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祖堂集》是南唐时成书的一部禅宗语录汇集,是研究唐五代语的重要资料。本对《祖堂集》中的九个字、词作了考释。  相似文献   

2.
《祖堂集》中的复音介词,集中反映了晚唐五代复音介词的整体面貌特征。与上古、中古相比,《祖堂集》复音介词不仅在数量上得到了很大发展,而且在构成方式与分布位置上也有其特点。由此可见,至晚唐五代时期,复音介词发展已比较成熟,为现代汉语复音介词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纪传体禅宗灯录,《祖堂集》对唐五代语言文字及禅宗史的研究均有重大的意义。校本《祖堂集》(孙昌武、衣川贤次、西口芳男点校,中华书局,2007)吸收海内外先行版本和研究成果,进行了细致的点校。但我们在校读原典过程中,发现此校本及时贤的论述仍有许多可商榷之处,是故作此校补。  相似文献   

4.
<祖堂集>是一部成书于南唐时期的禅宗语录汇编,也是研究唐五代白话语言的重要资料.本文用异文比勘,辞例归纳的方法考释了<祖堂集>中七则疑难词语:考(拷、栲),索(嗦),详,匡,突晓,意思,诤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祖堂集》、《古尊宿语录》等文献为依托,考查了唐五代时期马祖道一禅系的弥勒信仰。文章认为,马祖门下僧侣相当普遍地涉及弥勒信仰,表明弥勒信仰在唐五代禅宗中有一定地位;马祖一系对待弥勒的观念,直承道信、惠能和净众保唐禅派而来,但又有了崇奉他力念佛的倾向。  相似文献   

6.
晚唐五代时期禅宗文献《祖堂集》疑问句句末语气词既有新兴的,也有沿用的,且主要用于是非问句。新兴的"摩"使用频率最高,用法上不仅相当于"吗",还相当于"吧"。新兴的"聻/你/尼"尚未得到广泛使用。在新兴的语气词的使用速度方面,《祖堂集》要快于敦煌变文。上古汉语就已使用的语气词"耶"、"也"、"乎"在《祖堂集》中的使用频率都较高,"哉"、"欤"、"焉"已呈现消亡的趋势。中古汉语产生的语气词"那"未得到普遍使用,用法上有很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晚唐五代时期的禅宗文献《祖堂集》中疑问代词“什摩”可以用于反诘,具有否定功能,“什摩”的反诘用法已开始多样化,且基本上沿用到了现代汉语中。与现代汉语比较,“什摩”的反诘用法尚处于萌芽、发展时期,并不十分丰富、成熟。  相似文献   

8.
关于《祖堂集》中的不少词语用例,可以起到补充、补正当前辞书如《汉语大词典》义项所举例证较晚的问题,笔者曾著文有所揭示(参拙作《<祖堂集>中的俗语源》,刊《绵阳师专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1期).然彼时囿于精力,尚有遗漏.近来赋闲在家,居多闲暇,笔者即依前文体例,对《祖堂集》作了近乎穷尽性的调查,又得若干条,现列于下,为防文冗,每条酌举一二例.羚羊挂角《汉语大词典》9/172(指第9分册第127页,下同)引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澈玲珑,不可凑泊.”琥按:《祖堂集》卷八《云居和尚》:师示众云:“如人将一百贯钱买得猎狗,只解寻得有踪迹底忽遇灵羊挂角,莫道踪迹,气也不识.”僧便问:“灵羊挂角时如何?”师云:“六六三十六”护身符 《汉语大词典》11/428义项引《景德传灯录·慧忠国师》:“幸自可怜生,须要个护身符子作么?”琥按:此亦见《祖堂集》卷二《慧忠国师》.  相似文献   

9.
《祖堂集》中出现了唐代新产生的近指词“这(者)”,其后都有连带成分。与《敦煌变文集新书》的比较,《祖堂集》“这(者)+连带成分”大体上比《变文》发展得快。  相似文献   

