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郝铭鉴同志:你好!前几天看到你给陈燊的信,提及文艺小丛书约稿的事。我想与你直接联系,可以谈得清楚一些。我对这套小丛书颇感兴趣,很想结合自己专攻的方向,做些较系统较深入的研究。前一段时期,我参加了编写《法国文学史》,接触到一些问题和材料,因限于时间,只能泛泛地加以论述,自己很不满足。你们这套小丛书可以容纳较大规模的研究成果,很符合我所向往的目标。我一向  相似文献   

2.
朱希良 《今传媒》2005,(2):50-50
和肖健交往也有将近六年了。2004年12月3日,他打电话给我,说是自己;隹备出一本书,想请我帮忙给看一下,然后就可以送出版社了。我先是感到有些惊奇,仔细一想这也符合肖健做事的风格不事张扬,稳稳当当,有思路,有耐心,过段时间,就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初看这题目,很多人可能会以为我是盲人呢。其实我不是,眼睛目前还好用。每周在专栏里的小文,我都非常想通过题目来吸引读者的眼睛,所以挖心掏肺地胡思乱想,写出后又忐忑不安地觉得是不是有些“哗众取宠”。我就是这样一个对很多事物充满不确定性,而且诚惶诚恐的人。就拿要出书这件事说,我就很惶恐。出书一直对我来说,是件神圣又遥远的事。  相似文献   

4.
大约是在7月初的一天晚上,搜索着电视机频道的我,忽然看见了某电视台“欢乐时光”节目,热热闹闹地正在进行“魅力先生大赛”。想想自己也是男人一个,便很想知道别人的“魅力”究竟如何,于是正襟危坐,引颈细看。 但看着看着,感觉味道有些不对。  相似文献   

5.
对出版形势、发行工作,最近大家都很关心,这是好现象。最近我作了点调查研究,有些感想,想谈谈自己的意见。在调查研究中,我发现有一种矛盾的现象很值得思考。一方面图书市场形势很好,使人很受鼓舞;另一方面全国库存增加,订数不稳定,有些萎缩。一方面是读者多如潮涌;一方面书卖不出去。这种现象十分矛盾,而这又确实是我们现在面临的出版形  相似文献   

6.
我按照良心来走。谁好,我就赞扬谁,谁不好,我就批评谁林墨山:接到瑞典来电时,您的第一反应是什么?莫言:他们在电视正式公布前20分钟,打了一个电话给我。当时我正在抱着我的外孙女吃饺子。我还是很吃惊的。因为我感觉前一段中国网络上炒来炒去,都是在炒作,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当知道这是件真事时,还是感觉到很惊讶,马上当然感觉到很高兴。林墨山:这是您想过或期待着的事吗?莫言:曾经想过。当年土耳其的帕慕克得奖之后,我想,哦,他比较年轻,年  相似文献   

7.
"观众听不懂你的笑话没关系,你不用被强迫着灌输观众资讯,你可以照自己的意思编剧,观众看不看得懂无所谓,我想观众也很高兴被挑战,他们希望被看做是有文化的成年人。"——一位HBO高级总监说  相似文献   

8.
丰子恺 《出版参考》2004,(32):21-22
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想委曲地说出来,使你们自己晓得.可惜到你们懂得我的话的意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这是何等悲哀的事啊!  相似文献   

9.
自己的上帝     
同样是活着,有些人活得很精彩,很出色;有些人活得很失意,很无奈。同样是活着,有些人整天愁眉不展。同样是活着,我们为什么不能选择一种愉快的活法呢?为什么不想办法让自己的生活美好一些呢?活着,就要对得起生命,对得起自己。别人不会去理会你是否开心,是否开心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开心的钥匙就在你的手中。  相似文献   

10.
丰子恺  菁菁 《出版参考》2004,(11):21-22
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想委曲地说出来,使你们自己晓得。可惜到你们懂得我的话的意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这是何等悲哀的事啊!  相似文献   

11.
传媒视点     
有些记者提的问题很不专业优秀的媒体和记者是新闻发布的依靠。好的问题,才能引出精彩的回答,才能双赢。作为发言人,你们记者不给我机会,我怎么办?你们给我发软球,我退就行了。你们给我发个硬球啊!我不是想应付谁。我是想解决一些问题,想让人民增加信心,让外国人增加对中国的信心,所以不能回避敏感或重要的问题。两会上的记者中有些表现很好,有些不好。我认为,各家  相似文献   

