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储一恒 《武当》2006,(9):49-49
内功是传统的武功功法。今介绍之任督循环内功修炼,是道家内功紫阳金掌修炼达到一定层次,亲身验证的心得,操之效显。一、意守中宫(脐内丹田),阴阳升降,丹田聚气。第一步:站式(盘坐亦可)。初学者宜站式修炼,自然站立,两脚分开,左手掌心朝上,右手握拳,拳心朝上,拳背放于左手掌心,  相似文献   

2.
胡伟容 《武当》2006,(8):13-14
太极拳是内家拳,而内家拳讲究内功修炼,因此,没有内功就称不上太极拳。笔者上世纪80年代拜广东省武术家、中华武林百杰之一王华新为师,20多年来潜心修炼太极内功,一有所悟得即笔之于纸,以期毋忘。笔者深知脊髓?化功对于练好太极拳之重要性,经过数年实践,从“身知”中悟到腰脊在  相似文献   

3.
车星辰 《精武》2010,(5):12-13
由宋世荣、宋世德二位宗师开创的宋氏形意拳,尤以内功精深而著称武林,其门内秘传之《内功四经》系"仙传至宝",专讲脉络、格式、劲诀、气路等内功修炼秘诀,堪称"武林秘籍"。而以往我们研究探讨的,  相似文献   

4.
太极拳内功修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秒丰 《武当》2005,(3):22-23
俗话说,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太极拳作为内家拳的典型代表,是非常注重内功训练的。太极拳是功招合一的技艺,没有肢体运动不成拳。但没有内功的太极拳,亦不过是肢体的运动而己。 为使太极拳爱好者求得内功真技,就丹道之内容与太极拳内功修炼的关系,笔者根据师传的姚馥  相似文献   

5.
老六路是杨式太极拳第二代传人.杨健侯宗师教家里人练的一趟以内功练法为主的.一趟传统的太极内功拳,它完全按照拳道学总则——阴阳修炼。阴指内功神.意、气的修炼.阳指外形肢体运动。练太极拳应包括肢体运动与气势运动两项.人的内气是先天具有的.人们后天的劳动.取代了先天内气的使用.先天内气变成潜在的能量。由于先天内气长期未被调动利用.所以未能有效地增长壮大。现在杨式太极拳老六路  相似文献   

6.
冯志强 《精武》2006,(8):14-16
丹田混元气是先天之气,是包括太极拳在内的内家拳术之根本。如果不练好先天的丹田混元气,单凭后天之气和体力,是不可能真正练好太极拳的。太极混元内功是修炼太极内气、培养太极内劲、增强太极内功的功法,既是练好太极拳的入门基础功法,也是使  相似文献   

7.
蓝晟 《武当》2012,(7):15-17
虽然太极拳爱好者都试图让自己内功深湛,从而实现"我命由己不由天"、"延年益寿不老春"的梦想。然而,因内功心法之密要自古以来很少流传于世,尽管修炼太极拳的人都知道内功这个词,并且一直在苦苦追求,但对什么是内功的本质,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内功修炼,却迷茫懵懂,语焉不详,甚至一些太极拳名师也都对此闪烁其词,模棱两可。最有意思的是,外国人也对内功的秘密甚感兴趣,只是他们的研究多从金庸的  相似文献   

8.
祝大彤 《精武》2003,(4):30-30
在修炼太极拳中,小手指似乎无足轻重,习练者往往不注意它的存在,也不刻意去练小指的动作。但在太极拳内功中,小手指的作用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沈明 《武当》2013,(7):24
"太极内功"是依据太极拳的拳理拳法,使内气运行产生技击与养生作用的功法,是以拳修道的入门功夫,也是各拳家秘不外传的核心技术之一。对于"内气"的特殊属性,人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修炼太极拳内功时,缺少具体量化的标准,导致练功时的运动量和强度难以掌控,往往"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针对这种练功时"缺理少法"的情况,本着"大道至简,科学修炼"的原则,敝人斗胆在此浅谈修炼太极内功的三步要点,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
李剑方 《武当》2008,(9):15-17
拳谚云,“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可见太极功法在整个太极拳修炼中的重要性。传统太极拳不是“太极操”,需注重内功的修炼和浑圆劲的增长。太极拳的拳势套路本身就是一种科学严谨的综合功法,所有的身法、手法和功法都包含在里面,所以说“功夫须向架里求”。但在太极拳的实际修炼过程中,各种功夫并非均衡发展,也很难均衡发展。为能弥补常规练习中的不足,强化修炼整体内功,前辈太极大师在实际教练中总结出许多特殊的太极功法,作为有效的辅助练法,收到了奇效。  相似文献   

