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围棋圆桌谈     
《围棋天地》2010,(16):13-13
8月3日,搜狐读书频道主办的“文学经典里的围棋世界”主题圆桌会在京召开。文学评论家胡平(左),作家刘晓刚(右)与常昊九段就围棋与文学、围棋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据悉.刘晓刚已经完成了一部围棋小说,暂定名《七天》,将于年底出版,讲述的是七天之内发生在世界各地的与围棋有关的一些故事。  相似文献   

2.
金钟烈 《围棋天地》2011,(18):96-99
通讯围棋时代:1990至1998年 1、通讯围棋的出现 1998年7月16日《朝鲜日报》围棋记者李洪烈在其围棋报道中称通讯围棋(对局)开始于1991年11月的千里眼围棋。  相似文献   

3.
围棋的起源     
刘知青 《围棋天地》2010,(15):104-105
围棋起源于中国应该是没有疑问的。围棋起源的时间一定早于文字,否则就应有相应的文字来记录围棋的起源了。现在我们只有关于围棋起源的传说可以参考了。传说中,围棋是中国古代圣王尧舜(约公元前二十三世纪至公元前二十四世纪)所创造的。西晋张华在《博物志》记载道:“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如果围棋的确是尧舜所创造的,那么现在只留有传说也就不足为奇了,因为那时并没有我们现在意义上的文字,也就不可能把这些事情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4.
张晓露 《围棋天地》2011,(21):103-103
国学杯报到时,收到了西安围棋协会秘书长李刚毅老师的邀请:于比赛第二日晚参加围棋文化高峰论坛。我本对围棋文化就颇感兴趣,早已知晓论坛筹备已久,邀请了名家出席,自然欣然前往。只是李老师提携后进。让我在论坛上讲几句我对围棋文化的了解,让我忐忑不已,一来才疏学浅,二来毕竟还要参加比赛,实在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好好准备,在众位名家老师面前,不准备上阵,万万不敢。  相似文献   

5.
刘永红 《围棋天地》2014,(11):105-105
作为一项竞技项目,围棋赛事自然而然随着围棋课的开设而精彩纷呈起来。两年来,吕梁市直机关幼儿园举办了两届教职工围棋锦标赛,这项比赛使他们认识到,学会围棋并不是很难.进而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成了现在主动学习,从而使他们真正意义上逐渐地理解了围棋的博大精深。到现在为止,幼儿园举办了五次少儿比赛,各种类型的比赛让孩子们感受到围棋的竞争,接受到围棋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围棋与电视     
中炳植 《围棋天地》2011,(20):97-100
电视台的围棋节目 韩国最早的围棋节目出现在1964年,KBS(韩国电视台)有一个“电视棋院”的节目。“电视棋院”不是正式的棋战,而是以邀请赛的形式举行,持续举办了两年。在围棋爱好者的强烈要求下,虽然每周都有一次固定的节目播放,但到了1966年,由于节目编导更换,所以这个节目也就随之停办。  相似文献   

7.
古代的围棋     
瓷缘 《收藏》2008,(4):98-99
围棋,古时称弈,我国传统棋艺之一。围棋棋子分黑白两色,分别象征日和月,表示阴阳二气,棋盘四角喻东西南北四方,富有深邃的民族文化内涵。它与书、画、琴并称中国古代四大艺术,深受文人喜爱。1959年,河南安阳市北郊隋开皇十五年(595年)张盛墓中出土的一件围棋盘明器(图1),是迄今发现世界上最古老的19道围棋盘。  相似文献   

8.
苏甦 《围棋天地》2011,(2):114-115
现在小孩学围棋的条件真比我小时候不知要好多少,回想起来那时候父母和孩子真是不容易啊。 记得刚学围棋的时候(1988年),整个城市都买不到一本关于围棋方面的书。没有书,就只有靠“王老虎”口传心授了;没有书,也就没有了框框和“定式”,“王老虎”的创造力也就有了发挥的天地。  相似文献   

9.
张道平 《围棋天地》2013,(16):103-107
我学围棋比较晚,大约在1960到1961年,已经十七八岁了。那时在苏州高级中学读书,一个偶然的机会,在课间数学教研组办公室里见到葛云书老师与朱顺钰老师(二位都是苏州数学名师)围棋大战,由此对围棋产生兴趣,从此下围棋成了我终身的业余爱好,直到如今退休,已有五十多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那秋生 《围棋天地》2010,(18):100-101
绍兴围棋文化之原,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尧舜时代。晋人张华在其巨著《博物志》中有关于围棋起源的记载:“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同时,张华还扩展了尧造围棋的故事,将尧的继承人舜也提名为围棋的创始人之一:“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后来虞舜为避唐尧子丹朱之乱来到越地,文武百官随舜而至,舜与诸侯公事讫,因相娱(虞)乐,故曰“上虞”。  相似文献   

