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对生活意义的追寻应该是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的最崇高的使命。个体人格尊严的确立和对个人自主选择的尊重既是道德教育的目标,也是道德教育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儿童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印象、自己的感受远远地丢在校门之外,怀着纯而又纯的学习愿望来到学校。"我们关心儿童,不能只关心他们的学习如何,他们的智力发展如何,还应当关心他们的整个精神世界的活动,关心他们的全部生活。因此,我们  相似文献   

2.
回归自然、回归传统、回归生活、回归儿童是生活化课程的本质。以"儿童发展"为核心的生活化课程"重视自然对儿童的积极影响",鼓励"运用自然、本真的方式引导儿童学习",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理解他人,让儿童"按照自己的节奏呼吸与思考",并建立起内在的秩序感。生活化课程以培育完整的儿童为导向,认为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每个儿童都有自己学习的方式。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生活本来的样子就是流畅的、自然的。我们希望在这套课程里,能够看到儿童、看到游戏、看到文化。  相似文献   

3.
人们都说生活是一首诗,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我们的情感。而儿童,更是如此。他们的许多言语与经验、行动都来自自己的生活。正如《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因此,品德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都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他们的需要,创设贴切而有力度的场景和氛围,让他们从自己的认知世界出发,在亲身实践与体验的过程中感染自己、打动自己、教育自己,从而触及到自己的心灵。然而,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  相似文献   

5.
解读儿童画     
学生在儿童时期,为了表达自己的童心世界,反映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和认识,他们经常采取“以画言志”的方式,创造出一些天真烂漫的图画,我们将这些作品统称为“儿童画”。儿童画记录着儿童的生活,它有着独特的审美特点,这是儿童生理、心理特点的体现。应该说,生动活泼、无拘无束、丰富新奇的想像是儿童画明显的特征之一。儿童对事物的观察、理解和表现,无一不明显地受到他们生理、心理与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往往把房子画成透明的,人物和动物的造型更是夸张甚至变形。但孩子们用稚拙的线条勾画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无不生动地表现出儿童自身的审美情趣,与他们的童心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6.
张惠娟 《教师》2013,(27):30-31
和留守儿童在一起,因为我们是"孩子王";和留守儿童在一起,因为我们是一个成长的共同体;和留守儿童在一起,因为我们心中有爱、有责任、有义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打工,孩子只好给老人监护或寄养到别人家。于是,在我国出现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有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农村  相似文献   

7.
郭姜燕 《师道》2012,(1):40-41
我们总是会忘记,孩子在成为我们学生的时候,他们同时还有另一个最重要的身份,那就是:儿童。 儿童是有他们自己的独特性的:儿童的眼光是独特的,世界万物在他们眼中都是可以对话的朋友,都具有七情六欲,是活生生的。“我们承认儿童有独立生活.就是说他们内面的生活与大人不同,我们应当客观地理解他们,  相似文献   

8.
正对儿童来说,数学是今后了解世界、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种工具。但儿童并不是生来具有这种理念,他们最初是为了了解周围的世界,以自己的眼光来学数学的。可以这样说,儿童一生下来就生活在数学的氛围中,以前我们的教学似乎轻视这一点了,儿童因为生活而了解数学,而不是因为数学而生活。因此,教师要从儿童的生活中提炼数学,从儿童的世界里寻找数学的共鸣点。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使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学校应当  相似文献   

9.
学生是具有完整生命表现的人,面对自己参与的生活世界,他们的生命表现既有认知,也有情感、意志和行为;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种因素总是在交互作用中同时发生、同时作用于生活。只有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才能真正有效地实施教育《,品德与生活》从儿童自己的世界出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方式研究生活。本人在使用《品德与生活》这本教材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当孩子无法将自己的生活形诸文字时,当孩子无法将自己的真情实感抒诸文字时,当孩子无法将自己的个人看法准确地述诸文字时,写作对他们而言就是痛苦的.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是他们写作“受煎熬”的根源.我们需要学会用儿童的视角观察儿童的生活,用儿童的语言书写儿童的生活,用儿童习惯的方式表达儿童的生活.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就是要完成这样的角色转换,做那个帮助孩子“找事儿说”、“找事儿写”的人.  相似文献   