10.
根据《祖堂集》原典,参考诸点校、校注、释译本,运用文献比勘等方法,可以看出《祖堂集》字词、标点等失误二十例。  相似文献   

11.
目前来看,《祖堂集》的校注本不多,各本之间在注释、标点断句等方面也存在着诸多不同;与此同时,学界大多研究《祖堂集》的语法现象、版本流传等问题,对词汇现象研究得不多.本文以《卷六·石霜和尚》为例,对文中出现的几则词语加以解释,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2.
“许多”一词由唐五代“如许+多”结构而来,北宋时“许多”在“这样多”义项上成词,南宋时“许多”在“很多”义项上成词。《祖堂集》保存了“如许+多”结构早期而丰富的例子,对探索“许多”的成词过程功不可没。唐代诗歌的格律化要求加速了“许多”的成词。  相似文献   

13.
《祖堂集》是五代南唐泉州招庆寺静、筠二禅师编纂的一部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禅宗史料总集,它较目前我们通常见到的另一部禅宗灯录《景德传灯录》早问世约半个世纪.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祖堂集》到北宋以后,逐渐湮没.幸好此书早期曾传到朝鲜,被收入高丽版的《大藏经》中,才使这一禅学瑰宝不致失传.近年来,在海外禅学研究的推动下,国内上海古籍出版社、书目文献出版社相继将《祖堂集》影印行世.但由于未施句读,不便初学.有鉴于此,岳麓书社以弘扬中华文化为己任,于一九九六年率先推出由吴福祥、顾之川博士点校的排印本.平心而论.该点校本点校尚难称精密,体例亦多龃龉,笔者曾作《校读记》多有匡正.不过它毕竟使一部失传近千年的珍贵古籍得以为广大读者所使用,从这个意义上讲,点校本《祖堂集》的问世,实为一功德无量之举.笔者在用吴、顾二人点校本通读的过程中,特别注意留心其中的俗语词,发现其中不少的俗语词可以起到补  相似文献   

14.
《祖堂集》是唐五代时期语言的重要资料,“还(有)…也无”是其中一个典型的疑问句式,这个句式已有许多专家讨论过,但没有人将它与闽南方言“有无”疑问句式联系起来考察,而闽南方言的定型大约也在唐五代时期,笔者认为这两个句式在结构形式与语法意义上有着系列的对应关系,本文通过具体语料的分析对比,提出唐五代时期“还(有)…也无”的句式应当是闽南方言“有无”疑问句式的前身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唐末、宋初的两部禅宗语录《祖堂集》与《景德传灯录》中共使用了10个选择连词,都是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中产生的。其中选取式连词明显多于析取式连词,双音节连词明显多于单音节连词。二书中选择连词基本一致,《景德传灯录》中出现了连词"为是"。在使用频率上,不管是选取式还是析取式,《景德传灯录》均明显高于《祖堂集》。  相似文献   

16.
目前来看,《祖堂集》的校注本不多,各本之间在注释、标点断句等方面也存在着诸多不同;与此同时,学界大多研究《祖堂集》的语法现象、版本流传等问题,对词汇现象研究得不多。本文以《卷六·石霜和尚》为例,对文中出现的几则词语加以解释,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7.
文中描述了《祖堂集》及其他同时代文献中"且"类关联副词的用法,并分析其在语义上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8.
文中描述了《祖堂集》及其他同时代文献中"且"类关联副词的用法,并分析其在语义上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训释《祖堂集》中若干词语,这些词语均有补正《汉语大词典》、《辞源》、《中文大辞典》等大型语文辞书阙失——包括词语失收、词义缺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祖堂集》是我国的一部禅宗语录合集。根据泉州招庆寺主净修禅师文僜的序文记载,该书为招庆寺静、筠二禅德编集。全书凡二十卷。大约成书于南唐保大10年(公元952年),比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道原编撰的《景德传灯录》约早50余年。该书大体用当时的口语记述了唐代禅宗和尚二百余人的行状和语录,保存了唐末五代时期丰富的口语语汇和许多新兴的语法现象,对汉语史特别是早期白话的研究极具史料价值。《祖堂集》一书自五代编集以来,国内久已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