11.
高翔 《武当》2001,(9):3-6
内功是七仙形一切功法之根本,是七仙形武功之精髓。七仙形门尤其注重修炼内在功夫,拳经载,“不练内功不算功”。内壮则外强,本固方枝荣。不练内功,则难以修习外功、拳术、劲力、击技,不但进功缓慢,毫无作为,且舍本逐末,易致疾患,即使上功亦不能保持长久,更得不到七仙形纯正之功。  相似文献   

12.
傅仁东 《精武》2010,(5):4-6
内功为功夫之本。只有真正注重修炼内功的内家拳传习者,功夫才能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奋进,并由量变达到质变,即所谓的"变化气质"。各有灵苗各自探,沈阳武术名家傅仁东先生对内功的研究与修炼,完全不靠孤本秘笈和一鳞半爪的道听途说,而是从内外兼修的实践中找突破口,这才显出他发覆传统武术的本领。前人有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我认为傅先生内功说的魅力,可以说就在一个形而上的"道"字上。因为武术在最高层次上是共通的,当一个武术家以自己的方式进入了"道"这个层次,为尚武精神创造出了新的表述,他便是在真正意义上推进了我们的传统武术。  相似文献   

13.
陈代明  黄飞剑 《武当》2010,(11):24-24
龙形滚丹田是心意六合拳内功修炼的核心功法之一。该功法为定步动桩,主练丹田内劲,动作气势宏阔,劲力十足,是增强人体筋骨之力,修炼内劲的上好功法。笔者习此功法后,甚感长劲颇快。现实录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我们练太极拳,绝大多数人是为健康,要健康,就要运动,在运动当中,太极拳又是最好的选择之一。 太极拳属道家,练拳的套路是练外功,其实还有内功,内功就是修心养性,是心法的修炼。目前,这方面的资料很少,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练太极拳,调整心态,达到修心养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战波  马德顺 《武当》2009,(1):18-19
太极内功就是在天地人合一的理论指导下,以人的身体为载体,以精气神为三才,通过自我调节,凝聚能量,达到强身健体和技击目的的修炼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武当吐纳功     
张祖仁 《精武》2007,(3):49-49
一、源流武当吐纳功,是笔者汲取张三丰的太极图精华,系统阅读大量经典著作后,创编出的一套内功修炼功法。二、功理功效其以炼气、调气、行气、调血等方法,通过意念和呼吸配合来达到强身治病的  相似文献   

17.
陈宗剑 《武当》2011,(8):14-15
太极拳是内外兼修,以内为主的拳术。太极内功和技击懂劲是太极拳的核心。理论和经验告诉我们,无论练拳的目的是健身还是技击,太极内功都是根本所在。而太极内功最客观的东西就是内气。内气是健身的瑰宝,是太极拳数百年来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打太极拳健身如果不修炼太极内功,不练出内气,那就不如做  相似文献   

18.
朱天册 《武当》2003,(3):19-19
孙氏形意拳传自一代宗师孙禄堂先生,其拳具有势小、劲巧、理精、法严等特点。重内功修炼,讲技击实战。故每学一势均要晓拳理,明拳法,通医理,知用法。  相似文献   

19.
太极拳七大进展阶梯——浅谈太极拳内功修炼的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晟 《武当》2005,(4):17-19
循序渐进是太极拳修炼的重要原则,太极拳的程序,一般有三种不同的进展阶梯:第一种,学练过程中反复体察神意气和形的关系,由开始的不能相融进入到阴阳互孕;第二种,通过着熟、懂劲、阶及神明来感悟;第三种,按照拳架(包括内功心法),拆手拆架,揉手的进展来进行。这三种一开始不能融合,但到最后,则必定都融进"阶及神明"、"无形无相"、"无我无为"的境界中。那么,太极拳修炼的程序都有哪些步骤?魏树人老师传授的杨式太极拳老六路有七个不同层次的进展阶梯可供学练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林泉宝 《精武》2004,(1):32-32
一、领架 太极拳内功修炼法博大精深,有人说“太极十年不出门”,其实“十年”并不算太长,如果没有掌握太极拳的正确修炼方法,就算是练几十年也出不了门。“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这两句话道出了练功的要旨。 首先要有正确的练法.也就是引路入门的口授方法。所谓“领架”即是学练老师的架子,领悟架式的真谛。架子正确与否关系到太极拳的质量,如不得太极拳之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