11.
这些"留守儿童"基本上都是隔代抚养或生活自理,势必对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产生障碍。由于长期远离父母,缺少与父母的交流,使他们学业偏差,生活失助、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安全失保、感情缺失……这些都是"留守儿童"群体中存在的一连串现实问题。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把它视为一项"阳光爱心工程",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活动,让这些活动犹如一缕缕阳光,照亮"留守儿童"的心田,让他们用阳光灿烂般的笑脸面对生活、面对学习,自强不息,快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正>生活自理,是指自我服务、自己照顾,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培智儿童生活自理能力都很差,都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做!儿童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累。"而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来说则更是如此。所以,针对智障儿童的特点和生活自理现状,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  相似文献   

13.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留心每一个孩子,他们似乎都有自己的妙言趣语。可遗憾的是,孩子作文中的语言却常常是"八股文"十足:千篇一律,众口一词,缺少创意和个性,从中感受不到儿童对生活独特的感受和活泼烂漫的天性。  相似文献   

14.
研读《语文课程标准》 构建识字教学新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主体——从以人为本的社会观和以儿童为主体的教育观出发 ,树立新的以儿童为主体的汉字学习“主体观”,激发儿童识字的兴趣 ,逐步养成自主识字的基本能力和良好习惯。问题 :谁是识字的主人 ?转变观念 :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儿童自己。儿童主体 ,是一个个活生生的、自主发展的个体。识字教学要从儿童主体出发 ,首先必须明确 :什么是儿童主体 ?所谓儿童主体 ,并非仅仅视为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个儿童 ,只看到他们的身躯、五官 ,只注意他们外显的行为、表现等 ,而应该指的是儿童生理的、心理的、神经的 ,以及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的那个…  相似文献   

15.
日本松居直先生认为,我们呈现的绘本,只是"绘本的入口",真正的绘本是儿童阅读时自己创造出来的那一本。那如何由这个"绘本的入口",让儿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绘本故事?我们必须指点一些基本的路径给他们。虽说儿童是读图的高手,那是说,他们敏于细节,并不是说他们具备"有目的进行阅读"的能力。很多画图技巧和表现意图之间的关系,还是需要老师教授的,必要的教授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从图画走进故事,可以从图画最基本的  相似文献   

16.
儿童文化是儿童表现其天性的兴趣、需要、话语、活动、价值观念以及儿童群体共有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的总和。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有着根本的差别,儿童文化是诗性的、游戏的、童话的、梦想的、好奇的、探索的,他们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游戏规则生活着,处在不断的生长之中。  相似文献   

17.
<正>孙丽丽在《教育发展研究》2019年第24期中撰文指出:说演故事中,儿童不再被视为对既定知识、价值或是传统和那些别人发明的想法的消费者,而是被视为确实的生产者。儿童哲学教育的立足点是帮助他们为自己的生活寻找意义,其最终是面向"生活"而非面向"知识"的教育。说演故事的同时,孩子们事实上在和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话,同时也创造了一个世界。他们思考,透过组织,再造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18.
正"留守儿童"是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随着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而且每年进入城市的农民工人数也在呈递增趋势,"留守儿童"的数量也越来越大。在农村任教多年,对近年出现的"留守学生"进行了长期观察,发现他们由于家庭监管不到位、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使他们在心理品质、学习生活上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影  相似文献   

19.
<正>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隔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在农村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中的很多孩子,因为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各方面的发展面临着严重的问题。特别是自身的学习问题更是严重的困扰着这些孩子的全面发展。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而留守儿童因其背景的特殊我们更要关注他们的发展。这些留守儿童在行为上就是经常拖拉作业,书写马虎,对学习敷衍了事,有的甚至逃学。有的学生积极要求进步,学习有主动性,但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后,我们不断强调去"归还学生的话语权"、"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等等,那么,我们真的实施到位了吗?我们常常用成人眼中的"好词佳句"取代儿童心中的"童言稚语",用条条框框困死儿童精彩绝伦的智慧火花,这样致使我们的孩子们无法道出他们眼中的世界。我们应允许儿童"出格"、"出错",让儿童学会行使自己的课堂话语权,自由地勾勒出属于他们的一片彩色天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