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008"号电文     
姚华飞 《湖北档案》2000,(11):30-34
"008"号电文:延安派往上海地下党工作的同志去向不明 1949年6月17日,上海市公安局收到上级军管会发来的"008"号电文:"兹于1937年冬,延安党中央派往上海地下党工作之李静安(即李白)同志,去向不明,特劳查."  相似文献   

2.
1937年10月5日,在延安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事件.抗日军政大学第六队队长(正旅级)黄克功,因逼婚不成,竟失去理智,在延河边枪杀了陕北公学女学生刘茜.事件发生后,延安城内舆论哗然,国民党也借此大做文章,大肆渲染"延安出了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的官员不抗日,而是整天忙于谈恋爱、娶"小"老婆,"蹂躏人权".这些叫嚣,一时混淆了视听,引起了部分不明真相人士的猜疑和不满,给刚刚成立不久的陕甘宁边区政府(1937年9月6日成立)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案发时,正值"七七事变"爆发不久,而党中央立足延安仅有两年.在从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转变过程中,党最需要的就是大量的优秀干部.毛泽东指出:"领导伟大的革命,需要伟大的党,需要最优秀的干部."[1]277而"现在的骨干还不足以支撑斗争的大厦"[2]526.  相似文献   

3.
吴妍妍 《出版科学》2016,24(2):123-127
中国共产党自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这十年间,在延安先后创办了许多出版机构,出版了大量文艺图书。延安文艺图书的大量出版得益于延安的出版体制,同时,延安出版体制也影响了延安文艺图书出版的类型。  相似文献   

4.
一阳 《军事记者》2011,(12):40-40
《新中华报》是中国共产党1937年1月29日在延安创办的第一份中央机关报。 《新中华报》的前身是1931年12月1日在江西瑞金出版的《红色中华》,于1937年1月29日改为本名.一直是苏维埃中央政府的机关报.编辑部是在长征中随党中央迁至延安的。  相似文献   

5.
从1937年11月到"抢救运动"前,陈云一直主持延安的审干工作.他能自如地驾驭形势的变化,准确地把握中央的精神及时而又创造性地制定一系列政策.在陈云的正确领导下,延安审干工作成绩显著,所做出的结论,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相似文献   

6.
从1937年11月到"抢救运动"前,陈云一直主持延安的审干工作.他能自如地驾驭形势的变化,准确地把握中央的精神及时而又创造性地制定一系列政策.在陈云的正确领导下,延安审干工作成绩显著,所做出的结论,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相似文献   

7.
周巍峙 《出版参考》2005,(14):19-20
周扬自二十多岁就步入左翼革命阵营,担任"左联"党团书记,1937年从上海来到延安,作为文化艺术界的领导人,周扬一直为毛泽东所倚重.在"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周扬一直是中国意识形态的最主要的领导人之一,并被称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权威解释者、执行者.  相似文献   

8.
"008"号电文:延安派往上海地下党工作的同志去向不明 1949年6月17日,上海市公安局收到上级军管会发来的"008"号电文:"兹于1937年冬,延安党中央派往上海地下党工作之李静安(即李白)同志,去向不明,特劳查."电文中还附有1949年5月7日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军法处到蓬莱警察分局提解李静安"提案"的内容.市公安局接电后,立即指定专人与李白夫人裘慧英同志一起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9.
说起延安大礼堂,它与谢觉哉老人有着一段不解之缘。谢觉哉是党中央在延安时期的“五老”之一,在党内外享有很高声望。从1933年开始,谢老进入苏区,跟随着党中央、毛主席历经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1937年1月党中央进驻延安后,谢觉哉一家一直居住在延安大礼堂左边一排的窑洞里。1947年3月7日,中共中央考虑到谢老年事已高,让他跟吴玉章等老人先行撤离延安去山西临县的后甘泉村,他们一家才搬离此地。  相似文献   

10.
1937年的"七七"事变后,党中央决定于9月6日撤销中央工农民主政府西北办事处,在延安成立陕甘边区政府.八路军新四军又在敌后开辟出十八块抗日根据地,统一由延安的党中央领导.这些解放区内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建立了或正在建立民选的共产党人和各抗日党派及无党派的代表人物合作的政府,亦即地方性的联合政府.  相似文献   

