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谢怀宇  谢怀召 《武当》2006,(12):39-40
金丹大道有两家三元之分。两家者,内丹与外丹;三元者,天元、地元、人元。所谓内丹者,结丹于人身之内的丹田玄窍之中,无质生质,成就阳神。外丹者,结丹于人身之外的金鼎神室之内,无质生质,成就神丹。内丹者,在人身之“中”的神室内结丹。外丹者,在身外之神器内成丹。二者理法相同  相似文献   

2.
陈禾塬 《武当》2006,(7):43-45
我曾经到过武当山不同的宫观请教道士们的内丹修炼方法,均答之曰“丹道”。因此,为了区别于道家普遍的、不同门派的内丹修炼方式,我们将武当山的内丹修炼名之曰“武当丹道修炼”。武当丹道修炼,虽然也包含了“内丹”与“外丹”两方面的修炼,但与道家历史上的内丹和外丹修炼已有  相似文献   

3.
徐丹生  张耀行 《武当》2008,(8):41-42
《太清神仙众经要略》见于《云笈七签》卷八七,署名为“武当山隐士南阳翟炜撰”。《云笈七签》是宋代张君房总编,择要辑录了《大宋天宫宝藏》内容的一部大型道书,其内容为有关经教宗旨、仙真位籍、服食炼气、内丹、外丹、方药图符、尸解诸术等等,它包括了北宋以前道藏的主要内容,为研究道教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4.
蒋门马 《武当》2003,(4):44-45
黄元吉先生所传丹法,非南非北,世称中派,有《乐育堂语录》、《道门语要》、《道德经注释》三书留传于世,陈撄宁先生对之极为推重,认为得陈抟邵雍一脉心传,引以为私淑弟子。梅自强先生在其编著的《颠倒之术——养生内丹功九层十法真传》(以下简称“《颠》书”)(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年出版)中,自称是黄元吉的第四代传人,“为抢救绝学于失传”,特为《道德经注释》作“解奥”,并开班广传其法;梅自强先生的弟子廖冬晴也打着黄元吉“第五代真传学者”的招牌大收门徒。然而,梅氏不可能是黄元吉的传人,其所传的功法也绝不可能是黄元吉的丹法。  相似文献   

5.
蛰龙 《武当》2009,(3):37-38
“丹劲道”不是一拳一脚的微末之技,以丹养生,以劲卫生,以道长生,并志在“道”的大冶洪炉中把自己锻造成一个“真人”。  相似文献   

6.
黄建军  玉京子 《武当》2013,(7):20-21
太极拳,狭义地说,它是由道家丹士修炼内丹而发展完善起来的丹道动功。广义地说,它是中华五千余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以易、医、武、道为代表的文化技艺的结晶。内具内丹修炼之丹道精髓,外具养生导引健身技击之形义。三丰祖师集其大成,中兴立宗,由道门秘传走向今日之大众。实乃传统文化传承之大幸,中外民众修身养性之福音。内家太极拳以武演道,以道显武,始终贯穿着道家哲学思想内核。即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对武当武术动作要领、特点与道教内丹养生术以及三丰丹法功法进行分析。认为:武当武术中"沉肩垂肘,虚心实腹""细长深勻,气沉丹田""心息相依,任其自然""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等要领、特点分别是道教内丹养生术筑基阶段炼形、炼气、炼心的整套功法的要诀。  相似文献   

8.
胡海牙 《武当》2006,(9):44-46
仙学的基本内容仙学包括三元丹法、中医针药与内家拳三大部分。一、三元丹法三元丹法,即天元、地元、人元三品丹法的合称。天元丹法,一般是指“清静派”的大丹功夫。这种功夫没有流弊,能够自己作主去修炼,而不必一定借助于外物。做这种功夫最重要的一点是,不可执著于在肉体腔子  相似文献   

9.
丹功启蒙     
汪登伟 《武当》2022,(9):47-49
<正>一、概说炼丹服食是道门实现其健康、长寿、成仙、得道之理想的核心手段,此丹全称金液还丹,简称金丹。金丹通常分作“金石变炼之外金丹”与“神气凝炼之内金丹”两大类,又有引入日月精华和先天一炁的“天元”神丹,明代陆西星总结前人之说确立了三元大丹理论。这里所说的丹功,仅指内炼精气神和采炼先天一炁的内丹功。不同于早期方仙的守一、存思、服气诸法,  相似文献   

10.
李志斌  张涛 《武当》2008,(7):46-48
内丹修炼是道教中后期修道方法的主流,它有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和技术程序,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内丹学体系:这个体系也是当今气功学最霞要的组成部分,同样又是武术内功学重要的理论来源之一。在历史上,武术对道家众多的流派及学说都有不同程度的采纳或融合,但与武术关联最密切的就数“伍柳”这一派。  相似文献   

