺手法通过主人公格列佛的4次航海经历,虚构出离奇的情节,重现了欧洲社会的政治、宗教、科学等方面的情况,并从理性的角度审视人性.作品体现了对人性的复杂、伪善及畸形社会形态的讽刺.  相似文献   

13.
小说是语文教材中的重镇,讽刺小说特色突出,尤为学生所喜爱. 教师要讲出讽刺小说的特色却并不容易.很多以讽刺著称的小说,学生往往感受不到讽刺的效果,有时甚至会一脸茫然地问:“怎么讽刺了?” 要讲出讽刺小说的特色,就要知道讽刺效果到底从哪里来.很多文学作品都会用到讽刺,但能够称为讽刺小说,一定是从整体而不仅是局部体现了讽刺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上半叶,英国小说家们继承发扬了英国文学中的讽刺传统,通过塑造各种人物,把生活的真实图景展示给读者,揭示了社会、道德等方面的黑暗和荒谬,并且毫不留情地对此进行了嘲弄和批判。伊夫林·沃就是其中一位,写过了一系列讽刺小说。本文以伊夫林·沃的小说《衰亡》和《邪恶的躯体》为例探讨与分析小说人物描写艺术的讽刺色彩和现实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5.
郑立军 《考试周刊》2013,(41):14-15
《名利场》是英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小说以独特的讽刺效果和写作手法闻名于世。文本描述了19世纪英国上流社会的生活现状,并以讽刺权势,批判社会贵族为主线。文章通过分析文本中的人物的内心世界的矛盾性,以及个体的极端化阐释在社会人际关系中度的把握的核心和宗旨。  相似文献   

16.
《斩鬼传》是《儒林外史》之前的一部特色鲜明的寓意类讽刺小说。作者运用了多种讽刺手法,将讽刺的锋芒直指人类的道德缺陷和丑恶癖性,使众多"人鬼"穷形尽相。小说善于运用对比、衬托的讽刺手法,在衬比之中彰显讽刺对象;作者秉持冷静的态度,不加半点评述,让人物尽情地表演,在冷静客观中呈现人物的言行、刻画讽刺对象。此外,小说还使用了主观直斥和合理夸张等讽刺手法,讥刺了人类诸多弱性。《斩鬼传》的讽刺艺术和风格,对后世讽刺性小说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英国十八世纪著名政治家、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寓言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辛辣地讽刺了当时英国的内政和外交,揭露批判了资产阶级贵族虚伪、狡诈、贪婪的人性。笔者结合原著,从分析作家作品入手,试析这部享誉世界的名著的寓意,对于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将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威廉·麦克皮斯·萨克雷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家,作为一名讽刺大师闻名于世。他的代表作《名利场》以讽刺势利、批判金钱万能和宣扬仁爱为主旨,通过讲述爱米利亚与利蓓加的荣辱沉浮和际遇,向我们描绘了一幅英国上流社会的风景图。主题矛盾的突出和人物性格的复杂是小说的成功之处。从文学创作和精神分析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得出小说的主题矛盾来自于作者本身。  相似文献   

19.
约翰·高尔斯华绥(1867-1933)英国小说家,剧作家,2 0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三杰之一.约翰·高尔斯华绥的作品多以1 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期的英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社会和家庭生活,其作品语言简练,形象生动,讽刺辛辣.《苹果树》是约翰·高尔斯华绥笔下的一部中篇爱情悲剧小说,此部文学作品对人物、情节和环境进行了细腻的高品质艺术加工,对现实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揭露与批评.本文通过对小说《苹果树》中的现实主义进行分析,解读作者约翰·高尔斯华绥作品中的“骑士精神”.  相似文献   

20.
讽刺是《围城》的一大特色。在小说中,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对人物进行了全面、深刻的讽刺,从而形成了一种"直斥"的讽刺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