12.
那年,一直做着新闻梦的我终于在参军后不久当上了团里的业余报道员。可是新闻梦好做,实现不易。我决定拜师学艺。可面对林林总总的函授广告,我反倒不知如何选择。这时有人向我建议参加军报举办的新闻函授。我想,能参加令自己仰慕已久的军报新闻函授,确实是自豪的事,因为我知道,在那里聚集着许多军内新闻战线上有成就有威望的新闻前辈,能亲得前辈的指点和大作拜读,那是今生之大幸。可是,军报能收我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字辈为徒吗?我有些犹豫,但受“名师出高徒”思想的驱使,还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汇款报了名。没想到,我真被录取了,…  相似文献   

13.
《我好想爸爸妈妈》这组照片荷赛获奖之后,网上有同行表示对这组照片"看不懂",也有人觉得这是"摆拍"的。我觉得,有质疑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当时我纯粹是想给孩子拍张照片留个纪念。之所以选择用了教室背后那些已经用了十多年的玩具做背景,或许是因为,这个画面与我自己童年记忆中的场景比较像吧,尤其是那个木马。虽然是些冷冰冰的铁艺玩具,却存储了孩子们的童年岁月。  相似文献   

14.
我和肖林同志采写的《玛纳斯河谷的超生盲流村》,有幸被评为1988年度全国好新闻一等奖,我自然是很高兴的。朋友们都向我祝贺,我说内心话:“这次获奖是瞎碰的!”但认真想起来,获奖虽然事出偶然,但偶然中也存在着它的必然。这次能够获奖,总结起来是得益于我的新闻敏感和文字功力。  相似文献   

15.
范长江 《青年记者》2004,(11):15-16
韬奋先生叫我写“怎样做新闻记者”这个题目,我觉得非常为难。因为照我做记者九年来的经验,深知“新闻记者”这个工作,好像非常容易,而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自己愈做愈感觉到困难。从前随便就可以动笔写文章,而且上下古今,都可以大谈而特谈。现在每每提笔想了半天,又索性放了下去。有些朋友常常劝我多写东西,我当然感谢他们的好意,但是我最感困难的事情,是自己常常觉得对于所欲写的问题,缺乏真知灼见,如果轻易地发表了意见,而迅速呈现出来的事实,又把自己否定了,这不但没有趣味,也太对不住读者。在有些情形下,自己  相似文献   

16.
熊蕾 《青年记者》2021,(22):15-15
"中国新闻学丛书"第一辑出版的十本书,我粗略看过了九本。从这些年轻学者的著作里可以看出他们的求真精神、批判精神,这是很可贵的。组织出版这套丛书,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一件事。但直抒胸臆地谈,其中有些著作对一些概念和术语的应用非常生硬,感觉像是生生贴上去的。  相似文献   

17.
正绘画成了我一生的知己,我可以无所顾忌地向它倾诉,可以找回我失去的信心,画室里工作的时间是个人的天地,只有那时,画里画外我是一体的。我拥有充分的自由和放松,可以让自己的心放纵,不用顾及其他。绘画是一件既让我着迷又让人精疲力尽的事。品味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从一句歌词到一切可以引起视觉冲击和想象的话语和图像,都多多少少地冲击着我的神经。我用自己的笔墨语言叙述着我的快乐和悲伤。对于我来说,水和墨是我最忠实的伙伴。大千世界的  相似文献   

18.
冲出“关系网”深入采访王冬严现在,新闻报道常有失实现象,影响很坏。这些失实报道是怎样产生的呢?我想,记者与通讯员凭空杜撰的不多,大多是由于记者和通讯员采访不深入。现在,有这样一种情况,就是有些单位领导很愿意通过新闻媒介炫耀政绩,往自己脸上贴金擦粉。为...  相似文献   

19.
关于《环球绿色行》这部书的内容,我想用不着说什么,因为有些朋友已经读了,有些朋友以后也有机会读这部书。现在我想说说这本书有什么特点,和别的书有什么不同。说三点: 首先,有人同我这本书是怎么写出来的,我说是“走”出来的。从1980年我调到北京自然博物馆创办《大自然》杂志开始,到去年带领大学生绿色营去西藏,我整整走了十八年。我从来不承认自己是什么学问家,但我有自己的特点。可能是从记者生涯到科普作家,我强调调查研究,强调第一手资料,强调亲身体验。在西双版纳采访野象,我一定要看到野象;在梵净山采访黔金丝猴,我一定要看到黔金丝猴;在神农架采访药用植物,我一定要药农带我采到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的金钗石斛。看到它们是很短、也许只是瞬间的事情,但达到目的却是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很有趣的讨论话题:如果生命只剩下最后三个月,你会做什么?网民强烈反响,纷纷发表见解。网友A说:第一个月陪父母,告诉爸妈我爱他们;第二个月做自己以前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比如直接顶撞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