11.
围棋与离婚     
俺这篇东东是要说围棋和离婚有内在的联系,因为这下围棋的离婚率特高。中国老少三代风云一时的高手陈祖德、吴淞笙。聂卫平、刘小光全无例外地离过一把(老聂这第二把也……)。特立独行的马妖在一纸休书之前所要做的也仅是怎么让那个已在米国呆了好几年的“她”少刮走点儿银子而已。再小一辈的常昊刚结婚,我嘴上积德就不咒了。这专业的不说了。业余的,不知您下不下围棋,您自个儿掰手指头数数看。反正俺认识的棋友当中,说结过婚的人里有60%.以上都离过绝对是谦虚了点儿。 下围棋能提炼激发人潜意识中的某些秉性。具体地说,有一定…  相似文献   

12.
《棋艺(象棋版)》2008,(9):47-48
前言:奥运来到中国,我们盼望了百年。奥运圣火的传递有围棋世界冠军的参与,这更激起了围棋界人的情愫,何时围棋可以像奥运项目主样普及?网络的发展已让我们看到了一线曙光,它为围棋走向世界提供了无限可能。  相似文献   

13.
徽州(现黄山市)歙县人过旭初为推广棋道,光大围棋,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九月十五日在北平(现北京)创办出版发行了《北平围棋特刊》创刊号(第一期),一时盛况空前。时“国内外时贤名宿”纷纷“惠赐题名题词”祝贺。为此,《北平围棋特刊》创刊号在“编辑之余”一文中说,国内外时贤名宿惠赐的题词“按收到先后,制版付梓;只以限于篇幅,不及扫数列入,容俟第二期再为发表,至希雅谅是荷”。  相似文献   

14.
2006年7月20日至8月13日,中国围棋年度的访欧活动分别在西班牙的巴赛罗那、塞维利亚和意大利的罗马进行。中国围棋协会由武力、李亮(五段)、杜宇峰(三段)和翻译武一帆组团前往。在历时24天、航程上万公里的访欧活动中,我们感受到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友谊和围棋的魅力,也了解了遥远的国度中人们对中国文化的渴望和对围棋的向往。  相似文献   

15.
《围棋天地》2011,(13):19-19
陈祖德(中国围棋协会顾问):林将军的《围棋与国家》,既是给国家围棋队和围棋工作者的生动讲座,也是围棋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其中许多精彩观点,在他到医院看望我时,就作了深入的交流。林将军对围棋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精深的理解,他以悠远的历史视角、高度的理论思维和宽广的世界眼光.深入揭示了围棋的本质特征和在国家民族精神生活中的真正价值,写出了一篇围棋工作者都难以写出的好作品,令人钦佩。  相似文献   

16.
围棋学(baduk studies)的定义:所谓的围棋学是以起源于东方的作为脑力竞技项目的围棋为对象进行的研究,其内容包括对探索围棋的本质、钻研围棋的技术以及对相关活动和实用功能等进行多方面研究,形成体系化的一门学问。  相似文献   

17.
《围棋天地》2014,(11):96-96
北京奕本清源职业围棋俱乐部(葛玉宏道场),现将第十一届(2014年)暑期集训营开营的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拟在2014年7月11日-8月22日举办两期全封闭围棋业余高段位(3段-5段)集训营。  相似文献   

18.
具基虎 《围棋天地》2011,(16):100-103
围棋杂志的变迁史创刊、休刊、停刊,如今有很多杂志都在反反复复经历这样的命运。韩国围棋杂志也不例外。在十多种围棋杂志的创刊、停刊之后,韩国棋院目前发行的《围棋》月刊最终成为能够代表韩国的专业围棋杂志。1)《围棋》月刊创刊之前的围棋杂志韩国围棋第一本杂志是《棋苑》月刊,于1964年由育民社创刊。虽然大韩棋道院早在1955年4月就创办了《棋道》杂志,  相似文献   

19.
《围棋天地》2007,(1):100-100
虽然长相是金发碧眼,但是一旦端坐在棋盘之前,戴维·哈利(David Harry)的气质绝对算得上很东方。哈利先生来自荷芝,职业是摄影师,但是与此同时,他还有一个在自己看来至少和职业同等重要的身份:荷兰围棋协会负责人。二十多年前,哈利偶然接触到一本围棋书籍,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一路走到今天。除了下棋和进行围棋普及工作之外,他还发挥自已的特长,拍摄了许多以围棋和棋手为丰题的作品。哈利性格开朗,  相似文献   

20.
《围棋天地》2006,(16):61-61
作为文学家,江崎诚致不愿来华访问;而作为业余棋手,却率领日本文化界围棋代表团连续访华十数载:这事情本身就足以让我们和江崎先生一起感谢围棋的功德了。发掘开来,那故事构成一部长篇传记也绰绰有余。本期《围棋的功德》,不过是个概述,从中也可领略这位文学大家,是怎样地将围棋著述和围棋活动当作一桩毕生的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