11.
丹派武功的内容 武当丹派武功,随着历代传人的悟道与衍化,武功内容有所扩充。九代传人宋唯一不但精武当剑、太极拳,还擅长八卦掌等武功。据先师杨公传言,宋公十八岁时,曾去北京相会董海川先生,以八卦掌与之切磋,这在师门传为美谈。尤其是十代传人李景林(芳宸)颖悟过人,秉承“内修阴阳中和之气,外采百家剑术之长”的宗旨,扩充武功内容。加上十一代传人杨奎山(林甫),按李公意志,旁通诸艺,继承发扬。经过历代传人贡献,丹  相似文献   

12.
蛰龙 《武当》2008,(6):45-47
武术,尤其是内家功夫来源于道家文化,但如今往往练武是练武,道学是道学,武术失去了上通道学的途径。笔者有感于此,参同诸子之学,结合一己之识,藉由“丹劲道”以贯拳道。需要说明的是,“丹劲道”不是某个门派,而是方法论和修证境界,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张苏辰 《武当》2014,(3):49-50
炼内丹功,火候最为关键。炼丹必须掌握火候,因内丹是先天真燕,不得火候,难以烹炼成丹。  相似文献   

14.
邱宇翔 《武当》2001,(9):49-49
内丹术最早见载于古籍丹书者,是东汉时期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唐宋以来,养生家称《周易参同契》为“万古丹经王”。自此书后,始出现各种流派的内丹书籍。  相似文献   

15.
王春华 《武当》2009,(1):44-45
仙学(包括内丹学)的修炼过程,始终是以元神的提炼、净化和升华为其宗旨。换句话说,也就是在不断消除自我阴质的基础上,使自我纯阳化。因此,有必要对“神”(阴神和阳神)的概念与实质,有个比较全面而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胡孚琛 《武当》2001,(5):45-46
自近半个世纪以来,内丹学已成绝学,世上稍知一鳞半爪者已不多见,能得一宗一派全诀者更是屈指可数。但在内丹学的科学研究上,必须总揽全局,不能拘于一偏之见。张竹铭先生在陈撄宁传记的序言中声称陈撄宁曾得南宗阴阳派丹法之传,却对学生各自仅讲部分内容,从未向任何一个学生教授过双修丹法全诀。陈撄宁自己在《论白虎首经》一文中叙述他那个时代南宗用鼎一派丹法的情况云:“余根据四十年之阅历,耳闻目见,各省学道诸君,用五千四八采大药者,结果总归失败。北京二人、南京一人、苏州一人、上海一人、成都一人、武昌一人,前后共计七人。  相似文献   

17.
张方 《精武》2010,(6):69-70
在内丹学中将“意念”称之为“黄婆”,但这种意念绝非杂念,而被定性为“真意”,相当于唯识学中的末那识。武术中的意念运用多与气功有相似之处,追求热、胀、麻等生理效应。内家拳修炼之始自然也离不开此类的臆想,但久而久之,极易生患。有一位给我划过拳架的太极拳老师,因为非常强调用意行拳,且走架极慢,所以导致气滞成弊:才过五十岁就患上了三叉神经炎、静脉曲张、高血压等病症,健康状况尚不及常人,寿禄亦不高。  相似文献   

18.
李国兴 《武当》2003,(11):43-45
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实际上是“以气为本”的气学文化。自宋代周敦颐撰《太极图说》,并经朱熹注释之后,使这一传统文化得以完善。而有关“神”的认识,则是这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 如前所述,仙学(包括内丹学)的修炼过程,始终是以元神的提炼、净化和升华为其宗旨。换句话说,也就是在  相似文献   

19.
张金普 《武当》2013,(4):50-50
一丹道修炼过程为百日筑基、十月怀胎、三年哺乳、九年面壁,是生命科学的总结。百日筑基是内丹修炼的初级功夫,包括小三候,蓄积元精元气为初候;疏通周身关窍,气血周流为中候;百病消除,身心健康与道相合,不为尘事拖累为三候。十月怀胎,三年哺乳,是内丹修炼结圣胎的功夫。所谓圣胎,即神与气凝成之物,也称结丹。九年面壁则有阳神出壳,体生羽而羽化升天,  相似文献   

20.
胡孚琛 《武当》2010,(7):48-49
一、取坎填离术。内丹学认为,后天的坎离二卦是由先天的乾坤二卦中间的阴阳两爻互换位置造成的。《渔庄录》云:“先天八卦,乾南坤北。因男女交媾之后,乾体破而为离,坤体实而为坎。故后天八卦,谓离南坎北,盖以离代乾,坎代坤也。”内丹学要从后天返回先天,变离为乾,变坎为坤。丹功修炼则要求将坎卦中的阳爻再抽回来,填入离卦中阴爻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