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论宪法的人权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民主宪政的一项基本原则.将人权原则写入宪法,是中国寻求实行宪政以来的第一次,是当代中国民主宪政和政治文明的最新发展.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第一次明确写入我国宪法,对我国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带来深刻变化和深远影响.从宪法上宣告和确认人权,应当说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第一步.更为重要的是将宪法原则变为实际行动,在现实中切实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切实遵行宪法的人权原则,就要将尊重和保障人权贯穿于立法、执法、司法和执政、行政各个环节之中.当然还应清醒地看到在人权保障的问题上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对私有财产权的保障,促进了西方国家宪法和宪政制度的完善。我国现行宪法基本上确立了完整的私有财产权保护体系。私有财产权的保障体现民主自由与个人独立,促进市民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更重要的是,它是建立现代法治和宪政制度的基石。  相似文献   

3.
宪政即是通过以宪法为基础而创构特定价值坐标的治政理念以及由此为原则而建立起国家的政治治理实体与方略.宪政的基本构成有三:建立共和政体和民主政制,制定以共和精神和契约精神为基本规范的宪法,建立国家政权和政府;宪政设计所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如何分配权利并如何维护和保障人人平等的存在人权和生存权利?哪些人才有资格行使国家权力?如何分配和制衡国家权力?对此三者谋求真正解决,必以对人、欲、权予以宪政定位为前提,这就涉及宪政伦理学:政治和法律只能运用价值尺度,追求价值实现;只有宪政伦理学,才能够为国家宪政设计和实施奠定思想基石,创造伦理理想,提供价值尺度、价值导向系统和行动原则.  相似文献   

4.
宪法第四次修正案普遍被认为是中国经济改革25年以来重要的转折点,它将对未来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此次宪法修正无疑以人权入宪、保护私有财产和保护非公有制经济最为引人注目.由此,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与落实就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之后最迫切的宪政课题.同时,频繁的修宪也暴露出我国制宪过程中的一个缺陷,即简单地以政策调整代替制度性设计.  相似文献   

5.
传统宪政的主旨是限制国家权力 ,现代宪政的目的是保障公民权利。宪政观念是对涉及国家权力运行的制度和规则的看法和态度、是民主制度实践的综合反映。宪政观念包括制度和规则两个层面 ,其制度层面直接指向政治权力的制度设计 ,规则层面则直接指向政治权力的运行及其权力者的行为。法治国家应是民主政治发展所达到的一种制度状态 ,其观念基础应以宪政观念的全面发展为表征。在这个意义上 ,宪政观念是法治国家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6.
中国体育在人权法治的加强中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60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不断迈向现代化的社会转型中,伴随着民主与法治的历史发展,中国的人权事业和人权法治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作为中国现代化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事业,同样置身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权法治加强的整体环境,正在逐步形成凸现体育人权保护的法治化格局。体育权已经进入中国的官方话语,成为中国人权整体发展的重要构成。中国通过宪法、体育法和其他立法,多方面对公民体育权利进行了确认与保护。中国坚持以人为本和权利本位的法治理念,在不断满足各种体育权利的诉求中获得体育的和谐与发展。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努力实现广大民众在法治保障下的体育权利,是中国体育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与历史追求。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政府信息公开已成为实现宪政的重要内容。在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近年来得到日益重视并发展迅速;但是在这个简短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在进一步的民主法治实践中予以解决。在公民知情权保障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领域,我们仍需付出更多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1993年12月12日,俄罗斯联邦通过了现行《宪法》。该《宪法》与前苏联解体前的《宪法》最大区别是第一章《宪法制度原则》,指明了在21世纪把俄罗斯改造为资本主义宪政国家的方向。众所周知,原苏联《宪法》对我国的《宪法》颁布有着重要影响,作为邻国有必要了解俄罗斯联邦现行《宪法》产生的原因以及该《宪法》的特点,为此,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要实行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必须有理性的价值导向.本文认为,社会主义法治应是价值理念、制度和运作的统一,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取向应是以宪政民主为核心内容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0.
资产阶级人权观是以唯心史观为基础,以维护资产阶级特权为前提的,它极力否认人权的阶级性、历史性、相对性,宣扬人权的普遍性,超阶级性、永恒性和绝对性,完全是一种理论上的欺骗,是极其虚伪的.资产阶级人权也是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较量,向社会主义制度进攻的主要武器之一.因此,有必要对资产阶级人权的实质作一番剖析.一、资产阶级人权只为少数剥削者所享有人权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产物,也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资产阶级人权是由资产阶级政权和财产私有权所决定的资产阶级特权,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产阶级的“人权本身就是特权”.又说:“平等地剥削劳动力,是资本的首要人权”.列宁也一针见血地指出:资产阶级自由、平等、人权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的范畴,“它始终是而且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不能不是狭隘的,残缺不全的、虚伪的、骗人的民主,对富人是天堂、对被剥削者、对穷人是陷阱和骗局.”资产阶级通过立法和司法,不断扩大本阶级的政治权利,侵犯甚至剥夺被统治阶级的人权.他们念念不忘的是宪法与法律中所规定的保护私有财产权,有产者在经济上的剥削权和政治上的统治权.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第一次写入了党的纲领性文件。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标志着中国彻底摒弃人治影响,走上了法治之路。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全局上、长远上统管政府和政府各部门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对邓小平民主和法制理论进行了继承和发展,指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治国方略,国家各项工作都应依法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运行,离不开依法治国;依法治国要求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使党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实现依法治国还必须完善立法,加强执法,实现司法公正,加强全民法律教育。江泽民还首次提出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这是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标志着我党的治国方略日益成熟。  相似文献   