11.
知识与趣味     
第一本介绍延安的书在一般读者的印象中,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红星照耀下的中国》)是抗日战争期间第一本向“国统区”介绍革命圣地延安的书,其实不然。据目前已发现的资料所知,第一本介绍延安的书是《活跃的肤施》(延安又名肤施),作者是赵荣声,署名为“任天马”,1937年12月出版于武汉,比《西行漫记》要早一个月发行。赵荣声于1937年春参加了北平燕京大学十几名进步同学组成的远征队。他们突破重重险阻千里迢  相似文献   

12.
山川秀美的陕西,不仅拥有世界瞩目的灿烂文明,而且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卷中也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红色革命圣地——延安"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巍巍宝塔山,是革命的象征;滔滔延河水,萦牵着亿万人的心怀。1937年,毛泽东率中央机关进驻延安,延安成为中共中央的所在地和全中国人民解放的希望,成为中国革命的圣地。凤凰山麓的窑洞、杨家岭的七大会场、枣园的幸福渠、王家坪的灯光、瓦窑堡会议的旧址,都曾在中国革命史册上留下了光辉的印迹!  相似文献   

13.
四.期刊出版从1937年到1940年,延安创办了许多刊物,繁荣了出版事业,使延安发展成抗战宣传中心,领导着各抗日根据地的宣传出版工作。《解放》周刊(后改为半月刊)是中共中央的政治理论机关刊物,创办于1937年4月24日,终刊于1941年8月31日,共出版134期。它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站在民族解放斗争的前列。1939年5月1日在该刊创刊二周年的编者文章中称:“中共中  相似文献   

14.
《瞭望》1987年第11期载文介绍,毛泽东1937年1月30日写的《为徐特立60岁生日写的贺信》,最先发表在《全民周刊》1卷13号上。原来,1937年徐老奉中共中央指示,于11月26日由延安回湖南任驻湘  相似文献   

15.
1937年4月24日,<解放>周刊在延安蓝家坪创刊,为综合性政治理论刊物.初为周刊后改为半月刊.铅印16开本,版面较清晰.辟有时评、论著、翻译、通讯、文艺等专栏,是"中国共产党的喉舌,而且也是全中国民族、人民的喉舌".  相似文献   

16.
1937年10月25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和英国记者贝特兰(James Bertram)谈话(后来题名《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发表于延安《解放》第1卷23期),贝特兰所记的谈话摘  相似文献   

17.
任何事物都是“其始也简”,新华社也不例外。 1937年11月,我与家属由战火連天的上海乘火车、骑驢子到了民主聖地——延安,休息三五天后,分配到新华通讯社工作。新华社社址是在延安清凉山上,它和解放周刊  相似文献   

18.
1937年5月,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前夕,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安行营考察团(简称中央考察团)相继到陕北、陇东、延安等抗日根据地进行考察。本实录照片为中央考察团在延安等地活动期间,由中央考察团成员李宗山(西安行营少尉副官)拍摄,共144张。现藏于陕西省档案馆。  相似文献   

19.
李士英(1912-2001),河南省内黄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年底被选派到上海中共中央特科培训,并留中央特科第三科工作。1932年5月被捕入狱,经党组织营救,于1937年8月逃出监狱。后到延安,进中央党校学习。1939年9月护送周恩来到苏联治病,在苏联参加共产国际办的中国党校学习。1944年春回到延安,任中央社会部所属西北公学领导成员。1949年1月至9月任华东局社会部副部长。同年6月至1950年6月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安局第一任局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山东省公安厅厅长、山东省委副书记、江苏省委书记处书记、常务副省长等职。"文革"期间受迫害。粉碎"四人帮"后,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等职。  相似文献   

20.
<正>范长江是除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外,国内第一个正式以新闻记者身份进入延安的人。范长江到达延安的1937年2月9日晚上,毛泽东会见了范长江。1970年10月23日,范长江在河南确山县"五七干校"纵身投井,他61岁的瘦弱身躯轰然划破秋水长天,那惨烈的涟漪至今仍在历史的心头荡漾,范长江之死至今成迷。范长江在河南确山的最后时光地处河南省确山县城30公的瓦岗镇芦庄村,是一个丘陵环抱,两河相交,人口千人的小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