13.
权利是一项古老而又崇高的观念,人们要想获取权利,在现实社会当中就必须寻求法律的支撑与保护。而对公民基本权利提供完整的法律保护的前提是宪法保护,如果没有宪法的保护是难以实现的。宪法的司法化对于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法治发展的未来趋向。但对于我们国家来讲,宪法是处于整个司法领域之外的法律。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宪法实施现状,通过与国外的实施情况相对比,吸取有益的经验,总结出我国宪法司法需尽可能对法律的权威性进行维护,不断改变宪法现有的落后观念,逐步建立宪法诉讼与宪法法院制度,达到保护人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言论自由是现代法制社会中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各国宪法都将其作为重要内容加以确定和保障.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自由言论被赋予了新的理念和表现形式.在网络环境下,通过虚拟的表达途径行使言论自由更容易引发各种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虽然我国宪法中对言论自由已有所规定,但网络环境下言论自由的无限扩张与政府对网络环境下各种有害和违法言论的控制能力有限,网络环境下的公民言论自由的保障与限制成为现代民主法治国家必须认真对待的重要法律问题.因此,加强对公民网络言论自由的保护和规制是现代法治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沉默权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所反映的反对强迫自我归罪的精神,极大地保障了刑事诉讼中被追诉方的人权.目前,我国现行的刑事政策和刑事诉讼法对沉默权采取了一种排斥的态度.但随着我国的入世和对<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公约>的签署,在我国法律中确立沉默权已成了时代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实施中的刑事诉讼本科教学,需要巧妙地利用宪法原理来促进刑事诉讼法的学习。西方宪政的形成过程,也是现代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宪法化过程,学生应该在学习刑事诉讼具体内容之前将刑事诉讼法作为"宪法的实施法"等内容铭记于心。宪法应通过基本权利的形式确立刑事诉讼基本人权,我国宪法规定基本权利的现实保障不到位,宪法和刑事诉讼法都有待完善。要契合宪法要求的权力控制,我国要控制追诉权,需要在一审开庭审判之前的所有公诉程序实现"诉讼形态的回归",需要将一审典型的"诉讼形态"向后续的审判程序延伸。  相似文献   

17.
依法执政是现代民主法治国家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现代法治对执政方式的要求,它体现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科学认识和对依法治国理念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保证我们党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的重大理论创新。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要求执政党必须努力提高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必须深入持续地推进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8.
尽管依法治国被写进了党章和宪法,但是但是由于政治体系、经济发展需要、治国方略选择等方面的原因,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前,党和国家的政策发挥了主导性的作用,法律所起的仅仅是次要的作用.因此,防止由于人为地赋予法治过于沉重的历史使命而又无法实现而带来的法治权威的失落,对于坚定法治建设的目标和信心,推动我国的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宪法自1982年颁布实施以来,进行了四次修改,这颇具特色的现象,除了因为中国正处于一个特定的转型期外,宪法观念上出现的偏差有着密切关系,这可以从我国的修宪程序、以及宪法的适用反映出来。我国历次修宪的实践中,立宪与修宪的法定主体与实质主体不完全一致。从我国目前修宪形式上的所谓"惯例"看来,宪法修订体现出一定的政治功利性来,宪法终究没有摆脱被当成一种统治工具的观念。我国的执政党在宪法实施中起着关键作用,可以说执政党在修宪中体现出来的观念将会直接影响宪法的实施效果,以及我国宪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公民法律意识是法治模式建构、运行与变迁的先导和基础,反映并决定国家的法治状态和法治水平;法治社会实践不仅意味着社会管理结构的改革与制度模式的变迁,更意味着公民的法律意识与法制实践的同步更新与发展。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的推进,为公民法律意识的培育提供了历史契机,市民社会的孕育和多元文化的构建,为公民法律意识的培育提供了肥沃土壤。因此,法治基础的培育过程就是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